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戈 秦川 通訊員 安燕
8月3日,鶴壁市召開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動員會 袁國強 攝
日前,鶴壁市召開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動員會,旨在通過打造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兩個健康」先行區,助推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工作提供示範。
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民營經濟再創新優勢、實現新飛躍,鶴壁市提出了「到2022年,民營經濟佔GDP比重達到70%,規模以上民營經濟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明顯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新時代鶴壁優秀企業家精神顯著提升,商協會組織健康發展,把鶴壁建設成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的明確目標。
為實現創建目標,鶴壁市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下設1個辦公室和10個專項工作組,明確「113556」工作思路——明確1個目標,即在全省率先創成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營造1個家園,即「鶴商家園」,籌資建設5000平方米的商會大廈;建立政策支持、綜合服務、教育培訓3套機制;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非公黨建引領融合5個方面做出示範;開展營商環境提質、「一聯三幫」保企穩業、企業對標提升、企業家培育提升、平臺提質增效5大專項行動;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兌現難、兌現慢」、企業「稅費高、負擔重」、人才「招不來、留不住」、企業「訂單少、銷路難」、「新官不理舊帳」6大涉企方面問題,助推「兩個健康」發展。
近年來,鶴壁市民營經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鶴壁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文彪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2.35萬戶、同比增長131.8%。截至目前,全市民營經濟單位數量達11.9萬戶、佔市場主體總數的97.5%,民營企業就業人數佔城鎮就業人數的88%。京東、阿里、華為、聯想、浪潮、騰訊、360等行業龍頭扎堆集聚,京東將鶴壁作為河南區域總部,華為在河南布局的2個實驗室均花落鶴壁,天海集團等4家企業入選河南民營企業100強,寶發能源、飛天農業、裕隆百貨等9家企業入選河南民營專項榜單100強,仕佳光子成為我省第二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在民營經濟發展帶動下,鶴壁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2019年高質量發展目標考核評價排名全省第四。
「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既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又有深遠的政治意義,既是應對當前形勢的現實需要、又是基於長遠發展的戰略考量。我們力爭通過3年時間努力,把鶴壁打造成全省引領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的新標杆,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表示。
「希望鶴壁市深刻領會全省開展『兩個健康』百縣提升行動和『一聯三幫』保企穩業專項行動的意義和要求,進一步增強創建示範市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高位謀劃、先行先試,措施創新、體系推動,落實任務、擴大服務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可供全省借鑑學習的『鶴壁模式』,為全省民營經濟『兩個健康』作出鶴壁新貢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李德才表示。
濬縣:提質量、增效益,推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
對濬縣而言,民營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創新轉型的中堅力量、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2019年,濬縣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貢獻了超過72.5%的生產總值、72%的固定資產投資、78.5%的稅收、85%的城鎮就業。在民營經濟發展帶動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實現大幅度躍升,排名全省第24位,取得了歷年來最好的位次。
為了推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濬縣將在提質量、增效益上下功夫。一是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質年」活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集中的辦事環節痛點、難點、堵點,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二是大力開展「一聯三幫」保企穩業專項行動,以「領導幹部領銜+工作專班支撐」為主要形式,以產業鏈、產業集群、專業園區為重點,以應幫盡幫、該幫必幫為目標,探索推行「鏈長制」等有效做法,幫助企業渡難關、育新機、開新局。三是認真開展企業對標提升行動,弘揚工匠精神,深耕實體經濟,注重實際效益,打造更多濬縣產品,塑造更多濬縣品牌,堅定不移以轉型升級引領自身發展,提高企業佔領市場、抗擊風險的能力。四是切實開展平臺提質增效行動,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白寺物流園區「三個主平臺」發展層次和效益,以平臺載體的高質量發展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濬縣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各部門既要當好「服務管家」,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更要做好「產品經理」,為民營企業謀劃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從全局角度考慮、在戰略層面布局,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幫助企業蓄動能、增後勁。
淇縣: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淇縣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自去年全縣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召開以來,淇縣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取得了可喜變化。
目前,全縣民營企業達到4200餘家,佔全縣市場主體的21%,其中規模以上民營企業81家、從業人員3萬餘人,湧現出飛天農業、中維化纖、鏈多多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已成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具活力的穩定器。
為了做好「兩個健康」示範縣創建工作,淇縣首先將紮實開展「一聯三幫」專項行動,持續提升服務民營經濟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其次,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入實施金融服務「百千萬」行動計劃,定期舉辦政金企對接活動,積極協調各項金融服務措施落地落實。再次,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大企業服務管家和項目首席服務官派駐力度,按照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原則,實行靠前服務、超常服務、跟蹤服務、全方位服務,做到圍牆內的事情企業幹、圍牆外的事情政府管,讓企業聚精會神搞建設、專注主業謀發展。最後,堅持以對標提升為牽引,助推民營企業提質增效跨越發展。在民營企業對標提升上,篩選一批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幫助其瞄準行業龍頭、行業標杆,打造一批管理規範、制度先進、業績優秀的「對標提升之星」。在民營企業家對標提升上,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淇縣一定能在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縣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淇濱區:真抓實幹勇開拓,力爭「兩個健康」走在前
創建全省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區,既有深遠的政治意義、又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更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淇濱區將動員全區上下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堅決扛起民營經濟發展新使命,奮力推動民營經濟繁榮發展,為建設高質量富美淇濱提供強大動力。
近年來,淇濱區以5G技術、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起步早、發展快,京東、阿里、華為、聯想、浪潮、騰訊等行業龍頭帶動230多家企業入駐5G產業園,華為在河南布局的2個實驗室均花落鶴壁東區,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集聚效應,為淇濱區新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創建「兩個健康」示範區,政府是主導,企業是主體,兩者必須有機融合、攜手共創,共同打造發展高地,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搶佔先機。一是明確目標方向,搶抓發展機遇。區委、區政府明確了「東部創智引領,中部服務晉星,西部文旅提升,向北向南協同」的總體思路,以加快構建數字經濟、人工智慧、文化旅遊三大產業為突破點,以現代新興服務業為發力點的「3+1」高質量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東優、中強、西美」產業發展布局。二是全面落實政策,搭建廣闊平臺。從減稅降費、融資成本、專項資金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舉措,搭建鶴壁東區、服務業「兩區一圈」和淇河生態旅遊度假區三個平臺,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典型示範帶動,提升發展質量。選擇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企業,創新支持方式,培育重點龍頭企業上市,實現產業發展新跨越、新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淇濱區將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奮力譜寫高質量富美淇濱更加出彩絢麗篇章!
山城區:打出政策「組合拳」,強企業家信心,助企業更好發展
近年來,山城區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上半年,全區新籤約項目18個,總投資49億元;新落地1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57.1億元;納入統計庫的新開工項目67個。全區登記註冊市場主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目前已登記註冊市場主體29655戶,實現了逆勢上揚。
為實現創建目標,山城區將力爭通過3年努力,把全區打造成為全市「兩個健康」樣本工程。一是聚焦資金鍊緊張問題,加大惠企獎補資金落實力度。對符合省、市產業發展規劃,且容積率、建築係數達到國家、省規定標準的主導產業工業項目,根據項目對財政稅收貢獻度大小給予優惠獎勵。二是聚焦政策「中梗阻」問題,積極制定宣傳惠企政策。圍繞民營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爭取出臺更多更好更實惠的政策文件,確保政策既「好看」又「好吃」。三是聚焦稅費負擔重問題,全面落實涉企收費降本減負。大力推進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企業的「好日子」,創新工業用地供地方式,對符合全區產業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等,下調土地出讓底價。四是聚焦人力資源短缺,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制定差異化服務措施,既給真心誠意又給真金白銀,最大限度幫助企業引進集聚各類人才。五是聚焦企業家成長,落實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教育培訓規劃,開展分級分類培訓,拓寬企業家參與政治生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渠道,提高民營企業家社會地位。
為了實現創建目標,山城區將拿出硬招實招,打出惠企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強信心、渡難關、提效能,推動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在山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鶴山區:凝心聚力抓創建,譜寫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新篇
當前,國內經濟循環加快暢通、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外部形勢逐漸好轉,特別是中央、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越來越多、舉措越來越實、力度越來越大,「兩個健康」示範市的創建更是給鶴山區提供了推動全區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助力民營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機會,為實現鶴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鶴山區委、區政府將力爭通過3年時間的努力,把鶴山打造成全市引領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的新標杆,努力研究推出一批符合全區實際、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著力謀劃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積極為促進省、市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探索經驗、提供借鑑。
具體而言,一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通過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才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民營企業來鶴山投資,促進鶴山產業轉型和民營經濟發展。鶴山區將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這次創建工作的核心,儘快建好全區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紮實做好手續辦理、工農關係協調等各項工作,讓企業辦事更順暢、更舒心、更滿意。二是開展好「一聯三幫」保企穩業專項行動,建立服務對象、幫扶幹部、對口幫扶「三個名錄」,制定政策、問題、責任「三個清單」,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三是開展好企業對標提升行動,幫助企業在商業模式、技術升級、員工培訓等方面改善優化。四是開展好企業家培育提升行動,積極開展好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升鶴山區民營企業家自身能力素質。
下一步,鶴山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創建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堅決打贏創建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區這場硬仗,奮力譜寫新時代富裕生態文明和諧美麗鶴山更加出彩新篇章!
鶴壁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推動全市「兩個健康」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日前,開發區企業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標誌著鶴壁實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河南資本市場再添新兵。仕佳光子的成功上市充分證明——只有企業發展得好,全區改革創新才會更有動力、更富活力。
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3%,民營經濟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景象。新籤約1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146.9億元,其中12個項目已落地建設,中節能集團海特大功率雷射器晶片、北汽集團汽車模具城等一批重大項目即將取得突破。上半年,全區新註冊登記市場主體329戶,總量達3137戶,分別增長20.1%、29%,實現了逆勢上揚,迸發出強勁活力。
為了完成創建目標,開發區首先將精準對標創建「兩個健康」示範市的重要任務,加大惠企政策落實力度,開通惠企政策「直通車」,著力解決民營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落實好「減、免、緩、降、返、補」等各項政策,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其次,大力實施人才興區戰略,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引進的辦法,建立適應人才發展的股權分配、薪酬報酬等機制,制定差異化服務措施,大力開展線上招聘、行業招聘、專場招聘,實施靈活的用工制度;最後,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推動服務管家制度落地生根,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服務企業,做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精準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造「政策+環境+生態」結合的綜合競爭優勢。
下一步,開發區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優的政策、更好的環境,加快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為推動全市「兩個健康」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鶴壁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落實創建要求,為民營經濟發展「闖關探路」
作為省級產業集聚區,寶山經開區是全市經濟建設的排頭兵、產業轉型的主戰場,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中具有風向標地位。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全區在建、投產的民營企業達到27家,民營企業的實力越來越強,民營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寶山的發展後勁越來越足。這充分表明,民營經濟日益成為寶山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就業創業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新動力」,成為支撐寶山發展不可或缺、不容置疑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寶山經開區創建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區的開局之年。寶山經開區將堅持問題導向,實現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新突破——一是夯實發展基礎,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突破。加快推進集中供熱支線管網、增量配電網、化工物流園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降低企業用熱、用電、用地、物流、汙水處理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提高企業滿意度。持續推行縣級幹部分包聯繫企業制度和「一企一警一管家」服務機制,縣級幹部、服務管家主動上門服務,協調解決難題;公安幹警深入一線,開展護航行動,為項目建設和企業運行創造良好環境。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全力推進14個重點項目建設。堅持「一日一督導一提醒、兩日一通報、一周一調度」的督導機制,深入一線督查指導,定期召開問題研判會、現場辦公會,解難題、趕工期、抓進度,推動在建項目快投產、早見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機遇承載使命,挑戰考驗擔當。寶山經開區將全面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區創建要求,為民營經濟發展「闖關探路」,為「實力寶山」建設、為高質量富美鶴城建設貢獻力量。
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務實舉措推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走在前、作示範
民營經濟是示範區立足之本、動力之源、發展引擎、穩定之基。去年,全區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70%的生產總值、88%的固定資產投資、95%的稅收、90%的城鎮就業。針對「兩個健康」創建工作,示範區將乘勢而上、借勢而進、順勢而為,奮力在全市走在前、作示範。
今年以來,示範區新籤約重點項目13個,新落地項目10個,總投資290.7億元,引進省外、境外資金分別達15.5億元、1.02億美元,佔全年目標的52.1%和48.1%。在疫情影響下,市場主體仍實現了51.56%的上漲,達到1621家,其中企業增長62%,個體工商戶增長47.5%,實現了逆勢上揚,迸發了強勁活力。
推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區將在提質、增效、賦能上下功夫。一是高質量推進營商環境提質年活動,盯緊「走在前、作示範」的目標,紮實推進政務服務提升、公平市場建設、誠信體系建設、政商關係提升、法治社會建設「五項行動」,做到服務客商「零距離」、辦事效率「零延誤」、項目入駐「零障礙」、生產經營「零幹擾」。二是高水平做好「一聯三幫」保企穩業專項行動,突出產業鏈、產業集群、專業園區等重點,建立服務對象、幫扶幹部、對口幫扶「三個名錄」,制定政策、問題、責任「三個清單」,實行臺帳式管理。三是高標準落實企業對標提升行動,推進「企業上雲」「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提升產品檔次,塑造企業品牌。四是高層次開展企業家培育提升行動,著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優秀民營企業家隊伍。
在決戰五個月、打贏下半場的關鍵時期,示範區將以務實的舉措奮力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繁榮,重點在「融富美率」上下功夫,在主動融入全市創建「五個示範區」上講作為。
《河南日報》8月21日7版見報
編輯:蔣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