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擅長出口的車載面板,而今要內銷,其關稅是按料件還是按成品徵收?
這個靈魂拷問,對於上海出口龍頭企業而言,正從疫情前的標準題變為一道選擇題。
在上海6大綜合保稅區中,松江綜保區的外貿進出口量排名第一,而區內元老企業廣達集團旗下達功(上海)電腦有限公司,僅此一家就佔了綜保區全年外貿進出口量的60%,年產值近150億美元。這個出口老大,多年來心心念念要內銷,以避免單條腿走路風險,但手筆有限。
直至今年疫情發生,一個絕佳的內銷機會擺在眼前——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在上海的工廠正尋求本地合作商,達功完全符合招投標資格。
但一個現實顧慮令它猶豫。公司關務負責人徐蓉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公司希望投標美國公司的車載信息化系統定製業務,然而這一品類的內銷涉稅,過去是按8%的成品關稅再加13%的增值稅來徵收,「這還沒算上公司的合理利潤,光成本加賦稅,報價就已超過客戶預期。」
出口企業有志內銷,無奈核算下來價格並無競爭力,還要不要做?
正躊躇之際,達功反被松江海關鎖定。松江海關保稅監管二科科長黃素萍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上海海關接連出臺「13+10」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鏈補鏈,其中一條便是「進一步推動內銷選擇性徵稅政策在綜保區內全面適用」。
此條新政核心在於,給予出口企業內銷足夠的靈活性,企業可自主選擇是按進口料件還是成品來繳納關稅。松江海關仔細排摸綜保區內企業數據,發現達功的車載面板產品,進口料件綜合稅率和成品關稅稅率形成倒掛,前者僅0.97%,後者為8%,是適用此條新政的絕佳對象。
松江海關第一時間送政策上門,幫達功掰手指:「你們從低申報,其中7.03%的稅差,就妥妥成了企業利潤。」隨後,海關派專人跟進服務,達功則放開膽子申報內銷,今年1至4月,已向美國在滬工廠內銷車載面板共計45票,貨值超5000萬元,省下的關稅及相關增值稅達511萬元。
達功的示範效應很快激起漣漪。松江綜保區內美昕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其一款廢液收集袋產品,原料聚乙烯關稅為6.5%,收集袋成品進口關稅為10%,被松江海關大數據搜索並鎖定,同樣適用「二選一」。松江海關隨即送上「一企一策」,連企業能省下多少錢也一併測算好——按照美昕2019年內銷額1600萬元計算,至少能省60萬元稅。美昕公司聞香而動,5月14日,就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當日,該公司關務桂純潔透露,已在安裝企業申報系統,「明天就走第一單」。
與此同時,「帶頭大哥」達功開始在國內廣撒網,同一款車載面板產品,正與國內不同汽車廠家接洽,今年下半年國內訂單量有望倍級提升。在汽車業務因疫破題後,公司又在布局國內伺服器領域。徐蓉說:「疫情帶火了直播帶貨、網絡教學與辦公,國內伺服器需求大增。我們不會錯過大好的國內商機,把內銷選擇性徵稅這道題做好,就是把企業出口和內銷兩條腿走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