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瑞、林珊珊:報導自閉症青年的情慾困境,不要獵奇

2020-12-16 澎湃新聞

《孤獨的性與愛》一文,獲得了2019年11月穀雨公益寫作獎。評委楊瀟評價說,這個與命運抗爭的故事,卻用一種有點「反高潮」的方式開始和結束。

「反高潮」,其實就是對「獵奇」的自覺抵制。在面對「成年自閉症患者的情慾」這樣一個話題時,作者張瑞和編輯林珊珊保持了足夠的克制與專業。在其中,有尊重,有理解,也有悲憫。

撰文|劉楠

編輯|李媛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研究生讀人類學專業的張瑞,在報導自閉症家長W的時候,發揮了他「田野觀察」的耐力。W是企業家,張瑞就連續多天去W的辦公室,每天六七個小時,「磨著他講」,「翻來覆去慢慢推進」,一直聊到晚上,細節流淌出來。

期間,自閉症大男孩湊湊會來找父親吃飯。W介紹張瑞是北京來的編劇,有演員夢的湊湊聽了眼睛發光,走過來問,「你什麼時候寫劇本?可以找我演嗎?」接下來,只能用簡單話語溝通的湊湊,開始不停問張瑞:「你認識那個姐姐嗎?」

「那個姐姐」,是一個在菜市場賣煎餅果子的姑娘。湊湊喜歡上了她,有一年時間,天天去,遠遠地看。

再後來,湊湊喜歡上了603路公交車的女司機。下雨天,身高一米七十幾、體重一百九十斤的他,會去公交站臺,在人群中痴等這個女司機,一等就是四個小時。

「這個傢伙認真起來就像一輛熄了燈的列車駛進隧道——擁有超越常人的專注力。」這一幕讓久經沙場的W都佩服。他借了車,去跟蹤兒子——兒子記得他的車牌號。

而這一幕,也是最觸動編輯林珊珊的細節。她喜歡這個場景建構中的三重視角:湊湊等待女司機,父親「窺視」兒子湊湊,張瑞觀察這種父子關係。

對於成年的自閉症患者,男女之情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中國的自閉症患者超過1000萬,其中兒童200萬,進入青春期或者成年的有800萬。正如報導所言,「當他們還是孩子時,人們可以用天真來包容他們,但當他們去喜歡一個女人,成人的世界就顯露出其殘酷之處。」

但在以往,這樣的故事幾乎未能進入公眾視野。大家熟知的,只是那些「星星的孩子」。

正因如此,當張瑞在網上看到W給湊湊找女朋友的故事時,就被其中巨大的張力吸引。他認為,這個故事「有父子深情,有人之尊嚴,無解的孤獨,還散發出一種危險的氣息,游離在愈發保守的道德社會的邊緣」。

而出乎他意料,W也爽快地同意了他的約訪,因為想給更多自閉症家長一個「參考」。

於是,最終有了《孤獨的性與愛》這樣一篇報導。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對「成年自閉症患者的情慾」這樣一個話題時,張瑞和林珊珊都保持了足夠的克制與專業。如果考慮流量,報導的標題和開頭完全可以用「父親為自閉症兒子找小姐」做噱頭,而文章刻意對這些「壓一壓」,後半部分加大了解釋性報導的內容,例如廣東的自閉症公益機構「愛成長」,還有為孩子找到結婚對象的其他自閉症家長的故事。

2019年4月2日,南昌市滕王閣「點亮藍燈」

號召社會關注自閉症群體

2019年12月,《孤獨的性與愛》一文獲得穀雨獎公益寫作獎。評委楊瀟評價說,這個與命運抗爭的故事,卻用一種有點「反高潮」的方式開始和結束。

「反高潮」,其實就是對「獵奇」的自覺抵制。在其中,有尊重,有理解,也有悲憫。

在和穀雨撰稿人的對話中,張瑞坦陳,自己一直喜歡關注底層邊緣問題,是因為這些人,本就在社會洪流中「缺乏話語權」。哪怕是富足的企業家W,他本身是殘疾人,他為自閉症兒子尋找女朋友的故事背後,也是被忽視的邊緣人群困境。

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讓這種困境逐漸為更多人所知。

一個有稀缺性的主題

穀雨:《孤獨的性與愛》獲得了穀雨公益寫作獎,怎麼看此文的「公益」價值?評委傅劍鋒說這是一篇富有悲憫心的報導,那麼所謂「公益性」和「悲憫心」是一種主動的呈現,是自覺的價值內化,還是有別的答案?

張瑞:這個選題從媒體來講是一個常規的報導。傳統媒體一直有關注邊緣人群的習慣,不管是自閉症,還是其他邊緣群體。而這個稿子有公共性,又涉及對人本身的理解,肯定是有公益性質的。

傅劍鋒老師說的「悲憫心」,我想是一種同理心吧,是相互理解的一個過程。自閉症人群的生活跟普通人的不大一樣,你去觀察他們,有一些理解和認識,然後呈現他們的生存現狀,告訴公眾大家平時視而不見的東西,這個問題本身可能非常複雜,難以解決,但它造成的痛苦本身是真實的。

林珊珊:我們討論選題時,會討論這究竟是不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是不是能夠關注到需要關注的人群。在我看來,公共性可能是一種自覺。

2017年,江蘇足球隊員身著公益T恤參加訓練

呼籲大家用愛溫暖自閉症群體

穀雨:當時聽到這個故事,你的第一判斷是什麼?決定做這個選題的理由是什麼?

張瑞:原南都的姜英爽創辦了一個有關自閉症的公眾號「大米和小米」,這個公眾號寫了這個父親想給他兒子找女朋友的這件事。之前的自閉症選題更多地與兒童康復訓練、上學和社會融入有關,而這件事涉及成人的故事。當時我就覺得很特別,想深入,後來聯繫了這個父親,他竟然同意了,選題這麼就展開了。

穀雨:你覺得這位父親為什麼接受?他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會有心理壓力嗎?

張瑞:我本來猜測他可能不會同意,就跟他說,想聽聽他對兒子今後的計劃和打算,聊一聊天。他立刻就同意了,我也是比較驚訝的。我後來想,是因為他覺得他做的事是對的,他沒有害人。他希望把這個事情說出來,給更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一個參考,能有個心理準備:當孩子長大之後,會碰到什麼問題。

林珊珊:在我看來,這個選題有稀缺性。比如說這個父親的形象、他的行動力、他獨特的價值觀、支持他的精神性格、他對兒子的愛和幹預,包括給兒子努力找女朋友的行為。他本身是殘疾人,其實是不能接受他的小孩也是殘疾人的。他的人物形象很鮮明。最早觸動你的可能是這樣的小點,然後才會去縱深這個選題。

穀雨:關於自閉症的報導很多,相比其他報導,這個報導的異質性和特殊價值在哪裡?

張瑞:故事最吸引我的,其實還是裡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文章主要講的是自閉症成人具有情慾後,父親、孩子,還有受之影響的這些女性,他們之間是怎麼互動,怎麼有一個相互的影響的。這是一個比較新的主題,故事本身是新的,我們也不會擔心選題的同質化。

林珊珊:可以說,主題、故事、採寫技巧都有獨特之處。寫自閉症的報導挺多的,但大多都是關於「星星的孩子」的故事,而這篇寫的是不能康復的成年人;寫這類題材,通常「故事」是為議題服務的,但是這篇稿子的「故事」有獨立的生命力——這其實縱深了主題——你能從故事讀到父子情深、極致的孤獨、愛與倫理的衝突,這都是打動人的地方。

稿子的敘事節奏和敘事口吻也把握得挺好,讓人獲得一種閱讀「氛圍」,迅速從故事獵奇的表層進入深沉的內核。「我」的講述,讓這個議題層層地深入。「我」講述的質感和父親講述的質感其實是很不一樣的,但是它們交叉在一起了,就形成一種張力,吸引你往下讀。

穀雨:文中很多細節讓人記憶深刻,比如湊湊為了等暗戀的603路公交女司機,睜大雙眼站在原地四個小時。這篇文章你們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

張瑞:湊湊在拍戲片場不停地喊「603公交」,這個細節我印象很深,也非常給我畫面感。當他身處人群之中,人群帶給他的擁擠感和他本身的孤獨感,在他的喊聲裡面會展現得非常深。他是在非常直接、強烈地表達他的欲望,但是周圍的人都無法理解他,而且他破壞了當時劇組的拍戲,也可以說當他這種特殊性,嵌入到我們普通人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秩序中時,會不被理解。當時當刻,他被排除在外了。

林珊珊: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在下雨天觀察兒子等公交的一幕。「他躲在熄了火的汽車裡,窺視車外兒子的一舉一動。兒子離他一百米,站在公交站臺,雨線在腳邊濺出小花。」你會看到的是作者在觀察這個父親,這個父親在觀察他的兒子。兩個視角的運用是挺好的,「我」講述現場的視角,還有父親給「我」講述的視角,都蠻重要的。

「故事不要陷入獵奇」

穀雨:《孤獨的性與愛》的敘事結構採用多元線索,除了主人公W家庭之外,還有北京自閉症家長L、廣州「愛成長」機構負責人胡敏婷、以及廣州自閉症家長H,這種敘事結構讓故事更豐滿、層次更多元,但是如何避免對W家庭這個主故事的衝淡?

張瑞:對這個選題,我當時有一種擔心,怕太獵奇了,大家都只關注獵奇的部分。故事從開始到結束,父親還是沒給兒子找到可以結婚的女朋友。我知道是有自閉症家長幫助孩子達到了結婚這一步的,所以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真正完成這一步的家長。

所以文章是逐步推進的一個結構,開頭講父親W的個案故事,第三節講母親L,用意是擴大一點來講自閉症群體成年後的困境。前面四節展現的是自閉症孩子有了情慾之後,家長要怎麼去做,展現困境的真實性。然後就是公益機構的聲音,提供另外一種視角:這個事情是不是合適做,會不會傷害到他的另一半。最後是一位母親幫助孩子最終結婚的故事,講述中加了一些解釋性報導的內容,還是想做一個完整的呈現吧。

林珊珊:我們希望文章在邏輯層次上是深入的,並列的重複的案例都不要保留。結尾是蠻稀缺的例子,母親給自閉症孩子找到了結婚對象,有一個相對的成功,這個成功是很複雜的,夾雜了一點類似欺騙的東西,但是家長認為也沒有欺騙。你不能稱之為光明,我們會覺得停在這兒的情緒會比較複雜,總而言之,比W為兒子找小姐失敗了那個要好一點。這個情緒更複雜一點,包含了無奈的部分,脆弱的部分,不穩定的部分。

穀雨:評委楊瀟說此文找到了「好故事」,與命運抗爭的故事卻用一種有點「反高潮」的方式開始和結束,雖不確定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他認為肯定是透明和誠懇的。怎麼理解楊瀟所說的「反高潮」?

張瑞:從文本上來講,可能最激烈的戲劇性、最強的故事性就是發生在父子之間。但是開頭沒有用一個強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而是更直接袒露了寫作者存在的過程,把讀者帶進去。如果開頭就說企業家父親為自閉症兒子找小姐,給人的獵奇感會太強。稿子其實在情感上是有一點壓著讀者的感覺的,除了用情節推動,很多銜接的地方是用解釋性報導的方式來處理,還是希望讀者能更冷靜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自己來做一個判斷。

穀雨:從寫作者角度來看,這是嚴肅意義的公益報導,但是讀者可能印象深的還是獵奇部分。嚴肅報導與獵奇的界限,究竟在哪裡?

林珊珊:故事不要陷入獵奇從一開始就是共識,一獵奇就會很low。我們不希望作者講述的口吻,是悄悄地來看他們幹了一些事,哇,好刺激啊,哇,好出乎意料。我們希望要更複雜一點,因此寫作的口吻就很重要。張瑞在文章一開始傳達出來的,就是比較深沉的,甚至是帶有一點點自我批判的口吻。

其實張瑞還挺喜歡用第一人稱寫作的,一些稿子的「我」會被刪掉,但他這篇的「我」,我覺得要加強,可以平衡那個獵奇性。作者是在場的,一直在觀察講述者狀態的變化,沒有讓人完全沉浸在當事人自我講述的獵奇性當中。

穀雨:文章在關於自閉症男孩父親W的描摹上非常飽滿,情感很豐富。但是關於自閉症男孩自身的表達,似乎非常有限,是因為和他溝通的障礙嗎?現在再看這篇文章,是否還有覺得遺憾的地方?

張瑞:這個稿子更多是放在自閉症青年長大之後的需求,以及需求表現出來之後家長要怎麼來解決的部分。我和湊湊溝通,他會問我認識某個姐姐嗎。了解到這個自閉症青年平時的狀態之後,我可能會側重於他是不是真的喜歡女孩,他喜歡女孩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如果說遺憾,肯定就在於沒有真正訪問裡面的女性,比如說願意跟自閉症青年結婚的女孩。和我接觸的家長對這一點非常敏感,他們為兒子建立家庭和婚姻關係非常不容易,如果讓我接觸女方,可能會對這個家庭帶來一種動蕩,但我也沒有找到真的和這樣的另一半接觸的途徑。其實這個很微妙,家長要滿足自閉症青年情慾和愛的需求,有時就會傷害到作為另一半的女性。

林珊珊:我們討論選題時就說,這些自閉症患者能不能去約訪,去跟隨,還有,女孩能不能接觸到,要儘量去感受他們的世界。文章主要是父母的視角,當然,還有公益人的視角,她也是一名女性。但沒有採到那些女孩,會讓最後觸達的層次感沒那麼強。

穀雨:今年張瑞的很多報導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消失的梅姨和尋子十四年的父親》《給爸爸的生日禮物》,有沒有想過文章傳播後的社會建構意義?

張瑞:我個人可能偏向於社會新聞裡底層的選題,也會更願意去投入。可能是我個人對這一塊確實更感興趣一些。可以說是一個話語權的問題,有的報導對象本身就挺有話語權的,還有的報導本身大家就關心,願意看。但是偏邊緣的底層問題,可能沒有嵌合進當下的文化生活,我覺得也是一個平衡嘛,可以抽出一部分精力來做一下,其實是一個相互補充的邏輯吧。

原來我在《南方周末》時,寫過一篇打工詩人許立志自殺的稿子,他跳樓自殺了,那篇稿子的敘事結構和自閉症這篇稿子有相似的地方,也是沒有隻寫許立志這一個人,也是把他串進了不同的打工詩人的脈絡裡面來寫,他們通過寫詩這麼一種文藝青年的方式,希望實現階層的躍升。我想這種題材裡面可以透露出一些真問題,能夠真正反映我們這個社會是怎麼回事,這個社會裡面生活的人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林珊珊:我注意到張瑞一直關注的題材是偏底層的,比如說梅姨拐賣兒童這個新聞一出來,我們也會討論要不要做,他會首先表現出興趣。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張瑞是一個道德感挺強的人。他沒有那麼著急,不會那麼急於下判斷,不大會被別人牽引走。他可能對民間底層有更真摯的情感,認為有一些人的話語權是偏少的,應該要多給這些人關注。

關於社會建構意義,客觀地講,我們的文章不像調查報導那樣能形成一種監督,我覺得後者是新聞最寶貴的地方。我們做特稿,我覺得更多的是傳達一種理解的深度吧。

「這份工作帶來更多樣化的體驗」

穀雨:故事硬核2019年的多篇獲獎作品有什麼共性和特點,獲獎者身上有哪些共性?

林珊珊:今年獲得穀雨優質原創深度內容獎的幾篇稿子,其實我發現還是蠻注重寫得好這件事情的。一是文本比較好,第二還是對議題的呈現,例如魏玲寫的產後抑鬱,劉洋寫的聾啞人群體,還有這次獲獎的自閉症群體都有點偏公益。《陶崇園:被遮蔽與被損害》那篇,也是有公共性的,講的是高校師生的權力關係。

團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共性:對人的處境有很好的感受力、理解力;做事專注;願意吃苦;經常投入海量調查;願意傾聽他人,其實傾聽是需要智力支撐的。

陶崇園 圖 | 陶崇園的姐姐

穀雨:在一則招募實習同學的公告裡,你們把「做重要、困難的選題」放第一位,什麼叫做「重要的」「困難的」選題?

林珊珊:通常有價值的事情都會比較困難。比如說突破,陶崇園那個報導的突破就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候你要深度去挖掘,也是比較困難的。要找到一個更稀缺的故事也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會覺得越困難的地方越有價值。

穀雨:在人人都可是作者、自媒體平臺爆品不斷冒出的時代,故事硬核的不可替代性在哪裡?作者的動力來自哪裡?

林珊珊:如果說有獨特性的話,大家都有一個,都有這種專業自尊心。就比如說我們找選題,要找好的選題,你要報導得好,你要呈現得好,都有一個自我要求。這可能已經是一個團隊文化,大家不斷去提要求。至於動力,我覺得還是有樂趣的吧。我挺喜歡跟團隊在一起工作的,他們是比較理想的同事。你也會接觸很多故事、很多人,更本質的話,就是你覺得這份工作會帶來更多樣化的體驗。

張瑞:我們能夠做這麼久,是因為大家喜歡這個事。新媒體時代興起的新的敘述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可能會跟我們現在操作的有區別,壓力當然是會有的。但對於我們來講,特稿寫作這一塊可能比較傳統一點,或者也可以說,我們更習慣於這樣子的一種講故事的方式。

動力上,還是大家的興趣所在吧。工作這幾年,能夠聽到這麼多其他人的故事,本身就是特別的生命體驗,也會豐富你對人生的一個判斷。

原標題:《對話張瑞、林珊珊:報導自閉症青年的情慾困境,不要獵奇丨穀雨計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林珊珊是誰 微博熱搜林珊珊個人資料介紹
    林珊珊是誰?相信已經有很多網友發現了今天微博的熱搜榜第一名是林珊珊!不少網友一臉懵逼林珊珊是誰?為什麼上熱搜?一起來了解一下!  11月2日晚,網紅林珊珊在微博爆料稱男友大白向她求婚,並曝光了求婚視頻。因此上了熱搜榜。
  •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學說話的九個方法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不回應、沒有反應怎麼辦?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說話?自閉症是一種社交交往障礙,不僅影響兒童口頭表達能力,其他溝通能力也一樣影響,不只是幼少兒,自閉症青少年甚至成人都無法開口說話。那麼影響自閉症語言交流的因素有哪些呢?
  • 【小牛喜訊】兒福院康復中心自閉症小組入圍全國青年文明號
    在剛剛結束的2015-2016全國青年文明號評審會上傳來喜訊,兒福院康復中心自閉症小組青年團隊表現出眾,震撼全場評審,在40家創建單位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18家全國號(上海地區),為我們民政系統贏得榮譽!
  • 《安家》的林珊珊、《完美關係》的馬邦尼,同為拜金女,有何不同
    一天,他手捧大束鮮花去接女友林珊珊下班,而女友看到他後收起了笑容,板著臉說:你怎麼來了?同事問林珊珊這是不是男朋友?林珊珊趕緊否認,說是老同學不是男朋友。走出公司門外後,林珊珊看到王子健把車停在門口,更不高興了,她說:不是讓你停到地下停車場嗎?怎麼開上來了?
  • 2020國際自閉症高峰論壇|3位資深自閉症專家登場
    他們將共同推動自閉症領域的發展,致力於探索真正適合中國的自閉症診療康復體系。論壇定於7月4日—7月5日召開的消息放出後慕名而來的家長已突破千人已有多家媒體對論壇內容進行了報導、轉載十餘家醫院、機構發來了合作邀約!
  • 林珊珊預測「復航時間」
    學者簡介:林珊珊博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旅遊經濟學,並以旅遊需求的建模和預測為核心。為何伯曼郵輪破產是必然結果?從機械問題到颶風風險,再到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的監管障礙,郵輪行業此前從未面臨過如此大的困境。一時之間議論四起,有人說郵輪行業恐怕會成為業內復甦最艱難的一個。2專家分析:郵輪復航,路在何方?
  • 林珊珊是誰 網紅林珊珊_Sunny個人資料照片微博介紹
    求婚現場非常的美麗浪漫,之前就有傳聞說,林珊珊將於11月結婚,甚至有傳倆人將人將辦兩場婚禮,林珊珊將穿五套婚紗。  林珊珊被富二代男友求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林珊珊也被這次求婚感動到了,她發文稱,真的被感動到了,因為我們倆都很忙,很久沒見了,以為婚禮前沒有這些了,結果大白還是給了我一個溫馨的求婚,謝謝大白。一生有大白,吃穿不用愁。
  • 關於治療自閉症的幾點建議
    前兩期,我們已經談到自閉症產生的原因和在醫學上是如何診斷的,所以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自閉症雖然大多在兒童時期就已經種下萌芽,但是並不一定都會兒童時期發病,而一旦發病、將會跟隨人一輩子。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自閉症是無法治癒的,只能被糾正或緩解。
  • 林珊珊和雪梨是什麼關係 網紅合照神似雙胞胎
    林珊珊和雪梨經常在網上曬出親密合照,可見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同為網紅為她們增加了很多共同話題,而且她們的外貌都非常出色,也都是對時尚度敏感很高的女生。 林珊珊是女性的平面模特和演員,因參與校花校草大賽而成名,被稱為「90後最有影響力的嫩模」。
  • 自閉症主流幹預模式中,行為學派與發展學派哪個更有效?
    當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家長選擇幹預方案時,常常會陷入困境。原因是,自閉症的幹預模式五花八門,難以選擇。而在眾多主流的幹預模式中,又分為行為學派和發展學派兩大流派。那麼,問題來了,這兩者究竟哪個更優呢?
  • 林珊珊:從歌手到幕後她身兼數職 丹尼這個名字是她一生的痛
    在一次中秋晚會上,林珊珊與陳百強有了第一次照面,就是這次相識,兩人結下不解之緣。當時,華納高層吳正元對林珊珊是表現非常滿意,之前就曾聽說過這位嗓音獨特的DJ,於是大筆一揮,與林珊珊籤下歌星合約。21歲那一年,公司把林珊珊打造成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推出了第一張原聲大碟,憑藉實力出名的林珊珊就此一炮而紅。
  • 第二名究竟是張瑞,還是陳幸同?國乒隊內熱身賽引起球迷關注!
    第二名究竟是張瑞,還是陳幸同?國乒隊內熱身賽引起球迷關注!從央視的報導來看,王藝迪獲得了女隊的第一名,孫穎莎獲得了第三名,丁寧獲得了第四名,王曼昱獲得了第七名,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陳夢僅獲得了第八名,令人疑惑的是,央視並沒有報導誰獲得了第二名。
  • 英國戲劇舞臺上的女性愛戀:被遮蓋的主體情慾與艱難的戲劇呈現
    她們無論是在L+社群內,還是在社會中,其聲音已被壓抑許久,其面目也呈現得模糊不清,其主體情慾更是陷入了某種隱秘的本體論困境。所以我試著以戲劇為鑑,用近幾年倫敦戲劇舞臺上的相關劇作和表演來探究女同性戀群體這些困境背後更深層的原因。
  • 宸帆紅人林珊珊打造直播新營銷
    近日,擁有全網2000萬粉絲的宸帆旗下頭部紅人林珊珊受到了品牌方的關注,倩碧、紀梵希、歐舒丹、fresh、CPB、黛珂等多個美妝大牌向她伸出橄欖枝,尋求合作。不同於其他主播的單品銷售,林珊珊從3月底開始,便打造起了天貓超級品牌日X品牌專場直播間。
  • 兒童自閉症怎麼辦?21條建議告訴你怎樣幫助自閉症孩子更快康復
    兒童自閉症傾向,父母需要從哪些方面為孩子提供幫助?好比,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那我們需要營造一個安靜的適合學習的環境,自閉症兒童康復也一樣,好的環境能讓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更高效,幹預效果更好,康復更快,怎樣幫助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的、以成長為導向的環境中呢?
  • 電影《雨人》:雨人,是湯姆克魯斯的哥哥,也是一位自閉症大使
    文/學乃身之寶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目的是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神奇,不會考慮他的刻板行為方式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尷尬和困境,且毫不質疑地全盤接受別人對他的刁難。另外,除了上述核心特徵外,雷蒙身上還有自閉症患者的其他特徵。
  • 「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在京啟動 為全球治理貢獻青年力量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15日,由全球化智庫和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共同發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與會嘉賓認為,項目的發起對於更好地推動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鑑,發揮青年領袖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貢獻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 「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在京啟動 助力青年參與全球治理
    此前,中國還沒有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領袖機制,打造一個由中國智庫發起並運營的青年領袖機制,是全球化智庫醞釀很久的想法。此次「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正式啟動,標誌著中國也有了自己的青年領袖項目。12月15日,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杜佔元在「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啟動儀式上致辭。
  • 肖戰再次登上電視螢屏,這次是在《北京衛視》,直播對話被報導了
    這次是在《北京衛視》,有關直播對話被報導了,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高度關注以及熱議,正能量之事被更多人看到。與肖戰有關的直播對話,想必沒有網友不知道了,反而是相當的熟悉。不久前的直播,重點在於學習經典與致敬經典。青年演員肖戰作為新一代青年參加活動,與前輩學習經典,是一次意義重大的人生經歷。
  • 星星和天空的對話
    自閉症,並不是單純的醫學問題,近幾年,已然發展成社會問題。天首達作為一個先行者,希望可以提供這麼一個窗口,分享自閉症的問題及經驗,把力量傳遞給社會。因此我們定於1月16-17號,舉行「星星和天空的對話」——自閉症家庭成長營那麼,這種交流活動,我們姑且命名為 「星星和天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