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頂級教授,學成歸國執教5年後,再次出走,三句話讓人深思

2021-02-06 魯國平先生

我女兒最喜歡藍色 

北大數院,目前應該代表我國數學界最高水平。對國內的數學人才有無限的吸引力,絕大部分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獲得者也紛紛以加入這個大家庭為榮。

北大數院也確實培養出了相當一批人才,比如,許晨陽,張偉,惲之瑋等等,都在國際數學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許晨陽在北大碩士畢業後,前往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博士畢業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進入猶他大學工作一年。



2012年,他學成歸國,回到北京大學,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他研究的方向是代數幾何。

上過他課的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坦言,打個不恰當的比喻,許教授的水平,到北大上課,和城市優秀教師去鄉村支教差不多一個性質。

由此可見許晨陽的學術水平,可以這麼說,他一個人就把我國代數幾何的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他已經在數學頂刊雜誌上發表了10多篇論文,毫無疑問的該領域頂尖學者。

對於這麼一位人物,榮譽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2013年,獲得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和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4年,許晨陽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2016年6月22日,許晨陽獲得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共同頒發的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同年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許晨陽獲選龐加萊研究所(Institut Henri Poincaré)2017/2018龐加萊講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是唯一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

9月9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100萬美元。

2018年,許晨陽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這一連串的榮譽,顯然就是對他學術研究和地位的肯定,這樣一位頂級學者,獲得這些榮譽也是實力的體現,無可厚非。

但就在2018年,許晨陽離開了北京大學,全職加入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按照許晨陽本人的說法,是去世界頂尖的地方看看,不代表不回來。

但大家都知道,研究數學最頂尖的地方在哪兒?就是許晨陽攻讀博士學位的普林斯頓。而麻省理工,在數學上和普林斯頓相比,顯然並非一個等級。



許晨陽是個喜愛數學的人,他曾經一本正經地說過,儘管他太太聽了會不開心,但他最喜愛的還是數學。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金錢一定不是他的追求,不然他不會回國。榮譽也不會是他的追求,至少不會是他全部的追求。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他回國任教後再次出走呢?

許晨陽說了三個問題,或者還有其他,但這三個問題是主要的。



l 學術造假太嚴重

國內的學術造假嚴重。更嚴重的是造假者不被懲罰,造假的成本極低。這就帶來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造假成本低,就會有一群人去造假,投機取巧的風氣會蔓延開來;另外一方面,真正做研究的學術環境會越來越差,最後人才只能流失。

l 學術界學風浮躁

做學術需要沉下心,浮躁是學術的大敵。而目前國內學術界做學術的目的已經偏頗,做學術是為了發財,是為了出名,甚至是為了當官。

因此,有一點點成果就忙著炫耀,沒有成果就各種偽造,這樣下去,學術風氣完全敗壞,人人都想走捷徑,很難出成果。



l 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對年輕人支持不夠

年輕人想要做科研申請經費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了,而大牛們則是在如何使用經費上花太多的時間。一邊是沒得花,另一邊是花不完。

尤其是對於名氣不夠的年輕學者來說,申請經費的難度實在太大,更會遭遇到各種打壓和困擾,只有錦上添花,鮮有雪中送炭。

顯然,正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許晨陽歸國後再次離開,我們自己培養的頂級人才,學成後卻去國外執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在國外任教的絕不止許晨陽一個,張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惲之瑋在美國麻省理工任教,張益唐在美國加州大學任教。



這些北大培養的頂級數學家幾乎全部在美國的頂級名校擔任教授,這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應了國內學術界確實存在問題。

尤其是許晨陽已經學成歸國任教,最後還是離開,這和當年清華的顏寧幾乎同出一轍。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痛心。

如何讓這些頂級的人才回國效力,如何留住這些頂級的人才,是有關部門必須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北大頂級教授,學成回國6年後再次出走美國!留下三句話讓人深思
    有一位北大頂級教授,他學成回國執教6年後卻再次出走美國,臨走時留下的三句話就是答案——北大頂級教授,學成回國6年後再次出走美國!1981年,許晨陽出生在重慶。2012年,在數學界已小有所成的許晨陽,回到了中國,受聘於北京大學的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代數幾何的教授。據他的學生們描述,許教授在數學領域達到的水準,用來教北大的學生,甚至有些大材小用。其學術水平之高,可見一斑。
  • 學成歸國,6年後再出走美國,北大才子的選擇,讓人深思!
    得益於自己優異的數學成績,1998年,他便順利進入了四川省數學代表隊,之後參加冬令營決賽,發揮出色,將金牌收穫囊中,也憑此順利入選1999年國家數學集訓隊。進入北大,光芒依舊1999年,許晨陽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京大學。至於所選擇的院系,便是擁有北大「四大瘋人院」之首的數學科學學院。
  • 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任教六年後出走美國,怒扔三句話
    如今的北大數學系,是建立在原北大數學系、燕京大學數學題及清華大學數學系基礎上的。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校,北京大學的學生的名頭是多少考生夢寐以求一輩子的希望,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身披「北京大學」星光熠熠的榮耀,無論是處於哪行哪業,年紀輕輕都會取得不菲的成就和光環,不過也有些人後來的命運卻不一樣,有的人讓人欽佩不已,而有的人則讓人看後唏噓不已,甚至感到惋惜。
  • 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出走美國,留下了發人深省的三句話……
    來源:時代觀察周刊 全文174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清華和北大,無疑是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兩所學校每年培養出來的頂級人才,但凡是出國留學的,大多不願意回國效力,這種為他人做嫁的現象,令人感到惋惜和疑惑。」
  • 他從國外辭職回國,進北大任教,6年後出走美國,三句話讓人沉默
    攻讀本科和碩士只用了5年內的時間,可謂與眾不同。碩士畢業後,許晨陽沒有選擇在北大繼續攻讀博士,而是選擇了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從麻省理工學院學院出來後到猶他大學任教。
  • 北大教授放棄國內榮譽,前往美國任教,臨走時「三句話」讓人深思
    北大教授放棄國內榮譽,前往美國任教,臨走時「三句話」讓人深思。我們知道北京大學是國內頂尖大學,不僅是高考的學生,也是科研人員工作的理想聖地,這裡是國內頂尖的大學,學術氛圍很好。這所大學每年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並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今天的話和這個頂尖大學有關係,有一種說法是,在這裡工作的教授辭職後,毅然決然地去了美國,現在一起去看吧。
  • 我國科研投入僅次於美國,人才卻總被「挖牆腳」,原因讓人深思!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發展的動力是科研經費的投入,近20年來,我國的科研投入迅速的增長,前不久科技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了2.17萬億,佔GDP比重為2.19%,科研投入規模僅次於美國,遠超日本、德國。
  • 「被負氣出走」的顏寧,「留下3句話」的許晨陽,誰在造他們的謠
    不過主要內容都差不多,基本都是顏寧留美歸國,天賦異稟,成就斐然,但連續多次落選中科院院士。最終,在多次「打擊」之下,終於「負氣出走」,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並且在美國「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成為了外籍院士,完成了在中國沒能完成的夢想。
  • 這位北大教授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留辮子穿馬褂,真正的原因讓人淚目
    學成返回南洋後,出於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中國文化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於是斷然歸國,從此陶醉在中國文化中。是的,他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北京大學的英文教授辜鴻銘,他學成於歐洲,卻被中華文化所陶醉,面對破碎的山河,他能做的就是與洋人在文化上爭高低,跟洋人咬文嚼字的爭取國家顏面,他深知歐洲卻不能像伊藤博文那樣將國家帶入強國之列,只能追隨張之洞做一個幕僚。
  • 北大數學天才,回國發展後出走美國,獲得榮譽大獎,出走原因揭曉
    北大數院的學習難度是業內公認的高,但即便如此,許晨陽不僅高標準完成了學業,而且還提前了1年時間完成左右本科階段科目的學習,讓人驚訝不已。 本科畢業後,許晨陽選擇繼續在北大讀研,成功獲得北京大學碩士學位。
  • 中國數學天才,毅然出走美國留下三句話,卻不能掩蓋自己的自私
    中國數學天才,毅然出走美國留下三句話,卻不能掩蓋自己的自私。如今的中國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時刻,而且現在對學術的研究愈加的精湛。各種層次的高精尖人才層出不窮,也會和國外的各個名牌院校去進行人才的交流。
  • 天才神童莊小威:祖國傾力培養,學成後她卻直接加入美籍,如今已成院士
    為了促進本國的科學發展,中國從1872年派遣了近代第一批留學生,這些留學後學成回國後,大都成為了所學領域的佼佼者,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留學大國,每年都會有不少的優秀學子前往國外深造。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邊是留學生一去不回。
  • 「美國院士」鄧興旺: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歸國籌建北大農學院
    他曾經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而且在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各種榮譽加身,卻回到了中國。他就是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在改革開放後,很多的優秀人才在國外學成後,回國報效祖國。但是也有很多的一部分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這些人的選擇總是能引起國人的爭議,清華女教授顏寧就是其中一個,她曾經在2007年隨著導師施一公從國外歸來,卻在2017年回到美國。
  • 北大校長誠摯邀請,卻被「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拒絕,最後怎樣
    #北大作為我國的頂級學府之一,為我國輸送了太多的人才。但是其中也出走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尤其在出國留學後,回國效力的人才就更少了。其中,引起人注意的就是一位就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張益唐:寧可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
  • 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如今齊聚美國,其中一位說出的原因令人深思
    北大曾經培養的4位數學天才,如今齊聚美國並留美發展,其中一位留下三句話解釋原因,令人深思。這4位曾經都是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許晨陽是師兄,他是1999級的本科生,另外三位都是2000級數學學院本科生,他們曾經都是奧數選手,要麼是國家集訓隊隊員,要麼是保送進入到北京大學。這些數學天才,在北京大學完成學業後,不約而同的全部選擇了出國深造,學習更為前沿的數學理論。
  • 陳平教授這麼說
    1944年生於重慶,中國經濟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自稱研究經濟問題的物理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擁有多年的留美經歷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量子複雜系統中心訪問科學家。1988年,陳平放棄國外的大好條件回國,當時海內外學術界議論紛紛,都認為美國研究經濟學的科研條件要比中國好無數倍,陳平此時回國是相當不明智的一個決定。
  • 舒紅兵回國任教時,在北大是教授,但在美國是副教授,職稱有差異
    具備海外留學背景的精英學者,歸國任教之時,通常都能在國內頂尖大學擔任重要的教育職務,比如從美國西北大學歸國任教的饒毅,直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從普林斯頓大學歸國任教的施一公,直接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 教育部: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本報訊(記者 任敏)昨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透露,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251.8萬人,回國人數達到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為79.9%。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說,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和留學回國人員數量都在逐年增長。與此同時,隨著辦學質量的提升和監管體系的完善,中國對留學生吸引力不斷增強,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雙向流動之外,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領域也蓬勃發展。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成美國終身教授,從未計劃回國,理由讓人沉默了
    這是一個非常普通,重名率又高的名字,這位張偉是四川達州人,2000年作為四川省參加了全國數學冬令營,從中脫穎而出,並被保送到了北大數學系,雖然出生農村,但憑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