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東周 耿明月 中國化工報
武漢加油!
經過多年努力,石油和化工等製造業行業的智能化建設成績斐然。然而,行業企業智能製造水平究竟有多高,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缺少一個權威的評估方法和標準。10月23日在京召開的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國家標準推進工作會上,正式發布了GB/T 39116-2020《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GB/T 39117-2020《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解答。
智造評估有標準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標準在試點應用階段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支撐企業開展自診斷、智能製造成熟度評估、人才培養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在致辭中指出,「兩項標準的發布,對客觀評價各地區、各行業智能製造發展水平和幫助企業精準提升智能製造能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黃萍也表示,從江蘇推進智能製造的工作實踐看,國家層面發布推廣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標準恰逢其時,十分必要。
記者採訪時注意到,石油和化工行業人士對行業企業智能製造水平的認識存在差異,有的認為許多企業智能化建設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有的認為目前的智能工廠、智慧車間根本就算不上「智能」,智能化的實現還遙遙無期。「這其中固然有不同細分領域的差異,但究其根本,還是缺少一個普遍適用的『準星』,也就是缺少一個權威的、普適的、可量化的評估方法和標準。」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幾年社會機構跟風『鬥智』,牌子發了不少,評選也做了很多,但許多是自說自話,難以令人信服,兩項標準的出臺非常及時。
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體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於秀明介紹,兩項國家標準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由電子標準院聯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青島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等40餘家相關單位共同研製。標準聚焦「企業如何提升智能製造能力」的問題,提出了智能製造發展的5個等級、20個能力子域以及1套評估方法,引導製造企業基於現狀合理制定目標,有規劃、分步驟的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有效推動產業生態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據悉,這兩項標準於2020年10月11日正式批准發布,並將於2021年5月1日實施。
成熟度判定有算法
記者查閱了兩項標準。根據《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製造能力是指為實現智能製造的目標,企業對人員、技術、資源、製造等進行管理提升和綜合應用的程度。成熟度模型由成熟度等級、能力要素和成熟度要求構成。成熟度等級自低向高分為一級(規劃級)、二級(規範級)、三級(集成級)、四級(優化級)、五級(引領級)。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則給出了成熟度等級得分計算公式和判定方法。該標準規定,對石油和化工等流程型製造業企業,人員、技術、資源、製造等四大能力要素權重分別是6%、11%、15%、68%;能力要素又各有若干有一定權重的能力域(如在製造能力要素中,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能力域分別佔4%、63%、15%、15%、3%),能力域下又分若干有一定權重的能力子域。成熟度要求滿足程度分為不滿足(0分)、部分滿足(0.5分)、大部分滿足(0.8分)、全部滿足(1分)。經過層層加權求和,最終能力要素的加權求和即為成熟度等級得分。當某一等級下的成熟度得分超過評分區間最低分,視為滿足該等級要求得分取值為1,反之則不滿足,得分取值為實際得分。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總分即為各等級評分結果的累計求和。
據了解,截至目前,標準已在包括石油和化工在內的20多個行業的重點企業中開展驗證應用,全國9400餘家企業基於智能製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成熟度自診斷,上百家企業進行了標準符合性現場評估。根據該標準,國內尚無企業達到五級成熟度水平,達到四級的僅有7個工廠。
標準推廣有基礎
羅俊傑表示,下一步,各地方、各行業、各單位要加快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國家標準的推廣工作。一是務實推動標準宣貫推廣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標準宣貫活動,不斷提升貫標廣度和深度,實現貫標在重點區域和優勢產業全覆蓋。二是廣泛開展全國智能製造水平摸底工作,推動企業開展成熟度自診斷,全面掌握典型地區,典型行業的智能製造發展水平,為客觀制定產業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三是積極推動構建評估服務體系,引導企業根據標準評估自身短板,精準開展智能化改造提升,各地加快培育一批專業服務機構和專業人才。四是持續進行智能製造標杆遴選,並在相關行業進行複製推廣。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技術管理司信息技術與自動化處處長劉大山說,成熟度標準發布後要加速推進宣貫和推廣工作,要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和固化試點期間取得各項經驗和成果,形成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應用配套標準、行業實施指南在更廣範圍內開展宣貫和培訓。
據介紹,江蘇、山東、寧夏、北京等10餘個省份已率先對兩標準進行了推廣,並累計培養了700多名智能製造評估人才。會上交流了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標準在江蘇、上海、寧夏等省市地區和重點企業的試點推廣經驗,以及為企業帶來的應用成效。
黃萍表示,無錫市作為江蘇省內標準主要試點地區,圍繞標準研製、評價機制、平臺建設、企業診斷方面開展實踐探索,在標準的推動下,無錫2019年智能製造工作有了更好地發展。下一步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國家標準的培訓宣貫,發揮標準對智能製造的把脈問診作用,培育智能製造服務機構、補齊企業智能製造發展短板。
上海市經信委智能製造推進處副處長陳可樂說,參考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評估方法標準,上海研製了智能製造標杆工廠評估標準,後續將以此為依據遴選上海首批智能工廠,並將繼續推動標準制定工作、加強標準宣貫和推廣、強化人才培訓。
寧夏自治區工信廳信息化推進處處長杜文龍介紹,寧夏採取「政府+聯盟+服務商+企業」的方式,已培養20多名培訓師和評估師,將近一半以上的規上企業完成成熟度自診斷。未來將推動全區規上企業的智能製造改造,開展線上線下培訓、企業的自診斷,努力找準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中的差距和短板,精準地提升企業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刊登於《中國化工報·智能製造》周刊,熱線010-82037404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兩項國家標準發布,智能化水平評估有「準星」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