塔木德說即使你自律,不懂慎獨,也難以變得聰明睿智

2020-12-27 半糖小福吃吃吃

《塔木德》是2世紀末~6世紀初Mesorah Pubns Ltd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塔木德。《塔木德》Talmūdh 是流傳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一本猶太人至死研讀的書籍。猶太教(Judaism)口傳律法的彙編,僅次於《聖經》的典籍。

該書主體部分成書於2世紀末~6世紀初,為世紀~公元5世紀間猶太教有關律法條例、傳統習俗、祭祀禮儀的論著和註疏的匯集。《塔木德》是以六卷《密西拿》為主體的闡釋和辯論展開的一本宗教典籍,但它不像你去讀一本《新約》或《古蘭經》可能得到的體會,一個系統進入耶路撒冷猶太經學院的學生是不會覺得自己在涉足某個和世俗無關的領域的。

我們知道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

他們的智慧是神奇的、

是無與倫比的。

這個人口僅佔世界四百分之一的小小民族,

他們曾經一度漂泊

流浪,

無寸土可居,

為什麼耀目全球的光環總是頻頻落到他們身上讀了這本書,

你會為這些

疑問找到答案,

本書通過近400則精彩的故事和案例,

全面而簡練地展示了猶太民族在經商、做人、家庭教育、個人成功等方面的智慧。

這些智慧法則都是猶太人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

他們在猶太人中流傳甚廣,也日益引起了世界上各個民族學習和研究猶太人智慧法則的興趣。

這裡講的關於「慎獨」的重要性。

「慎獨」指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

看字面上還有一種解釋叫「疼痛對感官的認知和反應」,這一點兒關於「慎獨」的理解我真的是不解,有會解釋的「大俠」們可以指點迷津一二嗎?

慎獨,要求我們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能夠潔身自好,自省,做一個真人的君子。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個和現代文「自律」這個詞差不多,但也不完全相同的,自律更加強調的是國家層面的意義,而「慎獨」的呢,強調的是你發自內心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去想念邪惡,做一些君子的行為和美德。

《塔木德》還包含窮人拾遺不昧的故事,告訴我們窮人也有美德。

富人暗中施捨,所以說一顆善良的心不在於窮富,而在於精神的所在。

精神,也就是可貴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評的精神。他們總是去問自己做了什麼,應

該做什麼,做對了什麼,卻很少要求別人該怎樣做。

同樣,猶太人有著凡事從自己做起,善於自我反省,慎獨自律的傳統。作為上帝的

他們以信守合約、遵守法律著稱於世。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約的約定來履

行自己的義務和享用自己的權利。

鄰人的禍患就是你的禍患。

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現得體貼、大度、肯幫忙,你就必須身體力行,示範給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

孩子只會模仿你的行為,即使你把原則和指令講得頭頭是道,也一點用處都沒有。

現實生活當中,常常會有些事情給人帶來喜悅或煩惱,帶來幸福或悲傷,帶來順利或困難,帶來成功或失敗。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人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幫助。因此,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精神,就成了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讀書的重要性

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裡,孩子出生後不久,母親就會讀《聖經》給他聽,《塔木德》就是一本聖經,它告訴我們如何變得更加聰明睿智。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獨」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慎獨」,意思是當你獨自一人時,在沒有他人的幹涉和監督時,你可以憑著高度的自覺,不做任何違背道德信念和做人原則的事情。那麼「慎獨」的可靠條件是什麼?其實,就是自律!「慎獨」是一種內在的道德力量和高度的自覺性。
  •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層次
    意思是說,最隱蔽的東西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有道德的人在獨處時,也不會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對「慎獨」的通俗理解是:謹慎獨處,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時候,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不做違紀違法的事,不做違背良心的事,這就叫做慎獨。
  • 「慎獨」是一種修養、一種自律、一種坦蕩
    殊不知,在別人看來,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麼用呢?這就叫做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在外表。所以,君子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隻眼睛看著你,十隻手指著你,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美德可以修養己身,使內心坦然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 曾子的「慎獨」
    (《人心與人生》)先秦文獻中常見「慎」,而「慎獨」一詞則源出於和曾子密切相關的《大學》,牟宗三先生斷定曾子就是首創者:「慎獨這個觀念孔子沒講,孟子也沒講。如果你要追溯這個觀念的歷史淵源,那當該追溯到誰呢?當該是曾子。」(《中國哲學十九講》)探討曾子的「慎獨」觀,有著獨特的思想史的認知意義,特別是對於理解儒家而言。《大學》第六章中,先後兩次出現了「慎獨」一詞。
  • 慎獨則心安,一個人的修行之道
    《中庸》中對「慎獨」一詞的釋義是:即使當獨自一人而沒有別人監視時,也要表裡一致,嚴守本分,不做壞事,不自欺。在這個嘈雜聒噪的世界,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即使一個人也能做到謹慎不苟,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有能夠真正達到修身的可能。
  • 曾國藩強大內心的方法之一:慎獨
    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小心的,即使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身處隱蔽之地越不能放鬆自我要求,越是在細微的小事上,越要用心盡力。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自律的。為什麼要「慎獨」呢?
  • 慎獨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還依舊保持清醒,時時刻刻踐行自己的原則和思想,能克制欲望,也不會因為外物而動搖。慎獨,是古人的一種修養方法。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慎獨,是成功者能夠成就輝煌、功績累累不可或缺的因素。真正的慎獨者都是心中有主,都經歷了一場盛大的心靈的修行。
  • 君子慎獨,始終如一
    所謂慎獨,即能在他人看不見的時候,可慎重行事;在他人聽不到的時候,能不言妄語。「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簡單來說,君子慎獨,言行如一也。
  • 慎獨,道德至高之標準
    「慎獨」即自律,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標準,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模範地遵守道德規範,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後都是君子,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強調不要因為沒有人看見,或者事情微小就放縱自己,一個注重品行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有越軌行為。
  • 猶太人對此的認識與中國的慎獨相似,卻又有些不同
    但是,如果是在你自己的家裡,你吃什麼,做什麼私密的事,比如性行為,都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可以在動物與天使之間隨意決定,這個時候,你還能遵守教義,像在公眾場合一樣約束自己,那才是真正的「神聖」。但是,當一個人獨處時,會產生個體意識,來自外界的壓力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自己心中的欲望,這時還能像在公眾場合一樣的規範來要求自己,才算得上是有道德底線的人,《塔木德》上有一句話:「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說的就是這二者之間的差距。
  • 慎獨(深刻)
    慎獨,是說一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要謹慎做事,自覺遵守道德準則,遵循內心教養,嚴以律己。慎獨,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行。宋代學人陸九淵說過:「慎獨即不自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守本心,誠不自欺,做一個慎獨的人,這是對修養的考驗,也是對人性的考驗。慎獨者,心安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能慎獨,則內省不疚。
  • 慎獨不是簡單的生活克制,而是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
    提到慎獨二字,很多人都覺得慎獨就是自律,但其實慎獨並非光是自律,自律是慎獨的一種,但是慎獨卻不全都是自律,它並非指的是對生活的克制,而是一種人生高級的修行,更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甚指的是小心翼翼,慎獨指的是獨處和獨自無人監管的時候保持自我。
  • 君子慎獨,卑以自牧
    「君子慎獨」最早出自《禮記·中庸》,「慎獨」代表的是一種道德修養的途徑,是長期修養達到的一種境界。一個人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做壞事有可能不會被發現,但他仍然選擇堅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違背道德準則的行為,也不做任何壞事,此為君子慎獨。這句話至今仍舊發揮著它的影響力。
  • 居家學習「慎獨」正當時
    結果,很多家長吐槽「網課學習」,吐槽孩子不能自主,不能自律。筆者亦有同感。其實,冷靜思考後就會發現,這也是修煉慎獨的機會。學生在教室學習和居家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課堂本質沒有變,變化的是地點、環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常說,危機出現後要學會化危為機。
  • 陽奉陰違的社會,還需要「慎獨」嗎?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沒有制約的情況下,一個人不放飛、不驕縱自我,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人們在別人面前和私下裡,經常是兩個人。同樣,一個人如果能在獨處之時,堅定自我,這樣既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在日後,也肯定能夠有所作為。因此慎獨思想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依然對現代人們有著深刻的借鑑意義。
  • 《塔木德》經典語錄 接觸猶太智慧的一扇必經大門
    《塔木德》上說:「有耐心的人能釣到大魚。」《塔木德》上寫道:「當壓力出現,迫使我們改變自己的法規時,我們要不顧一切地戰鬥,即使面臨強敵也要戰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弗雷德·艾倫所言:「世界就像磨刀石,而生活便是那待磨的刀具。」
  • 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自律,並且願意高效學習?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遊戲短視頻,那源源不斷的新奇感和代入感,會極大地讓你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也是許多人感覺刷手機時間過得很快的原因之一。上癮機制是什麼呢?就是永遠你感覺不到枯燥和乏味,也不會感到深深地全都是挫敗感。
  • 做一個善良、溫暖、慎獨、自律的人 寫在2020年的最後一月
    第三,做一個慎獨的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燈紅酒綠的生活,在人年少輕狂的時候,或許是十分嚮往。只要是有好友邀約,就算是天大的事情也是暫靠一邊,都要想著去喝上幾杯、唱上幾首。沉迷於社交之中,我們愈發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跟著大眾,成日裡渾渾噩噩。不是說隨大流不好,過點平凡人的生活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這一輩子要走的路。但生而為人,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 《塔木德》中的一句名言,猶太人告訴你:借錢給朋友,會人財兩空
    對於這種哥們義氣,我在這裡不方便直接評論,可是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當然也是能夠直接表明我觀點的一句話:不要把錢借給別人,這樣可能會使你人財兩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相信這位偉大文學家說的話是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真實性的。
  • 跟猶太人學《塔木德》
    他說出了一句肺腑之言:大多數的人,是沒有能量去擺脫這種環境的,即使有機會,可能也沒有信心去爭取機會。第二位大佬叫田北辰,節目組讓他去做掃街清潔工,他是縱橫2000集團的創始人,哈佛畢業生。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掃街,第一天,他就嘗盡了各種人的臉色,還有這個重複無聊的工作,讓他無法繼續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