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很多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2021-01-08 騰訊網

近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一段講話在網上火了一場,起因是美眾議院會議討論對塞爾維亞施壓,要求其疏遠與中俄的關係,並強迫其承認科索沃獨立。

之後,武契奇在公開發言中毫不避諱地調侃道:「如果我聽從美國指令,我就能拿諾貝爾和平獎了,還會被歐洲賦予「民主鬥士」稱謂,但我們不會為了讓美歐滿意就做弱國,我們會繼續鬥爭。」

這番老陰陽師加強硬耿直的回應背後,是塞爾維亞一直如鯁在喉的科索沃主權問題。

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至今的20年間,科索沃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政府和社會體系,並且得到108個國家承認,但始終沒有在受到國際全面認可,脫離塞爾維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尷尬地卡在分合之間。

造成這種局面的表面上看是科塞雙方的歷史矛盾,深究其裡,其實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科索沃與塞爾維亞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分合歷史

科索沃位於塞爾維亞西南,與黑山、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接壤,古來就是兵家逐鹿之地。公元前4世紀,科索沃生活的是一些遊牧部落,這些人被稱為「伊利裡亞人」,現在阿爾巴尼亞人視之為祖先,以證自身在那片土地的合法性。

公元6世紀,斯拉夫人遷入,建起城市和田地,將部落人驅趕到山裡。12世紀,塞爾維亞人徵服大部分巴爾幹地區,建立了民族史上最光輝的王國——塞爾維亞王國,科索沃視為塞爾維亞人和強大塞爾維亞王國的發源地。

當時塞國的統治和社會氛圍被阿爾巴尼亞人接受,兩個民族共享宗教、節日、習俗和語言,維持了一段和平共處時期。隨著奧斯曼帝國崛起,塞爾維亞王國迎來了終結。

奧斯曼不斷擴張勢力,進犯到了塞王國,1389年,兩國軍隊在科索沃拉開大戰,雖然塞做了頑強抵抗,甚至刺殺了穆拉德一世,但最終戰敗。

1359年,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被奧斯曼佔領,王國隕落,疆域被奧斯曼和奧匈帝國分割——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南部地區歸於奧斯曼,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北部地區受奧匈帝國控制。

奧斯曼統治期間,政府實行暴政,難以忍受的塞爾維亞人離開科索沃北上,而阿爾巴尼亞則乘機向科索沃聚攏,到18世紀時,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比例已經高達60%,兩地主體民族割裂漸漸形成。

為了方便統治,奧斯曼向該地遷入大量阿爾巴尼亞人,並向天主教、東正教信徒強徵高稅,同時免費推廣伊斯蘭教,科索沃漸漸成為以阿爾巴尼亞為主體的伊斯蘭教區,科塞兩地的宗教信仰也形成了嚴重分化,進入分溫和分立時期。

進入20世紀後,帝國政治走向衰亡,塞爾維亞在沙俄支持下趕走了奧斯曼統治者,在1912年獨立,拿回了科索沃。但當時國際局勢混亂,歐洲大國矛盾重重,戰爭一觸即發。

1914年奧匈王儲費迪南在沙拉熱窩被刺殺,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開戰,矛盾拉滿的德、法、英、俄乘勢加入戰爭,比利時、義大利、保加利亞、日本、中國、美國也都捲入其中,釀成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場浩大的國際之戰,一直打到1918年才結束。

之後,被奧斯曼拆分、欺壓五百年之久,心向統一的塞爾維亞拉著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匈牙利等國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國。

這個王國一直存活到1945年,但整體混亂,內部矛盾不斷,掌權者獨裁,極度偏袒塞爾維亞人,領土、權利都的被塞爾維亞人把控,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備受欺壓,以致40年代科索沃被西歐軸心國侵佔時,當地阿爾巴尼亞沒有恥辱感和反抗,反而如臨解放。

這期間,塞阿兩族矛盾激化,之後全球陷入二戰,南斯拉夫也迎來了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領導人——狄托。

狄托率領塞共發起武裝起義,加入反法西斯戰鬥,經過一系列驚險的鬥爭建立了共和國,並通過極富個人魅力的強硬手段統一了巴爾幹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南聯盟,科索沃也自然併入了塞爾維亞,獲得了自治省的身份,兩地在強權之下實現合體。

然而雙方對此都不滿意——當地塞族人覺得自己被拋棄了,當地的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分子受到鎮壓清洗,又因戰爭破壞和伊斯蘭教多生育的傳統導致阿族人多資源少,生活極度貧困,對經濟更為優越的塞爾維亞人更加不滿,兩個民族之間矛盾有增無減。

1980年狄托去世,失去強權壓制,科索沃的獨立活動開始活躍,學生活動引起暴力衝突,塞族人遷出,自治權被收回,部隊進駐等一系列衝突引起兩族人的激烈對抗。1996年,科索沃解放軍成立後,與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塞爾維亞政府開始了對抗,雙方一個激進暴力一個強硬。

在科索沃發生了大量對抗衝突,社會動蕩帶來的是30萬難民,引起了西方陣營的恐慌,隨之陷入更大的災難——科索沃戰爭。科索沃與塞爾維亞走到了決裂的岔路口。

兩千多年間,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的文明發源地到民族仇敵,兩地關係在國際局勢變幻中數次分合,文化上沒能形成認同感,反而因宗教、種族問題漸行漸遠。這種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關聯使得兩個地區既不可能融合,也不可能放手分裂。

但不可忽視的一個奇異之處是,兩地矛盾經過兩千年洗禮都未決裂,卻在近代短短百年間走向盡頭,其中除了傳統敵對累積的內因外,外界那麼些「看不見的手」的操控其實起到了更大的催化作用。

南聯盟繼承者,大國博弈戰場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蘇作為兩大戰勝國開始主導世界,但由於意識形態迥異,兩年後兩國便開始了幾十年的漫長冷戰。期間美蘇不斷擴張勢力範圍,在各個領域明爭暗鬥。

美國向歐洲老牌帝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方面滲透,蘇聯則通過加盟國方式掌控了包括東歐在內全世界1/6的土地。

飽受分裂之苦的南斯拉夫在狄托帶領下堅持獨立、統一的政策,加之與蘇聯同屬斯拉夫民族,地緣相近,又同是社會主義陣營,兩國之間雖然因蘇聯的擴張主義和控制戰略幾經分合,但一直保持著緊密聯繫。為此,南斯拉夫也成了美國在巴爾幹地區最大的絆腳石。

狄托去世後南聯盟強權開始衰敗,1991年蘇聯解體時,南斯拉夫也隨之分崩離析,西方勢力乘機介入,為科索沃獨立推波助瀾,科索沃在西方支持下公投獨立。第二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聯合成立聯盟國,繼承了南斯拉夫遺志,科索沃也隨即建立了自己的政府。

塞阿兩地正式分治,美國徹底壓制蘇聯遺留勢力的圖謀基本實現,對伴生的巴爾幹混戰聽之任之。但1996年科索沃成立解放軍,與試圖進城控場的塞軍隊衝突,造成大量難民湧入西方。

由於擔心問題擴大,英法德意美俄歐洲六大國派人組成問題小組對兩地矛盾展開調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一直強迫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地位。

當時的南聯盟總理米洛舍維奇有句名言——「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無論是為歷史原因還是為民族情感,塞爾維亞絕不會放棄科索沃,誰丟掉科索沃,誰將成為塞爾維亞的千古罪人。」

這種堅定的歷史使命感和統一追求促使塞爾維亞頂住了各方脅迫,到最後也沒有俯首稱臣,可碰了釘子的美國認為自己在東歐建立的格局受到了衝擊,決意給這一地區最後的社會主義勢力致命一擊。

1999年3月,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13國參戰,6國做後援,派遣近500架飛機和包括航母在內的數十艘戰艦對塞爾維亞展開殘酷轟炸。南聯盟出動了12萬兵力,超過1000臺坦克,1500門火炮、裝甲車、飛機上千架次,各色飛彈近千枚進行抵抗。

78天內,塞爾維亞的軍事設施,民用交通、通訊、電力、工廠、電視臺等設施在美軍不間斷轟炸之下全部損毀。

5月,中國駐南大使館被B2轟炸機投擲五枚精準制導飛彈,使館內20餘名外交工作者受傷,3名記者犧牲,引起了國內排山倒海的悲憤控訴,這次事件也成了中國堅定支持塞爾維亞主權統一的一個支點。

塞爾維亞在兩個多月鏖戰後籤署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和解方案——塞爾維亞從科索沃撤軍,聯合國來善後——各國派軍進入科索沃必須遵守聯合國憲章,科索沃自治性未來由聯合國安理會裁決,返鄉難民由聯合國監督安置。

這場戰役之後,科索沃託管給了聯合國,蘇聯留下的東歐勢力遺產徹底告結,美國擊碎了巴爾幹最後的強硬對抗勢力,歐盟則實現了後花園的順從穩定。

西方大國各自「勉為其難」接受這個結果,尤在謀算後招,沒人在乎鐵血反抗的塞爾維亞和被利用成一片焦土的科索沃是何感受,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橫亙在兩地和兩族人民中間的已經不再只是內部舊怨,還有帝國之手硬拉的新仇。

小國被霸權捏在彈指之間做棋子,註定各自漫長的風雨飄搖,再難相合。

後戰爭時代,科索沃卡在了獨立與不獨立之間

託管給聯合國之後的十幾年間,美歐俄三方多次推動科索沃的獨立性討論,但科塞雙方始終沒有達成共識。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大舉投下支持票,而塞爾維亞則堅持予以否決。

兩年後,國際法院判決科索沃獨立聲明不違反國際法,在法律上進一步鞏固科索沃獨立的合法性。13年,塞科雙邊關係達成正常化,歐盟監督科索沃完成了選舉。

就現實而言,此時科索沃地區90%的人口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擁有獨立政府,得到了世界過半國家的支持,離實現獨立僅一步之遙。

然而強勁的阻力依然在——雖然108個以西方為主的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但以中俄為主的90幾個國家支持塞爾維亞統一,歐盟也有5-6個成員國也在其中,大部分都是曾經同屬南聯盟的同盟國。國際勢力的平衡將科索沃獨立架在了獨與不獨之間,難有定論。

20年9月,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科索沃領導人在川普見證下在白宮籤訂了關係正常化協議,有人認為武契奇喪權辱國。

但作為見證過科索沃戰爭的塞爾維亞人,武契奇其實仍然在以自己的政治謀略為國家主權完整做著努力,故而也有了開篇那段嘲諷西方、笑翻國人的「諾貝爾獎」、「民主鬥士」陰陽論。

時局萬變,21世紀後的第三個十年,世界格局必將大變,中美關係超越俄美關係成為全球最大矛盾,亞太地緣政治博弈陡然尖銳,東歐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對於美國嚴重調檔,同時,「地區獨立」也成了全球敏感時期的一個格外敏感的問題。

之前,自身經歷解體之痛,與塞爾維亞交好的俄羅斯表示科索沃單方面獨立違法,經歷了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之傷,自身又有類似的臺灣問題需要解決的中國承認科索沃自治但不獨立,以中俄為主的國際力量一直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現在,一直鼓動科索沃獨立的美國和歐洲也陷入了地區、民族獨立的黑漩渦——自從英國獨立公投鬧出脫歐烏龍,整個西方都越來越「獨」——歐盟被英國脫歐攪得不得安寧;美國聯邦政府面臨著得州、加州不斷湧動的獨立公投挑戰;英國被蘇格蘭獨立公投威脅;

法德因接受難民和移民產生民族和社會分裂,法國國內的黑人已喊出那句可怕的「法國不是法國人的法國」,穆斯林群體因教師斬首事件衍生的對抗蠢蠢欲動;西澳因中澳經濟對抗想公投獨立……

隨著老牌帝國的先發優勢和原始積累漸漸耗盡,新興大國崛起佔領市場,西方國家漸漸走上下坡路,社會分裂和動蕩在新冠疫情衝擊下激化顯現。他們面對的民族、宗教、歷史、意識形態矛盾和內部州獨立問題,與塞族、阿族當初的矛盾如出一轍。

如果西方仍像二十年前一樣以程序正義的手段支持科索沃獨立,自己國內的少數族裔、獨立勢力也必然有法、有理可依,每個國家都將面臨分裂崩散的風險。

這顆炸彈炸在別國的土地上他們滿不在乎,但可能炸到自己的土地上時他們還能像當初那樣「正義凜然」,毫不猶豫地投下贊成票嗎?未可知。科索沃是一片土地,科索沃是150萬民眾,科索沃承載一個地區兩千年更迭與戰爭歷史,科索沃是大國棋盤上的一塊小小方格。

這個地區對塞爾維亞是枕邊書,不可丟棄,塞爾維亞卻被這個地區視為枕邊劍,如鯁在喉,他們的去留和宿命在當下這個大通的世界已經無法由自己決定,只能等著與這片土地全然無關的人來審判,甚至可能在各方博弈中長期懸置,最終被無聲放逐。

這是殘酷國際局勢下的一道剪影。人類進入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質火熱期,但文明卻沒有溫情起來,反而變得格外冷硬無情。夾縫中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也許很難在短時間內迎來一個彼此都釋懷的結局,但他們的故事已化作警鐘在世界長鳴——沒有大國崛起,談不上小民尊嚴。

相關焦點

  • 承認科索沃獨立?武契奇又耿直了:什麼都聽美國的,我早拿諾獎了
    這不,美國眾議院已經開始研究怎麼幫拜登出謀劃策,幹涉他國內政了! 且會議上的「美國專家們」態度極其強硬,對敏感詞彙毫不避諱,直言「施壓」,替其他國家以及拜登政府規劃未來。 這其中討論得比較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對此,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又耿直了,調侃「如果都按美國所說的做,我早就拿諾貝爾獎了!還將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民主人士」。武契奇還表示,我們會鬥爭下去,我們不能為了讓他們滿意就當個弱國。
  • 塞爾維亞為什麼允許黑山獨立,卻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呢?
    這個問題,其實與蘇聯解體時,蘇聯為什麼允許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俄羅斯聯邦卻堅決不同意車臣獨立一樣。因為,科索沃之於塞爾維亞的關係,正是如車臣之於俄羅斯聯邦的關係。
  • 黑山帶走海岸線,塞爾維亞都承認其獨立,為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黑山獨立之後,科索沃也於2008年宣布獨立。可那時候,塞爾維亞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死活不同意科索沃獨立。為此,還引發了西方國家介入的「科索沃戰爭」。雖然在西方的支持下,科索沃事實上脫離了塞爾維亞的控制,但是時至今日,卻仍然不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承認。塞爾維亞更是公開宣稱,科索沃是不可分割的領土。
  • 科索沃已經獨立,塞爾維亞為何至今不肯放棄呢?
    尤其是對一些國家的肢解,使得小國那是悽慘無比,很多小國為此,四分五裂。其中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在西方肢解下,被迫放棄了大部分的領土。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了,南斯拉夫放棄了那麼多領土,而科索沃已經獨立,為何至今不肯放棄呢?原因只有四個字。1991年開始,失去了蘇聯威脅的西方那是肆無忌憚,所以對南斯拉夫的肢解那也是非常野蠻和直接。
  • 又有一國撤回對科索沃獨立承認
    塞爾維亞網友感謝索羅門群島以及其他撤回獨立承認的國家(來源:推特@WeAreSerbs)海外網12月3日電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科索沃電視臺(KTV)2日報導,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通知 「科索沃共和國」,撤回對其獨立的承認。
  • 科索沃獨立始末,中俄不點頭,113國承認也沒用,無法進入聯合國
    科索沃是一個特殊存在的"國家"。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雖然它雖然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承認,但是我國至今為止並未承認它的國家地位,所以,目前為止,它還無法進入聯合國,只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為何會有如此情況出現,我們還需要了解科索沃的前世今生。
  • 為什麼科索沃獨立一直不被承認?
    在俄土戰爭的硝煙中,塞爾維亞的俄國的幫助下,擺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獨立。並通過結盟組成了南斯拉夫聯邦。在長達幾百年的歲月裡,塞爾維亞和俄國一直惺惺相惜,是俄國的鐵桿兄弟。南斯拉夫分裂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兩極格局解體,冷戰結束。
  • 此地宣布獨立,還想進入聯合國,中國不承認,100多國支持也沒用
    聯合國是全球擁有成員國最大的一個國際組織,也被許多國家所認可。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如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發起的一個國際組織,目的是為了維護國際穩定。目前共有193個成員國以及兩個觀察國,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主權國家,但是並非任何一個所謂的「國家」都可以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就比如近日一個地區宣布獨立,並希望能夠加入聯合國,但是中方卻不承認他們的主權地位,所以即使有100多個國家投了支持票也沒有用。
  • 塞爾維亞就科索沃表態!塞總統:科索沃問題的解決需要俄羅斯批准
    拉夫羅夫則表示,人為地鼓勵尋求科索沃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適得其反。科索沃問題由來已久,表面上是阿爾及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實際上更多的還是背後的大國博弈,尤其是美俄之間的角力。科索沃原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後該地區開始由聯合國託管。
  • 塞爾維亞遭遇歐盟恐嚇:必須承認科索沃獨立,德國的態度十分蠻橫
    據塞爾維亞消息靈通的外交消息人士說,歐盟已經為塞爾維亞準備了最後通牒:在一份全面的協議草案中,塞爾維亞事實上承認科索沃的主權。據塞爾維亞方面稱,將派遣塞爾維亞代表團與米羅斯拉夫·拉伊卡克和科索沃代表在歐盟總部進行談判的全面協議草案,將意味著塞爾維亞無條件和不可撤銷地,承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 赴白宮談判被要求承認科索沃獨立,塞總統武契奇斷然拒絕美要求!
    【南方+9月4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月3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單方面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地區領導人在美國白宮開始進行談判。當天談判暫停後,武契奇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在談判中,美國要求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但被塞方代表團當場拒絕。
  • 小國的無奈與抗爭:塞爾維亞為何堅決不同意科索沃獨立出去?
    為結束科索沃戰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999年6月通過第1244號決議,南聯盟軍警部隊撤離科索沃地區,聯合國接管科索沃,由北約主導的「科索沃和平實施部隊」提供安全保障。科索沃2008年2月單方面宣布「獨立」,獲得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承認。
  • 塞爾維亞為什麼和科索沃「和好」了?
    戰爭的主角之二,便是如今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戰爭的結果,就是南聯盟(塞爾維亞)撤出科索沃,科索沃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時至今日,塞爾維亞也始終未承認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並且始終把科索沃當成是自己的領土。科索沃戰爭已經過去了21年,而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也可以說是敵對了21年,但是最近,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卻突然「和好」了,這又是為何?
  • 武契奇調侃:要是迫於美國施壓承認科索沃獨立,那我就拿諾獎了
    武契奇調侃:要是迫於美國施壓承認科索沃獨立,那我就拿諾獎了 時間:2020年12月11日 07:22:12&nbsp中財網   美眾議院開會,研究「怎麼教拜登政府教歐盟、塞爾維亞和中俄做事」  他將矛頭指向了塞爾維亞,稱美國當選總統必須和歐洲人商討巴爾幹地區問題,施壓歐盟去制裁主張塞族共和國獨立的實體。瑟沃還要求美國阻止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幹涉」波赫內政,甚至幫助波赫加入歐盟。  科索沃2008年宣布「獨立」至今,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對其主權。瑟沃在聽證會上翻來覆去地蠻橫建議,拜登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應該向沒有承認科索沃的歐盟成員國施壓,要求其做出承認聲明。
  • 美國施壓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武契奇:絕不妥協,繼續抗爭
    另外國際上與中國有「友好」關係的國家也都遭到美國政府不同程度的「施壓」,我們看到在這場疫情中,塞爾維亞是我們收穫的另一個「鐵桿兄弟」。可是美國人看不下去了,發誓要對塞爾維亞進行「制裁」。
  • ...與科當局領導人將在華盛頓會晤後籤署文件,無關承認科索沃獨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4日消息,白宮新聞處發布消息稱,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獲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總理霍蒂4日在華盛頓會談後將籤署文件。 根據白宮新聞處公布的美國總統川普的日程表顯示,美國總統出席的籤署儀式計劃於當地時間11時05分(北京時間23時05分)舉行。未披露籤署哪份或哪些文件。
  • 川普邀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領導人訪問華盛頓,是出於什麼目的?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美國率先承認,美國達到了削弱塞爾維亞的目的。 不過,對於這樣的結果,塞爾維亞始終不予承認。美國和歐洲國家不斷採取威逼利誘的辦法向塞爾維亞施壓。塞爾維亞想加入歐盟,但歐盟給出的前提條件是塞爾維亞必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歐盟才會接納,塞爾維亞斷然拒絕了歐盟的要求。
  • 為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
    這個問題要追根溯源,其實和西方國家的內部競爭有關。 簡單說就是一場美國打破歐盟的貨幣強勢統一進程舉措。1999年年初的時候,歐元的初步誕生。 整個90年代,風雲變幻,最重大的一件事是蘇聯解體,導致於蘇聯的勢力徹底撤出巴爾幹半島。
  • 歐洲最窮國家,獨立10年不被承認,現後悔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咽」
    近現代以來,歐洲一些殖民地紛紛獨立,建立起獨立的國家。但同時殖民的「後遺症」也出現了。一些新獨立的國家因為沒有治理國家經驗,缺乏人才,特別是殖民國家留下領土糾紛,讓一些國家至今還在爭鬥中,但得利還是那些宗主國。所以歐洲強國的打法也再次體現。
  •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要是迫於美國施壓承認科索沃獨立,那我就拿諾...
    他將矛頭指向了塞爾維亞,稱美國當選總統必須和歐洲人商討巴爾幹地區問題,施壓歐盟去制裁主張塞族共和國獨立的實體。瑟沃還要求美國阻止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幹涉」波赫內政,甚至幫助波赫加入歐盟。科索沃2008年宣布「獨立」至今,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對其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