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古城 古城大運 - 全省 - 全景山東 - 魯網

2020-12-26 魯網

  「十一」黃金周,湧進山東臺兒莊古城的遊客數量約46萬人次,超過去年同期的八成。古城內一面彈痕累累的牆壁前,眾多遊客駐足撫今追昔。如果不是82年前的那場大戰,或許這座大運古城不會這樣廣為人知。

  1938年,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役打響。中國軍隊以5萬餘人傷亡、臺兒莊古城被毀的慘痛代價取得最終勝利,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大運古城,古城大運。京杭大運河畔的臺兒莊,八十餘載歲月裡接續奏響的「毀滅、重生、繁榮」三部曲,印證著中華民族從亡國滅種邊緣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闊歷程。

  古城大劫 

  無牆不飲彈無土不沃血 

  寒露時節,臺兒莊古城一艘艘畫舫上,「船妹子」悠揚的歌聲此起彼伏。槳櫓搖曳中,「船妹子」把運河文化、抗日大捷和古城重生的歷史向遊客娓娓講述。

  和平年代的舒適與愜意,更襯出戰爭時期的慘烈與悲壯。抗戰期間,侵華日軍在佔領濟南後,兵鋒直指華東戰略要地徐州。而位於魯南的臺兒莊,正是扼守徐州的門戶。

  「京杭大運河沿線的臺兒莊,不僅交通便利、城鎮繁華,城內還有72座牆壁堅固的廟宇和眾多商鋪、府衙等建築,是天然的屏障和工事。」臺兒莊戰役研究會副會長鄭學富說,中國軍隊做好了城池被毀的準備,逐步誘敵深入,意圖在臺兒莊與日軍展開巷戰,阻止日軍南下步伐。

  1938年3月24日,日軍重兵集結、大舉進犯臺兒莊。此時軍國主義盛行的日軍內部認為,拿下這座古城只不過是個「小目標」,他們狂妄叫囂的是「三個月滅亡中國」。據史料記載,在當年方圓不過兩平方公裡的臺兒莊,29萬中國士兵拿著步槍和大刀,與5萬日軍精銳部隊展開了殊死搏鬥。戰役開始僅3天後,日軍就佔領了臺兒莊城內的制高點清真寺,戰況頓陷危急。

  一批批敢死隊員,利用夜幕掩護突入敵營,以大刀、手榴彈與日軍的坦克、大炮相抗。經過7天7夜的拉鋸戰,雙方士兵的屍體堆疊了一層又一層,中國軍隊終於奪回清真寺。4月6日,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國軍隊以自身傷亡約5萬餘人、城池被毀的代價,斃傷敵軍2萬餘人,擊退了來犯的日軍精銳之師。

  「義豐恆」雜貨鋪,是戰後臺兒莊古城內為數不多留存的建築之一,房屋牆面上的累累彈孔至今仍歷歷在目。幼時居住在此的李敬善,今年已經87歲。戰爭留給他的童年記憶是古城的慘景,「仗打完後,樹也燒了、房也毀了,全城一片廢墟。老人們都說城裡『無牆不飲彈,無土不沃血』。」

  「我第一眼看到的臺兒莊,硝煙瀰漫,被炮彈和炸彈夷為平地,滿目廢墟,屍橫遍野。但勇敢、機智地重新奪取了這片廢墟的中國軍隊,儘管精疲力竭,傷痕累累,卻是異常興奮,因為他們戰勝了裝備比自己精良的敵人。」曾在前線採訪報導臺兒莊大戰的國際著名記者、作家愛潑斯坦在文章中這樣回憶道。 

  鄭學富說,臺兒莊大戰的勝利,不僅戳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還凝聚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堅定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決心。

  彼時,在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上,德國剛剛吞併奧地利,英、法等國面臨巨大軍事壓力。而中國此時取得的一場大勝,讓原本對中國反法西斯戰爭持觀望態度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戰寄予厚望。

  著有《臺兒莊1938-史達林格勒1942》的歷史學者蘭斯·奧爾森曾告訴新華社記者,日本在臺兒莊的失敗意味著他們不再是戰無不勝的軍隊,意味著戰爭可能是長期的。

  英、美等國主流媒體評價道:「今將臺兒莊之役與歐戰時耶普拉斯之役相比擬,其相似之處不在物質上,而是在心理上」「臺兒莊之役及其他戰役的勝利,說明中華民族已經緊密團結起來」。

  就連日本的盟友德國,也從此役中準確預見了中國戰場的未來走向。德國媒體報導說:「中國抵抗之強,殊出人意料,使慎理之觀察者也不能不承認日軍必遭失敗。」

  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當年在臺兒莊戰場上拍攝了近百張照片,部分發表在美國《生活》雜誌上。他寫道:「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小城鎮的名字很多,滑鐵盧、葛底斯堡、凡爾登……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名字——臺兒莊。」

  今年9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愛潑斯坦的夫人黃浣碧女士,在北京家中向記者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發給愛潑斯坦在中國進行採訪報導的授權證明。聊起對於臺兒莊大戰的評價,她手捧愛潑斯坦撰寫的《歷史不應忘記》一書,緩緩念道:「臺兒莊大捷是值得紀念的,這有很多理由……它大大鼓舞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民,使他們相信中國和中國人民有決心戰鬥下去,並有能力取得勝利。」

  古城大幸 

  重建一座城共築一個夢 

  走入76歲的臺兒莊居民尚殿鎮家中,牆上的一幅臺兒莊古城復原圖映入眼帘,一座明清時期的商賈重鎮躍然紙上。

  400年前,臺兒莊是京杭大運河沿線重要的水旱碼頭和商業聚集地。據史志記載,這裡曾是一派「商賈迤邐,一河漁火,十裡歌聲,夜不罷市」的景象。

  「城毀、河荒,讓古城一度失去了靈魂。」75歲的臺兒莊居民徐洪啟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曾是運河畔的船夫,一場戰火把臺兒莊變成了一片廢墟。伴隨著西連津浦線、南接隴海線的臨趙鐵路建成通車,火車成為貨運的主要工具,昔日繁忙的大運河航運逐漸衰落。

  「三千人家十裡街,連日烽火化塵埃。」戰役結束後一個月,國民黨中央社曾播發過一則題為《戰後臺兒莊將改建為模範城市》的消息,稱「國民政府準備將已成廢墟之臺兒莊改建為一模範城市,不久即將開始募款為建設之費用。」

  但隨著戰局不利、國力虧空,國民政府不僅沒將臺兒莊建為「模範城市」,還丟失了更多城市和國土。

  新中國成立後,臺兒莊回到人民手中。改革開放以來,曾經的繁盛之地迎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臺兒莊運河研究會秘書長李振啟說,20世紀80年代末,臺兒莊已成為山東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全區工業總產值同1980年相比翻了兩番多。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清真寺、關帝廟等當年的大戰遺址陸續得到整修。

  到了21世紀,當地綜合實力不斷增長。2006年,棗莊市開始規劃復建臺兒莊古城,數代人重建臺兒莊的夢想終於成真。

  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泇運河開通,使京杭運河改道途經臺兒莊,一個普通的集鎮迅速成長為運河樞紐城市,這標誌著臺兒莊開始建城。

  一直到1938年大戰之前,臺兒莊經歷了330年的建設。經過幾百年歲月淘洗,古城被毀前,這裡不但有晉派、徽派、江南、閩南、嶺南、魯南等不同風格的建築,融南匯北,貫通古今,還有近代西風東漸的歐式建築和天主教堂,建築風格可謂多姿多彩,渾然一體。

  一位土耳其詩人曾說:「人的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為了重現臺兒莊的古城風貌,工作人員孜孜不倦地鉤沉、打撈歷史文化基因。

  臺兒莊古城管委會規劃管理部部長吳志剛說,本著「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原則,重建工作人員歷時3年時間,查閱了30餘部地方志,遍訪古城80歲以上老居民,收集了130多本史籍、380張老照片和1279本明清小說,在歷史尋覓中一點點恢復古城面貌。

  根據父輩的講述和自己的記憶,尚殿鎮一筆筆繪出古城的一街一巷、一樓一宇。「復建後的臺兒莊,85%以上的建築和街道還原了戰爭前的古城模樣。」尚殿鎮說,古城保留了53處戰爭遺蹟,是世界上二戰遺址最多的城市。

  匠從八方來,共築重生夢。戰前的臺兒莊,經過300多年發展,匯聚南來北往客,融匯八大建築風格。重建時,山西的木雕,徽派的磚瓦,泉州的構件,漁村的稻草,匯聚到全國30多支古建築隊伍、2萬多名工人、1000多名老工匠的手中。明清時期福建商人募資修建的天后宮,在復建時完全由泉州工匠操刀。為復原晚清魯南民居「保壽堂」的雕刻,20名老工匠精心雕刻3個月才完成。許多工匠當時已是80多歲的老人,而且沒有傳人,有人因此說,臺兒莊可能是最後一座「手工版古城」。

  施工「磨磚對縫」,要求嚴苛。對於古城建築的復原,臺兒莊人嚴守這樣的準則:大多數老房屋是能找到地基的,就按照原地基確定方位重建;找不到地基的,以相鄰房屋和測繪確定方位。有人說,臺兒莊古城是「可以用放大鏡挑毛病的古城」。

  黃浣碧告訴記者,1938年4月愛潑斯坦曾採訪臺兒莊大戰,1982年他重訪臺兒莊,這年他已67歲。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家鄉波蘭首都華沙,與臺兒莊同樣是二戰中被徹底摧毀、又原貌重建的城市。

  「不同的是,華沙城在被戰火摧毀前,就有大學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搶救性測繪、記錄,為戰後重建留下了寶貴的詳盡資料。」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介紹說,臺兒莊只是運河上的一座小鎮,而且戰前大部分民眾已被提前轉移,沒有為日後重建留存信息資料。「能夠重建真是來之不易,這既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更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和日益強盛的綜合國力。」

  特別的歷史背景讓臺兒莊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感情紐帶,2009年12月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此設立。「重建臺兒莊,國民政府沒能如願,是共產黨幫國民黨圓了一個夢。」一位前國民黨高層人士在訪問臺兒莊時感慨「共產黨胸懷博大!」

  愛潑斯坦在晚年完成了回憶錄——《見證中國》,並於2004年出版。他在書中這樣寫道,「臺兒莊,這個在舊中國受戰爭創傷嚴重的地方,現在已經堅定地走上了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只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會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古城大運 

  與祖國共命運與民族同復興 

  祖祖輩輩在京杭大運河捕魚為生的楊遠強,今年7月在古城裡買了新房,一家人成為大運河臺兒莊段上最後一戶「上岸」的漁民。

  「之前我一直都跟長輩生活在漁船上,現在我在古鎮景區負責搖櫓船的維護工作。」楊遠強說,古城的重建和復興,讓他們家族代代相傳的修船技藝又有了用武之地。現在,自己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兩個孩子都在城裡上小學,臺兒莊世代漁民捕魚「看天吃飯」、河上漂泊的命運徹底改變了。

  古城不老,長河做伴,流淌不息的運河見證著臺兒莊人向幸福生活的邁進。在今日的京杭大運河棗莊段臺兒莊船閘前,一派忙碌景象,嘹亮的汽笛聲在運河上空迴蕩,奔流的河水載著一艘艘貨船在各個船閘進出。

  「一條大河,嗨喲喲嗨;漂來臺兒莊,黨的陽光,溫暖新生活,嗨囉囉嗨……」徐洪啟唱起父親生前重新改編過的運河號子。古老的運河號子雖然已經陪著父輩離去,而新的運河號子則和著臺兒莊人的新生活一起,正悠揚唱響。

  臺兒莊人常說:「臺兒莊有兩條命:因為大運河生過一次,因為共產黨又重生了一次。」正是由於過去的輝煌與創傷,讓臺兒莊這座古城在銘記歷史的同時,不斷創造著新的歷史。

  80多年來,臺兒莊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經歷過從毀滅到重生的悲與喜,如今的古城正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式的蛻變。在全國脫貧攻堅徵程上,臺兒莊人民奮力向前,2019年46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實現自來水村村通、36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曾經的繁盛古城內外,呈現一派全面小康的幸福圖景。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航運設施正逐步完善,通行能力不斷提高。穿城而過的京滬高鐵取代了當年的老式鐵路,為已是國家5A級景區的臺兒莊古城帶來更多客流。

  2020年,重建第10年的臺兒莊古城,累計接待遊客量超過5000萬人次,接待數量常年位居山東省第一位。在社交網絡和短視頻平臺上,這座「江北水鄉、運河古城」頻頻登上熱搜,成為備受青年人歡迎的「網紅」。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臺兒莊古城景區遊客顯著回升,民俗互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特色美食、國潮體驗、網紅地打卡等豐富內容吸引眾多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糕點老字號「和盛茶食」也迎來了銷售旺季。中秋節當天,一車特色酥皮月餅僅半個小時內就銷售一空。在櫃檯前,白髮蒼髯的八旬老者馬志英總是親自為遠道而來的顧客們稱量包裝糕點。馬志英說,古城重建後,「和盛茶食」是第一家搬回來的老字號商鋪。「現在重回故地,祖輩手藝得以延續,糕點賣到了全國各地,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在以前從來沒敢想。」

  「那些颳風下雨就一籌莫展的日子再也沒有了。現在住得好、吃得飽,多虧了黨領導。」今年95歲的程杜氏告訴記者,現在臺兒莊古城街巷與她兒時記憶裡唯一的區別,就是修修補補、破敗不堪的低矮茅草屋,已經成為整潔、有序、堅固的建築群。過去古城裡的百姓,也陸續在城區內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入夜時分,數千盞彩燈點綴著古城,傳統文化風韻濃鬱的運河大鼓、柳琴戲和皮影戲,以及充滿現代風情的電音水趴和馬戲表演,競相在城內上演。融匯南北、貫通中西的運河文化,正在此愈發煥發出新的魅力。

  「82年來,臺兒莊記錄了一段歷史,也見證了一段歷程。」棗莊市臺兒莊區委書記陳永生說,古城記錄的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侮的光榮歷史,見證的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跟黨走、謀求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古城河道上,一條條搖櫓船中,時常「飄」出悠揚的「小曲」,這是著名詞作家喬羽創作的歌曲《臺兒莊小唱》——

  「臺兒莊,我的家,當年的牆磚屋瓦,至今還在說話。它說,這裡銘刻著咱民族的尊嚴,它說,這裡激勵著後代子孫的奮發。好一個中華,好一個中華!千百萬好兒女,正在營造一個嶄新的家!」

  

    

相關焦點

  • 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徵集結果揭曉 「大運頻道」正式上線
    成都市委網信辦供圖成都大運會執委會開閉幕式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20年1月16日啟動,到5月31日投稿截止,此次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徵集活動共收到投稿1597份(其中海外投稿47份),創國內賽會創意文案徵集紀錄。
  • 臺兒莊古城《船小妹·過大年》表情包-她來了!免費送給你
    臺兒莊古城的「船妹子」既是一種稱呼,也是一種職業。臺兒莊因運而興,處處離不開水的滋潤,運河便是臺兒莊經久不息的生命,船是臺兒莊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船妹子更是臺兒莊古城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泛舟遊臺城時擔任著重要角色!
  • 大運重卡暖身又暖心
    北京變成了北平、故宮變成了紫禁城,山西由一座千年古城變成了穿了新衣的詩人。雪景雖美,但對於卡車司機來說,雨雪結冰、寒冷的天氣對車輛、對自身都是一種挑戰,運輸難度增大、風險加大、低溫也會給駕駛員帶來身體的不適。但,一款好車它能做的可不只錦上添花,更要幫你分憂解難。大運身上的這些寶貝,立刻消除你寒冬出行的恐懼症。
  • 愛成都 迎大運|銀杏DIY扮靚生活
    銀杏是這座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初冬最美的「單品」。近日,由成都嘉善商務服務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愛成都·迎大運」銀杏DIY手作活動在青羊總部基地圓滿舉行!活動現場,園區的「藝術家」們還原銀杏優雅的模樣,將肌理與脈絡重新塑造,用銀杏葉拼貼成各種運動標誌,以此營造大運會濃厚氛圍,調動人人參與迎大運的積極性。
  • 漢服輕舟歌聲嫋嫋,一河漁火夜不罷市,這個夏天一起相約臺兒莊古城!
    閃電新聞美女記者在臺兒莊古城的旅行Vlog乘上一艘小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上,水面碧波蕩漾,空氣尤為清新。夏日的炎熱也隨之不見蹤影,小城因古代運河常年流經,而更加水潤、富有生機。來到了古城西門,旅程自此開啟。走進古城,仿佛穿越了一般。若此時你西裝革履,那定會感覺自己與這裡格格不入。
  • 10月1日鎖定閃電新聞 直播無棣古城開城大典
    據了解,濱州市無棣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產豐饒,有山、有海、有島、有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優勢得天獨厚,是鑲嵌在渤海灣畔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全民興旅、全景無棣」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全縣文化旅遊業高位起步、快速繁榮,創成國家4A級景區2家、3A級9家,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省級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好客山東旅遊創新示範縣。
  • 山西被遺忘的古城,始建於遼金距今已有千年,卻低調得令人心疼
    距朔州市區40多公裡,南距雁門5公裡,緊鄰朔廣線、廣梵線、G208國道和大運高速公路。整個村莊的城南房屋建築年代較早,多為土木結構,故舊院落居多;城北以前為空置房屋,建築年代較晚,建築風格偏現代,村莊內現存一座遼金時期的古城。根據史書記載,廣武城建於遼代,位於白草口北面的平地上,是雁門關前的防禦要塞。
  • 大運東道主龍泉驛區再出大運票頭獎10萬元
    由於當時銷售員小杜比較忙,他老婆看了一眼眼前的頂呱刮票,就自己拿起了兩張」炫青春 行大運」。當刮開第一張時,就發現「大運」二字下面是100000元,兩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這是龍泉驛區第二張10萬元大運頭獎彩票,龍泉購彩者中獎幸運連連的同時也不斷為大運籌備建設貢獻公益力量。
  • 強化平遙古城輻射作用,山西平遙縣謀劃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為拓展城市建設框架,強化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輻射帶動作用,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謀劃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擴大平遙古城以及平遙縣委政府所在的古陶鎮的面積和人口。
  • 旅遊必去「中國四大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衝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等美譽。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坐落在雲南省麗江市大研鎮,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
  • 融入大運 支持大運 服務大運
    融入大運 支持大運 服務大運 華陽街道各社區組織開展系列活動營造迎大運濃鬱氛圍   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明年8月將在成都舉行,為全面發動廣大居民積極融入大運、支持大運、服務大運、樂享大運,近日,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各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陸續組織開展了「愛成都
  • 《大運滄州盛景圖》主創人物:李奎巖
    「通過參加《大運滄州盛景圖》的創作,加深了對滄州大運河文化的了解。兩個多月的,共同繪製過程,增強了與各位老師的友誼,提高了自己的繪畫技巧和創作理念,這段經歷值得留戀和回憶。」大運滄州盛景圖主創之一李奎巖樸實無華的真情感動了大家。
  • 大運新聞
    歷史上規模最大曆屆最棒的一次 時間:2011年08月24日 10:09 來源:   大運網訊(記者 姚卓文)8月22日上午,國際大體聯在大運會主新聞中心召開大運期間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
  • 大運集團:以實際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9年3月26日上午,時任山西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林武一行專程深入大運車業三輪車生產線、大運車橋項目基地、大運新能源汽車基地、大運多功能乘用車試製車間、大運汽車V9項目、大運VOC項目進行調研,現場辦公,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2019年4月30日,歷經四年,大運汽車首臺V9牽引車在總裝成功下線。
  • 從大運摩託到大運重卡,大運這十年經歷了什麼
    【商車邦導讀】十年過後,大運不僅沒有被吃掉,還成為重卡行業中跑得最快的那隻羚羊。大運重卡的十年,就是中國民營商用車企業在夾縫中成長的一個生動縮影。2019年11月12日,在山西運城參加完大運重卡上市十周年暨新品發布會之後,作為大運重卡十年發展歷程的見證者,筆者在感慨大運十年之艱辛、欽佩大運十年之成就的同時,更對大運重卡的下一個十年充滿期待。
  • 太平古城——世界壯鄉文化第一古城
    二、點石創意:太平古城項目主題定位 與IP創意大構想中國四大古城是指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閬中古城定位是「風水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
  • 說來你可能不信,古城「叛變者」竟然是他!
    古城的秘密在恐怖死寂中似乎在一點點水落石出
  • 古城聊古城——安陽古城牆「初長成」
    安陽古城東南城角修繕項目是古城改造先期推動的項目之一,在倉巷街還沒有徹底完工的時候,該項目就已經啟動了,項目主體是魁星閣和往北、往西延伸的兩段城牆,後期還會有遊園,並恢復一部分古建。城牆內部透空結構,圖片來自:古城甲城牆的長度,據了解是70米+40米,外加上魁星閣周長90米,一半約45米,所以目前總長度應該在150-160米之間,稍微短了點兒,但按照最初的規劃,兩段城牆能到100米左右,也就是說,隨著古城改造的深入推動,城牆有可能會繼續延長。
  • 點亮大運年
    成都日報2021-01-01 07:36天府國際金融中心雙塔亮燈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舉行亮燈儀式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昨日,夜幕降臨時,成都市多個城市地標同步被成都大運會的新年祝福語點亮,憨態可掬的大運會吉祥物「新春年味蓉寶
  • 騎樂無窮|「行大運」活動盡享無錫秀美奇觀
    > 9月3日上午9點,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行大運」騎行活動在素有「無錫城市客廳」之稱的「太湖廣場」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