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的發展,代表的其實是新舊城區的改造和擴張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對於環境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不過,相對於現代時尚的商品房小區,在武漢城區仍有相當部分的原始村莊和原住居民,比如洪山區境內就有一座可能是市區環境最好的村莊,它建在景色優美的森林公園裡,被茂盛植被覆蓋,只留一條水泥路通向外面。這樣一處村莊被森林公園包圍,也算是一種保護,遊人進出遊玩村民進出回家,堪稱世外桃源,它就是位於馬鞍山森林公園內的西都陳村。
建在森林公園裡的村莊,位置獨特。單獨說起西都陳村,可能很多本地土著都不是很熟悉,但若說起馬鞍山森林公園,那估計大部分外地人都知曉。是的,與森林公園地標式的知名度不同,位於其中的西都陳村簡直如隱匿了一般,大片大片的茂盛植被,綿延起伏的丘陵,加上地處三環線邊緣,種種因素導致這個村莊哪怕是在洪山區內也一樣無人知曉,成為森林公園內少有的原生村落之一。
相比同在森林公園裡的村落,西都陳村的位置要更加幽靜,主要在於它的方位更靠北,遠離交通主幹道珞瑜東路和城市的三環線。村子距離最近的地標設施,是北邊的東湖綠道和東湖水體,在綠道未建成的年代裡,它們沿湖而居,絲毫沒有受到城市擴張進程的影響。出入一趟市區,也需要繞行路線,極為不便,雖然看著距離市區近,但真正走起來,還是麻煩得不得了。
茂盛植被環繞的居家生活,世外桃源。西都陳村最大的優勢是環境,被東湖和周邊的原生植被所環繞,讓村子有了一種隱匿的原生氣質。水文環境靜謐,交通大道遠離,唯一的小路綠樹成蔭,在丘陵蔓藤間若隱若現;一邊是茂盛的植被和一棟棟深處其中的特色農家房屋,一邊是小路的盡頭,通到城市的交通三環線下,幾經輾轉,從村莊到城市。對於習慣了住在幽靜環境裡的村民而言,這樣的進出城市反而成為某種折騰。
所以,住在西都陳村裡的居民,多的是愜意。從唯一的水泥馬路向南進村子,路兩旁都是樹蔭和蔓藤,水泥路看著曲折環繞,兩邊的植被鬱鬱蔥蔥。走到村口的時候,建築和房屋清晰起來,房屋有的臨著小路而建,前門後院,並不高大,但看著極其祥和。一條狗和一群雞,家禽慢悠悠從水泥路上穿過,走到對面的林子裡,偶爾還會打鬧起來,雞飛狗跳,非常熱鬧。很多村民們會搬著凳子,坐在水泥路旁的大樹下,盛夏時節樹蔭濃厚,涼風習習,一點也不燥熱。
別人遊玩的地方是他們常住的家園。去過森林公園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裡面確實有很多原著村民,特別是從珞瑜東路上的大門進去,沿著吹笛路往北,走不遠零散的房屋和建築就出現了。村民們仍然住在老房子裡,但那種老房子可遠非我們想像中的老房子,那都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建築。村民依靠房子,面向遊人做些小生意,近水樓臺,那效果絕對不遜色任何商業街門面。連綿在一起的村落,相互之間互惠交流,哪怕不做生意也能滋潤生活。
簡單來說,西都陳村和所有在森林公園裡的村子一樣,自身環境優勢非常突出。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對一般遊人來講,他們需要買票進園,欣賞生態美景;可對於西都陳村居民來說,只是出入回一趟家而已。不過,這樣的優越感在最近幾年全部消失,因為東湖綠道的貫通,將毗鄰景區都打造成免票景點,這樣一來,西都陳村反而更加開放了。
概括來說,馬鞍山森林公園的面積非常大,在還沒有與綠道等景點融為一體的時候,進出公園和出入西都陳村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一是公園太大,外人容易迷路找不到地方,二是即便找得到地方,交通也極為不便。隨著綠道整合,景點免票,西都陳村周邊的交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相應出入村子的遊人也越來越多,村子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作為三環線邊上最大的森林公園之一,毗鄰東湖,資源優勢明顯,自然生態環境優越。西都陳村深處其中,既是普通的村子,又是特別的院落,由水泥路進村,曲折穿行,貌似到訪一片世外桃源。如果評選武漢城區最有意境和環境最佳的村莊,西都陳村一定能上榜,它聚集在公園內部,綠道之畔,好似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