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天真的以為,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但現在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沒有工作就沒有了全部。
這裡的很多人包括所有家裡沒礦的你和我,房租要錢,吃飯要錢,搭個交通工具也要花錢。
如果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你還能安心度日嗎?你覺得你的另外一半會笑臉相迎,依然如故麼?
我覺得你和我一樣,沒有工作會坐不住。
生活不是為了工作,但工作就是為了生活,沒有工作就沒有了生活。
接下來,我沒有故事,也不會煽情(直男的悲哀)。我要算一下小學數學題。
01
我們把最寶貴的時間都給了工作
多數人,從大學畢業,大約從23歲開始,到60歲退休,要工作37年,試問人有幾個37年?反正,我大概率活不到97歲的高齡。想都不敢想,也怕人活著錢沒了。
其實,我們為了工作不止付出37年,還要加上之前在學校讀書的12年。我想大部分苦命的孩子和我一樣,好好讀書就是為了一份好點的工作,而不用留在老家耕田。說來說去,還是為了工作。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除了給了睡眠,另外的時間基本給了工作,而且是最寶貴的白天。再小算一下,每天工作8個小時,加上路上來回的2個小時,中午的2個小時,1天工作的總時間成本達到12小時。
當然,你可能命好,碰上有人本主義的公司,不加班,不搞996、不搞711。周末可以休息2天,但你真的能安心休息麼?很多人正在抓緊時間學習,比如我這樣沒有資源的人。
社會競爭比以往任何時代要激烈,我害怕比我聰明的人比我還努力,但我還得努力,我知道我容易放棄,但很多別人不會呀。
所以,還得努力工作,不妄想出人頭地,只是不想回家掃地。
02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源於工作
這句話有點像雞湯,但卻是現實。你有多少收入來自興趣愛好,你有多少朋友來自工作之外?你有多少的喜怒哀樂,不是來自工作?
根據銀行統計,中國的大部人依然習慣存款,不會理財,也就是說,基本靠著工資養活全家老小。
網絡鼓吹斜槓青年,請問你有多少同事在掙外快,能夠有副業,有多重身份?現實情況,我能把一份工作幹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們國人性格大多是內斂型的,並不擅長社交。我出了村子,沒認識多少人,到現在連隔壁、樓上樓下的鄰居都不知道姓名。
工作就是我們人生的最大舞臺,在公司裡,有同事,有客戶,有領導,有下屬,這才是一個有人的真實世界。只有在工作中,我們才會有清晰的目標,緊湊的過程,有意義的結果。
在工作中,我們體驗過比生活更複雜,更高頻、更濃烈的喜怒哀樂。在職場上,我們得到過成就感、榮譽感、價值感……
即使如此,我依然不是很愛工作,但難以否認工作的帶來的快樂,拿到了工資就可以滿足吃飽喝足的需求,就可以去吃喝玩樂。
做成一件事,就能帶來一絲成功的喜悅,就能證明在社會上的價值。
03
工作最能填補人生的空白
我在閒暇之餘,偶爾也會發神經,思考人生。我會想起《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一些話:「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簡單地說,怕人活著沒意思,怕虛度光陰,怕一事無成,更怕一無所有。但工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小心工作掙到了錢,就可以成家立業,這是成年人常見的一個小目標。
然後,就可以順著這個小目標,發展下個目標。生孩子、培養下一代,努力工作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發展資源,從而構建了一個循環。
當啟動了這個循環,就進入越努力工作,越會工作。然後,你將會負責越來越大的項目,有機會在公司裡,在行業中,甚至在社會上留下自己的「作品」,會被傳播、被使用、被模仿、被他人銘記。
我特別喜歡《尋夢環遊記》關於人死亡的說法。人有2次生命,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沒有了呼吸和心跳。第二次是精神的死亡,世上活著的人都沒人記著他。
如果,我們能夠在社會留下點印記,對其他人有過積極的影響和幫助,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而這點驕傲就值得讓人工作好久。
但工作久了,也會累。很多次,我想過,如果人不用工作,會不會很爽。今年的疫情,給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家裡呆了十幾天,每天就刷新聞、看電視劇、看綜藝、看電影,當然偶爾也看書。剛開始還挺開心的,但三天後,就開始覺的無聊,甚至覺的娛樂毫無意義。
我終於理解比爾·蓋茨的一句話:「電視並不是真實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實際上得離開咖啡屋去幹自己的工作。」
現在,我也明白了當初退休的父親,老是說無聊,嚷嚷著要我幫忙找份看大門的工作。人生最害怕無事可做的空白,而工作最能填補人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