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說法:阿聯其實是立足過的
易建聯是2007年NBA的首輪6號秀,自2007-2011年這5年易建聯算是都在NBA闖蕩!能在打3、5個賽季的球員,而且是進入過首發和核心輪換的球員,就不能稱之為「沒立足」了。
所以,問題改成「易建聯3進3出NBA,為何沒能在NBA紮下根來?」更為合適。
阿聯不能在NBA長期紮根的原因分析
(一)技術原因:不具備強硬的低位背身能力!阿聯打NBA的時代,還處在內線肉搏生扛的年代!那時對內線球員的基本要求是要麼低位能攻,像姚明一樣!要麼低位能守,像錢德勒那樣。那會只擅長中遠投的內線不太吃香,關鍵是阿聯的中遠距離投射不是那麼的穩定。
正是因為阿聯在內線「扛不住」,所以阿聯從一開始的首發就漸漸的變為替補,慢慢的淡出核心輪換陣容。
性格原因:NBA內線球員的生存是需要強硬性格的
且不說阿聯NBA打內線吃虧,就連巴特爾那樣的體格打NBA內線都沒有優勢!那麼中國男籃的中鋒打NBA,除了姚明之外,其他三人都是喜歡往三分線外跑,躲著打的策略!
這在當時的NBA是行不通的!所以,阿聯、大郅和巴特爾都在NBA飄蕩了幾個賽季就回CBA,然後在CBA內線稱王稱霸。
資源原因:阿聯沒有得到姚明那樣的資源傾斜
阿聯無論是在密爾沃基還是後來去奇才,對內隊內的低位都不高,基本很難獲得進攻時的球權,更多是二次籃板的衝搶和中遠投,這樣一來發揮的空間就比較有限了。
等到阿聯回到CBA,再次逐夢NBA時,他去的像湖人隊這樣的球隊,當時都在極力的培養年輕人!阿聯在隊裡,僅僅能發揮一名老將的餘熱,也是阿聯不再選擇NBA的原因。
待遇問題:阿聯在CBA是年薪2000萬
阿聯去NBA打球,尤其是後期基本就是老將合同,那會的老將合同在70-150萬美金之間,這樣的薪水顯然與CBA的待遇比起來,就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了。
阿聯考慮到自己的年齡,選擇回歸CBA也是理性選擇。
總體分析:實力有,但不突出是主因
阿聯具備打NBA的實力不用質疑,但尚不具備打NBA核心8人輪換的能力。畢竟,一名外國球員想在NBA闖出一片天地,要有絕對硬實力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