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浴佛節 !

2021-02-10 佛緣今生逢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

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時期著名的王族懿師摩王(義鳩王),即漢譯「甘蔗王」的後裔,迦毗羅衛(劫比羅伐 堵)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迦毗羅衛是釋迦族集居的小城,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意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附近,當時是拘薩羅國的屬國。

釋迦牟尼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母親名摩訶耶。是與迦毗羅衛場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後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養育的。他從小學習當時教養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即五明)。16歲(另有17歲、18歲之說)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侯羅。

出家

佛陀的貴族生活是優裕舒適的。《中阿含經》卷二十九記載他的回憶說,他擁有適合不同季節的居住的三座宮殿(三時殿),有冬天禦寒的,處長天避署的,雨季防潮的;衣著華貴,飲食豐盛;歌舞於庭,極盡享受之樂。他的父親淨飯王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繼承王位,成為統一天下的「轉輪王」。但是,釋迦牟尼卻在29歲(一說19歲時)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佛陀所處的時代正是古印度各國之間互相討伐、併吞,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之際,他所屬的釋迦族,受到鄰國強權的威脅,朝不保夕。他已預感到難免覆滅的結局,因而認為世間「無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後,接踵而來的老、病、死情景,聯想到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從而產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而當時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獲得解脫之道,終於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出家後,他先到跋伽山人的苦行林,那裡有很多修行者,他們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釋迦牟尼不滿意這種做法,滯留一宿便離去他的父親所到他的出家的消息,甚為悲傷,經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的利等五人伴隨他。

釋迦牟尼南渡恆河,到摩揭陀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沙羅會見了他。爾後,他尋訪隱棲於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鬱羅迦·羅摩子,修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在釋迦看來,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於是他又來到伽山若行林,在尼連禪河邊靜坐思維,實行苦行。經過6年,仍沒有獲得所期望的結果。他決定拋棄絕食和苦行,來到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經跏趺坐,靜思冥索,最後終於覺悟成道,時年35歲。

傳教

釋迦牟尼如來證悟以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為了使他的思想學說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佛陀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 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會、五蘊、四禪和三明等教說,五人皈依了他,成為最初的佛弟子。這次說教,佛教稱為初轉法輪。與此同時,又度波羅奈斯長者之子耶舍及其親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羅門迦葉三兄弟以及沙門「六師」之一的懷疑論者散惹夷的學生舍利弗和目犍連,此後在他的故鄉又說服了他的很多親屬如堂弟提婆達多、兒子羅侯羅皈依了佛教。

佛陀傳教的區域,是恆河流域的中印度。其直傳弟子的活動地區和影響所及,東至恆河流域下遊,南至高達維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怛義尸羅等地區。佛陀居住時間最長的是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和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前者有富商須達多和太子祗陀(逝多)捐贈的祗園精舍(又名「給孤獨園」),後者有竹林精舍,為釋迦牟尼對眾人說法布教的重要場所。跋耆、鴦伽、末羅、伽屍等國,他也曾居留說法。

釋迦牟尼佛的傳教的方式,是隨機的施設,不拘一格。他用偈頌、散文、故事、譬喻、直敘、問答等各種形式,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宣說不同的內容。對僧眾談論出離生死、證得無上正覺,對俗人談論道德的行善。他準許弟子可不用規範化的梵語,而用地區方言進行說教。這就使得他的思想學說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

僧伽

佛陀在傳教過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組織——僧伽(僧團),一般認為,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這個僧團在傳教過程中逐漸擴大,開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以後,他的姨母波闍波提入教後,才開始接納女弟子(比丘尼)。

僧團在開始的時候並無嚴格的制度,凡是信仰佛陀的學說,不分種姓貴賤,均可加入。在僧團內部過著平等的生活。以後為了防止僧團的混雜,避免與世俗社會的法律秩序和其他倫理道德相齬,使僧團更好地開展活動,才制定了奴隸、負債者、殺人犯、盜賊(悔過的除外)、殘廢、病人以及年不滿20歲者不能加入僧團的具體的規定。

起初,僧團以雲遊乞食為主,無固定的住處。後來為了適應雨季安居和集地的需要,才開始在僧眾的所在地,建立了僧院。在僧眾集體生活的過程中,又陸續制定了有關衣著、飲食、用具、禮儀、居所、醫藥等日常生活細則,作為僧團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戒律內容。

佛陀在創立僧團的同時,還給在家的信徒以相應的地位。凡遵守不殺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為佛弟子。他們在修行同樣可以證得涅槃。相傳,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和優婆夷。此後,在家信徒人數不斷增多,成為與僧團並行的擁護佛教的社會力量。

涅槃釋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傳,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裡的僧人,向他們講了有關保持僧團不衰的原則,要求他們「依法而不依他處」,然後離開王舍城北行,開始了他最後的遊化。他帶領弟子們,經過那爛陀、波吒釐弗多羅,渡恆河,到達吠舍離,受到當時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羅)的供奉。以後便來到吠舍離附近的貝魚伐那村(竹林村)。時值雨季,釋迦牟尼決定在那裡安居,留阿難陀一人隨從,其餘弟子均分散到各處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過後,又繼續起程,向西北地區巡遊講說。到了南末羅國的波伐城(亦譯「婆瓦村」),駐錫鐵匠純陀的芒果林中,並吃了他供獻的食物。行至離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聯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譯阿利羅跋提、阿恃多伐底)河邊的娑羅林,在兩棵沙羅樹之間,右脅而臥,半夜入滅。臨終前,他告誡弟子要依法精進修行。又為求見的婆羅門須跋陀羅說法,使他成為最後一個弟子。終年80歲。

釋迦牟尼逝世後,遺體火化。遺骨(舍利)為摩羯陀王阿闍世、吠舍離的離車毗族、迦毗羅衛的釋迦族、阿摩羅迦波的布利族、羅摩伽摩的俱利子族、波伐的末羅族(南末羅國)、拘屍那迦的末羅族(北末羅國)和呔多底波的婆羅門分得,各建舍利塔供養。

史料 有關釋迦牟尼一生的事跡,在早期佛教經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無專讓的記述。三藏的結集者,主要記錄釋牟尼的言辭。但是經藏和律藏在記錄言辭中,詳細地記述了每一段教和制訂第一條戒律的原委。這些記述,雖屬片斷,但也包含了佛陀直接接觸的那些人對佛陀的思想和行事的回憶。另外,在經、律中通過佛陀自己之口,記載了他自己早期生活的經歷。在早期經藏和律藏中,記載釋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經過的,有《長阿含經》中的《大本經》等;記載初轉法輪時情影的,有《雜阿含經》中的《轉法輪經》等;記載教化活動的有《摩訶僧祗律》、《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阿含經中的諸小經;記載釋迦牟尼晚年生活的有《長阿含經》、《般泥洹經》以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等。

後來,隨著佛教向印度次大陸發展,專門記載釋迦牟尼佛生世行業的經典,被稱為「本生」、「本起」、「本行」經典。如《修行本起經》(異譯《瑞應本起經》、《經過現在因果經》、《佛本行集經》)、《普曜經》等。它們的特點是把原行散見於經藏和律藏中的資料聯貫起來,使一事與他事前後銜接,綴成佛陀的傳記。以後馬鳴寫了《佛所行贊》,他根據傳說和資料,描繪了佛陀一生的經歷,成為最早的一部完整佛傳。

中國僧人撰寫的釋迦牟尼傳記,有梁僧祐的《釋迦譜》五卷和唐道宣《釋迦氏譜》一卷。此外,在宋志磬的《佛祖統紀》中有編年體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

有關釋迦牟尼生平的史料,除了佛教經典的記載以外,還有文物資料。近代,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考古學家、佛學家根據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的記載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誕生、成道、初轉法輪、涅槃處等陸續發掘出一些古建築的遺址和文物,並以證明了佛陀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

元代《敕修百丈清規·報本章》卷二的「佛降誕」條中,對浴佛儀制有了明確的規定並廣為奉行,該條稱:「至日(四月八日),庫司嚴設花亭,中置佛降生像,於香湯盆內,安二小杓。佛前敷陳供養畢,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誕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上酬慈蔭。所冀法界眾生,念念諸佛出現於世。』次說法竟,……領眾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爐。維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眾水;一佛出世,各坐一華。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灑而四生潤。』宣疏畢,唱浴佛偈。」(偈見如上《浴像功德經》)一面反覆唱偈,一面讓僧眾浴佛,最後並以浴佛的功德回向於無上的佛果菩提。明清兩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規》中的儀制,但亦有所刪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規》的規則,寺院在浴佛的當天,有煎「香湯」和造「黑飯」供眾的習慣,而到明清時則漸不通行。然而,雖說《敕修百丈清規》有很大影響,但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還是與它的規定有所不同,大致說來這些寺院浴佛更側重於法會的儀規,具體分為四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誕之日,僧眾搭衣持具上殿,按東西序位次分班而立。聞磬聲向上頂禮三拜後,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禮執引磬,二執事託香盤,主法僧居後,侍者隨行,同聲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像從經樓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頂禮三拜,大眾一起唱贊:「稽首皈依大覺尊,無上能仁,觀見眾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宮,皇宮降跡,雪嶺修因。鵲巢頂,三層壘,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覺尊,不墮沉淪。」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鐘鼓齊鳴,主法僧將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後上香、展具、向佛頂禮三拜或九拜。大眾同念《沐浴真言》,三稱「南無香雲蓋菩薩」,然後唱贊:「菩薩下雲中,降生淨飯王宮。摩耶右脅娩金童,天樂奏長空。目顧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龍吐水沐慈容,萬法得正中。」

第三,祝聖繞佛。主法僧聞磬聲頂禮三拜,恭說頌詞。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贊佛偈》:「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唱畢開始繞佛,邊繞佛,邊稱念:「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四,回向皈依。繞佛後歸本位,先念《回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然後唱《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浴佛法會功德圓滿,引磬聲起,大眾齊唱:「浴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相關焦點

  • 殊勝不打折:直擊2020佛誕日各地佛寺浴佛現場
    文/覺悟號2020年4月30日,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的誕辰吉日,受疫情影響,大家不能到寺院浴佛,但您可以「雲端浴佛」,也可以「在家浴佛」,8、澳門普善佛堂庚子年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澳門佛教慈善會、澳門普善佛堂嚴格服從國家疫情防控大局,繼續暫停開放,以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方式舉行浴佛法會。
  • 【玉皇閣】 四月初八(5月14日)玉皇閣洗太子
    四月初八(5月14日)玉皇閣洗太子「四月初八太子尿」是一句天氣諺語,陰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顯世的降生之日
  • 5月3日(農曆四月初八)洪聖古廟舉行浴佛節法會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相傳2560年前,悉達多太子從摩耶夫人右肋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語曰:「天上天下
  • 庚子年四月初八浴佛節,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日!
    2020年4月30日(庚子年四月初八),欣逢三界導師、四生慈父釋迦牟尼佛聖誕,也是我們佛教重要節日——浴佛節!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今天,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北部的蘭毗尼園。因佛陀誕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因此在紀念佛陀誕辰時,佛教四眾弟子亦以各種香湯灌洗佛像,燃香散花供佛,從而形成了佛誕日舉行浴佛法會的傳統。佛誕日這一天,信眾們為慶祝佛誕與感念佛恩,頂禮浴佛。希望藉著浴佛儀式,來清淨人們自身、洗滌我們的煩惱妄心,去妄離執,時時以承續佛法慧命為業,讓佛的慈光永照人間。
  • 浴佛節 2017年5月3日 (四月初八 星期三)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誕辰。史書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公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 慶祝2020佛誕節 佛光山邀您雲端浴佛
    圖/佛光山提供佛教在線臺北訊 據人間福報社消息,農曆4月8日(2020年4月30日)是佛誕節,因應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佛光山改採線上雲端浴佛慶祝2020年佛誕節,佛光山總本山將於4月30日(周四)上午10:00-11:10於大雄寶殿舉行,邀請十方信眾參與,可看人間衛視電視臺或網絡直播共同參與慶祝。
  • 【浴佛節 · 佛佑天下】恭逢釋迦牟尼佛聖誕日!
    【浴佛咒】唵 底沙底沙 僧伽娑訶【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功德莊嚴海五濁眾生離塵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戒定慧解知見香  遍十方剎常芬馥願此香菸亦如是  無量無邊作佛事亦願三塗苦輪息  悉令除熱得清涼皆發無上菩提心  永出愛河登彼岸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
  • 四月初八佛陀誕辰浴佛的意義
    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公元前623年,佛祖誕生於北印度,為淨飯王之太子,剛出生便手指天地腳踩蓮花,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故佛誕節多以香湯浴佛做法會,又稱浴佛節,屬於我國佛教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佛教寺院內都要舉行「浴佛」活動,該活動的主旨是提醒人們時時要保有一顆清淨心,觀照自己的心是否清淨。並希望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令眾生喜樂,親朋健康,出行平安,財運亨通,一切吉祥如意。
  • 農曆四月初八,恭逢釋迦牟尼佛聖誕
    兩千六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這個似乎也有點怪怪的,佛教中國化了是不假,但佛教畢竟是世界性宗教,東南亞很多地方是不使用農曆的,那,專門有一套佛教曆法嗎?這個可能性很大,畢竟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不可能沒有曆法,但是中國人似乎也沒聽過什麼佛教曆法啊。其實,如果大家問一問了解一點的人,就知道,中國佛教的日期,確實大多數是按照農曆來的,比如佛誕,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 【寺院動態】千佛山興國禪寺崇明寺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暨祈雨祈福祈平安法會圓滿
    因此佛教徒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都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節又名佛誕節。千佛山興國禪寺崇明寺為慶祝和紀念佛陀誕辰隆重舉行「浴佛儀式」。】方丈弘庵大和尚率先沐浴佛身,四眾弟子遵循儀軌浴佛祈福,跟隨僧團念佛繞佛,香火鼎盛,龍象之氣升騰,天降法雨甘露,浴佛圓滿所有善信排隊恭請聖水,惠及親友,共沐佛恩。浴佛儀式圓滿殊勝,法喜充滿。
  • 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生日聖誕,又稱浴佛節
  • 古開福寺舉行浴佛儀式 星城佛子共沐佛光慶祝釋迦牟尼佛誕辰
    2017年5月3日,農曆四月初八,時值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即「浴佛節」——佛門中最盛大的節日。古開福寺隆重啟建浴佛盛會。
  • 【浴佛節】5月14日四月初八丨釋迦牟尼佛聖誕日(含佛號音頻、浴佛儀軌及視頻教程)
  • 了解一下浴佛節來歷殊勝功德利益!
    贊佛偈  浴佛節,又叫佛誕節,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是釋迦佛誕生之日。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是橫三世佛中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世佛。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也有譯作瞿曇)。因為父親是釋迦族,所以成道後被尊為釋迦牟尼,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世尊、釋尊等。
  • 馬英九率臺灣半個政要圈參加慈濟浴佛大典
    2016慈濟浴佛大典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臺北市政府廣場同步舉行。(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6年5月8日下午5時,2016慈濟浴佛大典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臺北市政府廣場同步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率領大批政要,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代表,臺灣民眾及慈濟志工數萬人,共同浴佛,感念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 慈濟功德會是證嚴法師創辦的著名公益組織,是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創立於1966年。
  • 慈濟三節合一念報佛恩、親恩、眾生恩
  • 農曆十二月初八 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轉發超勝平日行善功德千萬億倍!
    2021年1月20日,農曆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作何善惡成九億倍,值此殊勝日請大家持清淨、廣大發心,依身、語、意三門廣行善業、念佛、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長阿含經》《因果經》作二月八日,《佛說灌佛經》《方等般泥洹經》作四月八日,《大唐西域記》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論疏》《佛祖統紀》皆取二月八日之說。宋代高僧贊寧撰《大宋僧史略》,亦主二月八日,謂臘月乃周之二月,因周曆以建子立正,其二月即夏曆十二月。自宋代起,我國即於此日舉行成道會以紀念釋尊成道。
  • 學佛就要拋開心中狹隘的思想,隨喜所有聖人的誕辰日
    導語:四月初八佛誕日,全世界佛教徒紀念釋迦摩尼佛誕辰的日子。所有的寺院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法會,香湯浴佛,感恩佛陀的慈悲教化。聖誕卻是紀念耶穌誕辰的日子,似乎跟佛教徒八竿子打不著。但其實,現在很多中國的年輕人把聖誕節當作節日來歡慶,其中自然也包括很多年輕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