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聖
初心如磐,不負重託。11月23日,貴黔大地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喜訊,全省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序列。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這一天,對於曾經備受貧窮所困的西部省份來說,意義非凡。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奮起拼搏、步履鏗鏘。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88個縣(市、區)中就有66個貧困縣,如今隨著所有貧困縣盡數出列,9000個貧困村綻放新顏,923萬人甩掉絕對貧困的桎梏,萬裡山鄉發生驚人巨變。
伴隨脫貧攻堅的連戰連捷,全省GDP也從2012年的6802.2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16769.34億元,連續8年經濟增速領跑全國。66個貧困縣的脫貧摘帽,開啟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篇章,貴州踏上了繼往開來的全新起點。
產業革命風生水起——
從量變到質變 農業產業「接二連三」
「中國是如何脫貧的,做了些什麼,如何為人們創造就業機會?貴州的案例有著巨大的啟發性,我從未在其他地方見過。」2018年首屆進博會上,時任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如此評價。那一年他到訪貴州,目睹了當地農戶通過發展種植業、引入加工業、運用電商渠道,將農產品賣出大山的全過程。
也是那一年,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在貴州打響。緊扣「八要素」,土地流轉將資源集中整合,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有效推動傳統農業實現「六個轉變」,在破立中不斷前行。
從量變到質變,農業產業「接二連三」。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快速優化,多個優勢產業迅速實現規模化,實現裂變式增長。茶園、藍莓、李子面積全國第一,辣椒產銷穩居全國之首,獼猴桃、刺梨等產量名列全國前茅,老乾媽、南山婆、刺檸吉、湄潭翠芽、水城春等一系列加工產品走俏市場。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上半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完成產值626.82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產業加工環節直接就業人員17.42萬人,直接或間接拉動一產、三產就業人員超100萬人。
結合新興電商,一二三產相互共振。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帶貨,推動黔貨出山。通過「一碼貴州」掃碼購黔貨,7月底至10月中旬,平臺交易額達5965.03萬元。
農村經濟正在不斷提升。2018年、2019年貴州農業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8%、5.7%,連續兩年居全國前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6%、9.7%,突破1萬元大關,兩年共帶動272.72萬貧困人口增收。
「進入新起點,我們重中之重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昌鵬說。
近200萬群眾「大遷徙」——
加速城鎮化進程 經濟要素優化配置
10090個自然村寨、188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進城鎮開始新生活。再加上,水庫移民、生態移民,共有近200萬群眾搬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偏僻山溝。這樣的「陣容」令人震撼而動容。
「第一次走進搬遷的新房,我失眠了。幸福來得太突然,令人感慨萬千。」10月,在2020年扶貧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上,貴州搬遷群眾羅結冰,講述了生在極貧村,住在老木房,進城求學居無定所的成長經歷。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他的命運,為之後住進新家、考上北大埋下伏筆。在遍布全省的946個安置點,通過搬遷改變命運的案例數不勝數,無數家庭因此脫貧,迎來了新生活。
近日,剛脫貧摘帽的望謨縣,曾是全省跨區域搬遷最多的縣。截至今年10月,望謨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2801人,該入學的一個不少,該資助的一個不掉。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坦言:「如今的望謨,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全面進步,開啟了奔跑望謨、激情望謨、七彩望謨、驕傲望謨、奮進望謨的新時期和新徵程。」
近200萬人從大山走出來,加速了城鎮化進程,內需結構得到極大改善,為接下來的發展積蓄了動力。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杰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產業配套水平、穩定就業質量、提升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安置區經濟發展實力,促進安置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把安置區建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易地扶貧搬遷中城鎮化的集中安置,不僅為貴州縣域經濟發展增添了人力和發展動力,也推動了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為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後半篇文章」的書寫將令人更加期待。
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邁向更加美好新生活
四面環山,泥路盤桓,出山靠腿,賣貨靠背,交通曾是貴州極其薄弱的一環。近年來,貴州在脫貧攻堅進程中,著力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得以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龐大的工程歷經多年大決戰,從「村村通」到「組組通」,不僅數以千萬計沿線群眾的出行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且打通了經濟流通神經末梢。
農村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升。貴州率先在全國實施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30.6萬戶、人畜混居整治7.12萬戶。全面解決279.54萬以上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貴州義務教育資助人數達190.3萬人、資助總金額8.79億元,率先在全國建成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院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完成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和合格村醫配備。每一場硬仗都精準指向貧困群眾所急需,為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登高望遠,繼往開來,前進的步伐永不止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省迎來了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歷史起點。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李建表示,下一步貴州將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領群眾接續奮鬥,邁向更加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