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大外交成己達人,與世界共命運

2020-12-11 中國網推薦

王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員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與前途命運。中國勇於面對大變局,積極主動作為,危中求機,化危為機,抗疫大外交矢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成己達人的中國智慧與貢獻。在5月24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全面介紹了中國外交的政策和作為,內容豐富,金句不斷。

中國抗疫外交成己達人

新冠疫情是全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凸顯21世紀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突發性、普遍性和重要性。各國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最終戰勝疫情。王毅以大量事實和數字展現中國抗疫外交的實質行動,指出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緊急人道行動」,包括向國際社會提供緊急援助、舉行衛生專家視頻會議分享經驗、派遣醫療專家組馳援國外,以及開足馬力生產醫療物資,向世界出口568億隻口罩和2.5億件防護服。

同時,王毅也對外闡述了中國懂得感恩的民族品性和扶弱救危的特色外交理念,「中國所做的事情,從來不謀求任何地緣政治目標,從來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的盤算,也從來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中國的初衷是挽救更多無辜的生命,中國信奉的是各國共同戰勝疫情才是最終勝利。

病毒溯源是科學問題,理應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探索。但美國內一些政客卻把病毒標籤化、把溯源政治化。對此,王毅表示病毒溯源應「堅持專業性、公正性和建設性」。針對一些國外勢力鼓譟對華「索賠」、「追責」,王毅指出,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所謂「索賠追責」,是對國際法治的踐踏,也是對人類良知的背棄,其結果只會是「自取其辱」。

疫情對「一帶一路」的合作短期內也造成了負面衝擊,但風物長宜放眼量,長遠看,共建「一帶一路」的前景仍然廣闊。王毅指出,疫情之後,各國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願望會更強烈,共建「一帶一路」的動力更充沛。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和「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面對疫情造成的世界「大隔斷」,中國外交逆勢前行。王毅形象地將此稱為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雲外交」模式,並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中國外交聚焦五大任務:一是全力服務國內發展,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三是不斷深化夥伴關係,四是堅定捍衛多邊主義,五是積極擴大國際合作。

積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百年一遇的大疫情,使得百年大變局下的大國關係陡增變數。中國主動作為,積極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

中美關係作為大國關係中的一對主要矛盾,牽一髮而動全身。王毅指出,中美兩國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相互借鑑和分享抗疫經驗,助力兩國各自的抗疫鬥爭;第二是順應國際社會期待,共同參與和推動抗疫多邊合作,為全球抗疫發揮積極作用;第三是著眼疫情長期化和防控常態化,及早就如何減少疫情對兩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衝擊展開宏觀政策的協調溝通。針對美國一些政客竭力打壓中國,甚至以其好惡想要改變中國發展路徑,王毅堅定表示,「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而美國也不可能一廂情願地改變中國,更不可能阻擋14億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中俄雙方政治上高度互信,經濟上不斷加強互利合作,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成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重要支柱。王毅表示,中俄關係是「政治病毒」攻不破的堡壘。中俄共同抗疫的經歷,將轉化為疫情後中俄關係提速升級的動力。雙方繼續加強戰略協作水平,共同迎接百年變局的新一輪演變。

中歐已成為當今世界抗擊「不確定性」、共同維護國際秩序的重要力量,彼此互利合作的空間廣闊。王毅指出,「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看,中歐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夥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

優化周邊發展與安全布局

周邊是中國外交的「首善之地」,以抗疫合作為新紐帶,中國持續發力夯實周邊命運共同體。

在東北亞,中國著眼「後疫情時代」,穩步提高區域一體化水平。針對朝美關係走向,王毅表示,真正解決半島問題,既要「坐而論道」,早日恢復朝美對話接觸;更要「起而行之」,採取增進朝美互信、打破半島僵局實實在在的行動。

在東南亞,王毅表示,中國把東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支持東協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推動雙方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針對少數域外國家在南海不斷挑事、擾局,王毅指出,南海正在成為中國與東協國家攜手抗疫的合作之海、互助之海。中國將與東協積極探討新的海上合作方式,切實維護好南海和平穩定。

在南亞,針對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籤署和平協議後的阿富汗安全問題,王毅指出,中國將繼續為促進阿人內部談判、恢復和平穩定、推進經濟重建、參與區域合作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堅持「阿人主導、和平優先、廣泛包容」三條原則。

面對更廣闊的「大周邊」與發展中世界,中國堅持「真實親誠」理念。王毅期許中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中國將繼續幫助非洲抗擊疫情,積極推動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減輕非洲國家債務負擔,幫助非洲渡過難關。

系統謀劃應對疫後世界變局

把握疫後世界大勢,需要未雨綢繆。針對新型全球化、多邊主義、全球治理三大關鍵議題,王毅提出了中國的應對思路和主張。

首先,全球化需要更加包容和普惠的發展。全球化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強大潮流。拒絕全球化、重拾保護主義,註定沒有前途。在堅持資源全球合理配置、確保最佳成本效益的同時,也要更加注意緩解全球化引發的貧富差距擴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弊端。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引導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二,多邊主義需要得到更加堅定地維護和弘揚。這次疫情用事實證明,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面對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唯有堅持多邊主義,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共克時艱。

第三,全球治理需要更加精準地改革和完善。這次疫情暴露出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短板,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是當務之急。為此,必須更充分地發揮聯合國的核心作用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專門機構的應有職責;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各國宏觀政策協調以及治理能力的建設;更堅定地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世界回不到過去,中國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經此一疫,中國的治理制度經受住全面考驗,並迸發出蓬勃生機,國家實力得到彰顯,大國擔當世所共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外交將繼續開拓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有利外部條件,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進步貢獻力量。(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識人識己 成己達人
    識人識己 成己達人是否思考自人生 幾多迷茫幾多醒每人都有自心苦 所有根源是否清皆因遇事心不明皆因觀點不夠正皆因自私胸量小 皆因黑白顛倒中皆因一切看向外 皆因不懂內反省所有內心糾結苦 觀己觀心自會懂唯有如此漸看清 自己靈魂自品行所有文化自身演 言行意中見習性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內容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嚴重擾亂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危害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已成當今世界面臨的頭號挑戰。中國有力統籌自身抗疫與抗疫外交,以元首外交推動國際合作,積極引領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 王毅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王毅表示,2020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以「雲外交」等創新方式密集開展元首外交,為全球抗疫凝聚共識,為中國外交指引方向。
  •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
    2020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包括以「雲外交」的創新方式,同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會晤、通話84次,出席重要外交活動22場,為全球抗疫凝聚共識,為中國外交指引方向。
  • 連小敏應邀出席「共命運 心連心」中意抗疫漫畫書暨紀念郵冊首發式
    12月16日下午,浙江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應邀出席「共命運 心連心」中意抗疫漫畫書暨紀念郵冊首發式。
  • 「共命運 心連心」中意抗疫漫畫書暨紀念郵冊首發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人民網羅馬12月17日電(記者葉琦)義大利時間12月16日上午9時30分,由浙江傳媒學院、義大利威尼斯華僑華人企業家聯合總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浙江大學創業教育教席主辦,義大利中意藝術旅遊商業協會
  • 可愛的「動物特使」們,見證中國外交的情與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蒙古國是畜牧大國,在鄰國有難之時,他們用這種最真摯和最淳樸的方式表達支持,可謂是危難之際見真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劉卿說,中蒙是搬不走的鄰居,疫情期間鄰居來訪並帶來實在支持,體現出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運的友誼。
  • 張清敏: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塑中國外交議程
    疫情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加諸多不確定因素,告誡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和最終目標。全球衛生外交是以人為本理念的最好體現。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最終決定中國未來的是中國自己而不是外部世界。作為處理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手段的外交無論如何轉型,都將更為重要。
  • 成己達人,成人達己
    年輕,這個詞現在對於我來說似乎是有一點點遠去,可在追隨「年輕」這一美好事物精神世界裡,我覺得自己還算是一個積極者。首先我覺得自己是個「愛折騰」的人,喜歡捯飭,除了捯飭自己,捯飭家,現在開始捯飭身邊人了。
  • 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2020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
    來源標題: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二○二○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 即將過去的2020年,註定會以特殊的方式被歷史銘記。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衝擊。
  •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
    此次會議主題為「疫情下的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外交」。徐步院長主持會議開幕式,基金會理事長蘭立俊大使致開幕辭。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部隊、國內高校及研究機構的代表共計150餘人參會。 王毅表示,2020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
  • 2020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發布 外交部概括中國外交四個「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李京澤)中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和世界知識出版社27日在北京共同舉辦2020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媒體見面會。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副司長鄭立樵在見面會上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9年中國外交的實踐和歷史足跡,還以四個「度」概括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國外交。
  • 王毅: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
    導讀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成為百年變局的加速器,世界隨之進入動蕩變革期。2020年,中國外交身處變局與疫情的疊加之中,既不斷地主動應變,也深刻地被疫情影響。最為直觀的影響莫過於外交方式,「面對面」的線下交往被「屏對屏」的雲端溝通取代,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代表的「雲外交」成為中國上半年對外交往的主要手段。
  • 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二〇二〇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
    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衝擊。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在全球範圍凝聚抗疫共識,推動國際合作,貢獻中國力量。  這一年,國際格局加速演進,人類又一次站在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回應時代之變、世界之變,習近平主席登高望遠,圍繞人類將何去何從提出中國方案、中國主張,順應歷史進步潮流,引領正確前進方向。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昂首邁進新時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日之中國,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同時,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樂玉成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近代史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
  • 眾志讚歌|中國美術學院抗疫主題性創作進行時 ——設計藝術學院...
    為秉承「大義在胸、大愛在心、大責在肩」的精神擔當,用手中的畫筆譜寫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生命讚歌,學校將於5月17日舉辦「 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 」,以此獻給舉國上下戰鬥在前線的抗疫英雄,讚頌無數醫護工作者「樸素的執守」。在展覽籌備過程中,設計藝術學院師生以藝術為武器,創作了眾多抗疫主題的優秀作品。
  • 全球疫情持續,中國外交如何開啟新徵程?
    ……在100分鐘的時間裡,王毅外長回答了中外記者的23個提問,詮釋了中國外交大國風範。大國外交成效顯著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為中國外交擘畫了清晰的路徑和明確的目標。中國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國家利益基礎上,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努力,推動新全球化進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各國進行發展戰略對接,建構國家間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和區域間合作網絡,真正推進全球治理,從而建構一種「新型國際關係」,最終建構符合世界人民整體利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國外交的戰略目標,中國政府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步外交工作。
  • 偉大抗疫精神彰顯中國之治的特色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深刻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人民抗疫鬥爭實踐的生動寫照和鮮明詮釋,充分彰顯了中國之治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