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汽車消費理念的日漸成熟,由過去的只看重汽車的外觀,配置等外在因素轉而開始關注行駛質感,主動安全等內在特性。而經常跑高速的車主則會更加注重車的高速穩定性,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發不髮漂」,話說汽車的高速穩定性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
一: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這個是很簡單的物理原理,不需解釋,因此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轎車一定比suv的穩定性好,當然,跑車更好。
二:軸距越長,高速穩定性越好。道理也很簡單,軸距長意味著不容易轉向,不容易轉向就更容易保持直線行駛。這就好比射箭時,箭身越長越穩定,把一支原子筆射出去,不一定哪頭先著地呢!
三:後驅比前驅高速穩定性好。可能有些人會拿微面與A6比,但我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其他條件差別不大的情況下。一方面是後驅車前後配重比更接近50:50。 另一方面,後驅車的前輪只負責轉向,受到的幹擾較前驅車要少。因此豪華轎車多選擇後驅,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的。
四:懸掛系統。這個很多車友都有切身體會,普拉多與Q5,軸距、自重、價格都類似,但高速上跑起來感覺是很不一樣的。整體橋與雙叉臂,麥弗遜與多連杆,獨立懸掛與扭力梁,在穩定性方面當然是有所區別的。
五:輪胎。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因為汽車與路面接觸的只有輪胎,輪胎的抓地力,胎面的寬度,氣壓,扁平比,胎壁的強度,以及是否為單導向,都會對直線穩定性造成影響。
六:空氣動力學因素。幾乎所有的汽車,底盤都接近於平面,而車頂與玻璃、引擎蓋則構成了一個曲面,從側面來看,類似於機翼的剖面形狀,也就符合了升力原理,所以在高速行駛時,會或多或少的產生升力,從而影響汽車的穩定性。因此,汽車的造型越有利於減小這個升力,它的高速穩定性也就越好。另外側面面積大的車,比如suv和麵包車,更容易受橫風的影響,這個沿海和新疆的車友應該深有體會。
七:汽車自重。這也是明擺著的道理,越重的物體,慣性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有的運動軌跡,也就是說越穩定。
八:轉向系統。轉向虛位過大,更易受路面的影響;轉向虛位過小,更易受駕駛者的影響。只有適中的轉向虛位,才能同時過濾掉路面和駕駛者的小幹擾,保持原來的運動趨勢。另外具備隨速助力轉向和隨速可變轉向比功能的車,在高速行駛時無疑更加穩定。
以上這些因素都相當於木桶原理中的木板,短板決定了最終的結果,要抬槓的,先看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