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佐:中國法學家架起東西方法治交流之橋

2020-12-11 民主與法制網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塗銘、謝昊)早上五點半,陳衛佐準時從睡夢中醒來。簡單洗漱後,他下樓跑步鍛鍊,隨後投入一天的忙碌工作中。從上高中開始,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將近40年。

  53歲的陳衛佐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德國民法典中文版譯者。在他25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堆滿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民法典和法律文獻,也包括剛剛通過的帶著鮮紅色封面的中國民法典。

  「中國民法典是世界範圍內法典編纂運動的最新成果,也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陳衛佐說。

  研究法律是陳衛佐年少時期的夢想。大學時代,意識到中國法律體系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他立志出國留學,學習世界先進立法成果,做一名促進東西方法治交流的法學家。

  在德國期間,陳衛佐驚嘆於德國民法典的嚴密邏輯和完備體系。發現已有的中文譯本中的不少錯訛和瑕疵後,他決定自己動手翻譯德國民法典。

  即使對德國人而言,德國民法典也是出了名的難學,要翻譯成中文,難度可想而知。5年時間裡,陳衛佐在比較各個語種和版本的德國民法典基礎上,對每個條文、語詞甚至標點符號都反覆斟酌。

  2004年,陳衛佐翻譯的德國民法典中文版一經問世,便廣受法學院師生和法律工作者好評,不少人通過這本書系統全面地認識了德國民法典。

  相較於翻譯德國民法典,在陳衛佐看來,擁有一部立足本土實踐、適合本國國情的中國民法典,是包括他在內的中國幾代法律人的夙願。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制定工作曾數度發起,均因時機不成熟而被迫中斷。直到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並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先制定民法總則,再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最後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

  2020年5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在陳衛佐看來,中國民法典1260條規定中不少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前衛」。比如第16條規定胎兒在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方面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對胎兒權利這一長期困擾法學界的問題做出明確回答。

  「中國法治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有目共睹。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依靠別人制定的規則,還要成為規則的制定者。」陳衛佐說。

  多年來從事中外法治交流,陳衛佐感受到中國法治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在他開設的比較法課程的課堂上,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開始學習中國法律。

  目前,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陳衛佐正參與中國民法典的英文版翻譯工作,並準備在未來將更多中國最新的立法成果翻譯成英文,向世界傳播推廣。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我希望自己能夠充當東西方法治交流的橋梁和學術交往的使者。」陳衛佐說。

  

     2012年,陳衛佐在海牙國際法學院授課。

相關焦點

  • 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同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七十年
    成立於1950年10月3日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是新中國誕生後我們黨創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的搖籃」。七十年來,人大法學院已成為引領法學教育的重鎮、凝聚國內優秀法律人才的平臺和溝通中外法學交流的窗口。作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奠基者、新中國法學研究的開拓者、新中國法學走向世界的領跑者,為推動中國法學教育和法治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法治中國貢獻力量
    不僅是王遷,與會的青年法學家一致表示,自己在學術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法學院教授陳柏峰說:「我們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都是學習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成果。
  • 關於表彰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的決定
    希望獲得本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和「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把這次表彰作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拓創新、努力進取,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第三屆「21世紀世界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院長論壇」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院70周年之際,為加強全球範圍內法學教育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第三屆「21世紀世界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院長論壇」,邀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200
  • 南京師範大學姜濤教授獲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近日,中國法學會公布了第九屆十位「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獎及提名獎獲得者名單,南京師範大學姜濤教授榜上有名,獲提名獎,全國僅20人。評選旨在通過表彰活動,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激勵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銳意創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踐行者、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者、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培養者。第九屆評選表彰活動於2019年5月啟動,原定於2019年底完成評選工作,後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推遲。
  • 清華大學法學院VS北京大學法學院,哪一個更好?
    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水平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注重國際化辦學和精英教育。教師90%都有海外教育背景,多數專業課程採用中英文雙語講授、小班上課,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且學院為每名本科生精選個人導師,幫助學生成長。學院和世界諸多頂尖法學院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一半以上的本科生在學期間有機會通過交流項目到國外學習一學期到一年。
  • 清華大學法學院開啟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動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記者謝昊、孫琪)記者17日從清華大學法學院獲悉,16日晚,「清華民法典系列講座」首場活動暨啟動儀式正式開始。首場講座由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光權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龍俊副教授講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劉晗副教授主持,直播吸引了兩萬名觀眾在線觀看。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通過,宣告中國法治建設迎來新的歷史性時期。
  • 最高檢迎新面孔,北大清華教授、航天科工總工程師來掛職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7月2日,記者從最高檢獲悉,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資產運營總工程師袁茵三位專家掛職最高檢。最高檢檢察長張軍表示,專家學者掛職,一方面為最高檢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更務實地了解司法實際,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變化,在教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去運用,從而影響未來的法學家、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
  • 四川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中國自貿區/自貿港法治智庫聯盟2020年論壇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法治智庫聯盟主辦,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自貿區暨一帶一路法律研究中心承辦,中國法學會WTO法研究會自貿法治專業委員會、四川省法學會、成都市法學會協辦的「中國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法治智庫聯盟2020年論壇」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行政樓301會議室成功召開,論壇主題為「中國自貿區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李龍因病在武漢逝世
    武漢大學供圖中新網武漢12月3日電 (馬芙蓉 吳江龍)武漢大學3日發布訃告,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李龍,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李龍1937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
  • 何志鵬教授出任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
    >  1992.9-1996.9 吉林大學法學院 國際法專業 本科,法學學士  1996.9-1999.9 吉林大學法學院 國際經濟法專業,研究生,法學碩士(車丕照教授指導,畢業論文《國際經濟領域環保措施的法律分析》)  2000.9-2004.6 吉林大學法學院 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法學博士(鄭成良教授指導,畢業論文《人權國際化基本理論研究》)
  • 清華大學法學院攜手得到App舉辦民法典專場直播
    這是清華大學法學院首度攜手知識服務平臺,公開捐贈課程時長,為公眾帶來權威的民法典解讀及應用指南,迄今吸引了數萬觀眾在線觀看。清華大學法學院頂尖教授聯手得到App直播解讀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問世,這部法律不僅浸潤了法律、法學界幾代人的心血,更是承載著國人的期盼和偉大的使命。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著名經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徐傑先生...
    徐傑、嚴端夫婦,右為徐傑先生 驚聞,2020年9月23日上午,著名經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僅僅三個月前(2020年6月24日),徐傑先生的夫人、「法大四大才女」之一的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嚴端先生先一步魂歸道山,享年86歲。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銀幕之橋」
    作為電影文化藝術交流的載體,「中國電影周」也為中外電影人的多元合作提供了契機。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海報  交流互鑑的對話平臺   在2019年12月舉辦的墨爾本「中國電影周」上,《狼圖騰》《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等一系列在國內熱映的中國電影相繼展映。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今天(12月3日)凌晨,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中南大學社會治理法治研究基地揭牌
    著名法學家、中南大學法學院江必新教授,教育部社會治理法治建設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基地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教授,法學院黨委書記王新平、副院長毛俊響教授共同為基地揭牌。
  • ...一路」法治實踐學派踐行者之合弘威宇律師事務所揭牌儀式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任國鳳)8月18日下午,以「新時代法律服務業的變革和發展」為主題的2018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論壇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新挑戰之合弘威宇律師事務所揭牌儀式在京舉行。  作為法學泰鬥、德高望重的明星——「法治三老」,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著名法學家、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李步雲和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郭道暉應邀出席本次論壇並作主旨發言。
  • 上海政法學院人工智慧法學院師資招聘公告
    2013年9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上宣布,中方將在上海政法學院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願意利用這一平臺為其他成員國培養司法人才。此後,2014年、2015年和2018年,習主席又分別在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烏法峰會、青島峰會上強調了中方要依託中國-上合基地,為成員國培訓司法人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