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徐芹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公安分局東萊街派出所轄區內「老太太巡邏隊」的一員。她年輕時就身體不好,派出所的民警就時常到她的家裡詢問情況,照顧她。「前段時間我查出肺癌做了手術,出院後,生活都不能自理,好在有小許。」
東萊街派出所民警許春陽在探訪徐芹家情況時,知道了這個事,沒事就會來看看,看見哪裡有活,就伸手幫忙幹。「小許從沒有說過累,但是每次看到他一頭汗,我就心疼。」徐芹告訴記者,「為了回報派出所民警給予我的關懷,我加入了『老太太巡邏隊』,利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維護社區治安。」
警民一家親,警民魚水情,不外如是。
哈爾濱市道外公安分局東萊街派出所成立於1946年8月。70多年來,一茬又一茬的東萊人身體力行,傳承東萊精神,全心全意地為百姓服務。歷經數代人的努力,總結提煉出「百家熟」「拒腐蝕、永不沾」「警民魚水情」三件傳家寶。
百家熟 辦百家事
有一次,東萊街派出所民警劉陽接收到情報說他的轄區內有個逃犯,看到網上逃犯信息後,劉陽就確定了目標,並和所裡領導共同制定了抓捕計劃。
「快,回來了,走。」東萊街派出所民警劉陽看了一眼手錶,指針停在九點,又看了一眼樓上嫌疑人居住的房間燈已經亮起,於是和另外一名派出所民警王旭一同走上樓。
咚咚咚~,劉陽敲響了劉某的家門。「這麼晚,有什麼事麼?」劉某的妻子問道。「沒什麼事,例行走訪,還有想將你發展為治安聯防隊員的事。」劉陽隨口說了句,門開了。
兩位民警進門後,通過現場摸排和暗語交流將其抓獲。潛逃十七年,劉某終入法網。
「這都得益於我們所『百家熟』的傳統,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不然可能連門都敲不開,錯失抓捕機會。」劉陽說。
東萊街派出所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任區民警在接管責任區三個月內,必須做到「見人知名,提名知情」。
要做到這點可不簡單。「如何熟,那是跑出來的,有時候最多一天我能跑62戶。」東萊街派出所民警林阿明告訴記者,「別看跑這麼多。其實困難很大,敲門就是個難題,敲開了門如何有效溝通又是個難題。」
為了幫助新警更快上手熟悉業務,東萊街派出所沿襲「一幫一,傳幫帶」的傳統舉辦新警「師徒結對」帶教工作拜師儀式。「通過這種有儀式感的活動能讓老民警盡心去教,讓青年警察實現一年跟著幹,兩年獨立幹,三年成骨幹。」東萊街派出所所長劉學鋼說。
東萊街派出所發揮「百家熟」傳家寶優勢,創新出「進門三依靠,核查五關注,增效三藉助,熟悉三反覆」等基礎工作法,建立包含單元群、企業群、商家群等213個微信群,實現了戶戶通,群群通,有效地傾聽了群眾呼聲。
魚水情 警民一家親
「只有熟悉了,才會有感情。」67歲的朱景華是東萊轄區內東萊小區第一批住戶,女兒長居國外。派出所民警毛琦知道後,過年過節常常去看望朱阿姨,邀請她參加所裡活動。「小毛警官真的對我太好了,我女兒不在家,他就像我親兒子一樣啊。」朱景華哽咽地說著。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我心裡所想的。」毛琦向記者講起了一個故事。他的轄區內有一位老人,帶著一個孫子,他的兒子給孩子買了早教玩具,但是老人不會玩,就向他「求救」,毛琦去後花了兩個小時才完全整明白。後來的一天,派出所升旗儀式,老人帶著孫子正好路過,就駐足觀看,和民警們一起唱國歌,結束後,看向毛琦報以微笑。「其實警民情就是通過一件件小事聯繫起來的。」毛琦說。
「我們用心對人民,人民也用心對我們。」劉學鋼介紹,如今東萊地區的居民群眾已經和民警打成一片,天熱了送個大西瓜放在派出所門口,或者沒事了就站在門口和民警聊天;天冷了就告訴民警多穿點,有時候送個暖手寶,還會協助民警做好社會治安防範工作。
在東萊轄區內走一圈,記者時常能看到戴有印著「治安看護員」紅袖標的大娘走在路上。他們活躍在轄區樓院,集貿市場等地,成了派出所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在警民共同努力下,東萊的治安形勢逐年好轉。
「要不是有這些群眾基礎,有人提供線索,即使能破案,也會費很多時間。」曾任東萊街派出所副所長,現任道外分局刑警一大隊隊長的仲光波說道。
隨著科技進步,東萊街派出所也緊跟時代發展,將轄區300餘個高清監控探頭、5個高空「鷹眼」與派出所監控室實時連接,實現了全覆蓋。
拒腐蝕 築牢警魂
2018年,東萊街派出所所長劉學鋼入職東萊街派出所。針對隊伍新情況和隊伍建設要求,劉學鋼召開了民警大會,全所上下共同討論,定下了「八不準,四必須」的鐵律約束行為。
築牢警魂,光有鐵律不夠。東萊街派出所通過抓教育、抓制度、抓載體等「三抓」凝聚警心,通過紅色基因傳承學習、組織保障等方式加強忠誠信念。
為讓新警對職業的珍貴和神聖有所了解,東萊街派出所邀請曾經在東萊工作過的老同志、老幹部和轄區的群眾代表講述東萊的歷史和故事,組織他們參觀東萊史展,講老所長尹燕珩的事跡,教育他們過好金錢關,把好權利關,牢牢守住警察清廉本色,不斷增強他們的使命感,榮譽感。
東萊街派出所一以貫之地加強廉政建設,始終能做到「後門不開、私情不領、送禮不要、吃請不到」,全面打造了一支堅定的公安鐵軍。做到了連續五十多年無違紀行為,被社會各界高度評價,被人民群眾譽為「新時期霓虹燈下的哨兵」。
接力棒 精神傳承
「一朝東萊人,一生東萊情。」這是眾多東萊現任和曾任民警的心聲。「因為我們在東萊街派出所得到的不僅是工作的鍛鍊,還有精神的洗禮,東萊精神將伴隨我們一生。」曾任東萊街派出所戶口員,現任道外分局出入境管理科科長楊波說道。
高霞,1998年正式成為東萊街派出所民警,22年來一直在窗口服務。「我把每位來這裡辦事的居民,都當成自己的親人,在不違反規定、原則的情況下,盡力幫助百姓。」
舒適的座椅,群眾接待地,飲水機,諮詢臺……在東萊街派出所,室內布置的細節之處也會讓人倍感溫暖,正應了派出所門口佇立的牌匾——「百姓之家」。
程金梅是東萊轄區老住戶了,家庭條件一直不好,為此,東萊街派出所民警王新志捐款給她開了間小食雜店,算是有了穩定收入,隨著王新志的調任,民警馬爽、陳亮、趙宇陸續接棒幫扶,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歷經四代民警的努力,她們一家終於過上了好日子,如今的食雜店牆上還可以看到幫扶程金梅的四位民警的合照。
「東萊精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滿意是一代代東萊人永遠的追求。」劉學鋼堅定地說。
如今,東萊精神花開遍地,每一位在東萊待過的民警都對東萊有著濃厚的感情,即使到新的崗位,也仍然傳播著東萊精神。
原標題:《《光明日報》客戶端報導:人民滿意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