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香港記協敗訴,正義不會缺席

2020-12-26 英雄軍情

自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除了讓人頭疼的黑暴勢力之外,「良莠不齊」的記者群體也被人議論頗多,拿著相機就是「記者」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以香港記協為代表的團體不再得到香港警方的認可。不過香港記協並不打算「善罷甘休」。日前香港記協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法院對去年「修例風波」期間香港警方「妨礙採訪」以及「過度使用武力」進行裁定,不過法院對香港記協的申請予以了駁回。事實證明正義不會缺席,所謂香港記協的真面目早已不需要多說,香港民眾以及內地人民都看在眼裡。

12月21日,香港高等法院頒布書面裁決駁回了香港記協的申請,對這一結果香港記協表示「極度失望」。綜合港媒「星島網」、香港電臺等報導,記協要求警方裁定警方妨礙記者採訪,對記者使用過度武力等,記協認為這些做法違反了香港《基本法》以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有關條文。

記協指出有多名親身經歷者投訴警察對記者使用侮辱性言辭,使用催淚彈、強光幹擾以及橡膠子彈、水泡車等進行攻擊。對此高等法院予以駁回,法官周家明指出,法庭依賴事實進行裁決,而訴訟中大部分傳媒對警方的指控內容真實性存疑。

據介紹,目前法庭僅掌握13項針對警員失誤的投訴,而13項內容尚有巨大爭議,不合乎「清楚」和「仔細」的定義。記協以香港《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要求香港法院對警方進行裁定。

但回歸「修例風波」期間所謂香港記者的種種行為,警方雖然有義務促進以及不阻礙合法記者的活動,但同樣有義務調查任何相關違法情況。在甄別有關義務時,應該考慮到具體的限制條件。

事實上,「修例風波」期間警方一邊極力維護社會秩序,一邊面對身份存疑的「記者」們也頗為困擾,當時集會現場的記者可謂「形形色色」,一些暴徒倚仗不知名記者證做「護身符」,由於記者證件真假難辨,警員要分清「記者」身份也頗為困難。

不過從今年9月開始,香港警方修訂了「傳媒代表」的定義,僅承認政府新聞處發布系統登記的機構,以及國際認可的知名非本地媒體,魚龍混雜的香港記協會員證不再符合警方「傳媒代表」的定義。如今記協依舊不死心,但在香港法院這再次碰壁,敗訴的記協如鬥敗的公雞,但他們表示回頭會就法院研判進行分析,將繼續在這一事件中提起上訴。

相關焦點

  • 香港記協就警方「妨礙傳媒採訪」申請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
    新華社香港12月21日電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記協)此前以香港警方在「修例風波」中「妨礙傳媒採訪」為由申請司法覆核,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21日作出最終裁決,裁定香港記協敗訴。原訟法庭在裁決中指出,香港警方在協助新聞工作者進行合法採訪活動時,必須合理地平衡其依據香港法例應履行的法定責任。
  • 污衊港警「阻礙記者採訪」,香港記協申請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香港「東網」12月21日報導,香港記者協會此前曾污衊警方在過去近一年來多次阻礙記者採訪及對記者使用暴力,去年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高院法官周家明今日(21日)頒布判詞,裁定記協敗訴。
  • (港澳臺)香港記協就警方「妨礙傳媒採訪」申請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
    新華社香港12月21日電 香港記者協會(香港記協)此前以香港警方在「修例風波」中「妨礙傳媒採訪」為由申請司法覆核,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21日作出最終裁決,裁定香港記協敗訴。原訟法庭在裁決中指出,香港警方在協助新聞工作者進行合法採訪活動時,必須合理地平衡其依據香港法例應履行的法定責任。
  • 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被解僱,香港中聯辦:是懲惡揚善、維護正義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7月28日發表談話指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當日決定解僱戴耀廷,是懲惡揚善、順應民心的正義之舉。發言人表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依據《香港大學條例》,通過嚴格規範的程序,把戴耀廷驅離講臺、逐出校園,是對校規校紀嚴肅性的堅定維護,是對大學正常教學秩序和教學環境的淨化,體現了對大學之道的堅定捍衛和對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高度負責,符合公眾期盼,維護了社會公義。
  • 香港「記協」的一張紙,憑啥能讓公權畏縮,私人逃避?
    但標題偷換概念,將修訂記者證的許可範圍,變成了警方不承認記協這一組織和合法性。 為什麼明報、記協異口同聲地指責香港警務處和香港政府呢?香港記協是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的會員,如果香港記者需要赴國外採訪,理論上必須花600多塊港幣申請記協發出的國際記者證,但以我自身的經驗,只要機構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名片和工作證,最多加上機構出具的函件,足以滿足工作需要,不需要記協額外「開光」。
  • 香港中聯辦:香港大學解僱戴耀廷是懲惡揚善、維護正義之舉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7月28日發表談話指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當日決定解僱戴耀廷,是懲惡揚善、順應民心的正義之舉。發言人表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依據《香港大學條例》,通過嚴格規範的程序,把戴耀廷驅離講臺、逐出校園,是對校規校紀嚴肅性的堅定維護,是對大學正常教學秩序和教學環境的淨化,體現了對大學之道的堅定捍衛和對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高度負責,符合公眾期盼,維護了社會公義。
  • 污衊港警「妨礙採訪」,香港記協申請司法覆核遭駁回
    (觀察者網訊)去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有不少所謂的「記者」在非法示威現場幹擾香港警方正當執法。香港記協更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裁定警方「妨礙採訪」及「過度使用武力」。12月21日上午,香港高等法院頒布書面裁決,駁回記協申請。
  •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他出現在各種文章、報導以及評論裡,也許,你也曾經這樣說過。看到一篇報導,它醒目的標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於是,你在下方評論「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後面其他人「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話+1+2……+10086。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告張玉環無罪。蒙冤27年,9778個日日夜夜的張玉環沉冤昭雪。你在評論下邊打出「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10086。
  • 時隔兩年的韋神違約案終於結案:鬥魚敗訴,4AM龍神絕發文嘲諷
    一晃兩年過去了韋神跳槽案也已經結案,最終法院宣判鬥魚敗訴,還要賠償韋神超過200萬元。微博4AM龍神絕今天轉發了法院判決書並配文:正道的光!判決書明確指出:「韋朕已離開鬥魚直播平臺不再進行遊戲直播,雙方協議已無法繼續履行,故韋朕要求解除協議,本院應予以支持。」
  • "太陽花"學運事件二審判有罪 江宜樺:正義不會不來
    華夏經緯網4月2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太陽花」學運323佔領「行政院」事件,高院28日二審宣判,魏揚等6人逆轉遭判4個月有期徒刑。時任臺「行政院長」的江宜樺在臉書表示:323攻佔「行政院」不是「和平示威」,「太陽花」運動更不是「民眾不服從」;如果「太陽花」算民眾不服從,那所有非法暴行都可以自稱民眾不服從。
  • 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對於整個案件的走向更是讓人佩服宇塵的寫作功底,讓食罪者系列既可以連貫又可以分篇,單看每一部都不會影響閱讀效果。《食罪者5》開篇招魂的故事讓人看完不禁有些戰慄,類似的電影其實也看過不少,雖沒有看劇時的震撼,卻也能腦補出整個故事的情景,說實話,最好不要晚上看,或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這詭異的場景。
  •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男生反擊猥褻者被批捕申請撤案
    反擊行為往往不會產生爭議,反擊的方式和限度往往不同的法律人有不同的看法,具體到這個事件來看,面對他人正在遭受猥褻行為侵害,進行反擊造成的鼻梁骨折,站在一般大眾的可接受度層面,並沒有超出必要的防衛限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因為鼻梁骨折引發的故意傷害輕傷案件,因為鼻梁這個位置比較脆弱,在雙方情緒激動引發的打鬥場景下,可能稍不留神就會造成輕傷後果。
  • 駱晉:記協煽動意識形態對抗所居何心?
    聲稱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打壓、言論自由不保。不僅如此,還祭出「意識形態」大旗,煽動媒體以香港本地的「意識形態」去對抗「北京」的「意識形態入侵」。香港記協本身就嚴重缺乏公信力,如今為圖服務背後政治勢力的需要,而不惜顛倒是非、煽動對立、撕裂社會,這不僅已脫離了新聞記者「以事實說話」的基本的操守,更是險惡的政治居心。若繼續這種敵對思維,記協必將喪失自己僅餘的「公信力」,淪為公眾的笑柄。
  • 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他說,最後一次我們再談一次條件吧,檢察官搖頭,他不會再跟罪犯談條件了,是你教我的,男人笑了。他非常欣慰,檢察官終於懂得了正義的原則,男人的目的達成,他拿出了手機。引爆了炸彈,檢察官轉身就跑還鎖上了。原來炸彈早已經被轉移到男人的牢房,男人並不害怕。他似乎早已經預想到了這一切,他坐在床上拿出女兒給自己做的手鍊,笑著離開了。
  • 被曲解的「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原文,意思完全不同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往往會在冤假錯案沉冤昭雪的時候拍手相慶,而部分有文化、有學識的知識分子們就會用「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來感慨這正義的來之不易,似乎話語中透漏著一絲欣慰。然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種理念真的是正確的嗎?顯然不是,因為伴隨著這句話出現的往往是對維護正義公理的無能為力。
  • 美國大選:川普試圖推翻威斯康星州,法院判敗訴
    美國大選:川普試圖推翻威斯康星州,法院敗訴美國總統川普早些時候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提交了請願書,要求宣布該州的密爾沃基縣和戴恩縣的選票無效。法院於周五(10日)裁定,州政府的投票工作符合法律規定,而川普的競選團隊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選舉舞弊,因此他敗訴了。Stephen Simanek法官指出,點票是透明和公開的,在這方面沒有爭議。 法院的底線是表明選民的意願,以使法院不會推翻州政府並確認拜登獲勝。 此外,選舉官員也沒有計算票數。 西馬內克指出,由於新王冠疫情的影響,各地調整了點票數量。
  • 中國喬丹敗訴,美國喬丹能拿到多少賠償?
    中國喬丹商標案最終敗訴,這一刻,籃球之神等了八年!也許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雖然敗訴的是中國商標,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理智的追求正義和公平,希望不要再有盜版。當然,這背後的賠償也是不少人關心的焦點,從目前接到的報導分析,中國喬丹在賠償金額上肯定不會低於自己當初的報價,當然這不是關鍵。對於中國喬丹來說,失去商標和客戶的信任追捧才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美國喬丹初步預測會得到上百萬美元的賠償,自己喬丹品牌的永久唯一版權!
  • 電影《正義的慈悲》:正義真的只會遲到,不會缺席嗎?
    像《正義的慈悲》這樣的免罪故事可能很鼓舞人心,但選擇講述哪些故事也有黑暗的一面。電影《正義的慈悲》講述的是關於布萊恩·史蒂文森的故事,他是死囚沃爾特·麥克米倫的辯護律師。從史蒂文森的非營利法律辯護組織「平等司法行動」的成立,到麥克米倫的案子經過四年半的上訴程序,《正義的慈悲》以鮮明而令人信服的言詞描述了法律體系中的種族不平等。《正義的慈悲》有許多常見的比喻:支持被告的壓倒性證據、種族主義執法人員,以及勝利的結局,但它同時也傳播了兩個信息。司法系統的重大錯誤往往會得到糾正。
  •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真正含義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已經被我們國內「玩壞」的法諺,而它是源於美國大法官休尼特的名言:「Justice而國內的「修訂版」(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中文語句被人們使用的頻率很高,往往是用來安慰弱勢全體,告知其正義總會來臨;或者用來嘲諷惡勢力最終將會受到制裁。其實看起來感覺挺有道理的,是一碗不錯的心靈雞湯,但事實上,這是一句很不負責任的話。
  • 整整八年,喬丹體育終於敗訴,判決沒有任何影響?球迷:不會吧
    因此,喬丹體育敗訴,撤銷了25類「喬丹+圖形」商標。並且宣布,八年的侵權案件將暫時結束。在過去的8年裡,作為被告,喬丹體育盡最大努力證明喬丹體育NBA球星喬丹與之無關,而風騷的操作令人眼花繚亂。最著名的無疑是桌球理論。在一次審判中,喬丹體育表示,其標誌只是桌球拍的擺動,而不是籃球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