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曉嫻
重新定義成功,走出成功誤區
我一直以為,成功就是獲得地位和金錢,直到我讀了《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才修正了對成功的理解。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自己,而非單純的名利。
書中還有句話,我非常喜歡:「成功的標準是,這個成功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己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成功的本質和意義,最終一定會落在快樂上。首先是自己快樂,其次是別人快樂。如果大家都不快樂,那成功的意義又是什麼?天天抱著一堆錢哭,沒人理你,沒人尊重你,沒人願意跟你玩兒,那你開心嗎,成功還有意義嗎?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開復先生,曾就職於蘋果、微軟和谷歌三大全球霸強企業,但在人生的巔峰時期,2013年9月8日,李開復先生被確診淋巴癌,差點被上帝叫到天堂去打橋牌。
後來經過治療,李開復先生淋巴癌痊癒,很多人很驚訝李開復的好運氣。但我不這麼認為,如果你看過《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就能知道,為什麼李開復先生可以擁有對抗病痛的力量。
雖然《做最好的自己》出版於2005年,是在李開復生病前,但從中你可以看見,李開復是如何理解成功,又是如何理解人生和自己的。也許就是因為對自己、人生和成功向上而生的理解,在正確的思維下,正確的行動所產生的自然好結果。我一直相信,好過程才能帶來好結果,而成功不二法則也是聚焦過程,大於聚焦結果。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重新定義一下成功,重新認識一下自己。而書中提到的成功秘訣公式,更是值得每個人去借鑑。大部分人過於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和行動,這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根本。
李開復先生成功秘訣公式,人人都有85%的成功機會
人人渴望成功,但認為苦於找不到成功的方法或機會,這本書就可以徹底顛覆,我們對於成功和機會的認知。所謂的成功,指的是你做到你想要做到的事情,機會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而製造機會是通過正確的行動,什麼是正確的行動?
李嘉誠先生曾說:「閱讀本身它並不能直接給你帶來財富,但它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機會。」閱讀這件事就是正確的行動,而我們只要行動正確了,再掌握下面的成功秘訣公式,人人成功的機率都會在85%以上。
第一個公式:要有理想,它是走向成功的指引羅盤。
理想就是目標,沒有目標,你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結果,更別說成功了。但理想是一個大目標,我們如果想要實現理想,首先你要擁有制定大目標的能力,再者就是有把大目標劃分成,無數個你能完成的小目標的能力。最後,你要有完成目標的能力。
而完成目標需要的是有效的執行力,執行力是什麼?就是完成目標的每一步流程,流程越是詳細,執行難度越低。所以,目標完成公式是:明確目標、列好詳細流程、現狀和差距分析、循環執行糾錯、持續執行。
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其實完成目標並不難,也不是因為你不會,只是你不知道方法,以及你害怕自己做不好。就像很多人說不會,真的不會嗎?你只是怕自己做得不好丟人而已。但誰都是從不好到好的,這真的不丟人。
第二個公式:要有自信,它是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
為什麼有人自信,有人自卑?自信和自卑怎麼產生的?自信來源於成功的暗示,而自卑則是來源於失敗的暗示,你想下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你是相信自己能解決困難,還是覺得自己不會,解決不了。你覺得自己行,雖然不一定行,但你要是覺得你不行,那你就一定不行。只要你去做,行只是早晚問題。
走向成功你必須要培養自己的自信,怎麼培養?李開復先生為什麼可以戰勝病魔,因為自信啊,那李開復先生培養自信的3個步驟,你想不想看一下?
第一步:尊重自己和鼓勵自己。這點看上去很容易,但做起來特別難,不信你看看自己,在學習陌生技能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嫌棄自己。培養自信就要在任何時候對自己說:「別怕,做不好也沒關係,再重新做就是了。」
第二步:小小的進步,就要獎勵自己。人的大腦是個機器,它不懂太多道理,但它知道什麼是它喜歡的,感覺到你喜歡什麼,而大腦判斷你喜歡什麼的標準,很簡單,就是你對什麼有反應,就喜歡什麼。細思極恐,是不是?
如果你總是對失敗和錯誤有反應,大腦就是認為你喜歡它,你的人生就會被錯誤和失敗所佔據。所以,你要讓自己對成功有反應,哪怕一點點小的成績,你都要欣喜若狂,這樣大腦才能建立成功系統,你的人生才會走向成功。
第三步:記錄成功日記,時刻提醒大腦你的喜好。大腦也會有打盹的時候,在它忘記你喜歡什麼的時候,你就會陷入迷茫和焦慮,開始對自己不自信,這個時候,你就要把成功日記拿出來,刺激大腦對於你喜歡成功的記憶。
第三個公式:學習經營人際關係,做個有魅力的人
人際關係有多重要?心理學家卡耐基這麼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15%是來源於他的專業能力,而85%則是源於他的人際關係。」為什麼?因為人是產生價值的根本。
我聽過一句話說,朋友圈的資產總和,決定了你的發展。我想想是有道理的,這就跟我們說,朋友圈的平均收入水平,多數就是你的收入水平是一個道理。你說普通人會在馬雲的朋友圈嗎?可能性真的不大。
那我們如何經營人際關係呢?就是要有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你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同理心包括: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在遇見不同意見時,仍然願意支持他人、通過修正自己來影響和改變他人、做到有效傾聽和有效表達、最關鍵的是以利他為價值觀。
書中介紹一個培養個人魅力,經營好人際關係的方法,我覺得還是蠻實用的,叫做頭條新聞測試法。也就是說如果把你當下做的事情,放在頭條新聞上,別人會怎麼看你?
用李開復先生的話說:「別人眼裡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因為你的行動結果是形成你個人品牌標籤的唯一途徑。
而在經營人際關係中,主要需要處理衝突的能力、建立關係的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管理協作的能力和傾聽溝通的能力,這些都是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礎上,因為你只有擁有同理心,才能發現別人的需求,你才能解決別人的問題。問題解決了,人際關係自然就經營好了。
第四個公式:在自省中成長,在格局中成功
自省有多重要?這個世界上任何成功,都是錯誤到糾錯再到迭代的過程,而如果不自省,唯一的結果,就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這是很可怕的。在我們身上或身邊人的身上,你一定會發現,有人不斷地重複犯同樣的錯誤,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不敢承諾和面對錯誤,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好,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因為我們的價值和標籤都是外界賦予的,當有人說你不好的時候,身體就會發出警報。
但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成功,我們就必須做到把失敗和錯誤,看成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結果。要敢於承擔和公開自己的錯誤,要自省發現錯誤的原因。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糾錯改正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另外還要培養自己的格局,格局大了,你的心中才能裝下更大的世界。怎麼培養?一是在你做決定之前,先弄清楚事實真相,不要憑感覺;二是用同理心分析錯誤和理解錯誤,把目標放在修正錯誤和自己身上,不要責怪他人或環境。因為,我們無法左右他人和環境,但我們對自己的態度卻有絕對的掌控權。
過積極主動的人生,你才能每天離成功近一點
什麼是積極主動?心理學家弗蘭克經歷了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牢獄生活,成為少數倖存者。他對世人說了一句讓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的話:「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境裡,我們一定不要放棄一種最後可以掌控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面對人生態度的自由。」
每當我看到這句話,我心裡就有無限雞血在翻騰,我經常對在人生低谷的自己說:「越是逆境,越要積極面對困難,做好當下每件事情。」這句話最後變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銘。
一個人無法掌控自己以外的東西,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們要樂觀、要自律、要好好對待自己、要讓自己快樂,身體是萬物之源,自己就是萬物之一,自己沒有,你的世界就沒了。所以,我們要做最好的自己,最快樂的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