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喬丹的投籃數據可以揭示了一些有趣的東西。首先,喬丹不是他那個時代唯一的偉大得分手,但是他是一個超級高效的射手。雖然說,在上世紀90年代,在籃球方面沒有過多地使用「效率」統計。
1996~1997賽季是公牛隊第二個三連冠的第二年,也是幫主的巔峰期,當時幫主已經從飛地入地的灌籃高手轉型成高效中投手。看看幫主的投籃熱區。首先是三分線外,當年三分小球打法還不是主流,但是最低38%的命中率相比現在小球時代的命中率來說也不相上下了。其次,禁區內50%的命中率雖然說不低了,但是對於當時中鋒主流打法來說只能說不高。幫主作為當時各個球隊的主防對象,肯定受到各個球隊中鋒的嚴防死守。50%的命中率對於一個後衛來說足夠了。最後看看中距離,全線飄紅,恐怖的命中率,不服不行。
喬丹不僅是世界上最活躍的2分跳投手,也可以說是最具效率的投手:
1996-97賽季,「大狗」格倫·羅賓遜投中了391個中距離投籃,排名第二。喬丹投中了547個中距離投籃。
在1996-97賽季至少300次中距離出手數的59名NBA球員中,喬丹在整體效率上排名第三,在超過1100次出手中達到了49.5%命中率,僅次於克裡斯·穆林和文尼·德爾·內格羅。雷吉·米勒,雖然被普遍認為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射手,在該賽季中投中了484次中距離,命中率為42.4%。而喬丹投中了547次中距離。喬丹在中距離得分中排名第一,在效率上排名第三。
在1996-97賽季中,中距離投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麥可·喬丹,另一類是其他人(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下圖為喬丹在公牛隊最後兩個賽季中以及詹姆斯·哈登在過去兩賽季中最喜歡的跳投位置。同為得分後衛的兩位均獲得多個得分王稱號,但是僅此而已。
喬丹的跳籃位置遍布所有區域,無死角。而哈登的投籃位置,可以充分看出當前小球時代的特點,三分為王。
事實上,自從NBA於1997年將3分線外移之後,喬丹的單賽季中距離得分已無人可及。
單賽季中距離投中數排名(自從1997-98賽季)
下圖顯示了喬丹1996~1998賽季的跳投點,全覆蓋無死角,兩肋區域單打為主。
1997-1998賽季季後賽,在皮蓬因背傷不能全力輸出的情況下,喬丹憑藉著中距離投籃槓著公牛前行。在季後賽中,34歲的喬丹56%的命中數源自中距離區域,投中了136個中距離,只投中了13個三分球。
當然了,最著名的當然是絕殺了爵士的「The Shot」。
在當今的小球時代,中距離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傳說了。唯一的傳承只剩下科懷·倫納德,也就是被稱為最接近神的打法的人。著名的一投就是2018-2019賽季東部半決賽絕殺了76人隊的一球,就是中距離。
對比一下兩者的投籃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