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擴大)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關心的問題,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具體介紹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經濟運行、深入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世行高度評價上海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是上半年的頭等大事,龔正說,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第一,統籌協調,協同聯動,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龔正說,疫情發生後,我們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建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和11個專項工作組, 16個區都有市領導對口聯繫指導,迅速形成覆蓋全市215個街道鄉鎮、6077個居村委、1.3萬個住宅小區的防控網。同時,我們服從服務全國疫情防控大局,率先派出援鄂醫療隊,先後組織9批1649名醫護人員馳援,為打贏武漢和湖北保衛戰作出貢獻。
第二,堅持「四早」,落實「四集中」,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龔正說,我們全面加強患者篩查,在全市設立發熱門診117家、社區發熱哨點200個,把每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提高到9萬例,確診患者集中送到市公衛臨床中心等進行救治。臨床診治中形成的「上海方案」,被國家方案充分吸納,也得到世衛組織的認可和推介。
第三,因時因勢,分區分類,不斷增強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實效性。龔正說,疫情初期,著力點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鏈。隨著本土傳播基本阻斷、境外輸入疫情持續出現,我們把重點放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上,著力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在這過程中,社會各方面都付出巨大努力。比如口罩供應,疫情初期十分緊張,相關企業克服種種困難,迅速復工復產、達產擴能。比如外防輸入,我們與海關、邊檢等部門緊密合作,嚴格落實全流程閉環式管理,確保進境人員從落地到隔離不與公眾接觸,沒有發生境外輸入病例在閉環外引起的本地傳播。
第四,平戰結合,遠近結合,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龔正表示,針對短板弱項,我們制定實施了公共衛生「20條」等一批政策措施,啟動了新一輪公共衛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市防控形勢總體向穩向好。」龔正說,世界銀行對上海防控工作高度評價,並向全球分享上海經驗。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疫情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要繼續繃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根弦,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體制優勢,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防控。
逆勢增長的領域持續向好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本市經濟社會運行逐漸回歸正常,呈現企穩回升、總體向好的態勢。」龔正說,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下降2.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個百分點,二季度實現正增長。經濟運行突出表現為「四個持續」。一是先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持續改善、逐月回升。服務業明顯回升,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0.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個百分點。工業降幅逐月收窄,二季度3個月均實現當月增長,上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下降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了11.1個百分點。投資加快回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7%,其中製造業投資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明顯改善,「五五購物節」等活動有力促進了消費回補,5、6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當月正增長。出口穩步增長,貨物出口額增長0.7%。
二是疫情衝擊中逆勢增長的領域持續向好。外資長期看好我國和上海經濟的信心沒有改變,上半年實到外資在去年同期增長13.9%的基礎上增長了5.4%。金融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4%,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增長13.4%。
三是新動能在疫情倒逼下持續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增長,上半年產值增長5.5%,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有力推動了工業回暖。「大雲物移智」也就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以及5G+4K/8K、區塊鏈、邊緣計算、人臉識別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在線新經濟跑出加速度,商品類網絡購物零售額增長14.3%。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在加強疫情防控中持續提升。居民收入保持增加,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577元,同比增長3.6%,繼續快於經濟增長。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7%,漲幅較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全市劣V類水體佔比為3%,比去年底下降4.8個百分點。
科創中心建設,重點抓了兩件事
「科創中心建設,重點抓了兩件事。」龔正說,一是籌建國家實驗室。已建和在建大科學設施12個,啟動市級重大專項和平臺項目5項。二是實施三大「上海方案」,確定了102項重點工作,目前已組織實施和初步完成56項。
談到臨港新片區建設,龔正表示,主要體現為「三個一批」:第一,一批重大改革相繼推出。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事權下放等工作有序推進。特別是洋山特殊綜保區正式掛牌,這是全國第一個。第二,一批重大項目密集籤約。上半年籤約項目141個,投資總額1767億元,近期總投資480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實現集中開工。第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設。兩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S3公路等基礎設施都在有力推進。新片區設立以來,累計完成企業註冊約1.1萬戶,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總產值、生產性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29.7%、32%、64%,實現逆勢飛揚。
龔正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汙染防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領域項目合作。特別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進入快車道。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目前已編制完成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準備上報國家批准;先行啟動區國土空間規劃和6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編制。二是加強制度創新。聚焦規劃管理、要素流動、生態保護、財稅分享等8方面,加快形成一批一體化創新制度。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臺支持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涉及賦權、財政支持、用地保障等政策。四是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今年示範區在生態環保、互聯互通等方面確定了近100個重大項目,重點推進的33個項目都在抓緊施工。
「今年我們還要舉辦第三屆進博會,目前已籤約展覽面積超過九成,籤約和報名企業超過2000家。」龔正說,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籌備工作,細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強應急演練,確保「越辦越好」。今年還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將以此為契機,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
建好「兩張網」是提高治理水平的「牛鼻子」
龔正表示,建好「兩張網」是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第一張網是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總的考慮是著眼於更高效、更便捷、更精準,完善全方位服務體系,加快政務服務「進一網、能通辦」。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截至6月底,總門戶接入服務事項2341項,超過84%的事項具備全程網辦的能力。龔正說,上半年主要抓了兩方面工作:一是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重點是推進群眾和企業關切的14個「一件事」,以點帶面,促進「一網通辦」從「能辦」向「好辦」轉變。目前14件事已完成2件,其他9月底可基本完成。二是圍繞數據惠民,深化公共數據治理。重點是推進「三個應、兩個免」,就是信息系統上雲應遷盡遷、公共數據應歸盡歸、信息系統和業務專網應並盡並,以及部門核發的材料和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予提交相關紙質材料,目前進展總體順利。
第二張網是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總體考慮是三句話。第一句話,目標定位是『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第二句話,基本架構是『三級平臺、五級應用'。三級平臺,就是在市、區、街鎮三級建設城運中心和信息平臺。五級應用,就是在三級平臺的基礎上加上網格和社區。第三句話,價值取向是『應用為要、管用為王'。」龔正說,按照這一總體考慮,去年「一網統管」建成1.0版,上半年我們制定了「一網統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四方面工作。一是抓「三級平臺、五級應用」建設。重點是抓好雲、數、網、端、安等五大要素的配置。二是抓數據匯聚。我們梳理出17類1000多個生命體徵項,圍繞這些體徵項匯集數據。三是抓應用場景。重點是高效處置一件事,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間,以相對最小成本,解決最大的問題,取得最佳的綜合效應。目前正加快建設防汛防臺、大客流等五大應用場景。四是抓信息安全。堅持安全第一,嚴密制度規範,強化技術保障,堅決守住這條底線。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一網統管」建設,在第三屆進博會前建成2.0版。
此外,7月1日是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龔正表示,原定2022年底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這一目標可望今年年底基本實現。
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疫情之下,我們更加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在破解『老小舊遠'難題、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方面持續用力。」龔正說。
談到穩就業,龔正說,上半年,我們從應對疫情、穩定就業出發,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制定實施了一批穩就業政策措施。一是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企業是就業的源頭,穩就業首先是穩企業。我們通過減稅降費、補貼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積極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穩定崗位。二是著力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高校畢業生就業涉及千家萬戶。我們把工作重心放在增加崗位供給上,組織開展畢業生網絡招聘會,推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基層就業項目等擴大招錄規模,加強職業見習等服務,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三是著力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特別是及時將受疫情影響的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範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減負、穩崗、擴就業工作,進一步幫助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龔正說。
到去年底,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還有186萬平方米、9.2萬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進舊區改造這項工作。」龔正說,一是明確提速改造的新要求。就是能快則快,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上半年,完成了37萬平方米、1.7萬戶,分別是全年目標的67%、61%。二是創新舊改模式。我們成立了市城市更新中心,作為全市統一的舊改功能性平臺,創新國企參與舊改的模式,探索全市跨區域平衡的新路徑。三是強化政策供給。出臺了「預供地」、貸款貼息等一批政策,支持區裡更好解決資金平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