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辯論彼得森:資本主義或馬克思主義能否帶來幸福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當地時間4月19日晚7:30,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和斯拉沃伊·齊澤克(Slavoj Zizek)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索尼表演藝術中心(Sony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舉行了一場「世紀之辯」。據高等教育紀事報消息,這場對決的門票提前兩星期就已售罄,門票也被熱炒至1500美元(原價166-420美元),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就連這場辯論的網絡視頻直播也是售票的,售價為14.95美元(齊澤克承諾將收益捐給公益慈善項目)。

這場頗受關注的辯論,主題是資本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是否能帶來幸福。自去年以來,他們一直在準備辯論,且在各自的粉絲中引起了長時間的騷動。不過更多學術圈的人似乎嗤之以鼻,「沒有什麼比這更浪費時間了。」

辯論的網絡直播頁面顯示,需14.95美元才能觀看。

這場辯論是這樣開始的:

去年2月,齊澤克在英國《獨立報》的專欄中撰寫《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龍蝦教授有說服力?》一文批評彼得森,指責他認為「LGBT+」權利和「反性侵運動」是馬克思主義計劃摧毀西方的最後一個分支的說法是「瘋狂的陰謀論」。不過,這篇文章主要關注齊澤克所認為的左翼「正在失掉戰役」,他同時強調是左翼的這些失敗幫助彼得森提升了人氣。

後來的結果就是,彼得森在推特上@了一個虛假的齊澤克帳號(實際是很少使用的粉絲號)說,如果你想對我的主張進行辯論,隨時歡迎。齊澤克知曉了此番回應並旋即接受了挑戰。

為資本主義站臺的是彼得森,這位現年56歲的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因批判政治正確而一舉成名。他在推特上擁有100多萬粉絲,他的最新著作《12條生活準則》(12 Rules for Life)銷量超過200萬冊。他同時也是一位頗具爭議的公共知識分子,因為一張和身著「恐穆者」T恤的人的合影,他最近在劍橋大學獲得的一項獎學金被取消。 

為馬克思主義辯護的是今年已經70歲的齊澤克,是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哲學家與文化批判家,也是心理分析理論家,目前歐美最著名的後拉康心理分析學學者之一,左翼學者。齊澤克於1967年進入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學習,後於該大學獲得藝術博士。後留學法國,於巴黎第八大學學習精神分析學。第一本以英文問世的著作《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名聞天下。 

當天的辯論分為三個部分,各自陳述環節、回應環節、自由辯論環節。持續時間約1小時30分鐘。

首先,因批判政治正確而一舉成名的彼得森(Peterson)站在資本主義的立場上,對《共產黨宣言》進行了十點「攻擊」。彼得森強調,與那些同樣生產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相比,雖然資本主義制度也生產了不平等,但它同時還生產財富。

齊澤克、彼得森在辯論現場

「富人可能越來越富,但窮人也越來越富,」彼得森列舉了一些數據,並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窮人並沒有變得更窮;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窮人越來越富有。」

齊澤克則在第一個自我陳述環節則花了很長時間試圖解構幸福。他認為,我們將幸福作為人生目標的理念是很有問題的。他說,快樂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概念,人們並不想要他們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得到我們官方想要的東西。

在自由論辯環節,齊澤克指出了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帶來的弊病,特別是環境和生態的惡化。他還指出,全球市場實際上並不是自由的,而是在為一些國家服務的同時剝削另一些國家的方式下受到監管的。「市場已經受到限制,但方式不對。」

彼得森則反駁說,齊澤克雖然批評了資本主義,但並沒有對馬克思主義足夠支持。

接著,齊澤克提問彼得森,他口中不斷批判的後現代新馬克思主義者(postmodern neo- marxists)究竟指的是哪些人?彼得森是否可以舉出一些名字?齊澤克認為,他明白彼得森想要批判的問題,卻並不認為真實的存在著這樣一群人。當彼得森沉默了一段時間,並無作答的時候,齊澤克甚至幫他圓場:我能想到的只有大衛·哈維,可是他是非常學術性的。

正如這一個半小時的完整視頻直播所呈現的那樣,齊澤克對彼得森的挑釁並不像許多觀眾預想的那樣尖銳;而彼得森對待齊澤克的態度也完全不像他對待那些左翼記者、英國女權主義者,以及主張使用跨性別代詞人的態度。

這或許也因為,他們兩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分歧。例如他們都反對政治正確和身份政治,都將對歷史、哲學和科學的解釋應用於當前的社會困境。

他們在辯論結束後,甚至彼此拍了拍肩膀,微笑著結束了這場辯論。

資本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是否會帶來幸福,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會有最終答案的問題。正向齊澤克再次強調的,他壓根不認為幸福是重要的。他們的共識也很明確:人生本身本來就充滿痛苦和孤獨。

如果單單從現場的掌聲和歡呼聲的次數和強烈程度來衡量的話,齊澤克戰勝了彼得森。

相關焦點

  • 齊澤克VS彼得森:「世紀辯論」不過是一場表演?
    我們如何尋找幸福生活的道路?在身份政治盛行的今天,我們又如何看待「政治正確」?4月19日,在題為「幸福:資本主義VS馬克思主義」的辯論中,齊澤克與彼得森就這些問題展開了交鋒。撰文 | 新京報記者 徐悅東 實習生 李夢媛4月19日,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與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在多倫多進行了題為「幸福:資本主義VS馬克思主義」的辯論。
  • 齊澤克「大戰」彼得森,一場名不副實的「世紀對決」
    上周末,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和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多倫多的索尼中心舉行了一場「世紀對決」,這場頗受關注的辯論主題是:「幸福:資本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當天的辯論分為三個部分,各自陳述環節(各30分鐘)、回應環節(各10分鐘)、自由辯論環節(約45分鐘),持續時間約3小時。
  • 齊澤克:喬丹·彼得森和史蒂芬·平克是我的「敵人」
    11月14日,劍橋大學辯論社團「劍橋聯盟」(Cambridge Union)Youtube官方帳號,發布了斯拉沃熱·齊澤克演講視頻實錄。齊澤克在「劍橋聯盟」演講後的回答問題環節中,認為喬丹·彼得森和史蒂芬·平克的研究是「偽科學」,並宣稱他們都是齊澤克的「敵人」。
  • 政治主體:黑格爾、馬克思與齊澤克
    主體,尤其是革命性的政治主體問題,是以實現「人類解放」為目標的經典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核心內容。以弗蘭克·魯達(Frank Ruda)、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iek)為代表的西方激進左翼思想家試圖梳理出黑格爾的「賤民」與青年馬克思的「無產階級」之間內在的邏輯性關聯。
  • 吳冠軍談齊澤克和他的論敵
    齊澤克如果滿足於談論「當代斯洛維尼亞語境下的拉康」、「精神分析與巴爾幹半島」、「馬克思主義在前南斯拉夫」或「巴爾幹的新秩序」、「想像斯拉夫主義的政治」……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今天我們漢語學界就基本上不會知曉此人的大名與作品。關於齊澤克,我同意,你說的「寫作風格」、「時代需求」、「美國學界助推」或許都有那麼一點沾邊。
  • 齊澤克的「末日幻想」冒犯到了誰?
    想起上次齊澤克引發大規模社交媒體熱議還是在2019年初,他與心理學教授Jordan Peterson以「幸福:資本主義 vs. 馬克思主義」為題進行的世紀辯論。誰曾想不到十個月的時間,新一輪學術崇拜再度捲土重來。
  • 偶像的坍塌:龍蝦教授彼得森的雞湯法則與人生悲劇
    龍蝦教授彼得森用以給自己的詭辯能力加分的陽剛形象、古典穿著,最終因藥物依賴和身體狀況的崩潰而破碎。作為一名所謂的人生導師,他倒是始終踐行了自己所言:人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無人能逃避。加拿大臨床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是過去幾年來風頭正盛的流行心理學家。
  •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從創立馬克思主義開始,就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而求福祉的永恆真理,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深厚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 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
    今天我們談資本主義以前的人類社會演變更替的規律,如奴隸社會必然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必然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取代封建社會,絕大多數人是能夠認同的,因為歷史充分證明了這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對這個規律的揭示也是在總結歷史和事實的基礎上得出來的。
  •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四十年的影響:第一屆中外馬克思主義...
    會議現場合影許徵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準確把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新特徵,加深對當代資本主義變化趨勢的理解,需要密切關注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成果,開啟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潮研究新局面。王雨辰圍繞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解釋史與接受史談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性發展離不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要在正確的哲學範式和哲學立場上理解國外馬克思主義。仰海峰以第二國際時代的正統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切入點,指出應該在開放的視野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這是今天面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反思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思潮的基本前提。
  • 新書講座:齊澤克——斜眼看電影的哲學家
    齊澤克,繼米歇爾•福科之後全世界最有影響力、最為耀眼的國際學術明星之一,被稱為黑格爾式的思想家。擅長以拉康、黑格爾和政治經濟學等理論解析社會文化現象。自1989年出版《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以來,出版著作近50種。最近,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斜目而視--透過通俗文化看拉康》的第一個中譯本。
  • 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內容提要]21世紀以來,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呈現轉熱趨向。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擁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珍貴文獻收藏和長期的研究積澱,並積極參與MEGA2的編輯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此同時,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還密切關注日本國內的社會問題,深入反思當代資本主義的現狀,認真探索未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增強了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 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
    在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仍然是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制度。20世紀下半葉,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在前進中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馬克思主義的威信也因而受到損害。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人類歷史發展是不是終結於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十月革命開闢的航道是否永遠冰封,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成為當代之問。
  • 西方人終於意識到資本主義正走向失敗,毛澤東主義才能解救世界!
    革命性變革在加速文章稱,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在其著作《極端的年代》中對可能撼動這個新世紀的威脅提出了擔憂。霍布斯鮑姆認為,21世紀給人們帶來的是比人類經歷帝國衝突、經濟蕭條、兩次世界大戰的「極端的年代」更大的危險,人類面臨自我毀滅的可能性。文章稱,人們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只知道歷史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這一時刻。
  • 在實踐中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在積極為中國人民利益而奮鬥,主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毛澤東同志認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親身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現象,深深捲入社會經濟活動實踐,加之對大量經濟學著作的閱讀,促使恩格斯開始思考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1839年,恩格斯發表了第一篇政論性文章《烏培河谷來信》,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揭示了工人在資本主義工廠勞動中的非人生活,標誌著恩格斯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萌發。寫於1843年10月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首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先河。
  • 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我們什麼
    毋庸諱言,我們長期以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評說,多與宇宙世界、人類歷史相連,多與階級鬥爭、社會革命有關,多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互牽,也就是說,多是宏大敘事、時勢縱論、格局構架。這完全合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義,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
  • 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資源性意義及其反思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全球資本主義以及新自由主義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結合有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現狀,有必要進一步強調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性意義,並對其進行相關反思。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性意義  盧卡奇及由其開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可以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對於現代資本主義及其時代的理論回應。
  • 馬克思主義生態批評的超越性
    在上述背景下,以辯證統一的自然觀、人學觀、社會觀和歷史觀作為思想基礎,以資本主義制度為批判目標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批評成為一種全新而可行的生態批評話語。馬克思主義生態批評在突破目前生態批評困境、推動生態批評向縱深發展等方面,都顯示出鮮明的超越性。 辯證統一的人本自然觀生態文學和生態批評最根本的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