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理髮店疫後重生,理髮老闆回漢落淚

2020-12-26 澎湃新聞

曇華林簡單生活館,主理人張家順在理髮鏡子前。

1999年,當網紅街區曇華林還是個老街的時候,張家順和他的理髮店「簡單生活館」就呆那了。

武漢解除封城後,張家順第一時間回到了曇華林,看到政府官員們列成一排在站臺向他們鞠躬歡迎回家,這個湖北漢子哭了

張家順說自己「沒有別的本事,只會理髮」。但事實上,社區哨崗值班、鄰裡街坊搬重物、汛期義務巡堤都有他。

這是《一首簡單的歌》,簡單的曇華林生活委員。

1、

簡單生活館:

不像理髮店的理髮店

張家順小店裡的沙發上堆滿了鄰居家的快遞包裹。一個快遞小哥拉開店門和張家順打了聲招呼,把紙箱往沙發上一擱就走了。

曇華林許多居民把快遞收貨地址留成張家順的「簡單生活館」,小店臨街,快遞小哥好找而且不用爬樓,而且店裡總有人看門做生意——實際上,這家簡單生活館也是疫情過後曇華林最早開門營業的店鋪。社區鄰居常常下班後或外出時到這家小店找主人聊幾句,順便取走包裹。

張家順和妻子、女兒在自己的理髮店。

這家簡單生活館的裝修確實簡單:儘管張家順是理髮師,但店裡看不到任何關於美發時尚的元素,不到四十平方的地方隔成幾間,三張老舊的轉椅,只有一個可供客人洗髮的躺椅,牆上貼著褪色的海報和張家順寫的書法作品,二三十元的理髮價格裱在鏡子旁邊,架子擺著妻子艾紅娥獲得的優秀外來務工者獎狀——她正在和幾個來做理療的鄰居拉著家常;他們的女兒「小怪物」——一個即將讀大二的女生靠在堆放著快遞上沙發上刷著手機。

「雖然曇華林是個網紅街區,遊客很多,但我主要還是做街坊的生意」,張家順說。

張家順正在為女兒打理頭髮,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了。

2、

商戶裡的百事通

人緣好又接地氣

48歲的張家順1999年來到曇華林開店,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四五平方的空間,後來規模慢慢擴大,妻子也把艾炙的業務帶了進來,「20多年,靠的就是人緣好,接地氣。」

張家順的愛人艾灸的手藝不錯,這也是「簡單生活「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張家順記得剛開始到曇華林的時候,這裡只是一個原生態的老街區,完全沒有現在的商業氣息。這幾年很多文藝小店入駐曇華林,做為老店主,他也成了商戶中間的百事通。「在這條街上沒有人不認識張師傅的」,一位來店裡做理療的大姐說,「手藝好,收費又低,幾乎是有求必應。」

平時,張家順喜愛書法,閒暇時就練字,不少鄰居向他求字,他都會慷慨贈予。

張家順商戶微信群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在這條街做生意不是那麼容易的。」在張家順看來,潮店雖然多,但光有文藝情懷還不夠,還得有腳踏實地紮根的煙火氣——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有些店鋪的店主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無論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微信群裡,這讓張家順感到難受。

曇華林時尚小店「磨揚工」的店主段好(左)請張家順寫幾幅字,他寫完後親自送了過來。

張家順幫「磨揚工」的店主將寫好的字張貼起來。

3、

大年三十 陌生的求救電話

1月23日,張家順預定了回老家仙桃過年的火車票,沒想到這是封城前的最後一班車。原想著初四就回武漢,連換洗衣服也沒多帶。在火車站的屏幕上,張家順看到了離漢通道關閉的消息,當時覺得也就個把星期就能回來,沒想到一別就是兩個多月。

整個湖北的疫情也不容樂觀,回到仙桃的張家順立刻感受到了村裡對武漢返鄉人員異樣的目光,他們把自己在家裡隔離了半個月,直到衛生站的人員上門檢測確認無礙後才敢打開家門。

曇華林簡單生活館,主理人張家順正在向唱作人潘舒樺講述自己疫情期間的經歷。

大年三十的的凌晨兩點,張家順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一個女孩哭著說自己的姑姑在曇華林的家中去世了,也不知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女孩亂了方寸,不知道該找誰處理遺體。因為張家順此前經常拍攝社區探店的視頻發在抖音上,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女孩順著他的帳號查到了他的電話。

張家順立刻撥通了社區書記馮晶的號碼,電話那邊也是一籌莫展——醫院已經超負荷運作,社區沒有專業的處理人員,也沒有防護服,對話了幾分鐘,張家順聽到了電話那頭女書記的哭泣;張家順又撥通了街道派出所的電話,終於協調了人員處理老人的遺體。

由於樂於助人、勤於走動,張家順與曇華林鄰居們的關係不錯,理髮店的架子上,擺著幾瓶離開曇華林的店主們放在他這裡的酒。

這個年過得並不安穩,張家順不斷地打電話聯絡社區的網格員,要求回來做志願者,「我沒有別的本事,只會理髮。雷神山、火神山、兩個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沒有理髮服務,我可以去支援——或者,你們要我做什麼都可以。」放漢的通道早就關閉了,張家順得到的回覆簡單而堅定:不要走動,就是對疫情最好的支援。

4、

第一時間回到武漢

政府官員向我們鞠躬

3月28日,張家順終於得到了社區的批准,購買了第一班回武漢的車票,車上的人不多,路上幾乎沒有人說話。在漢口站下車時,張家順看到政府的官員排成一列,在站臺上向下車的人們鞠躬:歡迎回家。張家順眼淚一下流了出來。「60多天,武漢變成了這個樣子,心裡很難受。」

張家順來到不遠的「老張書舍「,與這裡的老闆張福臣聊聊日常防疫的事。

回到店裡的張家順開始義務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理髮,到社區的哨崗值班,但更嚴峻的情況是,疫情使曇華林的商戶們元氣大傷。以往櫻花開放的時節,曇華林每天會湧進幾萬遊客,今年進入的遊客幾乎可以掰著指頭數出來。5月1日假期,社區接到任務,動員商戶們復工復市,重振曇華林的信心,但商戶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開門營業——沒有客源,水電、人工、原材料都是成本。

武漢解封後首批回城的張家順喜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跟鄰居們、粉絲們交流,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宣傳曇華林。

張家順將商戶們拉起群,開始了一天探一店的視頻直播,在社交媒體上推廣:老張書舍的獨居老闆年紀大了,張家順讓自己的孩子去給他搬書搬柜子;給磨揚工文創店的單身姑娘段好寫書法,貼條幅;漢繡店的肖大姐不會用手機直播,他又上門指導。「曇華林有多店鋪的業態本來是有競爭的,但是現在需要我們協手合作一起扛過去。」

張家順喜歡接受新事物,武漢解封後,商戶們都想盡辦法尋找客戶宣傳自己,他來到斜對面的漢秀店,教店主如何直播。

女兒小怪物有些埋怨:老爸幹嘛總是跑著跑後的,這個世界少了他也一樣轉。她不喜歡以前吵吵鬧鬧的曇華林,現在這樣悠閒的狀態也挺好的。

妻子艾紅娥忙的時侯也會吵幾句:成天往外跑,也不顧家。「我們家是受過這條街恩惠的,現在大家有難處,要知道回報」,張家順說。但在丈夫的感染下,也成為了社區的熱心人士,經常戴著紅袖套出現在社區的執勤點。

解封後的夏天,武漢罕見的汛情到來,熱心人張家順報名參加巡堤隊,這只是他參與社區活動的其中一個項目。

七八月的武漢武漢又一次遭遇了汛情,張家順又召集了12名商戶組成義務巡堤隊,每天分成兩班巡查靠近曾家巷的的長江大堤,檢查是否有破損,是否有電線外露造成隱患。每天三公裡的江堤需要來回走幾遍,一路上蛇蟲鼠蟻雜草叢生,他們拿著標尺和竹竿測量水位,一位發現異常就需要及時上報。

這天,巡堤隊裡有兩名商戶因病沒能參加,還有三名出差外地無法趕回,張家順在群裡吼了一聲,補位的商戶很快就報滿了。「這在疫情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張家順說,「可能是災難過後人也需要尋找一種共同提氣的感覺吧。」

由於汛情被封閉了的江灘公園,參加了巡堤隊的張家順正在測量長江的水位,這項工作很辛苦,需要在長江邊連續工作數個小時。

疫情之後,簡單生活小店的改入還不及平時的三分之一,女兒在寧波學習服裝設計,她想去法國留學,家庭要備足子彈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經濟要提振,不能只靠小資生活情調和獨善其身,需要大家一起協力,找回自信。」

在曇華林做了20年的簡單生活館,張家順並沒有想擴大店面規模的計劃,「我沒有什麼能力,就是一個簡單到可以被忽略被遺忘的小人物,但我願意做一個擺渡人的角色」,張家順在一張卡面上寫道,「這也許就是我賺不到什麼錢的原因吧。」

唱作人潘舒樺與「簡單生活館」的主理人張家順。

極光視覺是一個由

「資深報導攝影師+策展人/編輯」

構成的視覺原創機構

策劃/編導:梁音劉可

文字:梁音

攝影:劉可

視頻:梁音 劉可 伊凱文 陳杰豪

作詞/作曲:潘舒樺

編曲/演唱:潘舒樺

剪輯:陳杰豪

編輯:梁心竹

原標題:《回到武漢,政府官員列隊在車站向我們鞠躬 | 城市甦醒之歌之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直擊上海理髮店現場防控:理髮店限流 理髮要保持距離
    直擊上海理髮店現場防控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不少民眾希望可以通過「龍抬頭」「剃喜頭」的傳統習俗帶來好運。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理髮店一直在歇業。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4日當天,上海街頭的一部分理髮店正在逐步恢復營業。
  • 合肥已有多家理髮店開業!去理髮店要注意……
    )》,並以三孝口街道白廈美容美髮和深港名髮型兩家理髮店為試點,科學、有序推動理髮行業復工營業。「口罩、測溫儀、護目鏡、PVC手套,75%酒精……你們看,都準備好了,還有信息登記表、理髮流程單,從預約、登記,到消毒工具、人員管理,理髮過程中所有的注意事項都列出來了!」2月24日上午八點半,阜南路深港名髮型的老闆金師傅熟練地向廬陽區衛生監管所和三孝口街道城市管理部的執法人員介紹自己這家理髮店的準備情況。
  • 鄭州最便宜理髮店理髮3元多年不漲價:執著和堅守服務人民不「漲價」
    □大河網記者申華理髮只要3元,多年來從未漲價!在鄭州市鄭上路工農路附近的省紡機小區有一個62歲的老太太,給人理髮30多年了,一直堅持只收3元,始終沒漲價。老人說:「我這人知足,覺得3塊就夠本兒了。再者,我這人怕寂寞,每天來理髮的人陪著我說說話就中!」10月31日焦點網談官方微信轉發該消息後,引發廣大網友點讚熱議,有網友表示,理髮只要3元且不漲價,體現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將就的執著和堅守。據報導,老太太叫侯春雲,今年62歲,老家是洛陽的,老伴是省紡機職工,自己從30歲起就開始理髮,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
  • 我在紐約|疫情晴雨表理髮店重開,迎來抗疫勝利第一縷曙光
    可以說,包括我在內的全體紐約市民們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來了第二階段重啟,盼來了理髮店的重新開張。我終於久違地坐上理髮店椅子時,一開始甚至都忘了把帽子摘下來,一時間讓理髮店裡充滿了笑聲。我家附近的理髮店,為了重新開業還專門掛起了「盛大開業」的橫幅,頗有一種涅槃重生的感覺。
  • 我的理髮店啥時能開門?
    昨天,劉先生在客戶微信群裡公告,開業後讓大家先預約再理髮。記者黃捷「我想問一下,理髮店什麼時候可以開門啊?再不開門我都要變『長毛』了!」今天中午,家住江幹彭埠的73歲惠大伯打進快報85100000熱線,他說已經整整兩個月沒有理髮,實在受不了了。
  • 上海首批百家理髮店復工:不洗頭只理髮 人數超額店外等
    記者4日下午在上海市閔行區的多家理髮店探訪時發現,目前店外均貼有「理髮店開業承諾書」等相關告示書,稱目前一律只提供理髮業務,不允許從事除理髮之外的其他業務。「以前最基礎的洗頭服務我們也是不提供了,如果你要美容或者燙染等服務在目前也是實現不了的」,閔行區普樂路某理髮店老闆水先生說。
  • 剪髮只要5元,人民路上這理髮店,老闆堅持不漲價!
    老闆回覆:不漲價!! 在清江浦區人民南路附近,有兩家相距不到500米的理髮店,理髮一次都只收五元,價格不約而同地暖心,並且多年堅持不漲價,不少市民是她們的老顧客,紛紛稱讚店主善舉。
  • 理髮店陸續開業客少人閒 電動理髮推子熱銷
    「上個月理髮太難了,走了好幾條街都不見一個開門的理髮店。」市民吳先生說,為了理髮,自己不得不在網上買了剃頭的推子,這場疫情開發出了他的理髮技能。雖然現在理髮店已經陸續開門,但生意還遠未恢復正常水平。
  • 朝暉這家理髮店第一天開門...
    劉先生是衢州人,這家理髮店他開了十多年,積累了不少忠實的老客戶,客戶微信群裡有一百多人。有些客人年前剛剪過頭髮還好些,有些一兩個月都沒剪過頭髮,紛紛在群裡問劉先生什麼時候開業。有些客人還說,再不開乾脆要在網上買理髮工具自力更生了。一個小夥子騎車路過,看到店裡有人馬上彎了過來,「可以理頭髮了嗎?」
  • 鄉下的那家理髮店
    鄉下的那家理髮店,三十多年來,牆上的三色燈旋轉個不停。店裡面的設備十分陽春簡陋,兩條長板櫈,一放窗內一放窗外,讓等候理髮客人小坐的地方。屋內空間擺放兩張理髮椅,椅座前則是兩靣大鏡子。角落上一座數層的三角櫃,櫃內擺放著理髮工具,以及一些洗髮與染髮用品。
  • 市民免費1個月,醫護人員免費3個月,安康這家理髮店為啥這樣做?
    「安康有家理髮店正在免費給市民理髮,我在這裡理髮時,聽老闆說因為疫情原因,想做公益活動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4月12日中午,一位市民向華商報-二三裡介紹說,他覺的這個老闆很有愛心,希望能讓更多人的知道老闆的善舉。
  • 三十多歲了,想學理髮,是去理髮店還是理髮學校?
    如果在理髮店可以快速學會,就不會有人去學校話費那幾個月的時間了別人在學校裡進修幾個月,系統性的學習,和你在理髮店,大部分時間在打雜/洗頭和做一些與真正提高理髮技能無關的事情,哪一種,對你提高理髮知識和掌握理髮技能更有效?答案不言而喻。
  • 理髮不扎堆!密雲84家理髮店有序營業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在傳統習俗裡,「二月二龍抬頭」是理髮的吉日。密雲相關部門加大對復工理髮店的監督管理,要求理髮店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確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客人進店需戴口罩,進店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理髮師戴口罩上崗,開業復工後的芳琪美容美髮中心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 家長為孩子能贏在起跑線,找「門道」擇校,被理髮店老闆套路22萬
    劉女士在理髮店理髮,理髮時抱怨給孩子找不到好學校,十分煩惱,不知道如何是好,理髮店老闆剛好聽到這句話,看到劉女士躊躇的面容,覺得找到了一個發財的好路子,於是立馬設計了一個詐騙的局,等著劉女士跳入其中。女子抱怨找不到好學校,被理髮店老闆詐騙22萬劉女士是戴某經營的一家理髮店的常客,這天,她像往常一樣來到理髮店理髮,在理髮時,隨著心情的放鬆,又想到了自己孩子選擇學校的難事。苦於沒有門路,孩子找不到一個好學校。不知不覺,劉女士就將這件事抱怨出來。戴某在旁聽得一清二楚,這讓戴某覺得有機可乘。
  • 小米有品和理髮店「搶飯碗」,推出理髮神器,一頓開推搞定髮型
    樓下的理髮店已經開業十多年了,但是現在周圍的人太少了,一直以為他們要生存不下去了,可邊上其他店鋪都換了好幾家了,它卻一直都在。女生可能兩三個月才需要剪一次頭髮,甚至半年才修剪一下,做個頭髮都不奇怪。但男生可不行,幾乎一個月、半個月就要去理髮店走一遭,去一次就要幾十塊,遇上節假日,可能還要更貴。一個簡單的三口之家,光是爸爸和孩子理髮累積起來就是不小的支出。但其實針對男人與孩子的理髮,真的非常簡單,那為什麼不考慮自己動手,能省一筆是一筆呀。小米生態鏈推出的新一代「映趣理髮器」,傻瓜式操作理髮器,就是你非常好的選擇。
  • Ollie: 為了學理髮,他跑遍了美國知名美式理髮店
    Ollie: 為了學理髮,他跑遍了美國知名美式理髮店 Ollie從小熱愛hiphop文化,一度想做一個美式髮型,但國內的理髮師告訴他,黃種人的頭髮太硬,沒法做。「我估計他們都搞不清是什麼,又不能說自己不懂,只好隨便找個理由敷衍我」。
  • 晚年的溥儀去理髮店理髮,問了理髮師幾個問題,惹得眾人哄堂大笑
    雖然清朝已經滅亡多年,但是清朝的統治確實有很多地方被世人所詬病,給中國帶來了滅頂之災。正是由於清王朝長達百年的閉關鎖國才使得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外國列強紛紛瓜分中國,而在慈禧的統治下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後來,年幼的溥儀繼位繼位以後,坐上了這搖搖欲墜的龍椅之上。
  • 2020北京理髮店什麼時候開門?這些店可以預約理髮
    2020北京理髮店什麼時候開門?  29家理髮店已經開業。但理髮需要預約  目前在北京市美發美容行業協會組織的吉米造型、東方名剪、四聯、付軍剪藝、時尚殿堂、FEEL國際美髮沙龍等品牌連鎖企業中,已有29家店鋪已正常營業。
  • 老市民將作別老理髮店
    這間理髮店很小也很大,小是說它的營業面積很小,不足十平方米,而且小得至今理髮店連個名字都沒有。說它大,是因為附近有近千名的老居民都是它的常客。這間老理髮店的創始人是20世紀80年代從邢臺老國營牡丹美容廳退休的理髮師。後來,老理髮師的兒子張平均2000年接替了他母親的手藝理髮至今。
  • 女子去理髮,結果耳朵被理髮師割傷
    理髮耳朵被剪傷拒絕吳先生的介紹,12月13日下午3點左右洗頭,朋友郭先生開始剪頭髮,突然聽到郭先生說:啊郭先生馬上翻身了。當時以為只是個小洞,吳先生和郭先生什麼也沒說就走了,到了晚上,耳朵越來越疼,想擦碘伏,可創可貼撕了,直接缺肉! 第二天早上,吳先生帶朋友去醫院檢查,醫院提交的病歷上寫著 的雙曲餘弦值。的雙曲餘弦值。的雙曲餘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