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新聞發布會

2020-12-16 溫州市政府網

一、發布主題: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新聞發布會

二、發布時間

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

三、發布地點

溫州市人民大會堂202會議室(新聞發布廳)

四、發布人

龍港市委書記  鄭建忠

溫州市民政局局長 姜迪清

龍港市委副書記、市長 何宗靜

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  邵為平

五、主持人

溫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呂朝暉

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溫州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龍港市是全國第一個鎮改市,最年輕的城市,是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試點。去年9月25日撤鎮設市以來,龍港市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呈現了良好的態勢。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龍港市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工作成效,今天我們邀請到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溫州市民政局局長姜迪清,龍港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宗靜,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邵為平,請他們為大家介紹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通報有關情況。

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向大家介紹龍港的情況。首先,我代表龍港市委、市政府,對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龍港改革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9月25日,龍港市成立大會勝利召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龍港市委、市政府揭牌,標誌著全國最年輕的城市龍港市正式成立。

龍港撤鎮設市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承擔著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探路使命,寄託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囑託。龍港市成立一年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溫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市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扣第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一區五城」戰略目標(「一區」就是把龍港建設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示範區,「五城」就是以打造活力創新城、高端產業城、現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為主攻點,努力建設成為溫州大都市區南部中心城市),全市上下夙興夜寐、鬥志昂揚,全力以赴抓開局,凝心聚力創新局,經受住了開局組建、疫情防控、改革破題等多重壓力和考驗,新龍港市順利起步,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改革是龍港最鮮明的特質,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我們堅定扛起「領跑者、探路者」職責使命,緊扣「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持續推進37項重點改革項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窗口」標準、富有龍港特色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全力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示範窗口」。

一、持續優化大部制高效運行新機制。「大部制」是龍港新型設市模式的主要特色亮點,我們積極探索「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張清單轉職能」等改革,著力破解「人少事多」困境,打造「小政府、大服務」高效運轉模式。一是一枚印章管審批。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努力實現全省首個全領域「一枚印章管審批」。比如企業審批上,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40天」、投資低風險小項目審批「最多16天」,比原來減少一半時間,逐步構建「事項最少、流程最佳、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新型縣域政務服務模式。二是一支隊伍管執法。開展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省級試點,梳理集中執法事項,將我市9個部門涉及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26個領域的執法事項進行統一划轉,率先在縣級層面構建跨領域、跨部門執法事項最集中的執法管理體系,並全面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規範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三是一張清單轉職能。按照「政府可轉移、社會力量可承接」原則,建立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清單,將政府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實現可轉盡轉,加速政府轉型、瘦身、提效,打造縣域「多元共治」的龍港模式。目前,我們已梳理職能轉移事項154項,首批27項成熟事項已集中簽約。四是一流團隊強攻堅。大力發揚「敢闖敢試、創新創業、重理重義、開明開放」的新時代龍港精神,牢固樹立「全省示範、全國領先」工作標準,開展重點項目攻堅「揭榜掛帥」,實行「任務清單+專班運作」模式,打造以黨建為引領的社區團隊、以服務為導向的網格團隊、以任務為導向的部門團隊和示範引領的領導幹部團隊,努力鍛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二、不斷完善扁平化基層治理新模式。基層治理綜合改革是龍港改革最核心的內容之一,我們堅持以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全國標杆」為目標,以基層治理扁平化、社區化、網格化、信息化「四化」集成改革為路徑,全力做強社區、做實網格、做優服務,努力通過大網格實現對社區直接管理,通過片區社會服務綜合體實現對老百姓的就近服務,通過信息化智能化實現整體智治,不斷完善「市管社區、分片服務、智能高效」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圍繞治理扁平化。建立市領導「1+5」責任捆綁掛鈎聯繫工作機制,市領導兼任片區黨工委第一書記,與片區、社區責任捆綁,實現「一竿子插到底、一道令落到底」的工作機制。全面啟動9大片區社會服務綜合體建設,設立黨建服務、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綜治服務、便民服務等5個服務模塊,職能部門1/3以上力量下沉,構建起了「部門下沉服務、社會組織承接服務、社區幹部和網格員全員服務」的集成服務新模式。圍繞農村社區化。我們完成了全域「村改社區」工作,探索建立社區主職幹部由龍港市委直接管理、社區幹部職業化、黨員幹部社區志願服務積分制、社區問題直通車制度等新機制。按照「一社一品」要求,推進全域智慧社區創建,加快社區志願服務站建設,因地制宜、分門別類打造託育養老、健康服務、消防安全、出租房管理等不同特色智慧應用的社區品牌,努力實現「一站服務解民憂」。圍繞全域網格化。將全市劃分為32個大網格、103個全科網格,按照「一格多元、一員多崗」的管理要求,整編部門下沉力量與社區所有人員入格,形成「三五成群」的基層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實現90%以上事項在網格一線解決。今年已成功化解歷史遺留信訪積案65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大幅下降。圍繞管理信息化。深入實施縣域「整體智治」改革,積極開展「大部制+扁平化+整體智治」縣域集成改革省級試點,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率先實現全國第一個全域5G網絡全覆蓋,城市大腦一期項目投入運行,在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城管等領域實施一批場景化多業務協同應用,基本形成「一個大腦管治理」的運行模式。

三、努力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我們始終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加快實現龍港從「鎮」到「市」的跨越。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1億元,同比增長1.9%;財政總收入14.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億元。一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堅持「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出臺「32+8+8」系列幫扶政策,剛性兌現惠企政策資金3.2億元,向上爭取穩企各類專項貸款近4億元,成功實現「疫情防控率先突圍、生產生活率先恢復」的目標。全面實施製造業「三百三新」計劃和民營企業「龍騰計劃」,全力打造印刷包裝、新型材料、綠色紡織等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著力培育新能源裝備、醫藥衛生材料、通用機械等三大重點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具有龍港特色的產業集群。二是加快「四新」經濟培育。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積極發展「四新」經濟,升級時尚消費、發展夜間消費、創新文旅消費。深入開展謀大招強攻堅行動,有序推進醫療衛生材料產業園、印刷材料交易市場、現代物流園區、總部經濟園等「強鏈補鏈」項目。總投資330億元「雙招雙引」項目集中簽約,落地251項目4個、2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1個。三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對標「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加快龍港新城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申報,探索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省級印藝小鎮建設,整合提升印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新竣工小微園6個153萬平方米,入駐小微企業1000多家。健全與蒼南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與龍灣(高新區)戰略合作,推進溫州高新區龍港分園建設,落地首批產業項目3個。以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實踐基地創建為契機,加快推進經濟領域商協會改革,舉辦首屆創業創新大賽,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四、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改革有沒有實效,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取得發展實績,老百姓有沒有獲得感。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一體規劃、同等標準、全域覆蓋的要求,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加速實現全域城市化、農村社區化、就地市民化。我們從最硬的骨頭啃起,對準歷史遺留的難點、群眾關心的熱點、城市發展的重點,全域創建未來社區、未來城市,新老城三條連接線、文衛路拓寬、下澇未來社區等重點項目徵遷全面推進,拆除房屋2200多間。積極推動宅基地(農房)市域流轉改革試點,爭取讓大量的沉睡資產變發展資本。我們從最弱的短板補起,加快實施重大項目100個,全面啟動公共服務中心、龍湖公園、新人民醫院等龍港設市十大標誌性項目。全面對接溫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力推進南連高速、209省道等重大交通項目,打通區域交通「微循環」,加快形成高效便捷、內外通達的交通網絡。積極探索聯合辦學、聯合辦醫新模式,與溫州附一醫達成託管合作,掛牌成立附一醫龍港院區。加快推進全域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推行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從最基礎的環境抓起,大力推進全域環境改造,持續加強城市精細管理,加大市區道路交通秩序嚴管整治力度,全面啟動片區「9+3」街區綜合整治,創成「美麗田園」 4.5萬畝,4大入城口形象明顯提升,城市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實施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改革,啟動首批3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構建土地高效利用的體制機制。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僅僅是起步開頭,沒有現成可借鑑的模式,後續還要進一步探路深化。下步,龍港將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溫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對標對表「重要窗口」,全力做好龍港撤鎮設市改革「後半篇文章」,再領改革創新之先、再鼓爭先創優之勁,加快幹成一批獨特性成績、引領性改革、標誌性成果,在「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龍港風採。

主持人:謝謝鄭建忠書記,下面開始提問。

記者:龍港探索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一年以來,有哪些改革成效。從發改部門來看,龍港的探索路徑有哪些積極的現實意義?

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邵為平:從全國首個「農民城」到十八大以來首個「鎮改市」,龍港改革形成了「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特色,初步構建了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龍港撤鎮設市一年來,持續構築全面的改革體系,著力做好「後半篇文章」,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當前,恰逢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因此,繼續做好深化龍港改革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為都市區建設提供重要動能。當前中央提出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促進內循環的重要抓手。一年來,已經欣喜地看到龍港由「鎮」向「市」的重要轉變,如龍港市新人民醫院、龍港市公共服務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列入規劃建設,龍港經濟開發區、溫州高新區龍港分園等高能級平臺建設邁開步伐,未來社區建設、城中村清零工程等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產業平臺的升級,加速了農業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增強了區域綜合承載力,帶動了當地的投資增長和消費需求。繼續深化龍港改革是加快高質量建設溫州都市區南部副中心的重要動能,是溫州打造浙南千萬人口大市的重要舉措。

第二方面,為低成本運行做出積極探索。龍港通過市直管社區,精簡了人員編制和中間環節,如龍港市行政事業人員編制核定1640人,僅為其它同等規模縣市的2/5。管理層次的減少,人員數量的精簡,疊加政府數位化建設,各種行政開支大幅減少,有效節約了管理費用。撤鎮設市後,龍港市仍然利用老樓辦公,節約資金全部用於民生事業,一些基礎設施實現蒼南、龍港兩地共用共享。繼續深化龍港改革,紮實構建低成本的行政運行機制,有利於為龍港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第三方面,為高效率治理貢獻有益經驗。龍港通過「大部制」改革,打通職能相近的部門,實行塊狀管理模式,對內採取科室協同,對外積極發展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致力於打造精簡高效型政府,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龍港的「扁平化」架構取消了鄉鎮層級,實行市直管社區,擴大了管理幅度,縮短了管理鏈條。龍港還積極開展「智慧化」建設,謀劃創建全省首個縣域「整體智治」示範城市,以5G網絡全覆蓋為契機加快政府數位化轉型,以信息化手段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繼續深化龍港改革,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龍港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也能為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龍港經驗。

記者:「一張清單轉職能」改革對龍港來講具有什麼作用和意義?政府職能轉移後,又是如何確保這些職能能夠落地生效?

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大部制」改革是龍港新型城鎮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龍港只有15個黨政機構、1個群團工作部和6個事業單位,黨政機構數量和人員只有同類縣市區的40%,對龍港來講,最具挑戰的是如何將大部制「一對多」的劣勢轉變為「多合一」的優勢,破解「人少事多」困境。另一方面,龍港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社會組織數量多、種類全、功能齊,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社團等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龍港大力推進「一張清單轉職能」改革,就是要在「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總體要求下,按照「政府可轉移、社會力量可承接」的原則,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將政府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實現 「小政府、大服務」高效運轉模式,打造縣域「多元共治」的龍港樣板。

為了積極穩妥推進「一張清單轉職能」改革,前期制定出臺了《政府職能向社會轉移工作方案》和相關配套制度,在政策、程序、方式上全力保障推動「一張清單轉職能」改革落地。下步將按照「法律主體不變、工作任務不減、辦事效率不降、行政成本不增」的要求,做細配套措施、完善工作機制、有序有力推進,確保「一張清單轉職能」儘快落地見效。

一是梳理一批成熟事項,確保職能部門「轉得出」。按照「成熟一項轉移一項」的原則,在第一批目錄中梳理出當前各方麵條件都已具備、可以馬上著手實施轉移的職能事項,嚴格按照事項公告、移交、實施、監督的步驟,逐步開始轉移實施,並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斷總結完善,實行目錄化、動態化管理和調整,進一步切實提高職能轉移事項的科學性、可行性、有效性。

二是加強培訓指導力度,確保社會組織「接得住」。這項改革具有突破意義的地方,在於把部分「準管理」的職能轉移給社會組織,這也對承接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職能轉出前,將組織承接方到職能部門進專題的學習,按照「一事一方案」的要求,進行專題輔導和業務培訓,全面熟悉、了解相關內容,強化標準規範、注重上下銜接,實現承接項目可持續、任務可完成、管理有成效。

三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確保具體事項「管得好」。這項改革最終的目的是要讓群眾、企業享受到更便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各政府部門始終是履行法定職責的主體,相關職能轉移部門將及時完成事項移交工作,並通過有效方式向社會公告交接事宜,對承接單位進行全程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組成評估小組定期對履職情況進行評估驗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實避免因職能轉移出現管理真空和履職不到位等現象。

記者:一年來龍港在基層治理機制方面都做了哪些創新,特別是今年龍港全面實現了村改社區,是如何推進這項改革的?

溫州市民政局局長姜迪清:國務院批准龍港「鎮改市」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典型,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積極探索新型社區化基層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新型城鎮化基層治理「全國樣板」。今年3月底,龍港僅用了26天就高質量完成全域「村改社區」,73個村全部改為72個城市社區。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龍港市的全域社區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加速農村向城市融合的重要途徑,實現了「政」和「經」在基層組織的徹底分離,為推進溫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基層治理理念進一步提升。龍港素有「中國第一座農民城」之稱,也是農民自費造城實踐的熱土。由於農村經濟改革率先從分散的農村地區開始,使村民自治一開始就具有較強的自發性;相比之下,城市社區自治具有很強的組織性。要推進龍港市深化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首先要優化基層治理理念,要推動龍港幹部群眾深刻理解「村」和「社區」治理方式的區別。一年來,龍港市精準把握「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中心向基層下移」的治理理念,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解和認識,加快推進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基層治理架構進一步明晰。龍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為引領,建立以「市管社區、分片服務、智能高效」為核心的運行機制,變「市-街-居」為「市-居」行政層級管理新模式。龍港通過全面推進村改社區改革,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域市民化,在有序引導城鄉人口、優化產業布局、提升資源效率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應該說,龍港推行農村社區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撤村改居」,也不是簡單的「行政區域調整」,而是新時代下搭建基層治理新架構、探索基層治理新體制的探索。

三是基層治理機制進一步優化。一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在養老、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農民「就地市民化」是龍港「村改社區」最深刻的內涵體現。二是高標準提速公共服務水平,形成社區服務「15分鐘便民服務圈」,打造老百姓家門口公共服務站。三是建立社區幹部職業化新機制,建立從優秀社區幹部中招錄公務員、事業人員乃至副科級幹部制度,建立專職社區工作人員「進退留轉」制度,增強社區幹部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

四是基層治理方向進一步明確。通過農村社區化改革,改變了村民自治的單一模式,社區自治功能進一步強化,形成了黨組織、居委會、社會組織、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轄區單位、居民群眾等各類主體協商互動的自治體系,社區的活力明顯增強,對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同時,龍港全面推進現代信息智能技術支撐現代社區自治,開設碼上事務管理、碼上居務公開、碼上公共服務、碼上民主協商、碼上監管等應用場景,為社區「智治」提供了保障。

記者:民生領域改革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一項工作,龍港撤鎮設市以來,改革在民生領域有哪些變化,讓老百姓有真正的獲得感?

龍港市市長何宗靜:改革是龍港最鮮明的特質,龍港始終以改革破題帶動民生,努力讓全體人民成為民生領域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

一是機制創新,讓民生服務更加順暢。龍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個更加關心民生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大部制的改革,龍港市政府組成部門壓縮到9個。部門少了,但是職能更加清晰,服務更加精準。比如組建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局,職能覆蓋項目規劃建設、要素保障全流程,通過率全省之先開展「五多合一」改革,做到前端一窗受理,後臺業務協同,審批事項從原來的10項壓縮為4項,辦理工作日從64個壓縮為38個,讓民生項目的落地更加順暢。把「教育、民政、醫療」的管理職能交給社會事業局,確保一竿子插到底,一攬子管到位,大大減少了交叉管理、多頭管理的弊病。通過扁平化的管理,龍港沒有了鄉鎮層級,市領導「一套班子」管社區,能沉下身子接地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讓民生辦理更有方向。比如十幾年久拖未決的文衛路拓寬工程,5年多過去還未能貫通的三條新老城道路,世紀大道兩側阻力重重的城中村清零,由四名市領導領銜掛帥,帶領社區幹部夜以繼日,堅守徵拆一線,六十天完成拆除房屋2200多間,整出了龍港城市新形象,贏得了龍港市民好口碑。

二是多向激活,讓民生保障更加給力。多方借勢借力,在民生保障上推行集成改革,合力推動民生領域補短板。積極引入上級國企「借外資」,與8家溫州市屬國企開展合作,疊加各自優勢,走出了一條合作新路。比如引進溫州公用集團建設250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成功解決了多年未決的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問題,將於年底投用。老百姓們一直念叨著的龍港醫院,通過與溫州附一醫「聯姻」,借人才、借技術、借管理,短短一百天時間,就建成投用介入治療中心、感染病區、新體檢中心三大工程,讓老百姓就近享受高質量的就醫服務。積極轉移職能「借外力」,龍港的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發展起步早,它們在參與服務民生中的視角更廣、方式更多、靈活性更大。以政府「權力清單」為邊界,準確把握政府、社會、市場關係,引導龍港380多家社會組織承接轉移職能,集成社會各界的力量、智慧和經驗,合力打造縣域「多元共治」的龍港模式。積極引進人才「借外腦」,以「沒有本地人外地人,來了都是龍港人」為導向,推出龍港「2.0」版的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吸引了大批人才紮根龍港。前期面向全國招聘了城市大腦建設首席信息師、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席規劃師、市政府高級法律顧問等政府高級僱員,為民生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包容。

三是數字賦能,讓利民惠民更加高效。數位化、智能化是浙江的濃厚「底色」,也是龍港的城市「亮色」。以「整體智治」為目標,努力下好簡政放權的「先手棋」,揚起數字賦能的「衝浪帆」。從頂層設計出發,按照「一張智網管全域」的思路,積極創建全國首個全域整體智治示範城市,全面整合各部門數據,建設龍港「城市大腦」,把數字的場景化應用拓展到城市管理、公共服務、風險防範等各領域,不斷引領城市更新。疫情期間,推出了龍港碼、龍港鄰裡等項目,在3個月內實現個人應用26.7萬,場所應用1.5萬,總使用數量達142萬。從數字應用出發,特別打造了龍港政務客廳2.0版,集成了「最多跑一次」的審批中心和「最多跑一地」的矛調中心,讓老百姓辦事解憂「只進一扇門」「只找一個窗」「只蓋一枚章」「只用一張網」,生動實踐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溫州經驗、龍港速度。還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的智慧場景應用,比如各小區設立24小時不打烊的「智慧雲藥房」,一鍵直通達鄰裡的「智慧村社通」,深受老百姓點讚。從資金保障出發,構建起「1+5」國有企業總體框架,國企由「小散弱」變「大專強」。依託主體評級為AA的市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積極申報30億元規模的全省首支城鎮化專項債。還實施多樣化市場化建城模式,比如總投資近60億的龍湖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採用「授權開發+投資合作+EPC+ O」的模式,有力保證了民生工程順利實施。


相關焦點

  • 龍港市!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緣起2019年8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民政部復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蒼南縣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龍港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曾經的「中國第一座農民城」,自1984年建鎮以來,歷經從小漁村到農民城、從農民城到小城市培育、從小城市培育到撤鎮設市三次改革的歷史性跨越。
  • 直播綜述|龍港市「如此」了不起!
    今天(9月23日)上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在市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溫州市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新聞發布會。快點溫州APP對本次發布會進行了全程視頻直播點擊下方文字可直達直播連結龍港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新聞發布會去年9月25日,龍港市成立大會勝利召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龍港市委
  • •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龍港...
    歡迎大家出席溫州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龍港專場。。龍港作為十八大以來全國第一個鎮改市,龍港堅定扛起新型城鎮化改革的探路重任,圍繞高質量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示範區、打造溫州大都市區南部中心城市的目標,奮力開創新局面,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全市呈現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 堅守初心 大膽探索 龍港新型城鎮化探路成效斐然
    作為全國首個「鎮改市」、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驗室」,龍港撤鎮設市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市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全市上下夙興夜寐、鬥志昂揚,全力以赴抓開局,凝心聚力創新局,經受住開局組建、疫情防控、改革破題的「三重」壓力和考驗,龍港市順利起步,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龍港市外國語學校要來了!還有一批新學校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舒暢 9月25日,溫州市教育局與龍港市人民政府籤訂加快推進龍港教育高品質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龍港高起點布局、高標準打造「未來學校」:到2023年,力爭建成中高職一體化學院、龍港市外國語學校、龍港市藝術實驗學校
  • 堅持新型城鎮化為統領 煙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019年底上升至65.42%
    新聞發布會現場本場發布會採取「場內線下媒體」+「場外線上媒體」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菲菲 攝影 湯淼 煙臺報導15日上午,煙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十三五」時期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情況。
  • 「快點融媒」21萬村民變市民 龍港市73個行政村全部撤村改社區
    作為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驗室」,溫州龍港市所有行政村開展了「村改社區」工作。昨天起(4月26日),龍港市73個行政村開始陸續掛上了社區的新牌子,21萬村民變成市民。一大早,龍港市「村改社區」民主投票掃尾工作正在加緊進行。
  •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胡祖才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
  • 溫州龍港市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工程步入正軌
    龍港市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工程步入正軌--新院工程設計招投標,醫院位置更改公告,溫醫大附屬一醫來港商討合作辦醫綜合:2020-04-032019年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作者: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副院長 張蔚文;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科研助理 孫思琪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
  •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專家談縣城城鎮化補短板...
    原創 沈遲 周靜 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 沈遲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高級城市規劃師 周靜據統計,2019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
  • 龍港市「一支隊伍管執法」開出改革正式啟動後的第一張罰單
    12月22日上午,龍港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向龍港某醫療門診部負責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這是龍港市「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正式啟動後的第一張罰單。近日,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線索,對龍港某醫療門診部進行執法檢查,發現當事人的《放射診療許可證》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主體名稱不符,且《放射診療許可證》無校驗記錄超過6個月。根據相關條例規定,龍港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該醫療門診部作出警告、並處以3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 龍港市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 何宗靜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的形勢和任務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議龍港市第一屆人大常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央、省委、溫州市委和龍港市第一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高質量建成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示範區的總目標,突出建設「活力創新城、高端產業城、現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工作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
  • 新型城鎮化之產社城鄉一體化模式
    為人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人們提供平等完善的社會服務、為人們提供宜居的居住環境……一、新型城鎮化是一個頂層設計首先,新型城鎮化是一場最深刻的社會體制改革-城鄉二元結構突破,與造城和開發房地產完全不同。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者: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副院長 張蔚文;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科研助理 孫思琪「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
  • 龍港市政協委員暢談「十四五」規劃編制
    ,聽取《關於制定龍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徵求意見稿)》和綱要起草情況的通報。隨後,與會人員圍繞龍港市「十四五」規劃編制開展專題政治協商,為龍港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獻計出力。
  • 龍港市正式運行100天:全國首個「鎮改市」,在春天裡萌芽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甘凌峰 殷誠聰 蔣超 |龍港融媒體中心 記者 湯秋黎 薛毓訓 陳紹曉 謝芳芳 林為民 金君 王木記 方崇直 楊培紅編者按:2019年9月25日,龍港市成立大會舉行。隨後,「中國共產黨龍港市委員會」「龍港市人民政府」掛牌,龍港翻開城市發展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