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作品
米粽之香
蘭州八中初二六班 王若宇
「丁零零」,爸爸的手機鈴聲響了!接通後,手機那邊傳來了奶奶的聲音。
「兒子,今年端午回家嗎?」
「媽,明兒的車票。」
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商場買了一些吃的,還有粽子。
第二天到奶奶家,一進家門,撲面而來的是那熟悉的油餅卷糕的味道,一猜就知道是奶奶做的。然後趕緊跑到廚房看看奶奶做的油餅卷糕,剛出鍋。奶奶看到我進來從鍋中拿出一個給我說:「快趁熱嘗嘗,可好吃了!」我咬了一口便放下,跑到背包前從包裡掏出了昨晚買的粽子,拿出了一個給奶奶吃。奶奶嘗了一口說:「這個不好吃,還不如自己做的好。」說完便繼續做油餅卷糕。我拿著已經打開的粽子跑到客廳和哥哥姐姐一起吃,還在上面抹了點蜂蜜,美味極了,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吃。這時奶奶從廚房端著一個盤子走到客廳,盤中放的自然是油餅卷糕,邊走邊說:「來來來,嘗一下我做的油餅卷糕!」這是奶奶看到我們都在吃粽子,生氣地說:「你們現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外面買的東西有什麼好吃的?還不如自己在家做的好吃!還不健康,你們爸爸媽媽當年想吃都沒有!」
如今的奶奶已經走不了了,再想吃油餅卷糕,也沒有人會做。當我再次乘著列車回到故鄉時,在道路的兩旁會看到賣油餅卷糕的店鋪,想去嘗嘗,幾乎吃遍了所有店鋪中的油餅卷糕,但怎麼也不如奶奶做的好吃。
每當乘上返回的列車,總會情不自禁地淚水滿眶,想念故鄉的風景,想念故鄉那微微的春風,腦海中總會顯現出奶奶的身影,更是思念奶奶親手做的油餅卷糕。
今天在商店中賣的玩具不如北京胡同裡的紙風箏;商場中賣的各色糖果,不如公園裡大叔賣的孫悟空糖人…… (一等獎作品)
二等獎作品
姥爺的18歲年華
蘭州八中初二九班 張家軒
18歲,見證著一個人步入成年,18歲意味著成長,而我姥爺的18歲見證的這件事可非同小可。姥爺回憶道:1964年18歲的姥爺,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光榮的一項任務就是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回收實驗動物。這項任務永遠銘記在姥爺心中。
1964年10月,姥爺所在的部隊接受了總部派來的任務,就是在原子彈爆炸後距爆破點300米的地方將提前投放實驗的動物回收回來。接到此任務後,姥爺又激動又有一點害怕,激動的是因為自己能為國家盡一份力量,害怕的是因為沒有人知道核輻射的力量有多大?懷著這樣一種複雜的心情,老爺隨著部隊等待著。
終於到了實驗爆炸的那一天。1964年10月16日,總部發放實驗原子彈爆炸的命令,全體官兵指戰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在距爆炸點100公裡的地方靜靜地等待。
下午3時16分。3、2、1,隨著司令員一聲令下。砰一聲巨響。隨著一陣紅色閃光直上雲霄,呈現出一個巨大的蘑菇雲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實驗成功。在場所有人都歡呼起來。
隨後,姥爺一行人離開觀看點,來到其他地方剃了光頭,穿上防輻射服,戴上防毒面具,在核武器爆炸三小時後出發,執行回收任務,姥爺他們回收回來了狗和猴子。這些動物事先有穿上棉衣的、也有沒有穿的。原子彈爆炸後那些穿了棉衣的猴子和狗身上的衣服都被燒光了。那些沒穿衣服的狗和猴子的皮毛都被燒沒了。但這些動物都依然活著。
完成回收任務的姥爺興奮不已,拎著撿到的動物返回基地。姥爺和戰友們脫掉輻射服進行全身消毒。通過消毒和紅外線檢查確認沒有問題才可離開。任務順利完成之後,部隊戰友聚在一起吃慶功宴。飯菜非常豐盛,戰士們興高採烈,還喝了茅臺酒,場面十分熱鬧。
爆破實驗成功後,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給姥爺他們部隊發來了祝賀詞,對姥爺的部隊提出了表揚。為此姥爺還榮立了三等功。
現在姥爺腿上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小斑點,據說是核輻射留下的後遺症。姥爺說這不是什麼傷疤,這是我歲月的見證!哈哈、哈哈,說著姥爺大笑起來。是啊。這是他18歲青春歲月的見證,也是他終身銘記的18歲年華。
有言之教謂之訓, 無言之教謂之風
蘭州八中初二九班 高雅菲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說出來的部分是「家訓」;沒有說出來,但是父母給孩子做了榜樣,產生的影響,這就是「家風」。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
總有一種無形的氛圍,圍繞在我的家中,總結出來便是短短12個字——「迎難而上、堅持不懈,認真負責!」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幾個字,它們教給我做事的態度,讓我永不退縮,感悟人生的真諦!
我的曾祖母今年94歲了。小時候,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19歲時就為人妻,為人母,與曾祖父有了八個孩子。雖然貧窮,但也其樂融融,美滿幸福。可命運就是這樣無情,十年後,風雲突變,曾祖父不幸意外去世,家裡的頂梁柱轟然倒塌,當時家裡有八個孩子,最小的才兩歲,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曾祖母做保姆、當廚師、幹鐘點工,晚上回到家還要強打精神給八個孩子做飯,深夜還要在昏暗的燈下給孩子們縫補衣服,一個人含辛茹苦地養大了八個孩子。這都源於她迎難而上的可貴精神啊!
外公出生於1954年。上學的年紀,他沒法上學,就輟學在家幫曾祖母料理家務,賺錢養家,他拉過架子車,賣過土豆,各行各業都幹過,嘗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因此,他分外懂得珍惜。憑藉著自己非凡的毅力與不懈的精神,刻苦努力的自學終於成就了自己,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我的母親,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從不馬虎。大年三十這一天,我和妹妹都拋開了學習,父親也拋開了他的工作,晚上痛痛快快地放煙花,看電影,吃團圓飯,聊天,可媽媽卻沒有絲毫的鬆懈,仍在一絲不苟地排著課程表,做績效分析。
至於我,作為一名初中生,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要做好我自己分內的事情,好好學習,加強體育鍛鍊,考上心儀的學校。不讓父母與老師為我多操一分心。我一定要把我們家族優秀的家風傳承下去!
三等獎作品
做早餐
蘭州八中初二四班 張乃瓔
早晨,睜開眼睛,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哎,昨天媽媽帶著弟弟回老家了,今天的早餐只能讓老爸出馬了。
來到老爸的房間,只見他背對著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我走過去,拍了拍老爸,「爸,起來做早飯!」老爸似乎沒聽見,翻了個身,繼續睡。於是,我又提高音量:「爸,做飯!」
「爸爸累死了,自己做吧!」老爸回復了一句。
我很無奈地看著繼續睡覺的老爸,只得自己去廚房了。我看了看儲物櫃,於是拿了一包方便麵,「今天的早餐就是它了。」我又在冰箱裡拿出一個雞蛋和一些青菜,然後打火,我小心翼翼地扭動燃氣灶的開火按鈕,「嗤」的一聲,火一下冒出來,嚇了我一跳,趕緊地往後退了幾步。
過了幾秒才反應過來,趕緊地把一口小鍋放在火上,用碗往鍋裡舀了些水,然後蓋上鍋蓋,等著水開了,就把方便麵放進去。方便麵在鍋裡玩起了過山車,我把調料包打開,可有些調料粉末卻乘機鑽進我的鼻子裡,讓我連打幾個噴嚏,真難受。
接著,我把雞蛋和洗好的青菜又放入鍋裡,一會兒,一股誘人的香味就飄入鼻中,紅湯白面,看著還不錯。盛了一碗,正準備大吃特吃呢,「什麼味道?」老爸的聲音傳入耳中。我指了指碗裡的面說「這個」。「給我也盛一碗。」老爸像指揮官一樣命令說。
「不行,懶蟲是不可以吃的。」我說。突然,老爸一下子把聲音故意放低,「好閨女,給爸爸盛一碗,如何?」我便學著他剛才不起床的樣子,來了一句:「哎,女兒累死了,自己盛吧!」
二班的風雲人物
蘭州八中初二二班 張彤
何為風雲?在我眼裡,風雲人物是有影響力的,受「群眾」歡迎的。在二班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就有這麼兩位「風雲」人物。
「劉青龍」
「把嘴閉上!」一聲呵斥,全班所有的同學只要不是聾的,聽到這句話定會乖乖把嘴閉上——八卦的不聊了,耍寶的不鬧了,講段子的也停住了嘴。他是誰?想必到了這裡,這個謎題的答案也漸漸浮出了水面。沒錯,他就是我們班的「扛把子」劉玉祥。他經常嚴肅地板著面孔,粗粗的眉毛如果皺起來,冷峻的目光射到你的臉上,那你就要小心了。當然,嚴肅的班長也有可愛的一面,只要下課,他就會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語言詼諧,與同學們打打鬧鬧,說說笑笑。
「郭白虎」
同為班長的郭博平就不比「劉青龍」嚴肅,只要和他相處久了,會發現他也有兩張「臉」。他有一個經典動作(至少在我面前經常做):嘴角咧開,都要夠到耳朵了,眼睛繃得出奇的大,與他那小小的藍框眼鏡不成比列,眼角出現與他年齡不相符的魚尾紋,然後呈跑步動作,兩手誇張地擺臂,兩腳大幅度邁開原地蹦跳跑步,充滿喜感。他還有一張同「青龍」一樣的嚴肅臉,管紀律不是他的主要工作,他更像一個家庭主婦,管理著班級大大小小的事務,寫一些材料時,嚴肅臉就會出現。
這對「青龍白虎」不僅是班上管理事務的班長,也是二班全體同學的朋友。班長不好當,常常會拉仇恨,且事務繁多——管紀律、收班費……哪一樣都是他們。可他們真像有青龍白虎的神力,不僅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還頗受同學們歡迎,此之謂二班風雲人物。
暖暖的回憶
蘭州八中初二九班 王怡涵
時光如小溪,涓涓流淌,一刻不停息。日子的緩緩流逝,總能衝淡一些記憶。然而,有些事,有些人,是一輩子都難以忘卻的。就像一塊傷疤,揭開它止不住的疼痛,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可以封鎖一段往事,讓它停駐在記憶的後花園。
我的姥爺,在我心中是和藹的,他總是溺愛著我,我也愛著他。
每當我們去看他時,姥爺總會買兩根烤腸,一根我的,一根我弟弟的,只是因為我曾隨口說了句「烤腸好吃」。
寒假裡,我去妹妹家玩耍,玩著玩著沒注意時間就已經到夜裡12點了,窗外除了路燈,一點光都沒有,路上的行人寥若晨星,雖然我已經不小了,可是因為膽子小不願走夜路,儘管離家只有幾步路。
這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姥爺。
打電話給姥爺,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過來不到五分鐘,姥爺就已經在樓下候著我了。
當我湊近姥爺時,聞到了濃烈的酒味,抬頭一看,姥爺的臉紅紅的,心裡一下子明白了姥爺喝酒了還喝多了。姥爺喝多了,走路搖搖晃晃的,但他還是要來接我回家。
姥爺拉著我的手,他的手有些冰涼,但我的心卻暖暖的,走在夜深人靜的街道上,整條街上只有我,姥爺,還有路燈。
如今,姥爺已不在人世,在姥爺的葬禮上,姥姥眼裡泛著淚花對我說:「你姥爺啊,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過!」是啊,姥爺就是這樣,從未自私。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痴數春星。
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過,一想起逝去的親人依然傷感萬分,只有將那些美好的回憶藏在心裡,那個你愛的人還會一直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