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消息,美國奧委會官網確認,在裡約奧運會中奪得4金1銅的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拜爾斯將擔任美國代表團奧運閉幕式旗手。在拜爾斯參加裡約奧運會之前,不會有人想到這個身材嬌小、體態健碩的黑人女孩兒,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而且只用了不到十天時間,就斬獲了4枚金牌,實現了很多運動員畢生追求卻無法實現的夢想。
拜爾斯1997年出生還不到20歲,卻擁有著超人的爆發力和穩定性,技術過硬、心理素質穩定,是難得一見的體操天才。雖然長相有些像男孩子,但力量和表現力極強,拜爾斯不僅深得裁判的寵愛,同時也迅速成為美國民眾心中的新女神。
在裡約奧運會之前,體態優雅、身姿曼妙是女子體操的標準審美,於是優美嬌小可愛的姑娘成為女子體操賽場上最受青睞的群體。但今年的奧運會似乎開啟了大換血模式,體操裁判的審美越來越傾向於大腿粗壯、身材健碩、動作難度高的選手,以拜爾斯為代表的一批身材健碩的黑胖小妞崛地而起。
拜爾斯粗壯的體型和黝黑的皮膚以及力量型動作,不僅打破了女子體操「美感時代」審美的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也創造了一個出於她的時代。
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其實是有原因的,國際體操聯合會主席格蘭迪可能起到了很大影響。這位老兄上任後,最大的改革就是將女子選手參賽年齡提高到16歲,男子提高到18歲,目的是為了「保證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這個變化所導向的其實是一種崇尚自然美、去除刻板印象病態美、鼓勵審美價值多元化、保證每個有實力的運動員都能實現自己價值的觀念。在這樣的觀念下,以低齡化、機器人式的訓練模式打造的機械性完美運動員將不再被寵愛。
所以,大腿粗壯、身材健碩、爆發力出色、騰空高度高、動作難度高的「小鋼炮」拜爾斯成為裁判以及美國公民心目中的新女神。
不可避免的是,拜爾斯的成功也刺激到了很多人的傳統審美觀,以至於當4塊金牌給到拜爾斯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有黑幕,這樣的形象和動作特點怎麼能成為新寵呢?
大家已經習慣了小公舉般的女子體操冠軍,甜美可愛,臉上掛著微笑,動作優雅。比如美國的肖恩。
比如中國的江鈺源。這樣的形體和動作特點非常美,但是如果美得單一,就必然會產生刻板印象,不僅對觀眾產生審美束縛,也會對運動員的發展模式產生束縛。
在1米4左右的身高的嬌小力量型運動員佔領體操場的時候,俄羅斯1米64的霍爾金娜是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的,她一直處於小運動員的陰影之下。
場上的霍爾金娜高貴優雅,但是她的身高要達到當時的技術審美,還有非常大的難度的。
還有柳金,她繼霍爾金娜之後傳承了俄羅斯人典型的高冷和美麗,只不過她效力的是美國隊。身高1米6的她在清一色嬌小運動員的隊伍裡,也經受的巨大的考驗。
冷豔的柳金,給奧運會留下高傲的側影。
如果外形審美和技術審美更為多元,這些奧運健兒或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的裡約,女子體操的運動員構成豐富了很多,儘管主流年齡並沒有和主流審美一樣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但是多元的價值觀已然漸漸地落地生根。41歲的丘索維金娜為了自己熱愛的體操再次回到了賽場,這一次她不需要再為國家,也不需要再為兒子,而是為了自己,而這個時代依然給了她極高的讚譽。
還有羅馬尼亞唯一的代表、即將年滿29歲的波諾爾,雖然已經發育成了熟女身材、受了無數傷病,也沒有獲得獎牌,但是這個賽場依然為她驕傲。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女子體操隊最用以2枚銅牌的成績落幕,實際上既冤又不冤。冤,在於我們的動作很完美,在傳統審美中依然可以出類拔萃;但不冤在於,時代的審美在變,在倡導多元的路上,或許只能對傳統的加以限制。而這種限制,因為中國女子體操的審美觀念的更新緩慢,最終被忽略掉了。
在年齡規則變更之前,中國隊員大多是14歲多的小姑娘,嬌小的身材帶來的優勢為競技體操帶來很多優勢,也正因如此,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的身材都是清一色的「未成年」類型。
這也給外國人留下了很多刻板印象,以至於在裡約,還有外國人以年齡作為藉口來質疑中國隊。
其實,拜爾斯的崛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中國此次的落敗或許會開始更好地嘗試。過去優美典雅的美值得懷念,但是多元的審美賽場更值得讓人欣喜。正因多元,姑娘們才能充滿底氣地做自己,吃自己想吃的,做自己擅長的。
戳原文,查看更多有顏、有品、有態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