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俞穎穎 楊壹 首席記者 楊麗
紹興新昌的小朱在用外婆手機註冊時,發現手機無法收到驗證碼簡訊。
「連著試了很多次,還是沒有收到驗證碼,我懷疑外婆手機被人控制了。」去年8月12日,小朱報了警。
紹興市新昌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介入調查,由此揭開一起非法控制計算機案的內幕,打掉一條「薅羊毛」黑色產業鏈,此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570萬多部老年手機和兒童電話手錶等受侵。
手機主板被植入木馬程序
民警展開調查,對小朱外婆的手機進行現場測試,發現除了無法收到驗證碼、密碼之類的簡訊外,其餘的簡訊均能正常收發。
這太不正常了!
新昌縣網安部門展開調查,先後詢問本地購買同款手機的37人,勘驗手機25臺,發現其中15臺手機的簡訊收發不正常。
民警發現,這些手機的主板被植入木馬程序。
是誰植入了木馬程序?攔截含有驗證碼的簡訊有什麼樣的用途?被植入木馬程序的手機到底有多少?
紹興、新昌兩級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首先圍繞著驗證碼簡訊究竟發去哪了展開調查。
通過話單分析,民警發現用於接收回傳簡訊的是深圳一個手機號碼。圍繞這個號碼進行深挖後,最終確認這個團夥位於深圳市南山區一園區內的辦公地點。
經查,團夥以犯罪嫌疑人吳某為首,製作可以控制手機、識別攔截簡訊的木馬程序,並與主板生產商合作,將木馬程序植入到手機主板中。
專案組民警順藤摸瓜,又在深圳抓獲其中一個手機主板製造商,現場查獲大量植入木馬程序的手機主板。「廠家生產一塊老年機主板只有幾毛錢的利潤,但安裝木馬程序後,廠家可以拿到三倍的利益。」民警說。
關鍵一環:「薅羊毛」
民警發現,木馬主要針對的是老年機、兒童電話手錶等功能機,這兩類人相對不會關注簡訊驗證類的信息。
之前,犯罪團夥也針對智能機種植過木馬,但由於智能機使用人群範圍比較廣,很快會因為收不到簡訊而投訴,於是他們終止了業務。
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還有關鍵一環「薅羊毛」,犯罪集團又是怎麼操作的呢?
什麼是「薅羊毛」?為了招攬客戶,一些電商平臺往往會給新註冊用戶發放優惠券或新人紅包,網絡上專門有人搜集各類優惠券、紅包,這種行為被稱為「薅羊毛」。
想要「薅羊毛」就要用新手機號註冊,那麼新號碼又從哪裡來?於是,有人將目光對準了老年手機,植入木馬,攔截驗證碼完成註冊再去「薅羊毛」。
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這一犯罪團夥通過註冊電商平臺獲取新人紅包,達到獲利的目的。近日,包括吳某在內的20多位嫌疑人被提起公訴。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