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姜子牙#截至目前,電影《姜子牙》總票房已突破2億人民幣,這反映出觀眾對該片極高的興趣與期望。從目前放出的物料來看,電影的畫面、設定、世界觀和劇情很有可看性,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藏在各種各樣的細節之中。
1、導演強迫症,追求畫面對稱
電影中的姜子牙被設定為追求整潔有序的強迫症人格,而現實中《姜子牙》的導演程鵬則比電影裡的姜子牙更加強迫症。電影中有大量的對稱性畫面,幾乎可以被中軸線分為相同的兩半。場景、雕塑、人物等被對稱地呈現,讓整個畫面井然有序,大氣,工整又妥帖莊重,與中國文化中的對稱美學相呼應,給觀眾帶來視覺愉悅。
2、考古史籍,構建可信世界觀
姜子牙這個人物脫胎於中國古代長篇奇幻小說《封神演義》,電影《姜子牙》的故事發生在封神大戰之後,影片的世界觀在原著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多處設定非常考究。
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的面部參考自商周時期的三星堆青銅面具。戰爭中人類士兵所駕駛的馬車則復刻自漢畫像磚的紀錄。
電影中渾身發著藍光,如輕紗一般飄逸的玄鳥有原型可依,它取材於古籍《山海經》,玄鳥是商王朝的祖先,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戰火紛飛的商朝末年。電影裡出場時間不多的騰蛇,也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獸。
3、製作二維動畫,細節刻畫困難重重
電影《姜子牙》摻雜著二維動畫,其中一個鏡頭就需要600多個圖層疊加,畫面蘊含的信息量爆炸,還燒壞了製作團隊的3臺電腦。對於觀眾不會注意到的畫面背景,主創團隊也極其用心,將一個戰爭鏡頭放大後,戰場後方的戰車、人類和巖石都栩栩如生、清晰可見。
在製作某個海浪鏡頭時,有豐富創作經驗的原畫老師裴斐用了1到2天才畫好一幀。導演李煒表示,最有挑戰的鏡頭是一柄巨斧落入大海的鏡頭,這樣宏大的畫面需要龐雜的細節支撐。
為了更好地完善畫面中的細節,李煒將自己帶入觀眾視角,讓工作人員把畫布調整到70釐米,以便完善內部細節,張春又花了一個月調整背景,一個背景就有600多個圖層。看到成片後,李煒感慨萬千,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4、細節滿滿,設定大有寓意
製作團隊為妲己的頭髮和衣服鑲上金邊,這是為了具象化商王朝的紙醉金迷。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的頭飾不盡相同,不同的金仙對應不同的花朵。金仙們頭飾的花朵數量為三,取自道教"三花聚頂"的說法,這契合金仙們的修為高超的設定。
電影裡姜子牙的眼睛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他看到的紛擾世界,寓意姜子牙既是苦難的親歷者也是命運的見證者。
5、萌寵四不,顛覆傳統設定
四不相出自小說《封神演義》,是元始天尊的坐騎,後來贈與徒弟姜子牙。在電影裡,四不除了實用功能以外,還是姜子牙的寵物。它的外貌與現代人的審美相結合,擁有兔臉、鹿角、鹿身、狐尾,大大的眼睛白色的皮毛,很是靈動可愛。
四不相是一隻十分不挑食的萌寵,吃大米,吃餅,甚至地圖也被她吞下肚。四不相有兩種形態,它曾是高大威猛的上古聖獸,為了陪伴被貶下凡的姜子牙,自願放棄神力,變成現在這個粘人軟糯的四不相,與姜子牙寸步不離。
6、重複打磨,彰顯中國美學
《姜子牙》的二維動畫段落參考敦煌壁畫的美學風格,這要求線條曲線流暢又飄逸,而二維動畫相較於三維動畫,有著更高的試錯成本,再加上《姜子牙》畫面中滿滿的信息量,工作量的巨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主創們迎難而上,苦心鑽研,突破行業的天花板,致力於產出讓人驕傲的國漫作品。
7、陣容強大,助力中國動畫發展
《姜子牙》的製作團隊可以說是中國動畫電影"夢之隊",導演程鵬曾是美國夢工廠聯合導演,當時他才20多歲。
聯合導演李煒曾負責電影《寶蓮燈》原畫工作,在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中擔任原畫執導,他也是電影《大魚海棠》的執行導演。
三代電影人匯聚在《姜子牙》的製作團隊,為製作該片,他們花費的時間與成本是正常工作量的4到8倍。在許多觀眾壓根都不會予以注目的地方,主創團隊都在盡心盡力地完善,只為給一直支持、包容中國動畫的觀眾帶來一部真誠的作品。主創團隊也希望通過作品將對動畫的熱愛傳遞給新生代,助力中國動畫的發展。
電影《姜子牙》已於今日正式上映,貓眼評分8.7。看過電影的你如何評價這部《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