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早年時代: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國王與王權(下)

2021-01-08 蔣靜聊天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英國早年時代: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國王與王權: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戰士

另一特權是在法律方面。國王的旨諭命令不少帶有法律效用,國人不得違抗和修改。一些有作為的君主,為了建立和維護統治秩序,還主持修訂法典,使王權制度化。再者,就個人而言,國王的司法特權也是無人可比。王權行使需要相應的人員、機構參與.但在盎格魯一撤克遜時代,各王國幅員不大,財力有限,事務較簡單,不需要東方封建大國那樣龐大複雜的官僚機構。中央政府總與王室棍為一體,政府官員多有宮官侍臣的名號。如掌管御璽的文書官,負責起草國王旨諭和踢地文書,草擬法律,處理外交文件和事務。王室總管和司庫負責徵收實物稅、土地稅、貿易稅。增聚王室財富和政府收益.監造貨幣。此外,王室官員中還有保衛國王與宮廷安全的侍衛長.管理武器裝備和軍餉的軍需官。因帶有宮廷官號的官員較多些.他們有時領承王命負責本職以外的政務。文書官是典型的文官,常由文化程度較高的宗教界人士擔任。宮廷武官則是國王近親寵幸。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遺蹟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的王權,不但向著強大的方向演變.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種種制約。其一是受原始社會軍事首領選舉習慣的制約。英格蘭諸國王位傳遞遲遲未能確立長子繼承制,選定國王需經賢人會議推舉。大約在11世紀初、學者埃爾菲利克談到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的國王選定時依然寫道:「任何人都不能自立為王,人們可以選舉他們喜歡的人當國王。某人一旦選為國王,便對國民擁有統治權,成為他們脖子上不可解除的枷鎖。」當然,出身和血統是獲取王權的合法前提,國王候選者必須是先王的兒子、兄弟或親戚.例如,肯特的埃塞爾伯特和麥西亞的奧發都是王室旁支;924年登上威塞克斯王位的埃塞斯坦是長者愛德華的私生子。在同一族系之內.王位候選人的品質、閱歷和能力則重點考慮。870年阿爾弗烈德之所以能代侄當國,是他在反抗丹麥人的鬥爭中表現出傑出品質和指揮才能,得到貴族們的信任,燕得了賢人會議的擁戴和推舉。一直到了975年,國王埃德加死後,賢人會議確定他年僅13歲的長子愛德華為王時,長子繼承制方顯萌芽,但以後很久並未形成制度。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遺蹟

其二是受教會的限制.基督教早期傳播者來自文明程度較高的歐洲大陸,他們多是信仰虔誠、閱歷和宗教知識豐富的學者,受到羅馬教廷的委任,一到不列顛就宣稱要憑上帝的旨意和仁愛之心,啟發引導芸芸眾生脫離迷津,協助世間君主治邦安國。而且英格蘭教區系統形成後,地位顯赫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約克大主教的活動和影響均不受國界限制。他們與主教以及其他高級教士是王室官員,甚至是王室要員的教父、顧問和導師.可以當面規勸國王忠於七帝,服從教規,約束自身,勤政愛民。國王則投桃報李,封賜土地時格外照顧教會,以圖換取靈魂得救。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遺蹟文物

據統計,7-9世紀的近600件賜地文書中,除29件外,都是賜於教會和修道院的。久而久之,宗教界上流人物大多是田連葉陌的大地主,可以出人王室,出席賢人會議.在政界顯露身手。教會善於利用各種宗教活動影響和約束王權。其中國王加冕禮則是國王和教會、工權和神權互相利用的最重要儀式。最高統治者認識到加冕儀式強化王權的作用,樂意通過塗灑聖油使威嚴的王權加上神聖的靈光。而教會領袖則藉此機會向俗界統治者展示神權的重要性。加冕典禮有教皇或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地點不固定,後來多在泰晤士河畔的金斯頓舉行.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文物

其三是受法律(包括習慣法)的限制。英吉利人是在原始社會解體的基礎上直接進人封建社會的,公眾民主意識仍以殘餘形式被頑強地保存著,而長期被公眾認可的習慣法有著深厚久遠的社會基礎,對社會所有成員,包括國王及其王室,都有著強韌的約束力。不少國王在重大場合一再表示自己維護遵守法律。個別違反習慣法的國王還受到懲處。例如,埃塞克斯的一個國王因漠視「古代習慣」過分寬大敵人喪失王位和生命。759年,威塞克斯國王希格伯特因違法行為被驅逐。成文法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七國時代」開始後,許多王國都制定法典,如《埃塞伯特法典》、《伊凡法典》等。法典的內容多是重申現有的不成文習慣,所以一經頒布,對當時和後世國王均起到制約作用。

完。

相關焦點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英格蘭王權的形成
    關鍵詞: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王權;軍事;基督教一、作為戰爭領袖的國王在盎格魯—撒克遜人播遷不列顛的過程中,率領部眾遷徙的部落首領本身就是軍事首領,他們的「國王實現了血統出身與軍事領導權的統一,王位在父子間相繼,他們通過暴力建立了諸多小國」。[1]盎格魯—撒克遜人立國之初,諸小國國王身上的軍事特性依然濃鬱。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邱紅梅 摘要:中世紀英國城市的起源、興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英國歷史學家詹姆斯·泰特(James Tait)根據考古資料指出,英國最初的城鎮產生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 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看英格蘭統一前夕的「七國時代」
    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經歷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七國時代」,也可以說這是英格蘭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正如秦國一統六國,英格蘭的「七國時代」最終也走向了統一。 一、七國時代: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 羅馬徵服了英格蘭,將這座與歐洲大陸隔絕的「蠻荒之地」納入到了羅馬文明體系中。
  • 英國簡史——盎格魯撒克遜王朝
    上古時期,英格蘭土地上的先民造就了巨石陣,成為了人類在不列顛群島上生活跡象的印證。新石器時代,凱爾特人逐漸遍布不列顛群島,成為了當地的主人,並形成了一些小部落。410年,蠻族入侵,導致羅馬軍隊撤出了不列顛群島,凱爾特人以為馬上要收復失地了,結果來了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佔據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區域,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到了英格蘭, 建立個諸多王國,各個王國之間徵戰不休,最終形成了七個主要的王國,威塞克斯、蘇塞克斯、埃塞克斯、東盎格利亞、諾森布裡亞、麥西亞、肯特。
  • 《亂世佳人》後 盎格魯-撒克遜也要下架了
    該組織致力於研究中世紀早期(公元450年-1100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族群的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宗教學、社會學乃至貨幣學等。《貝奧武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最古老、最長的一部較完整的文學作品,也是歐洲最早的方言史詩,完成於公元八世紀左右。
  • 阿爾弗雷德大帝,"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
    阿爾弗雷德(古英語:AElfrēd, AElfrēd;英語: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是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時期威塞克斯王國國王,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自稱且名副其實之人
  • 英國諾曼徵服:王權擴張,孤島小國開始向地區性強權邁進
    一、英國的前封建社會西方權威的《中世紀文明詞典》說:封建制度「是這樣一種政府體制,自治的大土地貴族對國王承擔特定的義務,主要是服軍役(騎士),作為回報,使用土地(採邑),剝削半自由農民(農奴、維蘭)的勞動。」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等級森嚴,各階級各司其職,已具封建社會的雛形,但與當時西歐政治封建制度有很大區別。
  • 七國時代的民主希望,賢人會議和封君法庭是如何影響並制約王權?
    一、英國中世紀獨特的政治體制——七大非正式聯盟學術界相比較於英國中世紀早期的歷史,反而更加注重中世紀晚期的歷史,而盎格獸-撒克遜則代表了英國中世紀早期的歷史。關於盎格魯-撒克遜史的研究其實並不多,反而吸引國內外學者眼球的,是整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或是西薩克遜王國統一其他國家之後的時期,而盎格魯-撒克遜早期——七國時代,幾乎沒有受到關注。對於王權的看法與研究少之又少,學者們更多的關注點在於這一時期的其他主題,因此王權的研究意義重大。
  • 英格蘭的七國之戰: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與凱爾特「亞瑟王」……
    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徵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七國時代的英文名稱來自希臘文,本來是指由七人組成的寡頭政權,在英語世界則是指七國時代。雖然被稱為「七國時代」,但實際上七國並存獨立的時間並不算長。在早期歷史裡,政權數目更遠遠超過七個,但這些政權大多只是部落級數的國家。
  • 盎格魯-撒克遜人統治600多年的最後一個國王
    而早在一千年前的公元5世紀初,還有一個家族比他們更長久地統治著一個國家,他們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當他們從日耳曼部落移居到不列顛,便站在政治權利的中心,影響了英格蘭600多年之久。這本《盎格魯-撒克遜人簡史》講的就是這個家族的故事。對於一個家族如何給整個國家帶來榮耀,我更關心這個家族是如何沒落的,畢竟執掌了幾百年國家政權的家族,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 高清圖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1
    (詳見《林道福音書手抄本》→)林道福音書、林迪斯芳福音書雖然諾曼人的教堂和城堡主宰英國風光上千年,但是被諾曼人徵服的盎格魯撒克遜文明依然掩藏在英國鄉村的田野。在最近的一個世紀裡,很多令人驚嘆的融合多元文化和信仰的寶藏被發掘,它們揭開了一段幾乎被世人遺忘的長達600年跨度的藝術文明。
  • 英國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德行
    他們雖然缺乏戰鬥力,但逃跑的本領頗為可觀。蠻族滿載而歸,不列顛人就又恢復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然而在享受了片刻的太平之後,蠻族捲土重來。可憐的不列顛人只有向大海對岸的撒克遜人求援。撒克遜人以一千六百人北上迎擊北狄,皮克特人鎩羽而歸。不列顛人暗自慶幸,然而撒克遜領袖另有高見。與其保護這些懦弱的順民,不如徵服他們,光大己族。於是聯合原來北方的對手,反噬不列顛人。不
  • 論盎格魯-撒克遜晚期英格蘭的遺囑文本 ——以9—10世紀的5份遺囑...
    審視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遺囑文本,其中傳遞著重要的學術價值信息,諸如土地、繼承、地方行政和教會等領域。 關鍵詞:盎格魯-撒克遜;遺囑;英格蘭 相比較而言,現存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英國文獻非常匱乏,而有關世俗社會生活的記錄亦是如此,其中遺囑文獻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記錄。
  • 一手打造超級大國,號稱日耳曼直系後裔,盎格魯撒克遜有多厲害?
    而在日耳曼人中,有這樣兩個分支,堪稱一手打造了超級大國的強大種族,那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其實,所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種族,而是由三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聯合體。從字面上來看,他們的主體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朱特人。
  • 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時代的,毀容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時代的,毀容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First physical evidence from torture in Anglo-Saxon England一個墳場發掘現場,在廢渣堆(spoil heap)中,發現了一個女子的顱骨。
  • 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恩怨之始,看「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諾曼徵服:王位繼承引發的戰爭法國和英國的恩恩怨怨以及親戚關係是從這個「諾曼徵服」開始的,在威廉入主英國之前,英國早期的歷史是被羅馬所統治。後者撤離英國以後,盎格魯撒克遜人開始了對英格蘭漫長的統治,並建立了威塞克斯王朝,其後英格蘭又經常遭受丹麥人的入侵。
  • 英國歷史上的「七國時代」,堪稱中國歷史上「戰國七雄」的克隆版
    它們分別是由撒克遜人主導建立的薩塞克斯王國(南撒克遜)、韋塞克斯王國(西撒克遜)、埃塞克斯王國(東撒克遜);盎格魯人主導建立的諾森布裡亞王國、東盎格利亞王國和默西亞王國以及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國。因此,五世紀中葉到九世紀初,被稱為英國歷史上 的「七國時代」。那麼,「七國時代」是如何出現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呢?一、一時稱霸英格蘭的肯特王國。大約在公元五世紀中葉,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了肯特王國。
  • 盎格魯•撒克遜人,命中注定只能做猶太人的工具嗎?
    (2018年2月3日發於國際戰略論壇)作為英國主體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是有著輝煌的歷史的。然而,現在竟然淪為了猶太人的工具:《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盎格魯·撒克遜(五眼)聯盟》,等等洩露出來的陰謀,背後的操縱者都是猶太人,可盎格魯·撒克遜人卻背負了這些惡名,而且成了猶太人貨真價實的工具。難道盎格魯·撒克遜人,命中注定只配做猶太人的工具嗎?
  • 為什麼英國的激進自由派標榜民族主義
    在兩黨政治中,他屬於強硬的保守黨右翼黨員,也就是說,漢南堅信英國人生來與眾不同,英美文明具有優越性,凌駕於西方各國。他筆下的盎格魯薩克遜時代景象,濾上一層玫瑰色田園詩色彩。人民講究契約與財產權,國王不能專斷獨行,必須聽從「賢人會議」「群眾大會」的民意。人人都在法律之下,從最尊貴的君主到最卑賤的農民,一律受普通法(TheCommonLaw)的約束。
  • 一座盎格魯-撒克遜人墓葬被發現,裡面竟然埋著傳說中的「戰神」
    考古學家檢查盎格魯-撒克遜「馬洛戰神」的墳墓2018年的某天,業餘金屬探測專家蘇·華盛頓,正在掃描一座俯瞰泰晤士河的山頂;突然,她的設備收到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考古學家於今年8月開始認真挖掘這一遺址。現在,研究小組已經揭示了挖掘出土的文物:一座罕見的盎格魯-撒克遜墓穴,裡面有一具男子骨架和各種珍貴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