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的武漢話

2021-01-08 江城臭娣

您在街上隨便拉住一個老武漢人,十有八九說的是武漢話。您要是問他為什麼不說普通話,他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武漢人不說武漢話,說麼斯捏?」

武漢話在百度百科裡面是西南官話,因為在外地人耳朵裡聽起來,感覺和四川話差不多,差不多?其實差得有點遠。我更願意把武漢話分到北方方言,它應該是一種介於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話之間的語言吧。

以前還傳了一個選普通話的小故事,說我們武漢話就以一票之差敗給了北京話,從而和普通話失之交臂。為什麼差一票呢?因為有兩個投票的人上廁所去了。感覺這個笑話裡透露了武漢人的小傲嬌。但是,通過國粹京劇也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徽漢二劇合流產生的來看,這武漢話和北京話也一定是有眾多相似之處的。

一般都說啊,這個語言的形成,少不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沉澱,還有地理風俗特徵,武漢話,也不例外。有人開玩笑說,北方寒冷多風沙,說話時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語音中多捲舌,鼻音重,怕這嘴巴一大,沙塵暴就進嘴巴裡了;四川雲貴多山,山上山下喊話,要著力提高語言尾音,更有山體回聲,悠揚婉轉,要不然山上怎麼聽得到呢;江南氣候宜人,說話時可以細聲慢語,美人又多,吳儂暖語,說話就如唱小曲一般。而武漢,當年是湖區,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數武漢人必定靠湖而生,採摘蓮藕,摸些螺蚌,打些野鴨,撈些湖魚,於是,有了這樣一幕,男人劃著木筏下湖抓魚,他的女人烤熟了一隻野鴨,會對著湖面喊叫:「開飯了!快回來奇樓(吃肉)……」,率直響亮。四川話的尾音上揚,我們平原湖區,所以尾音都是下沉。

武漢話的這個語音語調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形成的,我不知道,但是武漢話的特點就是不分捲舌平舌,不分鼻音邊音。我們沒有捲舌,都是平舌音,也沒有鼻音,都是邊音。繞口令,十是十,四是四,用武漢話讀出來,毫無難度,思四思,四四四。還有這樣一句普通話,六個陸軍到六渡橋喝綠豆湯,六渡橋是武漢漢口的地名。用武漢話讀這句話,簡直絕了!樓個樓軍到樓豆橋活樓豆湯。有不有味。六、陸、綠,這到了武漢話,全部都是樓。

方言的形成,確實和文化也有關係。信了你的邪,都有聽過武漢籍歌手段思思的這首歌吧。為什麼武漢人喜歡把受不了你了,說成是我信了你的邪?因為我們這裡2000多年以前是楚國,楚國是一個信奉巫鬼的民族,所以就產生了「信邪」這個詞,我們楚國人是信邪的。慢慢的,就有了信了你的邪。同樣是那個時候產生的,還有「不服周」和「秦是秦,楚是楚」,不服周就是不服氣的意思。楚莊王當年可是問鼎中原,直逼洛邑,想取周天子而代之的。所以,您要問誰不服周天子?當然是我們楚國了。武漢人想表達一是一,二是二,說出來就是「秦是秦,楚是楚」。春秋戰國,非秦即楚啊。

武漢話喜歡用數字,一把連是一起,二五點是說你傻,三不知是說偶爾,還有四不像,五更頭,七月半,八面風,九連環,十不全,這些結合了天氣,風俗,用的沒有一二三開頭的那三句多了。武漢人說話講起禮性來,你家前,你家後,不講客氣起來,就是遣遣遣。我們把身材叫「條子」,長相稱「麥子」,長得好看叫「刮氣」被嚇到了叫嘿我呢,《宋刻集韻》一書中記載,嘿,楚人謂欺曰嘿。

武漢人性格灑脫麻利,經常說「滴祏」。意思是說起來沒完沒了讓人心煩。「滴」原是形容水落下的聲音和雨聲。《說文》:「滴,水注也。」段註:「俗稱一滴曰一涿。音如篤即此字也。又作拓。音當洛反。」《漢語同源字叢考》:「今蘇俗,謂雨聲滴活也。」武漢方言把「不住嘴地說某一內容的話而讓人厭煩」說成「 diduo」,當是這個「滴祏」。因為單調、重複的雨聲與沒完沒了讓人心煩的嘮叨,在心理上產生的感覺是一樣的。「你滴拓滴祏個不停,煩死人的。」

武漢人誇你,會用「尖板眼」。尖,頂尖,突出;板眼,來源於漢劇,一板一眼,有模有樣,有板有眼,形容做事循規蹈矩。年代久了,板眼也指心思、名堂了。所以「尖板眼」是誇你優秀,而「刷子掉了毛」——「光板眼」,就是貶義的歇後語了。

武漢話還喜歡用武漢的地名,比如兩個人聊天談論不到一處去,「別人說黃鶴樓,你說龜山頭」;還有看笑話,叫「黃鶴樓上看翻船」。這樣的俗語,也比較多。

方言有其獨特的魅力,武漢話如同武漢人一樣,爽直潑辣,處處透露著仗義大方,希望都能夠交一個武漢的梗朋友,品一品地道的武漢話。

相關焦點

  • 來武漢不懂幾句武漢話可還行?
    很難說武漢話是如何形成的,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它的發音也並不拘泥於某一處地點,於是形成了以漢陽官話為基礎、融進周邊移民語言成分、具有獨特色彩的漢腔。但它其實能和其他方言直接溝通,比如重慶、比如四川。所以,對於大部分南方人來說,聽懂武漢話並不難,最關鍵的就是理解屬於湖北人的獨有話語。
  • 武漢話罵起人來為什麼如此彪悍
    但其實,武漢嫂子這段連珠帶炮的質問,放在博大精深順便有點兇的武漢話裡,還不算最高級成就。得益於武漢話的天生麗質,武漢人認真跟你講講道理,你都會覺得,了不得了不得,這罵人水平可真高。武漢話有多適合拿來罵人?當剛來武漢的人們在迷惑「武漢人講話怎麼這麼兇」的時候,武漢人可能也在迷惑——「我就是關心你幾句啊,怎麼就兇了?
  • 我的武漢—武漢話—你個老子滾!
    我們很容易覺得某個地方的人太傲慢太排外,但其實去過很多地方後,你會發現,其實大多數地方的人都有這個「毛病」,並不僅僅是個別超發達地區。武漢人說話總喜歡帶個句尾語氣詞「撒」:請客撒,再喝一瓶撒,去逛街撒……我以前以為只有蜀地的人才會這麼說話,透著一股子逍遙和安逸的勁頭。
  • 武漢話與新洲話區別太大了
    新洲方言與武漢方言,你看完武漢與新洲方言有什麼見解請先看完武漢新洲的介紹:【特色說明】:新洲話與武漢話差別很大,1983年8月之前都歸黃岡管,語氣詞也是蠻多的!微觀區劃為:東片有舊街話、徐古話、邾城話;西片有汪集話、李集話、倉埠話和陽邏話。東片保留鄂東「楚語」痕跡,西片則受「西南官話」浸染。【舉個慄子】: 「教幼」學生,學拐人、做拐事,會進「監誘滴」—翻譯:教育學生,學壞了、做壞事會進監獄的。你合諾行,擦點er冒掉到水裡頭!
  • 武漢話實用手冊,笑著笑著就哭了
    疫情依然是所有人牽掛的關鍵詞,沒有任何時候能像現在這樣,讓我們無比渴望一家人的平安無恙。哪些方言一聽就讓你回到家了?其中一定有武漢話的名號。前些天,齊魯醫院醫療隊就組織編寫了一套《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讓人仿佛置身武漢街頭。
  • 《新聞聯播》主播突然飆起武漢話,網友:「丹姐的武漢話太...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葉鳳)在19日央視「主播說聯播」欄目中,提到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這道「大餐」,連央視女主播歐陽夏丹都飆起了武漢話。歐陽夏丹說:一說到武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想到鴨脖子、熱乾麵這樣的大眾食品,但看完武漢軍運會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這道中國味滿滿、科技感十足的文化大餐真的是讓人特別驚豔。武漢上新了,讓她想起毛主席當年在武漢寫的那句詩詞: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而這些精彩演出也傳遞出中國態度和中國立場,簡單來說有這麼一組詞:和平、合作、開放、共贏。
  • 冇子事不要亂走,在家學學武漢話,沒有兒化音的武漢話可有意思了
    武漢方言屬於西南官話武天片中的武漢小片,有武昌漢口漢陽青山話之分。武漢方言平翹舌不分,前鼻音後鼻音不分,鼻音邊音不分,也沒有兒化音。這是武漢話的特點。武漢方言「鼠」的讀音為:「xu」,音同「許」而鐵話的讀音和普通話一樣讀「shu」。武漢話說老鼠應該讀成「老許」就對了。
  • 最新武漢話手冊何以獲贊無數?
    為了解決馳援武漢的外地醫生聽不懂武漢話問題,齊魯醫院醫療隊進駐武漢48小時內,立馬組織編寫了《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常用的武漢方言怎麼念?都在裡頭!武漢話怎麼講?快來看看這本手冊!手冊一出,網友紛紛感嘆太有心了。
  • 「戰疫」微視 | 學說武漢話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董琳燁)「爸爸叫『老特兒』」「媽媽叫『老倆』」「哥哥叫『拐子』」……2月18日中午,在武漢江岸方艙醫院一角,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雲等10多名醫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邀請一名患者當「老師」,現場教他們學起了武漢方言。
  • 武漢話「個板馬」,聊博一笑!
    如果非要在武漢話裡選一句最具代表性的方言那一定非「個板馬養的」莫屬了。原因呢,這句話本身是很損的。而且呢,又很能代表湖北佬的狡黠。看完本文後就知道了,原來這句話是拐著彎罵人的。當然了,隨著社會進步,現在這句「個斑馬養的」已經基本上沒有罵人的含義而變成了武漢人的一個語氣助詞或者口語了。類似於韓語裡面的「啊洗」。經常看韓劇的話應該看到劇中不論男女老少經常會說「啊洗」「啊洗班」的。這句韓語原話是「洗班」,後來加上純語氣助詞「啊」,就變成了「啊洗班」。根據情景需要會選擇「啊洗」或者「啊洗班」。等同於國語的「艹」,後面自行腦補。
  • 武漢人 是辣個事
    武漢話總體特點:(1)平翹舌不分,統念平舌其實這篇的標題按照發音應該寫作《武漢人 四辣個四!》,但是怕外地朋友一下子get不到意思,所以就這樣寫啦。這個標題的意思是:武漢人就是這樣的!(這句話用武漢話講,還有點吧小驕傲的語氣)(2)前鼻音後鼻音不分,統念前鼻音武漢話跟重慶話很多發音規則還挺像的,但是語調起伏更平緩一些例如:只要你乖,給你買條gai (預備~唱)(所以說我們說話帶港臺腔的,你們真的誤會我們也誤會港臺腔了!)
  • 武漢話「你搞麼斯」,同一句話,三個意思,好多人都「蒙圈」了
    我們湖北省省會武漢,就有著別具一格的方言。到過武漢的人,了解武漢的人,對武漢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嗓門粗,脾氣大。其實真正了解武漢這個城市的人,就不會這樣想了。武漢人熱情好客,彬彬有禮,很容易相處。尤其是武漢話,更是讓人終生難忘。同一句武漢話,隨著調調的不同,還能表達出很多不同的意思來。比如這句「你搞麼斯」,就可能表現出三種意思來。
  • 「武漢伢」唱哭武漢人
    尤其是那段「這是我的家,我們守護她,故鄉的土親吻過腳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過了」,在江城最艱難的日子裡,觸發了武漢人的淚點,激發了「武漢加油」的心聲。「我們給武漢寫首歌吧」《武漢伢》是一首「急就章」,但其中蘊含的所有情感,都是自然流淌出來的。1月23日,武漢「封城」。
  • 武漢病了,但武漢人在發光
    但批評不等於不愛,批評不能夠抹殺,有問題的武漢依舊是一座英雄之城,在「禁足」中的武漢人依舊在閃閃發光。他們是武漢之光,中國之光,人類之光。為什麼要別看武漢人的朋友圈了?所有地方的朋友圈都信息紛雜,你如果只看到他們負情緒的那些東西,那是因為你本身即是負的。
  • 和武漢人共飲一江水的新武漢人:想回武漢回不去
    作為新武漢人,她和所有的武漢人共飲一江水。1公元前300多年的一個故事,讓2000多年後的18歲的娜仁,選擇了去武漢上大學。她學過古箏,熱愛古典文化,滿心期待伯牙子期相遇的地方。人們感受到武漢人的態度裡的「辣度」和「銳度」,紛紛為這位女性叫好。娜仁記得,大學時有一堂自習課,兩個武漢男生為什麼事吵起來,直到下課,還沒吵完。「這邊的人都好喜歡吵架啊!」她說,多小的事也能吵起來。「喜歡扯皮,打嘴巴官司,不管事情解決沒解決,要佔個嘴巴舒服。」徐珊珊說。
  • 暫且停下腳步,從未停止熱愛:一位武漢人寫給武漢的情書
    2007年,當我一臉不情願地拖著行李,搬進大學設在金銀湖的新校區時,宿舍窗外此起彼伏的蛙鳴聲提醒著我,此地毫無疑問已是武漢的西北邊界。13年後,這片湖區、這座城市,成為了全國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我的大學四年在武漢度過,我的身上打著深深的武漢烙印。作為一位在外的遊子,我有些話要對武漢說。
  • 這對「姐妹花」在武漢邊工作邊學武漢話我必須「葛自噶加油(給自己...
    這對「姐妹花」在武漢邊工作邊學武漢話我必須「葛自噶加油(給自己加油)」 2020-02-18 09:55:27 來源: 江海晚報網
  • 「拐子」是哥哥,山東醫療隊學霸2天編出「武漢話手冊」走紅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灝「拐子」是哥哥,「嗖嗖」是叔叔,「握心」意思是噁心……一本從武漢新冠肺炎防疫一線流傳出來的《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把武漢話翻譯成普通話,迅速在網上走紅。許多網友說,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 方言保護計劃助力戰疫 訊飛輸入法武漢話轉普通話受關注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地域廣闊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與方言,比如說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說話口音幾乎完全不一樣,語言表達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外地醫務人員在武漢戰「疫」前線遭遇了方言溝通障礙。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的日本導演又來了:發現武漢人有了些變化
    「好久不見,武漢。我是竹內亮,我回來了。」6月,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刷屏,日本導演竹內亮曾承諾「要來武漢開觀眾見面會」。12月5日,他重回武漢,與來自北京、上海、新疆以及武漢各處的200餘人共同見證這裡的全新生活。  一周之內,這是竹內亮第3次來武漢了。因為《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後, 他的行程表也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