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野圭吾的系列之後我講解了幾期高考的文章,今天我重新開始了一個新的系列——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吉卜力很少人聽過,但是宮崎駿就耳熟能詳了。但是我們有一個誤區:其實許多吉卜力的作品都被認為是宮崎駿的作品,其實並不是:比如螢火蟲之墓的導演是高畑勳,側耳傾聽的導演是近藤喜文,貓的報恩的導言是森田宏幸,等等。其實他們都是吉卜力工作室中的一員,標緻就是龍貓啦(電影開頭都會有的那個標緻)。最近幾期我要寫的就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
《紅豬》——導演:宮崎駿 如果說《龍貓》,《千與千尋》寫給的是年輕人,輕鬆歡快那麼《紅豬》更像是單單給成年人的,他有著太多太多的辛酸,無力,與不安。宮崎駿通過《紅豬》傳達了太多太多。
主人公波魯克是一名義大利空軍王牌飛行員,在一戰的過程中,他目睹了戰友的去世,開始自我審視,自我厭惡(中了魔法)。他選擇成為一名賞金獵人。劫匪們請來了卡地士,並在波魯克的飛機故障時擊落了他。在修理的時候他遇到了保可洛的孫女菲奧,在女人們的努力下波魯克的飛機起飛了,而菲奧和他之間也產生了感情。為了爭奪菲奧卡地士要求與波魯克進行比賽,最終演變成肉搏的比賽波魯克獲得了勝利。
影片的故事比較平淡,在唯美的畫面下,故事緩緩的進行,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沒有新奇的事物,有的只是紅豬淡淡的憂傷。在看紅豬的時候我想到了兩部電影,一步是《82年生的金智英》,一部是《喜劇之王》。《82年生的金智英》平淡的敘述卻有一種憂鬱的感覺。似乎一切情感和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都是潛移默化的。而《喜劇之王》中,我看到了尹天仇喊出「我養你啊」時的無奈,與痛苦。
有人說「男人的終極浪漫是選擇了一個不那麼浪漫的職業,而後孜孜不倦的做到最好」。紅豬的內心或許裝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亞得裡亞海,飛艇駕駛員已經落後了但是紅豬和那些劫匪卻依然在堅持,或許這就是魅力所在吧。
影片中最觸動我的是紅豬關於一戰的回憶。有一種奇幻獨特的手法,將死亡,自然,魔幻結合同時將紅豬的內心世界以及戰爭的殘酷描寫的淋漓盡致。紅豬是孤獨的,但他的孤獨卻有人能夠讀懂。《百年孤獨》裡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小的時候看開放式的結局,我總覺得是一種遺憾,有一種故事沒說完的無可奈何,但是隨著一點點長大,我卻逐漸的明白了這樣,人生總會有遺憾,總是不那麼完美,總有你做過卻又追悔莫及的事情,但卻無法挽回,有的時候空白才是最美的,因為我們可以盡情想像,有精彩,有遺憾才是人生。
如果第一次沒能完全懂《紅豬》,那麼五年,十年後再看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