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我們談到了谷歌、時間管理、疫情下...

2020-12-16 前瞻網

作者|周琪 來源|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

在2011年那場著名的歐巴馬與矽谷大佬私密會面中,受邀賓客陣容之豪華,堪比企業家版「人類群星閃耀時」,病重虛弱的史蒂夫·賈伯斯、年輕的馬克·扎克伯格、即將卸任谷歌CEO的埃裡克·施密特……

這其中,唯一一張「非企業家」面孔屬於約翰·漢尼斯,但沒有人會質疑他出現的合理性,就像網景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向《紐約客》雜誌描述的那樣令人印象深刻——「這沒什麼好稀奇的,他可是矽谷教父」。

漢尼斯的確配得上「矽谷教父」的稱謂,斯坦福前校長、圖靈獎獲得者、谷歌母公司董事長都是附加在他身上的頭銜。他任斯坦福校長達16年,兩倍於前任的時間。掌舵斯坦福期間,學校的捐款翻了一倍,本科申請人數翻了一番,錄取的競爭激烈程度首次超過哈佛大學。

在斯坦福長達125年的歷史中,漢尼斯展現出了傑出的管理能力和領導遠見,被公認為是最成功的校長,也被公認為美國過去20年來最好的大學校長。

他徹底打破了學術與商業的「次元壁」。據不完全統計,斯坦福為矽谷輸送了近5000家創業公司和不計其數的企業家,幾乎貢獻了矽谷創業公司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實的「矽谷培養基」。「風投之王」約翰·杜爾直言,「我無法想像沒有斯坦福的矽谷」。

漢尼斯也是一位領導力專家。作為一個大學校長,他常常問自己:我是不是一位還算不錯的領導者?我的團隊是否讓這所傑出的大學變得更好了?他甚至給自己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確保麾下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當著自己的面說,「漢尼斯,在我看來你這個想法特別蠢」。

在最新出版的《要領》一書中,他揭示了領導力的五大原則和塑造領導力的五大工具。在漢尼斯看來,許多精英人士,無論多麼位高權重,終究未能出色地領導自己所在的機構。他將畢生投入一場「領導力之旅」,是時候與世界分享這趟旅行的體悟了。

以下是《中歐商業評論》對約翰·漢尼斯的專訪。

中歐商業評論(以下簡稱CBR):回顧本世紀發生的另外兩個重大事件,即「9·11」事件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的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之間形成了共識,在行動上保持了一致,從而較好地應對了危機。此次疫情是否暴露出世界的領導力危機?

約翰·漢尼斯:最要緊的是我們要攜手渡過這場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做到不孤立任何一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機構需要發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的作用。這不會是最後一場災難,很有可能只是災難的序曲,這一次我們顯然並沒有充分準備好。

CBR:2018年2月,您接替埃裡克·施密特,正式成為了為Alphabet的第三任董事長。Google有重返中國的計劃嗎?

約翰·漢尼斯:目前沒有,但將來可能會有變化,具體什麼時間不好說。畢竟此刻所有人都受困於新冠疫情,未來一年裡,這都會成為我們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

CBR:谷歌內部的創新生態是怎樣的?谷歌如何保持持續不斷的創新?

約翰·漢尼斯:埃裡克·施密特說過,谷歌內部要像史丹福大學一樣鼓勵創新,年輕人有任何好的想法,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導師幫助他們推進從創意到產品的落地。要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這首先取決於谷歌錄用怎樣的一群人,這群人是否對創造新事物充滿熱情,其次,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氛圍,也就是所謂的創新生態。

CBR:臉書、谷歌被曝光數據洩露醜聞,還有Elizabeth Holmes《滴血成金》的故事,今天的矽谷是否出現了領導力危機?

約翰·漢尼斯:許多初創企業都始於一個偉大的願景,我相信即使是Elizabeth Holmes也是如此,只需要一滴血和廉價的診查費,就能做不同的身體化驗,這聽上去無比誘人,不幸的是,技術本身無法實現那個願景。這毫無疑問是一場領導力危機,不僅僅出現在Elizabeth Holmes的公司內部,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這場騙局,為什麼Elizabeth Holmes會走上神壇,並且受到資本的青睞,為什麼沒有人更早介入並喝止她繼續騙下去,一定是監管部門,也就是我們的「警報系統」出了問題,這是另一個層面的領導力危機。

CBR:您曾在一次採訪中說,「在矽谷有那麼多人渴望在35歲前成為億萬富翁,這件事嚇到我了」,全球掀起創業風潮,您對年輕的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約翰·漢尼斯:我想對年輕的創業者們說,讓偉大的使命引領你想要開展的事業,做些了不起的事情,真正為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錢自然會來。要是只盯著賺錢,你或許會成功,但無法為世界帶來任何改變。

CBR:當代商業人物中,您最欣賞誰?為什麼?

約翰·漢尼斯:我和蓋茨先生相識近30年,他是一位有遠見的企業家,一手締造了微軟帝國,創造了個人計算機的歷史。讓我欽佩的是,他一直在自我重塑,我們現在看到的比爾是了不起的慈善家,關心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CBR:科技讓時間管理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您在這方面有什麼秘訣?

約翰·漢尼斯:時間管理的問題,很多年前,我請教過一位在業內以高產聞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他只回答了四個字,「不看電視」,這個建議很實用,省下看電視的時間,你會發現人生多了一些思考的間隙。還有一點建議,也是我的切身體會,行程太滿會扼殺創造性思維,自由自在的時候往往也是新想法冒出來的時候。許多人告訴我,企業家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總是忙於應付眼前的問題,卻不願意留出時間去思考那些看上去不緊急,卻足以影響企業未來走向的戰略問題。似乎只有眼前的危機才是危機,才驅使我們去做出反應,那些即將到來的危機被無視了,它們有可能更加致命,所以,請務必留出時間想想「明天的麻煩」。

CBR:在任斯坦福校長期間,您花了大力氣確保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當著您的面說, 「漢尼斯,在我看來你這個想法特別蠢」,如何做到的?企業可能複製嗎?

約翰·漢尼斯:你只要確保一件事,沒有人會因為當面表達異見而遭秋後算帳,對我來說,比起內部爭論、意見相左,沒有意見、沉默才真正值得感到不安。無論學校還是企業,都是如此。

01

界定同理心的個人層面和組織層面

同理心源自內心,這種高深精妙的人類情感具有奇妙的意義,如果同理心被誤導或凌駕於理性,可能會很危險。如何處理這種情感與理性的平衡,需不斷嘗試直至熟稔。

由一個觸動你心靈的故事外化為一個機構的行動,這個大跨越有可能充滿風險。作為機構的領導者,你必須問自己,這究竟是出於個人意願還是整個機構應該採取的行動?

例如,多年前,得知世界上有些地區遭受災難後,我們的一群學生開始籌款援助災民。我完全支持他們的募捐活動,但當同學們向我提出史丹福大學也應捐出一筆錢時,我拒絕了,這是一個可以幫助釐清同理心這個概念的時刻。

大學的經費主要來自捐贈者和學生所交的學費。資金的來源方都認為這些應當用於支持大學的教學和科研,而非救災。所以我告訴同學們:「我不同意提供大學經費作為捐助,但我個人會拿自己的錢支持你們達成籌款目標。」

02

兼顧同理心與理性

同理心不僅是一種情緒反應,更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無論你是在領導一所大學,一個非盈利組織還是一家公司,時時刻刻都可能有人想你請求幫助,他們希望你能感同身受。決定何時回應以及如何回應是所有領導者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你不可能滿足所有的請求,你需要一個情感甄別系統,來幫助你做出正確的決定,把關注點和資源放在適當的地方。

決策的過程包括反問自己一系列問題:

你內心希望做這件事嗎?

你是否足夠認可這件事或這個人,而需要為此採取行動?

處理這件事是否符合你所在組織的使命?

如果符合,你所在的組織是否有資源為此事提供幫助?

如果不符合,你可以自己解決而不動用組織的資源嗎?

處理此事毫無疑問會佔用你或組織可用於其他事務的資源,在充分了解這點後,你願意為此事付出多大努力?

如果決定出手,那麼對於這個請求,你可以設計出一個有影響力、可持續運作的實施方案嗎?

通過反問自己這一系列問題,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價值觀,了解你的同事和組織力所能及的部分,並了解那些可能會影響你所在的群體以及更大範圍的人的問題。

2014年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比爾·蓋茨及其夫人梅琳達·蓋茨的演講,是我聽過的最棒的伉儷一席談。比爾的演講從數據和技術角度入手,主題是尋求解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方法,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統跟蹤疫苗注射以確保其覆蓋到每個村莊。同樣的話題,梅琳達的演講則從個人視角入手,例如她在一家印度醫院握住一名瀕死的愛滋病人的手。比爾和梅琳達兩人是理性與同理心結合的生動體現。

03

兼顧同理心與公平

通常而言,我的團隊希望我在兩個層面展現同理心:一是私人層面,通常涉及與健康相關的問題,二是與家庭有關。在這兩種情況下,我跟每個人都秉持同一個理念:健康與家庭最為重要。有時這種理念會導致團隊的生產力暫時受到影響,這需要其他團隊成員更加努力地彌補空缺,但從長遠來看,在領導史丹福大學的16年裡,對此理念我從未後悔過。

我把我的員工視為負責任和有能力的成年人,他們被授權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們可以自由決定何時上班,何時下班。因為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他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不幸的是,有些時候有些人利用了這一政策——他們沒有完成工作並成為團隊的拖累。我告訴他們如果這類事件發生一次,可以被原諒,畢竟人人都會犯錯——在這裡我強調的是同理心;但如果此類事件經常發生,那麼我基於公平的考量會超過同理心,這些人將會受到懲罰。

我時常感覺我們的同理心即將遭遇嚴重的挑戰。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興起顛覆了傳統的就業和僱傭關係。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將取代手工勞動者和駕駛員,法律事務自動化AI系統和辦公自動化AI系統將取代律師助理和行政助理。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將承受長期失業或就業機會不足帶來的壓力。

我們需要認識到,在革命性技術創新驅動下的就業市場轉變可能導致臨時失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影響的個人再無法就業。我們必須考慮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以及那些無法用聰明的計算機取代的工作。作為領導者,我們現在需要開始為這項工作做好準備。人性本質、情感聯繫和人文關懷,這些是唯有人類能帶來而機器人、應用程式所做不到的。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作者:周琪

本文來源中歐商業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有效領導力的核心要素——本色與信任
    在執掌斯坦福的16年時間內,他讓斯坦福完成了從一個地區性教育機構到世界頂級大學的蛻變,斯坦福外圍的矽谷也成為了世界創新的引擎。谷歌早期投資人,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1984年,漢尼斯將RISC處理器技術商業化,創建了第一家公司MIPS,並任首席技術官。3年後MIPS公司上市,此後他把公司以3.3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巨頭矽谷圖形公司。
  • 「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放棄一件正確的事情也是勇氣
    直播預告:2020年5月10日晚8點,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矽谷教父」、圖靈獎得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約翰·漢尼斯教授,將在美國連線進行「創新背後的要領」的主題分享,他還將與《要領》譯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湛廬創始人韓焱女士共同探討那些「算法替代不了的要領」。
  • 漢尼斯寄語:領導是一場馬拉松的長跑 而不是短跑衝刺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5月10日晚8點,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矽谷教父」、圖靈獎得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約翰·漢尼斯教授,在美國連線進行「創新背後的要領」的主題分享,他還與《要領》譯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湛廬創始人韓焱女士共同探討那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矽谷教父」將發表演講 他「斜杠人生」的...
    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獲悉,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谷歌母公司主席、第十任史丹福大學校長約翰·軒尼詩應邀參加於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論壇,並將發表關於《AI,賦能美好生活》的演講。圖說:約翰·軒尼詩教授 來源:WLF約翰·軒尼詩教授是一位成功的計算機科學家。因與另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合作「開創了一種系統的、定量的方法來設計和評估計算機架構,並對微處理器(RISC)行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而獲得計算機領域的世界最高獎項——圖靈獎。他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 風靡矽谷的OKR工作法:讓谷歌實現10倍增長的秘密丨充電
    太多的目標可能會模糊我們對重要事務的關注,或者使我們分心去追逐下一個更為閃亮的東西。對於個人而言,選擇性目標設定是防止過度擴張的第一道防線。格魯夫認為「這是管理的藝術,管理的藝術在能夠從看似同樣重要的選擇中選擇一個、兩個或三個能充分發揮槓桿作用並能讓你專注於此的活動。」拉裡·佩奇認為「成功的組織往往是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集中精力打造頂級產品的組織。」
  • 遇見新商業之美|林芳芳對話網際網路教父凱文·凱利
    以新微商全新角度,解讀新商業之美……網際網路人的「精神導師」·矽谷精神教父、科技商業預言家;·連線雜誌的聯合創始人和多本科技暢銷書的作者;·具有多重身份:作家、攝影家、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同時還是亞洲文化、數字文化領域學者。
  • 谷歌董事長施密特退休後,當起了美國軍方的矽谷買辦
    曾經的谷歌董事長、CEO,矽谷最成功的高管,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今年2月辭掉與谷歌相關的最後一個職位後,19年風雨,塵歸塵、土歸土,從此只剩江湖回憶。1955年出生的施密特,65歲,確實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離開谷歌后,他並沒有釣魚打牌高爾夫,而是忙忙碌碌地開啟了職業生涯「第二春」。而且這次的東家來頭更大、背景更深,牌子更硬。
  • 2020,矽谷開啟「疫情後大創新時代」元年
    曾經增速緩慢的Doordash、Postmates、Grubhub等公司都在今年疫情期間牟足了勁做出一系列對於消費者有利的完善和更新。前所未有的用戶剛需和激烈的行業競爭,迫使公司們不斷提升服務以及縮短運送時間。得益於突然爆發的疫情,美國外賣行業的發展一日千裡。
  • 美矽谷管轄區發疫情指南 敦促蘋果谷歌等巨頭推遲或取消大型活動
    騰訊科技訊 3月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四,矽谷所在加州聖克拉拉縣政府在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後發布了指南,敦促該地區的僱主,包括科技巨頭蘋果和谷歌,推遲或取消大規模集會。聖克拉拉縣包括庫比蒂諾、山景城、帕洛阿爾託、聖何塞和森尼韋爾等,這些地方是許多科技巨頭總部所在地。
  • 矽谷創新中心:我們用矽谷生態助力科創企業成長
    近日,河北坤展博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何雲龍先生和矽谷石家莊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繼紅女士,詳細介紹了該項目最新的前景規劃信息,讓我們對鹿泉高科技服務產業的專業化發展倍感信心。二、責任企業 嚴格進行抗疫工作確保工作開展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和護士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安全,我們的國家也空前地團結在一起對抗疫情。
  • 矽谷正悼念一位「教練」:他教過蘋果谷歌亞馬遜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稱:「他曾幫助我們建設谷歌,並提供了數不清的方式來讓我們的成功成為可能。」他還說道:「他對以前的谷歌和現在的Alphabet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 矽谷疫情告急,10萬+科技公司員工在家辦公
    而如今,作為「全球科技中心」的美國矽谷,也正處在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風暴之中。矽谷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於3月4日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英國《每日郵報》3月6日在題為《新冠病毒讓矽谷關門了》的文章中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蘋果、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等全球科技公司已經紛紛要求員工儘量在家辦公和避免國際旅行,此外,多家科技公司已經宣布取消今年的大型重要年度會議。
  • 矽谷員工抱怨在家辦公太累,科技巨頭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舉措
    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疫情蔓延使得人們紛紛居家辦公,這也衝擊了矽谷慣有的加班工作文化。居家辦公讓原有的工作節奏和強度被打亂,家庭瑣事也影響了員工原本專注於工作的精力,蘋果、谷歌、Facebook、LinkedIn以及Uber等科技公司在平衡員工家庭與工作之間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舉措。
  • 矽谷天才隕落記|界面新聞 · JMedia
    2017年,谷歌發起與Uber的「世紀訴訟」,最終以Uber尋求和解賠償告終,Uber 向Waymo及其母公司Alphabet賠償價值為2.45億美元股份,同時將Waymo的技術從自家的方案中移除。當然,始作俑者的萊萬得到了開頭我們提到的懲罰性判決。可以說,天才萊萬一步步走向矽谷創業神話花費了十年多時間,而跌落神壇也就是多走出了那麼「聰明」的幾小步。
  • 對話美國「機器學習」教父、走進斯坦福等頂級名校,持續四天的全球...
    由鈦媒體 T-EDGE X 與中國領先的AI教育公司松鼠Ai聯合舉辦的人工智慧全球峰會,將持續四天,我們邀請到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頂尖級科學家,共話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峰會的幾大亮點不容錯過:亮點一:楊銳硬核對話全球「機器學習教父」
  • 谷歌、亞馬遜、YouTube的管理利器,適合創業公司嗎?
    1999年的秋天,約翰·杜爾到訪谷歌,那時谷歌剛剛創業不久。約翰向谷歌公司投資了1180萬美元,持有12%的股份,因此加入了谷歌董事會,並在谷歌公司推廣和實施OKR系統。 谷歌公司創始人拉裡·佩奇對這套方法大加褒揚,認為OKR是約翰在多年前送給谷歌的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