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在折損了陣中原本的二號得分手普林斯之後,前鋒柯林斯的得分表現更形重要。普林斯在上週對勇士扭傷左踝,經過MRI檢查至少得要傷停三週,然後才能評估是否能夠復出。少了他本季至今場均15分的貢獻,老鷹要補的得分缺口不小。想想柯林斯才在開季錯過了十五場比賽,戴德蒙也因傷缺賽5 場,若是加上另一名同樣也是左踝受傷的替補內線普拉裡,老鷹的內線長人陣這一季的傷情確實驚人地頻繁。
也因此老鷹的先發名單及場上搭配陣容會有這麼多變化,不只是因為處於重建的磨合狀態,從球員到教練全都得「以戰代訓」,層出不窮的意外傷兵,更讓總教練傷透腦筋。只是這種情況也有意外的好處:在柯林斯頂上球隊二號得分位置的情況下,已經連續五場拿下雙十成績,而他以禁區攪和為主的強力打法,讓老鷹這幾場比賽強化了禁區的攻擊比例。從上月底以來,老鷹的禁區平均得分居然是全聯盟第一的57.5分。照這樣下去,或許老鷹的攻防會得到相對的改善,進攻也會比較有把握性。雖然目前還沒有反映在戰績上,但至少在比賽前段的競爭力已經有所提升。
至於林書豪究竟會不會被交易,最有可能被交易到哪一隊,以及交易對他究竟是不是好事這三個問題的討論,則是老鷹在十二月的另一個焦點。首先交易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尤其是他的到期約和目前打出的替補數據(場均11分3.1助攻以及全隊最高的三分命中率),都讓林書豪的交易有成真的空間。檢視目前因為缺乏控衛而陷入戰績掙扎的球隊,太陽和鵜鶘都有明確的交易動機,但市場上比林書豪更具吸引力及即戰力的人選也不少,所以交易的大前景仍是不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老鷹自己就缺乏第三個合格的替補控衛,在交易林書豪時若是不能拿回目前所需的戰力球員,交易也同樣不會成真。
交易對林書豪來說好壞參半,以他目前在老鷹的角色及定位,不僅讓他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也不用背負戰績壓力,對於剛從大傷復出的他來說,是重建個人價值及體能強度的有利舞臺。而需要林書豪的下家球隊,一旦交易過來,不見得能給他更多的調整空間,而未來在出現可能的傷病問題時,也會形成更大的復出壓力。在他的合約年,林書豪確實需要拿出表現來換下一張合約,不過他未明的身體狀況,反而讓他待在老鷹成為相對保險的選擇。
從以上三點來看,老鷹整體上在十二月還是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及調整,而受限於傷兵和新兵,他們在戰績上很難打出驚奇。但要像十一月那樣慘也不容易,接下來只能期待他們在逆境中繼續小幅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