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多少季後賽,這並不重要,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世代的經典。
(魯蛇,也就是loser的意思)
Tracy McGrady(T-Mac)笑著談論這個話題,這本該是他最不想接觸的話題,因為他就是「一輪遊」的最佳範本,他所帶領的球隊,從來沒打入過季後賽第二輪,火箭唯一進入第二輪的比賽,甚至是倚靠姚明帶隊所打進的,當時他一場季後賽都沒有上場。
T-Mac正式進入NBA名人堂,批評者再次攤開他的季後賽紀錄,是的,掛滿L字號的賽事結果,他就是「季後賽魯蛇」。T-Mac也不否認,確實他不是能帶領球隊拿下總冠軍賽的超級球星,但也不能忽略許多事實,NBA兩個球季的得分王,連續七個賽季平均得分超過24分,一個時代最經典的得分機器之一,為何不能被掛入名人堂呢?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認同Reggie Miller夠資格進入名人堂,又為何T-Mac無法?T-Mac擁有七次NBA最佳陣容,生涯得分19.6分5.6籃板4.4助攻1.2抄截,論得分能力和獎項遠超越生涯比他多拚400多場的Miller。就只因為Miller在季後賽多贏T-Mac幾個系列嗎?
如果Harden能在一個球季,由黑翻白,Curry也能一場系列賽由白轉黑,那當十年過後,我們再回頭來看T-Mac,會不會就有許多人開始認同他只是運氣不夠好呢?不用十年,我們現在就來看吧!
「事後回頭來看,或許我該留在多倫多的,有機會可以奪冠,但「如果」說不定只有五分之一的機率會實現呢?」T-Mac於2013年接受訪問坦言。
18歲加入NBA,當年T-Mac還是NBA最年輕的球員,在多倫多第三個賽季開始嶄露頭角,平均15.4分6.3籃板,但比T-Mac更加出色的是他23歲的表哥Vince Carter,平均25.7分5.8籃板,這只是Carter的第二個賽季,誰是球隊重點核心已經很明顯。
儘管暴龍隊史第一次打進季後賽,球迷穿上「Come Back T-Mac!」的T-Shirt,暴龍球隊甚至設置專屬T-Mac的電子信箱,讓球迷可以採取溫情攻勢,懇求T-Mac簽下新合約,但這些都無法留下T-Mac,最後他背負著臭名飛往奧蘭多。
這是第一次的【如果】,T-Mac當然知道暴龍這批球員有多棒:「如果我當時能老一點、聰明一些,或許我會留下來。那幾乎是我生涯最棒的時光,和Oakley、Kevin Willis、Antonio Davis、Muggsy Bogues、Dell Curry、Dee Brown這些人一起打球。」
話又說回來,【如果】當年為了奪冠而留在暴龍,是否就會受到Carter的壓迫,減少出手機會與發展空間,讓他成為一名普通的板凳得分手?一生可能湊巧進入明星賽一兩次,單季得分了不起可能就20分初頭,他不會是Michael Jordan與Scottie Pippen組合中的Jordan,並非對Pippen不敬,只是當提起公牛隊,Pippen確實永遠都是第二個才被醒起的人物。來到魔術,T-Mac讓自己成為讓球隊幫他找Pippen的頂級人才。
頭一年來到魔術,T-Mac的上場時間飆升至40.1分鐘,往後三年的上場時間更都在39分鐘上下,在魔術四年平均28.1分7籃板5.2助攻1.5抄截1火鍋,兩度拿下得分王。
不過得分王的頭銜,並沒有讓T-Mac獲得更高的評價,這四年魔術都不曾打入季後賽第二輪,雖然球團為他找來重量級的全能前鋒Grant Hill,但Hill與T-Mac一起奮戰的四年時光,卻只出賽47場例行賽,不是一年平均47場,而是四年總計47場。又讓人們再次想起那兩個字,【如果】兩人能健康的合作….?
結束四年在奧蘭多的日子,T-Mac轉往火箭,締造他最被人所知的那場比賽,35秒連得13分,逆轉馬刺,而那幾年也是他生涯最接近冠軍的時光。
2007年我們有主場優勢,爵士在第七戰擊敗我們,從那之後我們就一直被視為弱者。
姚明因為傷勢而打打停停,就連T-Mac的身體也陷入危機,除了首年能替火箭出賽78場比賽,其餘五年有三年沒打滿50場比賽。T-Mac是頂級的超級球星,這是真的,姚明和Hill這兩位生涯最佳助手,不斷在傷病名單中進出卻也是事實,比起現代許多球星,他周圍並沒有太多優秀的選手輔助,我們可以不斷地用【如果】去想像一切,例如…【如果】當年他選擇加入芝加哥,又或者【如果】當年Tim Duncan被挖來魔術…,【如果】姚明能夠更健康。
Jason Kidd在生涯顛峰帶領球隊殺入總冠軍賽兩次,卻接連敗下陣來,全盛時期的Kidd不算是季後賽贏家,但在生涯晚期,他以控球後衛的身分,跟著Dirk Nowitzki一起拿下冠軍,【如果】T-Mac的膝蓋沒有這麼早爆炸,會不會他能以另外一種身分,獲得冠軍?
當然,最終的結局是沒有【如果】,T-Mac在2013年四月加入馬刺,季後賽打了6場共31分鐘,上場時間可能還不及生涯顛峰的一場比賽,但T-Mac也認知到職業生涯走到盡頭,該季結束高掛球衣,卻意外獲得許多新聞媒體的報導。
「這是很大的敬意。」T-Mac一直認為自己因傷在聯盟載浮載沉,早已經是與聯盟無關的人,卻能獲得如此大的新聞版面,也讓他備感光榮。但真正光榮的,或許是現在這通NBA名人堂的電話。
入選爭議——T-Mac真的懶且軟?
T-Mac職業生涯,或者說本次入選有兩個最大爭議,那就是他懶且軟。持這種觀點的人普遍認為,如果T-Mac再勤奮一些,如果他在比賽中再有鬥志一些,他的職業生涯可能更長,取得的成就會更高,肯定有機會在獨自帶隊的時候,突破季後賽首輪,甚至有希望拿到總冠軍。或許T-Mac生涯後期確實有些憊懶,但他還是有過艱苦的奮鬥期,否則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T-Mac和Kobe一樣是高中生球員,是1997年暴龍第9順位選秀,最初的時候和表兄Vince Carter搭檔,在暴龍主要扮演替補角色。他1997年11月1日生涯首秀的時候,只有18歲零160天,而在他1998年4月20日打完新秀賽季最後一場比賽的時候,年齡也只有18歲零330天,尚沒滿19歲。即便如此,他在新秀賽季場均只獲得18.4分鐘出場時間的背景下,仍然得到7分4.2籃板1.5助攻1火鍋,命中率達到45%。
T-Mac認為自己有足夠天賦,想和Carter並駕齊驅,而不是活在Carter的陰影下。因為這個原因,T-Mac練得很苦,每年都在進步,他在暴龍第三個賽季的時候,已經成長為暴龍的第六人,場均得到15.4分6.3籃板3.3助攻1.9火鍋,命中率達到45.1%。這個時候的T-Mac在攻防兩端都已經顯露出巨星潛質,如果能夠足夠的球權和出手機會的話,完全可以打出巨星般的表現,成為一支球隊的當家球星。
暴龍顯然更看好被稱為Michael Jordan接班人的Carter,不願意扶正T-Mac,讓T-Mac和自己的表哥並駕齊驅。無奈之下,T-Mac只得要求暴龍交易自己,他最後被送到魔術,只換取了2005年一個首輪選秀權(選中Fran Vázquez)。現在看來,這或許是NBA歷史上最虧的交易之一,因為Fran Vázquez職業生涯從來沒有在NBA效力過。
T-Mac加盟魔術過後,順利成為球隊的當家球星,他在接下來4個賽季,場均得分全部在25.6分以上,包括獲得2003年和2004年得分王,開始和Kobe相提並論,終於熬出頭,成為超級巨星。而在出頭之前,T-Mac經歷了在暴龍的龍套時期和不得志時期,如果沒有他的堅持和努力,怎麼會有在魔術時期的地位和成就?如果沒有艱苦的奮鬥,他怎麼能在NBA這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保持高水平的表現?
「我有先天性的脊椎側凸,當時醫生告訴我,我只能在NBA裡打4-5年,為了能一直生存下去,我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努力訓練。」T-Mac親口說。T-Mac的脊椎有先天性問題,然而他沒有像命運妥協,從一進入NBA就想著在NBA闖出一片天地,不停激勵自己,這才會有他在魔術時期的輝煌。在2004年T-Mac加盟火箭的時候,全世界的火箭球迷沸騰了,中國的球迷尤其興奮,對姚麥組合寄予厚望。
T-Mac加盟火箭過後整體過得不如意,但從2004-05賽季到2007-08賽季,他還是連續4個賽季得分達到20+,表現非常穩定。他在這個過程中還有遷就姚明,通過自己的組織給姚明更多的出手機會,他在這4個賽季裡邊場均助攻都達到4.8次以上。可見,連同T-Mac在暴龍和魔術時期,他至少連續奮鬥了11年,用11年時間克服先天性脊椎側凸,奠定自己的地位,贏得球迷的尊重。
也許酸民持續攻擊「季後賽魯蛇」,但那又如何?
就如T-Mac自己所言:「這與幾座冠軍無關,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冠軍,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是名人堂球員,就是如此,而這是我生涯的冠軍。」
在2000-2008年之間,McGrady作為休士頓火箭以及奧蘭多魔術的一員,他是NBA當時最好的球員之一。
T-Mac是NBA歷史上連續八個球季以上,單場平均都能攻下20分5籃板4助攻的七個人之一,而另外七個人分別是Kobe Bryant (14), LeBron James (10), Michael Jordan (10), Oscar Robertson (10), Kevin Garnett (9) and Larry Bird (9).。
T-Mac生涯累積18381分5276籃板4161助攻,而他也是聯盟退役球員當中,第16位生涯累積得分超過18000分,同時擁有5000顆籃板以及4000次助攻的球員。而另外達到這個裡程碑的其餘15人,全數都是名人堂的一員。
McGrady以及Bird還有小皇帝James在他們11年的生涯當中,是NBA歷史當中唯一累積18000分4500籃板3500助攻,同時投進500顆三分球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