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一個只有在文明社會才會發生的悲劇

2020-12-16 袋鼠背世界

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這本書的推薦,反正也是忘了。但是看這本小說,卻真的是讓我一下子就陷進去無法自拔,倒不是因為文筆,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令人無法抵抗。

這是一本基於真實案件而出版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像一部驚悚獵奇的犯罪或者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少年時受到的虐待令比利產生了人格分裂。記憶中的時間缺失,突然忘記自己前一秒做了什麼,腦子裡同時多個人物登場。24種截然不同的人同時擁有1個身體。對於人格分裂的各種探究真的令我瞠目結舌。

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威廉·密裡根是一個擁有極高智商的大騙子。但又覺得這不可能,相比於世界上擁有如此一個位居人類之上「恐怖者」,我更情願相信它是一個人格分裂者。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高銘寫的一部我很喜歡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真是一個神奇的動物,因為有了思維,什麼都會變的與眾不同。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告訴人們這個故事,因為24個比利的誕生和他童年時遭遇的虐待是密不可分的。它更是呼籲整個社會來保護未成年孩子。透過這本書,我也看到了美國立法和維護人權的完善性。一個人格分裂患者都能如此地發聲,也難怪美國在關於精神方面的研究會取得如此成效。

我上網查了一下,想不到這部小說竟有如此巨大的影響。《致命ID》,《禁閉島》等電影的靈感皆是來源於此。最近還正在改編為電影,主演竟是小李子。這個角色真的太具有挑戰性了。

密裡根是世間最為悲慘可憐的受害者?還是將全世界玩弄於鼓掌之中的超級騙子?唯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了。

相關焦點

  • 慢讀新書 丹尼爾·凱斯《24個比利》
    然而,懸疑之餘,這本《24個比利》講的卻是一個真實而悲劇的故事。    「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痛苦,分別來承受」。——《24個比利》《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的一部知名的紀實作品。
  • 一具身體住進24個靈魂,這本書竟然是真實事件的真實記錄?
    想像一下,一輛轎車擠滿24個人是什麼感覺?一張長椅坐滿24個人是什麼感覺?那如果,是一具身體存放著24個靈魂,又是什麼感覺?在這悲慘的成長經歷下,比利既想一死了之,又渴望能逃離這裡繼續生存,兩種情緒反反覆覆,使得比利的內心不斷分裂出新的人格。16歲時,比利自殺未遂,從此,原本的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護」了起來,一沉睡就是7年,經審查和醫學判定,他至少擁有24個不同的人格。這24個人格,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
  • 精讀《24個比利》:最好的親子教育,是給他愛與信任
    作家丹尼爾·凱斯得到機會跟比利接觸後,從1978年開始對比利進行採訪,歷時三年,又採訪了60多位當事人,最終創作了紀實小說《24個比利》。1981年在美國出版後,曾經引起人們的瘋狂,好萊塢更是趨之若鶩,很多大導演都想將他拍成電影。
  • 薦書《24個比利》
    「老師」則作為24個人格的集合體,傳授其他人格知識技能,與作家溝通,本書也是因為「老師」的幫助才得以完成。除了這三種最重要的人格外,比利的其他人格也可謂豐富多彩,膽小怕事的「比利」、騙子「亞倫」、精通逃脫的「湯姆」、愛畫畫的「丹尼」、承受痛苦的「戴維」、角落裡的孩子「克麗絲汀」、克麗絲汀的哥哥「克裡斯朵夫」等等。
  • 從24個比利的故事思考教育孩子的方法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有多達24個人格,這個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犯下重罪,最後呢,又因為多重人格被判無罪的嫌疑犯,因為他有24重人格,而他的故事也直接啟發了,比如說像搏擊俱樂部致命ID,禁閉島等等,這一系列的多重人格電影。
  • 《24個比利》:這部美國禁止出版的紀實小說,直抵靈魂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24個比利》是一部紀實小說,作家根據比利自身的描述整理了這一部小說威廉·米立根比利的多重人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一個人究竟要受到多大的創傷才會分裂出24個人格,以致於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 《24個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一束巨大的白色聚光燈周圍,站著24個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甚至國籍不同、性別不同的人。他們將輪流站在燈光下,掌控著威廉·米利根(比利)的生活。為了避免混亂,這個「大家庭」內部有一套嚴格的守則,也有專門用來懲罰犯錯人格的「小黑屋」。這,就是比利的精神世界——分裂、矛盾,看似井井有條,實則經常會失控。
  • 1977年的「比利」事件,擁有24個人格的罪犯,最終結局如何?
    在1977年的美國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了一名犯下強姦,搶劫以及綁架的男性罪犯,罪犯名叫比利.密裡根,案發現場的指紋加上三名受害人的指證,證據確鑿,不發生意外的話,比利將接受法律的制裁,但在審訊中,事情開始變得奇怪起來在審訊過程中,比利經常處於不同的狀態
  • 《24個比利》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遙遙無期,人格分裂看這些
    然後江達琳對衛哲說:你也喜歡二十四個比利啊?於是好奇的我,去研究了一下《24個比利》。原來這是一部小說。《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 《完美關係》裡黃軒和佟麗婭出場預留伏筆,真實24個比利是什麼?
    這是一種典型的創作手法,用支線故事拋出一個懸疑元素來牢牢地牽制著受眾。類似用的比較成功的作品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村中怪人拉德利」。《完美關係》開播的前兩集我注意到有兩處情節都涉及到「心理元素」,這是否預示著後面某處要通過人物心理的「某種轉變」來推動故事發展?
  • 「西甲」打破塵封46年紀錄·梅西644球超比利
    巴塞隆納在周二的西甲第15輪客場以3比0大勝巴利亞多利德,阿根廷巨星梅西在這場比賽中傳射建功閃耀全場,並以644球一舉超越巴西球王比利在桑託斯的643球,打破了塵封46年的紀錄,成為足球史上為單一球會進球最多的球員。
  • 「驚奇隊長」比利·簡·金.
    「一個完美的動作決定了冠軍歸屬!伴隨著一記大力扣殺,比利·金成為1972年的美網冠軍!」這是電影《性別之戰》的開場,艾瑪·斯通飾演的比利·簡·金在美網女單決賽中,以6比4和7比6擊敗羅茜·卡薩爾斯奪冠。這是金的第9座大滿貫冠軍獎盃。整個1972年,她連續贏得了法網、溫網和美網冠軍。
  • 一個讓萊昂納多等了20年的故事,「身體裡同時住24個人,互相廝殺」
    但情形總有失控的時候:1974年,比利在一個高速公路休息站犯下搶劫罪,被判入獄兩年;出獄之後的六個月,多重人格的「家庭」再次失控。比利犯下了三宗強姦搶劫案,這三宗案件是在女同性戀人格阿達拉娜的主導下發生的,經年累月的孤獨導致了這個人格對女性身體的強烈渴望。她需要「親密感」、「愛」和「擁抱」。比利的眾多人格一一出現。
  • 「西甲」打破塵封46年紀錄·梅西644球超比利
    巴塞隆納在周二的西甲第15輪客場以3比0大勝巴利亞多利德,阿根廷巨星梅西在這場比賽中傳射建功閃耀全場,並以644球一舉超越巴西球王比利在桑託斯的643球,打破了塵封46年的紀錄,成為足球史上為單一球會進球最多的球員。2005年5月1日,梅西打入巴塞一線隊處子球。
  • 電影《球王比利》父母鼓勵圓足球夢
    雖然被譽為「球王」,其實原名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的比利,出身寒微,成長於巴西貧民窟。而《球王比利:一個傳奇的誕生》就刻劃了他的童年生活,直至以十七歲之齡為巴西奪得第一次世界盃為止。  電影中的比利從小熱愛足球,即使因負擔不起真的足球,只能以襪子丶衣服裹成球狀,把貧民窟的狹窄小巷當作球場,還是與玩伴踢得暢快。
  • 郭敬明,希望你不要從一個悲劇走向另一個悲劇
    林平之這個人物,因為價值觀的扭曲,最終走火入魔,從一個悲劇走到另一個悲劇,遺恨終生。向陽君在這裡瞎操心一下,郭敬明會不會也從一個悲劇到另一個悲劇呢? 01 郭敬明從小就是一個悲劇。
  • 四十三年前比利犯下3起重案,卻被無罪釋放,醫生:他有24個人格
    原來,經過精神病專家評估,他們在這個比利身上發現:他竟然有24個人格。 在比利所擁有的人格中,最小的是3歲的克麗絲汀,最大的是26歲的威廉和老師。比利這些人格一開始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他們各自獨立,只在比利遭遇困難的時候才會出現。
  • 瑪雅文明是一個高級的文明,他們為什麼突然消失了?
    瑪雅文明是如何衰落和消失的,長期以來都是世界未解之謎。我們認為氣候變化是導致瑪雅文明消失的最具體因素並且,對於瑪雅歷史變遷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多位著名的古生物氣象學家和考古學家都對這項研究表示認可。為了測定當時所發生的社會政治事件,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大量瑪雅象形文字資料庫。專家研究發現每塊瑪雅石碑都記錄著一段政治歷史,是洞悉瑪雅文明的一扇窗口。
  • 《怪奇物語》:比利這個可恥的渣男竟然有點可愛是怎麼回事?
    其實比利在第二季時就表現已經開始有了暴力傾向,他曾毫無怨言地責怪麥克斯。而他也會無緣由的會嚇唬麥克斯以及盧克斯、邁克等人,在眾人的面前,比利顯得喜怒無常而又心浮氣躁。毫無疑問,他就是一個渣男的形象。在孩子們的面前,比利就是一個對立面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