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中國古代的將軍們為何都挺著「將軍肚」?

2021-03-04 雲上經略



本文共4000餘字、15張配圖,預計需要15分鐘閱讀時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勇猛無敵的呂布出陣欲戰時,《三國演義》將其描繪為「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一股英霸之氣躍然紙上。你可能以為,《三國演義》中霸氣十足的呂布應當和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的斯巴達戰士一樣,有著線條清晰的發達肌肉,那閃耀著的八塊腹肌,甚至能使腹鎧反射的金光都黯然失色。不過,中國古代歷代畫師對戰將的描繪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在他們的作品裡,從漢代的淮陰侯韓信到《水滸傳》中的豹子頭林衝,看起來都有些「大腹便便」。

「武聖」關羽像,鼓出的腹部清晰可見

有趣的是,在我們的印象裡,好萊塢電影裡的施瓦辛格、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這類肌肉硬漢似乎才是男性審美和勇猛戰力的代表,那麼,為何中國古代名將都是「將軍肚」而沒有八塊腹肌呢?

《斯巴達300勇士》中的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斯,腹肌線條清晰可見為什麼好萊塢電影會有「肌肉型男」的審美?我們又是如何接受這種「肌肉型男」的審美呢?

米隆:《擲鐵餅者》,公元前5世紀

在西方,對人體肌肉線條的偏愛早在古希臘就已開始。例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擲鐵餅者》,就通過對肌肉線條和身體動感的描繪,將古希臘人的青春力量和健美體魄表現了出來。從米隆的作品來看,古希臘藝術對身體線條的描繪已近大成,這是繼承傳統希臘藝術的結果:希臘藝術在首創時就偏愛幾何圖形,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的古風時代就廣泛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數學知識,希望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為了更好地展現人體,古希臘藝術家一方面通過解剖學不斷地研究人體本身,另一方面則引入黃金比例,打造理想中的人體形象。總體而言,古希臘雕塑對人體的創作也是理想主義的,它的實質是利用科學測量、分析試驗來刻畫數學模型般的完美人體,以達到審美上的和諧。古希臘的藝術創作受到了古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主義和畢達哥拉斯學派)影響,可以說,正是古希臘哲學家對理想世界、宇宙規律和數理幾何的思考,催生了藝術上的完美人體,激發了古希臘人對肌肉線條的喜愛。

波呂克裡特:《執矛者》,公元前5世紀

不過,對人體肌肉線條的強調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理念和藝術思想的產物,還是古希臘人社會生活的直接體現。眾所周知,古希臘還是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這裡有著源遠流長的健身文化,體育競技既是一種向神祭祀的方式,又是一種獨特的社交方式,可以在和平年代幫助城邦和個人賺取聲望。在古希臘城邦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出現了賽跑、鐵餅、標槍、跳遠、拳擊等運動,還出現了體育場(Stadion)、賽馬場(Hippodrome)和摔跤場(Palestra)等多種運動場所。現代英語中的健身房一詞(Gym),就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訓練場(Κυνοσαργες),原意為「赤裸地進行體能訓練的地方」,可見古希臘人在體育訓練時有赤裸著展示身體的傳統,這也難怪他們會仔細欣賞並且刻意塑造完美的肌肉線條了。

龐貝古城的摔跤場(Palestra),公元75年

此後,隨著健身運動的發展,古希臘人開始把擁有健美身材的人奉為偶像與楷模,健美之人被頌為英雄,其地位與天上的神明無異。當代藝術家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乾脆認為,古希臘最完美的神赫爾墨斯(Ἑρμῆς)就是古希臘藝術家通過觀察正在訓練的運動員雕刻出來的。還有研究表明,柏拉圖本人也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他不僅喜歡舞蹈和摔跤,還大力推行體育教育,認為它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因此,柏拉圖與其思想追隨者在雅典城聚會的地點Akadēmíā就是一處可以鍛鍊肌肉的體育訓練場,後來這個詞則乾脆演變成了Academy,泛指如大學、研究院、學會等高等教育機構或組織,可見體育運動與健美文化在古希臘的地位。雖然在後來的中世紀,重視靈魂拯救的基督教教義一度將身體看作邪惡腐朽,使得健身文化消失,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則重拾了西方人對古希臘健身文化的興趣。英國哲人兼教育家約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中曾反覆強調擊劍、拳擊和舞蹈等對教育的重要性,德國哲人尼採則希望德國人不僅成為精神上的古希臘人,還能夠身體強健,成為身體上的古希臘人。曾經的古希臘人對肌肉線條的熱愛並沒有隨著西方文明的嬗變而慢慢消失,反而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20世紀好萊塢電影中那些一身腱子肉拳打四方的斯坦森們,便是西方傳統肌肉審美得以延續的產物。傑森·斯坦森,好萊塢著名影星,曾出演《速度與激情》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並沒有欣賞肌肉的歷史傳統。曾幾何時,80年代所流行的型男還是唐國強、蔡國慶和蘇有朋這類「奶油小生」。

「奶油小生」唐國強

直到日本影星高倉健主演的《追捕》在大陸公映,剛毅勇敢的男性才靠「進口」登上審美的歷史舞臺。

風水輪流轉,到了今天,00後為之瘋狂的各種「哥哥」,也和肌肉男形象相距甚遠,足見肌肉審美很難在中國紮根。

總而言之,當我們問「為何中國古代名將都是將軍肚,而沒有八塊腹肌」時,潛意識裡,已經將「八塊腹肌」與理想的男性形象劃了等號。但實際上,「八塊腹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它根植於古希臘文化,又通過西方影視作品等影響了一代人。不過,即使中國人民並不崇拜肌肉,我國古代畫師為什麼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把武將都畫得大腹便便呢?「將軍肚」的形象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與古希臘雕塑不同,中國歷史時期的早期人體雕塑——兵馬俑,更加注重刻畫現實條件下的人體形象。秦漢以前,中國古代大人物的喪葬往往需要活人人殉或人祭。秦漢以後,這種喪葬風俗被強行壓制,木俑和陶俑隨之興起,以替代活人殉葬。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在墓葬中,隨葬的人俑則多模仿活人在現實中的生活情態。兵馬俑作為秦漢隨葬人俑的巔峰和典範,在模仿現實方面亦不遑多讓:秦兵馬俑「千人千面」的特色便是秦俑造像模仿現實生活的明證。

高級軍吏俑,秦始皇帝陵博物館藏,公元前3世紀

有趣的是,秦始皇兵馬俑群有一個神奇的規律:地位越高的兵俑,肚子越大。兵馬俑的衣服是上片押著下片,但是到了高級軍官的將軍俑,由於肚子變大,衣服的上片已經押不住下片了,「將軍肚」的說法也就由此而來。那麼,武力值高的人為什麼會肚子大?也是和今天人們的「啤酒肚」一樣,是喝酒造成的嗎?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現的秦代簡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有關秦兵在戰前戰後大量飲酒的記載。這也好理解:酒可以緩解戰士的恐懼,使得秦軍的作戰更加勇武;作戰後倘若倖存,由於秦人採取按軍功受爵的制度,飲酒慶功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飲酒並不只是秦人的習俗,古今中外的士兵都有類似的習慣,更重要的是,秦將的「將軍肚」,難道不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嗎?在格鬥競技的實戰中,人體在格鬥中所發揮的力量與最大肌肉量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在體脂率相同的情況下,體重越高的個體,肌肉量越多,力量也就越大,戰鬥力也就越強。因此,在體脂率出入不大的情況下,大體重在近戰格鬥中往往意味著「降維打擊」,這也是大多數格鬥競技為保持公平,要分為輕量級、中量級和重量級的原因。例如,由於人體肌肉的增加程度有限,日本相撲選手甚至會刻意增肥來增加體重,以獲取優勢。與日本相撲選手類似,中國古代將軍的腹部並非是完全由懶惰享樂的脂肪而堆成的「啤酒肚」,而是包裹著厚厚肌肉的「將軍肚」。在古代戰爭中,軍隊長途行軍對戰將和士兵都是巨大的考驗,這意味著軍士必須有一定量的脂肪儲備,否則體力續航很成問題。

《水滸傳》畫像中的大刀關勝有清晰可見的「將軍肚」

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所訓練的精英士兵魏武卒,曾多次大破秦軍這種「虎狼之師」,而在出戰時,魏武卒需要「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意思是,魏武卒每當出戰行軍時要披上三層重甲,滿弓拉力達到十二石的弩,手持長戟,腰懸鐵劍,背五十隻弩矢,帶三天糧食,半天急行軍一百裡。這種級別的負重行軍,沒有大量脂肪作為能量儲備,是難以想像的。與魏武卒相似,中國古代戰將因為長期騎馬,不僅需要足夠的腰腹力量承受鎧甲和武器的重量,還需要有一定的脂肪儲備以應對長途行軍的消耗。因此,《後漢書》在提到漢代名將班超時,將其描述為「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裡候相也」,大意是說班超脖子粗得像老虎,就暗指其身材魁梧,英偉不凡。實際上,與「燕頷虎頸」相似,「虎背熊腰」「五大三粗」(本為褒義詞,「五大」指手大、腳大、耳大、肩寬、臀肥;「三粗」指腰粗、腿粗、脖頸粗)、「牛高馬大」「腰闊十圍」等,都是古代軍士理想的身材標準。考慮到行軍打仗和近戰格鬥的實用性,這種身材雖然與「八塊腹肌」相距甚遠,卻是中國古代畫師描繪武將形象的「模板」。

「世界上最強壯的男人」 Martin Licis,

體重350磅(約160公斤),「燕頷虎頸」的典型代表

在南宋劉松年的《中興四將圖》中,猛將嶽飛就是經典的大肚形象。

《中興四將圖》,(南宋)劉松年

不唯如此,這種武將「模板」還遠隔重洋,影響到了東瀛等地。例如,在日本浮世繪版的《水滸畫譜》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同樣也是挺著大肚腩的經典形象。

「豹子頭」林衝的大肚腩清晰可見

中國古代武將的「將軍肚」,雖然與今天的「啤酒肚」看起來相似,但卻是典型的「脂包肌」,是戰鬥力量性和持久性的代表。對這些將軍而言,從實戰上看,訓練肌肉線條是毫無性價比的行為,而提高體重卻有益於增強戰鬥力;從社會風氣上看,中國古代也缺乏古希臘社會般偏愛肌肉線條的審美文化。因此,由於實戰考慮和審美習慣,中國古代的武將形象不可能是「八塊腹肌」,而是「大腹便便」了。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古人誠不我欺。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經略」(ID:YUNSHANGJINGLUE)

註:本文為「雲上經略」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

相關焦點

  • 古代武將的畫像為什麼肚子都很大?將軍肚上戰場不影響殺敵麼?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將領的畫像中,關二爺有將軍肚,李世民有將軍肚,趙匡胤有將軍肚,嶽飛也有將軍肚!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喜歡健身的壯漢猛男,還是影視作品裡的歐美動作明星,大多是肩寬腰細八塊腹肌的肌肉男!而在我國古代的雕塑和繪畫中,武將們卻大多都是圓臉粗腰,有著大肚腩的將軍肚。而且我國古代形容猛男的成語,也都是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種,特別強調腰要粗才夠猛。古代將軍挺著將軍肚的形象,應該是真實的,因為這種體型在戰場上,確實管用、好使。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 古人不愛「八塊腹肌」,而愛獨特的「將軍肚」,是什麼原因?
    但是其實,古代的將領非但沒有「八塊腹肌」,而且一個個還有著偌大的「將軍肚」,不管是歷史畫作還是秦始皇的兵馬俑,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以為的「八塊腹肌」的猛男,其實都是一個個挺著「將軍肚」的壯漢。
  • 沒有傳說中的滿是肌肉,膀大腰圓的古代將軍,為何都有著大肚子?
    中國古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陷入內亂,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以說,戰爭是封建王朝的主題之一,沒有大的戰役也有小仗要打,所以在國家治理中才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一般是一些文弱書生,面容白淨;武官則是膀大腰圓,面如黑炭,這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刻板映像。
  • 你在減肥古人在羨慕,八塊腹肌不吃香,啤酒肚才是將軍的標配
    不過在古代,一身腱子肉可並不是那麼吃香。縱觀史書和古畫,我們會發現很多將軍甚至是家喻戶曉的名將,都不是我們心目中「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形象,似乎每個人都挺著沉甸甸的大肚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古代的武將畫像肚子挺大,挺著將軍肚能上戰場嗎?
    將軍肚看著胖,是不怎麼好看、美觀,但是打仗的時候,生存才是第一要緊的。尤其是野外作戰,如果遇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部隊給養跟不上,餓肚子的時候,只能靠肚子上的脂肪來補充消耗。還有一點,古代的冷兵器作戰,尤其是大規模決戰,時間很長,一場戰鬥打個一兩天都是有可能的。
  • 古代將領標配啤酒肚,真的武藝高強嗎,將領:職業需要
    本文由王朝一派原創編輯現在看古代關於軍隊的畫面,不難發現一個很明顯特點,那就是關於武將的描繪,全部都是虎背熊腰,挺著個大肚子的形象,也就是將軍肚,這要放在現代,那起碼也是要一個「廳級」以上的肚子啊,那麼挺著這樣一個啤酒肚真的能上戰場嗎?
  • 古代名將為何熱衷「啤酒肚」?軍隊審美風尚,啤酒肚將軍不怒自威
    古代將軍 挺著大肚皮,兩眉似星劍,兩瞳似銅鈴,直勾勾地盯著你仿佛要將你看穿一樣,這便是大多數歷朝歷代將士的模樣,也不知是古代畫師的原因還是古代將士本就是如此模樣
  • 歷史名人的真相,古代將軍都有「將軍肚」?男模身材不抗揍!
    劇中的男主玉身長立風度翩翩,舉手投足間帶著纏綿繾綣的情誼,任誰看了都不得不嘆一句公子如玉世無雙。然事實果真如此嗎?暫且撇開影視劇的虛擬畫像,從歷史書的插圖或者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畫上描繪的人物畫像來分析,事實或許離此相去甚遠。
  • 為啥古代武將畫像大多都是啤酒肚?挺著大肚子能上戰場嗎?原因太現實
    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中年男人有一個啤酒肚,腋下夾著一個公文包這樣是非常好看的。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也是越來越少見了,因為現在的人們更加的注重健康,大家非常注意高血脂和高血壓這些問題,而且挺著一個像是懷孕六個月的肚子,行動起來真的很不方便,倒是八塊腹肌更加讓人心動,這樣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年輕的。
  • 為何古代名將全是「啤酒肚」?別再被8塊腹肌迷惑了,這才是真相!
    若想探究古代名將的啤酒肚,還要從秦俑說起。在秦俑中,地位較高的將軍俑也腹部滾圓,他們的「啤酒肚」可見一斑。不過,古代將軍的啤酒肚是因為喝酒造成的麼?關於這一點,我們從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簡牘中便可略知一二。
  • 別再被8塊腹肌欺騙了,古代戰功赫赫的將軍都有「啤酒肚」?
    說起古代的將軍,只要已發生戰亂就會出現很多非常厲害的人物,幫助自己陣營。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將軍應該都是那些高大威猛,非常魁梧,而且最好是有8塊腹肌的男人。其實我們都想錯了。就說我們熟悉的關羽、項羽、明朝的鄭成功將軍,在歷史上都是挺著很大啤酒肚的人。古代的將軍們都有著極大的啤酒肚,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古代將軍們「大腹便便」的原因其實很多元化。事實上大肚子並不比「八塊腹肌」差。在古代,對男性力量感的判斷,最大的依據就是這個人的塊頭大不大、長得結不結實。
  • 為啥古代武將畫像大多是啤酒肚?挺著大肚子能上戰場嗎?原因現實
    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中年男人有一個啤酒肚,腋下夾著一個公文包這樣是非常好看的。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也是越來越少見了,因為現在的人們更加的注重健康,大家非常注意高血脂和高血壓這些問題,而且挺著一個像是懷孕六個月的肚子,行動起來真的很不方便,倒是八塊腹肌更加讓人心動,這樣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年輕的。
  • 中國古代名將為何都挺著「啤酒肚」?8塊腹肌打仗根本扛不住!
    怎樣的另類審美無論是觀察考古文物的出土,還是品閱一代大詩人的瀟灑潑墨,我們發現,這古代的名將可大多都是身懷「重」器。不止我們眾所周知的嶽飛,自武聖關羽開始,唐代李敖,漢代韓信,宋代狄青,明代戚繼光,直到清代兆惠均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 為何古代猛將都是「膀大腰圓」?連腹肌都沒有,他們為啥這麼能打
    經常看古代將軍畫像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為啥中國古代勇士的畫像大多都是膀大腰圓呢?按理來說,他們這些猛將應該是一身腱子肉才對,如果是皇帝,大腹便便的樣子還能理解,將軍都成了這樣,「將軍肚」現在也成了「啤酒肚」「羅漢肚」的同義詞,難道古代的將軍真的都是大胖子嗎?
  • 古代將軍長期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帝,為何造反的將軍少之又少?
    這句話就很直接的告訴我們,軍隊對於一個國家那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啊,在古代,誰能夠笑到最後,比的正是軍隊的力量與將帥帶兵作戰的實力。 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明朝的藩王起兵,就是典型的皇帝失去大軍控制權,地方軍隊力量強大,皇帝對將軍完全無法掌控,導致了朝代覆滅的悲劇。
  • 古代將軍訓話都是對著幾萬人,後面的士兵們能夠聽得到嗎?
    以人類最大的聲音進行傳播,在並沒有任何現代擴音裝置的情況下,想讓連最後一名士兵都能聽清將領訓話講的什麼,其可能性為零。在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們就喊破嗓子,想讓所有士兵聽清他講什麼,這種情景只能在電視劇出現了。那麼古代為什麼還要集合幾萬士兵呢?士兵們聽不見,那麼將領的訓話的信息怎麼傳達下去呢?一,軍旗傳達。
  • 古代將軍頭盔為何都有槍尖,它到底有啥用?古人智慧令現代人嘆服
    在古代的時候,因為朝代更迭,疆土防護,整個的戰爭數量相當多,最終將士們大都是以命相搏,當然,擁有著更好的武器也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除了武器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便是防禦裝備——盔甲。在古代,盔甲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如過有士兵在私下裡將盔甲藏起來,那麼,所受的刑罰也是相當嚴重的,在當時,私藏的盔甲若是達到了3套,那麼,就會將自己的性命葬送,由此也可見,在當時,盔甲的是多麼重要的東西。不知你是否注意過,在相關的出土文物中,那些出土的盔甲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在頭盔上,都會有一根像槍尖一樣的尖銳物,這又是為何呢?
  • 為什麼古代將軍都不是八塊腹肌的健美男?反而都是大胖子?
    一說到古代將軍,肯定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威風凜凜一身肌肉,得益於影視劇的影響,為了貼合現代人的審美,在古裝劇中的將軍基本上都是比較瘦弱的。即使是一些歷史劇中的古代名將往往也都是比較魁梧的,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貼合現代人審美的。
  • 古代將軍為何都會系披風,只是為了裝酷耍帥嗎?古人的智慧不簡單
    ——王昌齡《從軍行》 將軍是我國古代特別重要的官職,身居這個官位的人身上的責任十分重大,國家百姓的安危全在他們的手上。保衛國家才能守住一方的安寧,百姓才可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才會有開平盛世。一個好的將軍不僅自己要驍勇善戰,謀略過人,而且還得有極其重要的領導力和判斷力,最為重要的是實戰經驗,紙上談兵無法應用於戰場之上,終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