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澳大利亞瘋狂針對中國,如願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澳大利亞也發現,包括一系列紅酒、龍蝦、鐵礦石、木材等大宗出口商品在中國市場受阻。然而莫裡森卻持續犯錯,漫畫事件澳方表現更是讓中澳關係跌到谷底。
事實上,澳媒曾表示,澳多個部門部長和中國打電話溝通均被拒接。而莫裡森撒潑打滾要求中國道歉,其目的就是脅迫和中國「對話」,從而解決雙方貿易問題。簡言之,就是一種傲慢的碰瓷。然而在發現目的達不到,反而情況更嚴重後,在國內壓力下他又立刻變臉要求事件降溫。同時還誇讚中國扶貧成就,之後還表示希望和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目標是讓兩國「愉快共存」。變臉之快令人咋舌,而澳大利亞也嘗到了應有的代價。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稱,少了中國最大的買家後,澳大利亞國內龍蝦價格暴跌,澳大利亞最大的巖龍蝦捕撈船隊已經休漁,等待來自中國的消息。據澳專業漁民協會主席卡亭表示,這是其50年來目睹的最大行業危機。澳大利亞國內市場無法支撐這一行業,雖然印度也有和中國一樣的人口規模,但印度人不喜歡吃龍蝦。
這只是澳大利亞國內出口貿易行業受到衝擊的一個典型例子,最近中國還和印度尼西亞籤訂了一項為期三年、價值高達15億美元的煤炭供應協議,引發澳大利亞國內煤炭行業的恐慌。中國本就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很多商品最大出口市場就是中國。但是因為莫裡森的短視,澳大利亞出口行業正經歷陣痛。
然而在一番折騰後,莫裡森才發現不對勁,自己被所謂的盟友「玩」了。在漫畫事件後,莫裡森曾要求事件降溫,但是美英法等國卻還在「拱火」,公開支持澳大利亞譴責中國,但是盟友為澳大利亞站臺,卻是為了在背後「捅刀」搶自己的飯碗。
雖然西方都在外交上支持澳大利亞抗衡,但是私下卻搶奪其在中國的市場。在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出口中國受阻後,歐洲各國開始搶佔澳大利亞紅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美國、加拿大等搶佔龍蝦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美國農場主還表示願意補上澳大利亞對華棉花、大麥出口的空缺,而德國也表示願意向中國出口煤炭....澳大利亞正被盟友「吸血」,但這完全是自作自受。
在這情況下,澳大利亞也急了,但又走錯了一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宣布,澳大利亞已經計劃向世貿組織申請起訴中國。可能是中國斷了溝通渠道出此下策,又或許是盟友再一次慫恿,雖然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騷操作」,但如果澳當局還不清醒,那澳大利亞只能是中國「殺雞儆猴」的那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