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訓練一次要多久,要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量,練越久越好嗎?

2020-10-05 全球健身指南針

今天跟大家一起討論關於訓練中訓練量(Volume)的問題。

訓練量為什麼這麼重要,我分享一下關於我對訓練量的想法。

有些朋友會問我類似這樣的問題,比如:

40公斤可以做4組,每組12次。

45公斤可以做4組,每組6次。

我該選擇用哪種方式訓練,對肌肉成長最有幫助?

一般來說我會回答選擇訓練量比較高的那一種。

首先先了解訓練量是什麼,它有一個公式,訓練量=重量*組數*次數

舉例說明,如果訓練槓鈴臥推,用100公斤做4組,每組5次,那這次臥推的訓練量就是100*4*5=2000公斤,這就是簡單的計算訓練量的方法,把你一次訓練中所有動作的所用的重量及組數與次數相乘,就能算出來你這一次訓練中的訓練量是多少。

現在的科學研究已經證實訓練量是肌肉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訓練量越大,肌肥大的效益越好,所以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是肌肥大,那麼你每次的訓練安排都應該要以最大化你的訓練量為優先。

漸進式超負荷的訓練方式我想我這裡不必做過多贅述了,我們可以把這個觀念也融入到我們的訓練量中。在每次訓練都有計劃的提升自己的訓練量,從訓練量的公式中可以知道,想要提升訓練量,可以提升重量,組數或是次數,這幾種都是讓你提升訓練量的方法所以記住你每次的訓練內容是很重要的,你才能有一個明確的數字可以當作比較,了解自己長期下來訓練量是不是有持續提升。

可能有新手會問,如果我用一個較輕的重量,做幾百次是不是一樣會刺激肌肉成長的效果?因為這種訓練量很大。

其實不然,因為要刺激肌肉生長,有一個最低的強度要求,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拿的足夠重,才會有肌肥大效果,因為你要遵循訓練中漸進式超負荷的原則

如果你不知道多重才算夠重,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告訴你,你可以作為參考,如果是多關節動作(比如臥推,深蹲,硬拉等)至少要比你的12RM重才有用,如果是單關節動作,則至少要比你的15RM還要重,這是因人而異的,不是科學研究準確的數據

每個人需要的重量會有所不同,你可以用這個範圍當作參考,慢慢找出可以最大化你自己訓練量的訓練方法。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訓練量達到瓶頸期了,重量,組數,次數都提升不上去,這時你可以考慮改變一下自己的訓練計劃,嘗試多做一些力量訓練,可以提升你的力量,然後再回去按照肌肥大的訓練方式訓練時,你自然可以突破之前的訓練量,然後繼續進步,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累積,並不是很快就可以做到的。

你可能聽說過8~12RM是肌肥大的最佳訓練次數,事實上8~12RM並不是關鍵指標。有實驗數據顯示,兩組人一組使用大重量做1~6RM所謂的力量訓練,另外一組使用中重量搭配8~12RM進行所謂的肌肥大訓練,兩組人的訓練量相同,但是實驗結果顯示兩組人的肌肉生長效果沒有差異,反而使用大重量的那一組,還額外的得到了更多的力量增長。

那為什麼大家都會普遍的說8~12RM是肌肥大的最佳範圍呢?因為8~12RM的訓練重量相對比較輕,你的動作控制質量比較理想,相比大重量訓練對神經的負荷也比較小,要得到同樣的訓練量,所訓練的組數也比大重量訓練少,組間需要的休息時間也比較短,所以整體效率很高,所以8~12RM這個次數並沒有什麼神奇的效果,單純的是這個重量範圍的訓練強度足夠,而且可以讓你有效的的累計訓練量。

另外,很多朋友覺得想累計訓練量就會在健身房練很久,不停的做各種動作,其實這是不對的。

訓練時間,並不是越久越好

有研究認為,超過1小時的訓練時間會消耗掉睪酮,並且進入分解代謝狀態開始消耗肌肉

我個人的建議是,每周最低訓練組數為10組為最低有效訓練量。如果你每周超過20組,就可能會出現恢復不良的情況。

但是健身理論是隨時打臉的一項研究。雖然目前為止的研究並沒有找到過度訓練的訓練量的上限。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訓練的越多越好,尤其是針對新手而言。

相關焦點

  • 增肌訓練並非持續時間越久效果越好
    有些健身狂人一上健身房就會瘋狂地練習至少2個小時,大概是認為練越得久,效果越好,希望肌肉和體能儘快有進步。其實超過一小時的長時間訓練的確可以練到耐力,但卻也可能對肌肉帶來反效果。當我們在重量鍛鍊時,壓力會讓我們腎上腺素爆發,所以重量鍛鍊時會有種快感(泵感)。
  • 練多了練少了都沒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量才最重要
    但其實,我覺得現在很大的問題是出在於操之過急,如果大家做肌力訓練是要練健康的,不是要競技比賽的,那麼因為訓練強度提升太快而造成的運動傷害,絕大部分應該是可以避免的,也是一個專業的訓練師必須要為你的客戶把關的地方!
  • 健身訓練,「對自己狠一點」,就練得好了嗎?
    健身真的只需要對自己狠一點就行嗎?一個人的健身效果是儘可能嚴厲地對待自己,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將從客觀科學的角度來看,「對自己狠點」是否能幫助我們健身。所謂的對自己狠點是什麼意思呢?一般來說,當健身人群說「對自己狠點」時,他們的意思是:讓每組人更接近力竭,達到疲勞,甚至超過疲勞;重量更大;次數更多;群數更多;練得更多更久;訓練更頻繁。
  • 訓練得越狠,增肌效果就越好嗎?
    健身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收穫好身材,你需要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在訓練中,汗流夾背,呲牙咧嘴,面部表情扭曲,甚至哀嚎不斷都是常有的事,你會被迫戴上痛苦面具。健身的人會說:「如果你在訓練中沒有這樣痛苦的表情,你可能練不大!不要幻想你用林黛玉的運動量,還能練出施瓦辛格的肌肉」,所以,很多人就會有種錯覺,認為練得越狠,肌肉增長的就越厲害。
  • 長期訓練疲勞,要如何安排DELOAD?
    長期訓練疲勞,要如何安排DELOAD(減量周)? 為什麼要安排減量周? 在這段時間,你要改變訓練重點,就是不要讓身體處於疲勞狀態,可以更多的是關心動作是否標準,選出幾個訓練動作,集中地去關注這個動作本身,把握每個動作的要領,仔細感受動作的每一次發力,這樣在下一次訓練時,當你用大重量時,你會發揮的更好。 減量周的好處?
  • 健身須知:新手怎麼安排訓練量?
    這些部位不僅是決定自己外貌看起來帥不帥、美不美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大肌群的燃脂能力也是最強的。你想想,你深蹲五十次,臀腿發力。肯定比你握住筆桿子一小時,手指很累時燃燒的脂肪要多很多了的……訓練是有消耗的,而大小肌群的恢復速度也是不同的。下面會提到,肌群、神經系統、肌腱都有相應的恢復時間。而且,當你的訓練時間越長,訓練量越大,恢復速度越慢。
  • 闢謠:重量越大訓練效果越好?這個真的不一定
    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這個問題。增肌的原理是什麼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增肌的基本原理就是我們通過訓練使我們的肌肉纖維撕裂,然後通過營養的補充外加休息恢復增粗的一個過程。這裡邊涉及到三個主要因素:訓練強度、營養補充、休息。那其中的訓練強度不應該越大,效果才越好嗎?而且傳奇教練查爾斯也曾說過重量大效果就好啊!為什麼你這裡說不是重量越大訓練效果越好?我們往下看。
  • 平板支撐,撐多久最合適?不是越久越好,小心腰椎前凸
    還不時有健身房給會員舉辦友誼賽——看誰撐的時間越久,越厲害,獎品越多。平板支撐,能夠鍛鍊到我們核心的所有肌肉,包括腹部、背部和脊柱肌肉,以及肩膀和胸部,在做的過程中臀部也是收緊的。那麼,平板支撐,是不是撐的時間越長越好呢?當然不是。長時間的平板支撐有好處嗎?很多朋友經常會做5分鐘、甚至8分鐘一次的平板支撐!不過很遺憾地告訴大家,你們還是打破不了國內和國際記錄。
  • 長期訓練疲勞,要如何安排DELOAD(減量周)?
    長期訓練疲勞,要如何安排DELOAD(減量周)?事實上,兩份分析減量周訓練效果的研究報告,都表現出了在經過輕鬆的訓練期之後力量的輕微提升,但是要想順利獲得減量周的好處,你需要確保正確的使用它們,如何使用主要取決於你的訓練經驗。
  • 伏地挺身總訓練量相同,「1天練4次」和「1天練1次」,效果一樣嗎?
    李四則只在去健身房時,一次集中鍛鍊胸部。你猜猜看哪個效果好?據此,現在有兩個伏地挺身訓練方案,分別如下:方案1,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分4次,各做25個伏地挺身,一天合計總量100個。方案2,一天只練習一次伏地挺身,共練習4組,每組25個,合計總量也是100個。這兩種訓練方法,訓練效果一樣嗎?我的看法是:差不多。
  • 訓練的時間越久越好嗎?當然不是!掌握正確的時長才是王道
    導言:影響訓練強度的有多重因素,假設其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訓練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訓練時間越短,強度越小。不制定合適的訓練時間,對訓練效果是有影響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訓練時長吧!在很多訓練者的觀念中,訓練一定要時間久,揮汗如雨,練個昏天黑地,練完筋疲力盡,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 如何讓肌肉最快增長?看這裡!
    很多人以為拼命訓練,每次訓練時間越久越好,強度越高越好。我現在告訴你大錯特錯! 如果訓練頻率和訓練時間越長就能增加更多肌肉,那我們是不是除了睡覺以外都呆在健身房?那麼一次訓練的時間應該保持在多久合適?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肌肉生長的原理以及恢復在增肌中的作用。
  • 腹肌多久練一次才合適專家教你如何科學練胸肌
    那麼腹肌需要天天練嗎?腹部肌群是屬於耐受肌群,所以從肌肉的角度來說,可以每天鍛鍊。但是即使是耐受肌群在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後,也是會需要時間來恢復的,所以不宜每天鍛鍊。練腹肌可以每天練,但是不宜每天鍛鍊也沒有必要天天都練。腹部肌群是屬於耐受肌群,所以從肌肉的角度來說,可以每天鍛鍊。但是即使是耐受肌群在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後,也是會需要時間來恢復的,所以不宜每天鍛鍊。
  • 大重量訓練與肌肥大訓練的一點建議,周期性循環安排
    嗨,大家好,我常常收到訊息,詢問我練大重量能不能長肌肉,一定要按照肌肥大的訓練方式才能長肌肉嗎?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想要增肌,訓練量是一個關鍵,通常訓練量越高,增肌的效果會越好,也要隨著進步慢慢增加你的訓練量,訓練量的計算公式是重量*次數*組數,所以理論上訓練量一樣,增肌的效果應該是一樣的。
  • 塔利斯卡因傷再次缺席球隊合練,健身房單獨訓練
    虎撲11月6日訊 PP體育消息,此前在與北京國安的比賽中受傷的廣州恆大外援塔利斯卡依然沒有參與合練。報導稱,北京時間11月5日15點45分,廣州恆大的日常訓練繼續展開,經過兩天的調整,主力球員開的訓練量逐漸恢復,而傷員塔利斯卡則在康復師科蒂的帶領下單獨訓練,繼續缺席球隊的合練。在結束與北京國安的次回合交戰後,恆大的主力球員進行了為期2天的康復訓練。因為比賽間隔比較久,有足夠的恢復時間,因此球隊給主力隊員安排了兩天的恢復訓練,球員的身體條件得到了良好的恢復。
  • 新手走進健身房:一次練遍全身還是死磕一個部位?
    對於很多渴望好身材的新手來說,走進健身房以後,都會希望通過學習和模仿高手的訓練來入門。各路奧林匹亞先生,基本上都一次訓練只練一個部位。而且似乎越是高手,練得越細。最可怕的是,據說有人一次訓練課只練一塊肌肉的某一個細節。那麼,新手也要這樣嗎?
  • 重訓健身,1周要練幾天才有效?你到底知不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天天去健身房或者一有時間就去健身,那我們就來聊一聊有天天去健身房的必要嗎?一周到底應該花幾天訓練才有成效。首先我要說一個概念,在天然情況下,就是在不使用藥物訓練的情況下,每個肌群每周能承受的訓練量是有限的。
  • 力量訓練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我到底要練多少組才行?一次幫你搞清
    在上一章的內容中,我向大家介紹了力量訓練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漸進超負荷。那麼明白了這個原則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弄清楚力量訓練中的「三大項」,也就是容量、強度和頻率。這三大要素可以說是息息相關了,也互相影響約束。任何一個訓練計劃都必須要涉及到這三個要素,那麼我先從容量開始說起。
  • 為什麼健身訓練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你有沒有一種疑問,到底每次健身時間要多久比較合適?總感覺時間長了效果不好,但時間短了,又覺得自己沒練夠其實這不只是困擾健身愛好者的問題,也是曾經困擾體育界的一個問題,以前很多教練誤以為在訓練場上時間越長訓練量就越大,所以運動員動輒一天練5、6小時,效果不好不說,還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傷病。新手自述: 我是一個很躁進的人,每次一上健身房就會瘋狂地至少練2個小時,可能是和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的誤區。
  • 健身,為什麼要做力量訓練?怎麼安排力量訓練?
    ,強壯的肌肉身材,並沒有那麼容易練出來。所以,健身訓練的目的是降低體脂率,提升肌肉量,提高身材曲線。那麼,健身訓練的時候,我們不要單純地進行有氧運動,而要加入力量訓練。那麼,力量訓練應該從何入手,怎么正確開始力量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