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康巴小夥丁真的視頻傳遍全網。丁真的爆紅也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丁真」商標疑遭搶註。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以來,多家公司提交了「丁真」商標註冊申請,類別涉及日化用品、教育娛樂、網站服務等。
「丁真」商標一旦被搶註成功,會發生什麼?將發生的事情看起來有些荒誕。丁真很可能因為使用了自己的名字被人告侵權,要麼賠錢,要麼被迫改名。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情。就在一年多前,有位短視頻網紅因為名字慘遭搶註,被商標持有人要求改了自己使用了22年的真實姓名,否則以其真實姓名註冊運營的所有網絡帳號平臺都將接到要求封停號的律師函。這相當於斷了這位網紅的生路!
更可惡的是,愛玩花式搶註的個別人、某些商標代理中介和企業無孔不入,見名牌就傍,有流量就蹭,除了利益之外,眼中沒有其他,心中也無道義可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疫情暴發後,從2月初至3月底,國內多地出現申請人將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火神山」「雷神山」及包含「新冠」「李文亮」「鍾南山」等字樣申請註冊商標,引發各界廣泛關注與熱議,也激起了不小的公憤。
所幸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駁回了「火神山」「雷神山」「李文亮」等商標註冊申請,並首次公布對1000多件與疫情相關的商標註冊申請實施管控。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做法,具有標誌性意義,表明了國家層面對「惡意搶註」行為說不的基本態度。
根據商標法規定,「不以使用為目的」「侵害他人在先權利」和「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等諸多情形都可能構成惡意搶註。以法律的視角來看,大多數的花式搶註,都應屬於惡意搶註的範疇。
商標是商譽的指代工具和載體,保護商標就是在保護商譽,保護智慧財產權和創新創造。但是,某些人、皮包公司和某些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相互勾結相互配合,打造出了惡意搶註的灰色產業鏈,他們的目的在於通過花式搶註來花式斂財。
花式搶註表現出來的搶註意識很強,但所表現的都不是對商標獨特性的追求,而是一種「佔先」「搶先」意識。譬如,網紅流行,就有些居心不良的商標搶註公司,提前埋伏,將一些有潛力的自媒體名稱搶先註冊成商標,一旦自媒體爆紅,就去索權勒索。如此行徑,與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相關立法本意背道而馳,理應不受法律保護,情節惡劣的更應受到懲處。只有讓花式搶註玩不出花樣,花式搶註的遊戲才會結束。
首先要立法先行,不僅要有原則性規定,還要在立法上進一步明確非正常商標申請及惡意搶註行為的特徵及罰則。法律具有可操作性,法律的威嚴才能令那些見利忘義的搶註者望而卻步。
其次,審批、監管部門要大力推進「關口前移」,在商標審查和異議階段嚴厲打擊商標惡意註冊行為,加強對惡意註冊行為監控,採取提前審查、併案集中審查和從嚴適用法律等措施,堅決打擊商標惡意註冊行為。各地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商標代理信用記錄檔案,將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代理機構和個人信用檔案,與相關部門開展聯合懲戒。
再就是,要增加商標的註冊和持有成本,通過經濟手段壓制花式搶註玩花樣的獲利空間。
目前搶註一個商標的成本只千元上下,而一旦成功轉賣則有數倍甚至十數倍的盈利。低廉的搶註成本和高額的利潤,形成了鮮明對比和強大引力,導致惡意搶註屢禁不止。曾有報導,河北一家小小貿易的公司一共註冊了900件商標,有人開玩笑說世界500強都用不了這麼多。商標權利的被囤貨居奇者濫用可見一斑。如果提升商標註冊、持有的成本,讓惡意搶註者作繭自縛,無疑會大大減少花式搶註行為。
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有效註冊商標量已達2918.2萬件,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如果不遏制花式搶註的惡意註冊行為,商標註冊數量中的水分不能及時擠出,註冊商標就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不但擾亂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還會造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甚至影響到經濟決策的精準度。因此,多管齊下,多方施策,讓花式搶註玩不出花樣,必要而且迫切。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