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被埋的拉希米被送往醫院
10日,一名叫做拉希米的女工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郊區薩瓦爾鎮拉納購物中心八層商用樓廢墟下被埋16天後成功獲救,幾乎沒受傷。是什麼讓拉希米挺過如此長時間?除了有限的食物和水之外,拉希米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發揮多大作用?同時這也牽扯出了另一個話題:人體生理極限到底如何?
生還奇蹟多個因素疊加的結果
從報導中可以看出,拉希米受困期間喝雨水,從同事的午餐盒中「找到一些食物」。醫生稱,拉希米受困期間只吃了4塊餅乾,正是這點熱量救了她的命。專家稱,人如果不吃飯、不喝水,只能生存5天左右;如果不喝水、只吃飯,可以活1至2周左右;而不吃飯,只喝水,則可以生存40至50天。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醫學和營養學高級講師斯特勞德說,人在極端環境下長期存活下來,是多個因素疊加的結果,比如有持續的水源供應,充足的睡眠以減少熱量消耗,夜晚低溫引發的代謝功能減緩等。
案例:靠腐爛食物和水存活63天
在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中,一名叫娜卡沙·比比的女性被困在廚房中靠腐爛的食物和水存活下來,在震後63天被發現;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一名叫埃文斯的倖存者靠飲用汙水存活了27天被救。
保命模式 奇妙的人體「自我保護」
奇妙的是,人體會在極端狀態下進入「自我保護模式」。
當人停止進食,就不得不依靠存儲的糖分維持生命。肝臟和肌肉中儲存有葡萄糖,這是最基本的能量來源。葡萄糖消耗殆盡時,脂肪就派上用場。這時,脂肪會被轉化為第二能量源——酮體。脂肪燃燒完畢,人體就消耗肌肉再造蛋白質,由此轉化為能量。到了這個階段,人體消耗的能量將「非常昂貴」。
此外,人類的思維狀態對能否生存下去,也起著關鍵作用。英國諾丁漢大學心理學家約瑟夫說:「人體會進入『抵抗模式』,體內產生腎上腺素,這很重要,因為它將決定人如何生存下去。」
案例:靠雪水巧克力挺過43天
1992年,澳大利亞登山者斯科特在冬季攀登喜馬拉雅山時被困半山腰。斯科特躲在巖石下,依靠雪水、兩包巧克力挺過43天,隨後被救援直升機發現。事後他說,保持積極樂觀是活下來的直接原因。
水糧全無 「人體冬眠」背後的秘密
有人依靠少量的食物和水存活兩個月,另外則有人在水糧全無的情況下存活數十天,這是什麼原因?
冬眠是某些動物抵禦寒冷、維持生命的特有本領。在每年4~6個月的冬眠中,它們的心跳、脈搏、新陳代謝都降到最低限度,不吃不喝,也不會餓死。
美國科學家已在冬眠動物的血液裡發現名為「冬眠激素」物質,它能夠誘發動物冬眠。這種物質用在猴子身上時,猴子竟然出現典型的冬眠狀態,脈搏跳動減少50%,體溫降低。當「冬眠激素」的作用減弱後,猴子又逐漸恢復正常。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醫生羅斯受此啟發,思考能否開發出一種名為「需求冬眠」的技術,在不遠的將來可發展成為一種先鋒性的醫療手段。
案例:不吃不喝「冬眠」存活24天
2006年10月初,一名叫內越光高的日本男子在登山時跌落山谷受傷。當時,他在沒有進食和飲水的情況下存活了24天。醫生稱,正是「冬眠」救了他的一條命。據悉,內越光高獲救時的體溫只有22℃,比正常體溫低了15℃,許多器官運轉減慢,脈搏也幾乎完全消失,類似動物的冬眠狀態。被送到醫院後,他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在短暫的時間內就完全康復。 本報綜合報導單桂志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