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法》濃縮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營哲學,他看到很多日本年輕人毫無欲望,整天無所事事,不願意工作,他希望通過文字,讓日本年輕人重拾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他把自己一生的工作心法寫進了《幹法》。
《幹法》的作者是稻盛和夫,這本書也也被日本的人奉為工作神作。
稻盛和夫一生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78歲高齡接手日航,僅用一年時間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扭虧為贏,成為2010年世界利潤率最高的航空公司。
《幹法》記錄了稻盛和夫的創業經歷,書中充滿了他對工作和生命的敬畏。稻盛和夫這麼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對工作充滿熱情
一直,很多人都對興趣有一個誤解,認為興趣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稻盛和夫的經歷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興趣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稻盛和夫原本專業是有機化學,因為想去的企業不肯錄用他,他才去了松風工業,一家製造絕緣瓷瓶的企業。
稻盛和夫說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概率很低,這個時候,就應該要對自己的工作投入熱情,而不是抱怨工作怎麼辛苦,有了成績就應該高興,幫助自己對工作產生興趣。如果你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很多時候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哪怕是強迫自己改變。
在公司裡只有他負責研究新型陶瓷,實驗室很舊,連像樣的儀器都沒有,轉業又不成,他想即使不能很快的讓自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但是,這種討厭工作的心態是必須要改變的。
他說工作能很好的提升一個人的心志,儘管提升心志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只要不斷付出努力,十年八年之後就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最終,稻盛和夫做了一個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決定,投身於工作。
稻盛做實驗研究,助手則負責記錄數據,每當實驗結果符合預期時,他都會像小孩子一樣高興地手舞足蹈,興奮地快要跳起來,他甚至讓他的助手和他一起高興地手舞足蹈。就是帶著這樣的熱情,他總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他總是能在工作當中找到樂趣,一個小的發現,一個實驗的成功都能讓他感到興奮,最後將這種熱情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想要在工作當中取得成績,就必須要投入全部的精力,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並且相信自己。
稻盛和夫能成功首先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每天充滿熱情的工作,自然就會有成績,然後將這種熱情繼續投入工作當中去,形成良性循環,熱情不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甚至可以說是成功的充分條件。
他說「極度認真的工作能扭轉人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我們才能夠扭轉自己的人生。
二、痴迷於產品
稻盛和夫對產品的忠誠就像對待生命一樣嚴肅,一次次的被拒絕,不被通過,都沒有影響他對產品改進的信心。
這種精神也是我們需要的,不怕失敗,不怕困難,將苦難看作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當作是磨鍊我們的機會。稻盛和夫對待失敗的態度就是「幹」,他對產品的追求是要完美,也許在他的字典中就沒有「失敗」,只有暫時的不成功,不斷實踐,不斷思索就是他對待失敗的態度。
在《幹法》中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踐行是改變的根本,這個在稻盛和夫的身上體現的特別的明顯。《幹法》中講到的就是稻盛和夫不斷實踐、探索,最終創造商業史上一個個奇蹟的故事。
稻盛和夫痴迷於產品,在京瓷剛剛創建不久,收到一批冷卻廣播機器用的「水冷複式水管」的訂單,這種水管體積大,用的是老式陶瓷,屬於陶器。
京瓷並沒有製造這種大型,複雜陶器的設備和技術人員。但是客戶盛情難卻,稻盛和夫接下了訂單,接下了訂單,就一定要把產品做出來絕對不能失信於人。
當時,這種水管在成型時由於體積大,要麼乾燥時間短水管容易開裂,要麼就是乾燥時間太長,水管由於自身重力產生形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稻盛和夫晚上在火爐旁抱著水管睡,整夜轉動水管,產品最終被做出來了。
稻盛和夫說,抱著泥土睡,看起來既不衛生又不高效,甚至有些令人生厭,但是做產品如果缺乏這種熱愛,不傾注所有的感情在裡面,任何事情都做不成。正是稻盛和夫對產品的痴迷,才幫助他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三、善於向優秀的人學習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好的學習者,稻盛和夫也不例外,京瓷喜歡用不聰明但是樂於學習的人。
稻盛和夫說聰明人認為自己大材小用,不踏實工作,留下來的反倒是那些看上去愚笨的人,他們樂於學習工作踏實,最後往往是這樣的人成為了公司的中堅力量。
稻盛和夫善於向優秀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用人、管理之道,他還開辦了盛和塾,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中國,專門向人傳授自己的經營、管理之道。
京瓷剛剛創立時只有28個人,但是稻盛和夫一有機會就和他的員工講,我們要做西京原町第一的企業,成為西京原町第一後就是中京區第一,然後成為京都第一,接著是日本第一,最後是世界第一。
當時的京瓷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想要做好企業首先就要敢想。
年輕時候的稻盛和夫並不懂得經營,他很想知道那些成功的經營者用怎樣的思想經營企業。一次,他收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演講通知,他很好奇這位被譽為「經營之神」的幸之助先生有著怎樣的經營哲學,演講當天由於工作關係,他遲到了就站在最後一排,站了好幾個小時。
稻盛和夫善於學習,他總結的人生的成功公式為,成功=熱情×努力×思維,努力從0到100分,熱情從0到100分,思維從-100到100分,如果你的思維是-1分的話,那麼你越是努力就只能越糟糕,成就並不總是和努力成正比,正確的思維方式特別重要。
人如果有了好的思維方式,加上自己持續不斷的努力,那麼即使你的成就不能達到稻盛和夫的高度,你也會擁有一個幸福、充實的人生,而關鍵就是自己每一天的努力。
四、積極進取的態度
一次,京瓷的產品樣品被買家退回,當時,整個公司的士氣低沉,稻盛和夫到生產前線巡視,在一個火爐面前,他看到一個年輕的技術員站著一動不動,雙肩發抖,淚流滿面。稻盛和夫問他怎麼了,年輕技術員回答「已經試過所有的方法了,我們全部的技術和資源通通都用上去了,還是做不出合格的產品」。
稻盛和夫讓他先回家,年輕技術員站著一動不動,稻盛和夫轉念一想,說,「你向神祈禱了嗎?」,說著又嘟囔了幾遍。年輕的技術員看著他,微笑的點點頭,說「我懂了,讓我們再試一次吧!」,又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此後,包括年輕技術員在內的團隊,持續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產品在規定日期內交到買家手中。
稻盛和夫積極進取的態度體現在了工作中的每個細節上面,他的態度直接影響了整個公司的氣氛,最終,也決定了公司的命運。
20世紀後期,美國汽車.電腦等產品迅速發展,需要大量陶瓷器件,京瓷的產品因為高性價比,受到美國公司青睞,京瓷獲得大量來自海外的訂單,稻盛和夫先生的積極進取讓京瓷獲得了巨大成功。
稻盛和夫經常向員工強調一句話,要「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他認為每天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是應該的。而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必須「持續的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衝刺」,也就是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京瓷的文化中稻盛和夫特別強調細節,要求員工多在細節上下功夫,好的產品產生於完美主義。不是要「最佳」而是要完美,最佳是和其他人比,光是滿足於「最佳」,最後只能是市場上的二流產品,他要的是完美。
完美是和自己相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超過「完美」。正是一直抱著這種對產品的高要求,最終,京瓷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五、價值觀決定成就
打磨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需要不斷地努力,稻盛和夫的優秀在於,從年輕起就每天堅持自我反思。
他認為人最常見的陋習是「貪、「嗔」」、「痴」,他稱之為三毒,而且人們常常被這三毒所困,不思進取。
而想要獲得一個充實的人生,擺脫這三毒,就要堅持每天「愚直的、認真的、專業的、誠實的」工作,長期堅持下去,人就能夠很自然的控制自身的欲望,從而克服這三毒對自己的危害。稻盛和夫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京瓷已經成功上市時,稻盛的很多朋友勸他,公司已經這麼成功了,是時候放鬆自己好好享受了,他的家人也不理解為什麼他這麼拼命工作。稻盛和夫認真問自己,自己的努力可以了嗎?
他認為,自己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在於他是為了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福而努力,公司和員工的未來高於自己的享受,想到這些,他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功放棄奮鬥,而是繼續為員工幸福而努力工作。
讀《幹法》,你能感受到稻盛和夫的人格力量。普通人固然很難取得那樣的成就,但是學習他的優點,看看優秀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稻盛和夫的釋義是涵蓋了生活態度、哲學、思想、倫理觀等因素人格。現如今,8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已退居二線,但是他的影響力依然居高不下,任正非每每談及他,也是自愧不如。
馬云為了請教稻盛和夫的經驗,前後往日本飛了不下4次,只為和稻盛和夫說說話。回看稻盛和夫的生平,堪稱傳奇而輝煌的一生,無數人都想學習他寶貴的人生經驗。
在馬雲眼裡,不能放過任何和稻盛和夫交談的機會!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普通人,稻盛和夫寫了很多書,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幹法》、《活法》《心法》三部曲,三本書分別從工作,人生和精神三個維度,講述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驗和智慧,沒有廢話,全是乾貨。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
稻盛和夫的經典作品《活法》、《幹法》、《心》,書中涵蓋了正確的工作觀、成功邏輯、為人處世、克服苦難、經商之道、幸福獲取辦法等內容,這些內容能幫你解決身邊大部分難題。
好書值得收藏,反覆細細品味,點擊下方商品卡,馬上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