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是一項受心理狀態影響非常大的運動,鬥志、專注力、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比賽的進程甚至最終結果。這三項心理層面的要素,如果缺失一個的話,球員都很難贏得最終的勝利。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必然也是一位心理調適大師。考察和評價一名球員的水平,不僅要看他打順風球時的表現,更要看他在面臨壓力時的狀態,看他是如何應對、化解壓力,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將危險轉化為機遇,這是偉大球員的偉大之處,也是體育比賽的魅力所在。
我始終認為,一邊倒、橫掃式的比賽其實並不好看。那些充滿懸念、雙方狀態此起彼伏、過程曲折的比賽才足夠精彩刺激。體育比賽最動人的地方就在於結果的不確定性,就在於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理衝擊。那些上演大逆轉、爆出驚天大冷門的比賽才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網球比賽中逆轉取勝的那些事兒。與別人慣用的手法不同,我並不喜歡炒冷飯,不想挑幾場經典的比賽與球員們一起回顧,我想通過數據來分析評價幾位著名球員逆轉取勝的情況。
為此,我在某體育類數據服務網站取得了ATP發布的過去十年「先失第一盤後逆轉取勝比例」Top10球員名單及具體數據。
據統計,過去十年內(2010年-2019年,下同),在「先失第1盤後逆轉取勝比例」前10榜單中,佔據首位的是德約科維奇,他的獲勝率是47.37%。第二是納達爾(45.45%),第三是穆雷(44.31%),第四是費德勒(44.03%),第五是錦織圭(38.22%),第六是德爾波特羅(33.59%),第七是瓦林卡(33.50%),第八是費雷爾(32.27%),第九是小茲維列夫(31.90%),第十是特松加(31.71%)。具體如下圖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球員數據統計範圍涵蓋過去十年內所有先失第1盤後的比賽,每個球員的統計樣本最低不少於90場比賽。
或許以上統計結果與很多人的想像不太一樣。我們直觀感受是,巨頭們在先失1盤後逆轉的比賽應該很多,比例也應該比上面的數據要高。事實上,巨頭們先失第1盤是不太常見的,在巡迴賽或大滿貫的前幾輪(尤其是前三輪),巨頭們大多是2-0或3-0橫掃。導致這樣的結果既是實力的差距,更是巨頭們的戰術安排。為的是試試自己的手感,調整好比賽的狀態,早點速戰速決從而為後面的比賽節省體能等等。
還有一點比較疑惑的是,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德約科維奇,在先失第1盤的情況下最終實現逆轉取勝的概率還不到50%。意思就是說,即便是最厲害的巨頭,在先失第1盤後,贏得比賽的概率也是不足五成的。這也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和馬虎大意,否則就極容易陷入被動。正如我們在上網截擊時,如果你做不到一拍子截死對手,就很容易被對手打出一個穿越制勝分。
我們在觀察以上數據時,發現費納德穆四巨頭們的數據非常接近,上下咬得很緊,基本上呈一個等差數列分布。而第四名的穆雷和第五名的錦織圭之間則突然有一個明顯的下降,這或許正是巨頭們與其餘球員之間的一個明顯界限或分水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某位球員成為「巨頭」的原因或許就在於其超強的逆轉能力,而導致某位球員不能邁入「巨頭」門檻的原因,或許也正是欠缺在被動情況下逆轉取勝的能力。
如果從另一個視角來看的話,上面這組數據也可以稱為「大心臟」排行榜。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那麼巨頭們排序的座次是不是就更符合各界的普遍認知?畢竟,在面對其他球員時,巨頭們都是「大心臟」,而一旦巨頭們相碰時,德約科維奇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心臟」。如果再考慮到納達爾的穩定和頑強、穆雷被其餘三巨頭多次吊打、費德勒頻繁漏點的事實,這個排行榜前四名的座次可謂是實至名歸。
謝謝各位的閱讀。(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