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兩個競爭對手,一是我們的同行,二是我們所處的時代。
個人的影響力再大,也無法撼動時代的浪潮,因此我們如果想要在時代的海洋裡暢遊,就不得不逐浪前行。
面對時代的浪潮,我們又該如何維持自身的競爭力,以免被時代所拋棄呢?
說起這個話題,稻盛和夫最有發言權。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經營之聖裡目前唯一還在世的一位,他也是世界公認的經營大師。稻盛和夫出生於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小學畢業,他的能力也並非多麼突出,27歲白手起家創立京瓷,52歲重操舊業建立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世界絕無僅有。
沒錢沒背景,稻盛和夫是如何實現脫貧致富,成為人們讚嘆的企業家的呢?
稻盛和夫透露了三種「富人思維」,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堅持這三種富人思維,早晚能實現翻身。
富人思維一:空杯心態,順應時代
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當代人通常會有兩種心態,一是「篩子心態」,二是「空杯心態」。
篩子心態就是人會像篩子一樣,把與過去經驗不相符的信息都篩選出去,簡而言之就是因循守舊;空杯心態就是像杯子一樣,把過往的雜念全部倒空,以空的狀態去裝進新事物。
兩者的差距可想而知。稻盛和夫正是秉持了空杯心態,雖然出生平凡,條件一般,這些他都接受了,相比於哀怨時運不濟,稻盛和夫選擇以空杯心態去面對時代,只裝有用的東西,不被過往煙雲所糾纏,如此一來,稻盛和夫比別人學習得更快,進步得更快。
富人思維二:長板思維,一技之長
大家都聽說過「木桶理論」,這是人們的定式思維,也是固有思維,認為一個人的短板決定了此人的上限,這個思維實際上並不完全科學。
現如今,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多高,不在於他的短板,而在於他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板。
縱觀那些能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的人,他們一定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早已蓋過他的缺點和毛病,由此可見,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一定是我們最長的那塊板。
富人思維三:成長思維,終身學習
稻盛和夫說:「十年堅持一件事情,再笨的人都能成為行業專家!」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不被任何人看好,與他一起來應聘的人紛紛離職,因為這個公司連工資都發不起,稻盛和夫卻留了下來,因為他看到了公司的前景,認為自己能和這家公司一樣,逐漸成長起來。這一留,留出了京瓷,留出了經營之聖。
生而為人,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只要堅持學習,將成長思維根植於心,絕大多數人都能成為領域裡的精英。
然而現實卻恰恰相反,人們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雙眼,只在乎金錢,忽視了學習和成長。
以上三點便是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儘管稻盛和夫今年88歲了,這些理論卻依然在今天嶄新如初。馬云為了學習他的經營哲學,三次登門請教;任正非談及他,也自愧不如。
為了更多追夢人少走點彎路,稻盛和夫整合了一生經驗,將經營哲學和處世智慧總結進了《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裡。
與其抱怨世事不公,不妨從現在改變自己,命運都是自己掌握的,時代拋棄我們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提前打招呼,不過沒關係,「不經一番徹苦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