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崔佳
9月7日上午,廣東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
廣東省委對此高度重視,充分肯定全省離退休幹部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對做好新時代廣東老幹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功推動廣東省老幹部工作再上新臺階。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義珍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幹部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崇高精神。要廣泛學習宣傳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推動形成尊重、愛護、學習老同志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加強黨對老幹部工作的全面領導,努力開創新時代廣東老幹部工作新局面。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王力偉主持會議。全省40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80名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受到表彰。4名離退休幹部「雙先」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
「雙先」代表的故事:
——助力抗疫,組織212名會員當科普員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代表、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朱鳴學介紹,成立於2009年的深圳老年科協,如今有會員1845人,其中黨員738人。
十多年來,他們組織醫療專家志願者幫扶新疆喀什市人民醫院,將醫院關停的中藥房重新開放;他們積極為河源、汕尾等地的醫務工作者開展常見病的診斷與急救講座等,幫助當地年輕醫護人員提升技術水平;
他們還儘可能幫扶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老教師張天麟把30多年的教學經驗傾囊相授給喀什的青年教師,完成主編了喀什歷史上第一本《物理教學論文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深圳老年科協組織212名會員註冊成為科普員,為居民科普科學防疫知識。他們充分凝聚激發老同志正能量,為推動智力扶貧「發光發熱」。
——「直到幹不動的那一天!」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代表、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退休幹部陳韶章今年已經78歲了。從1965年參加工作起,他就投身於廣州地鐵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
一直到2002年,到達退休年齡的他,因為當時正值廣州地鐵加快布局、地鐵二號線完工的關鍵時期,他毫不猶豫地延遲退休。這一幹又是近10年。
2011年4月,69歲的他正式退休了,原本可赴海外與家人團聚的他,又擔起了港珠澳大橋首席隧道專家及交通運輸部專家組成員的重任。
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一次生病了,竟把病房當成辦公室,在病床上研究攻關海底沉管隧道方案。經過了整整4年的努力,他的團隊終於獲得了成功,創造了「一年十管」的中國速度和一項項震撼人心的世界紀錄。
如今,78歲的他腳步未停,「只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我將繼續堅守初心、擔負使命,為把我國建成交通強國貢獻微薄之力,直到幹不動的那一天!」這是一位老工程師對黨和國家的堅定承諾。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代表、佛山市順德區退休幹部何勁和,曾當過小學、大學和黨校老師的他,2013年11月退休後參與籌辦創立「黃龍書院」,擔任首任院長,並以此為平臺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9年,黃龍書院被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有人認為,政治理論課不好講,有的黨員幹部擔心講不好不願講,我常說:『黨的理論課只要聯繫實際就好講』。」
何勁和與團隊一起,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的「黨建+民生」的融合發展模式,形成了黨建、政策、實踐、人文四大類課程,還琢磨出了現場教學、互動教學、音像教學等多種形式,從黨的十八大報告講到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從機關事業單位講到村居社區,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解讀報告中的重大民生議題,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玖哥」進村入寨,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代表、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退休幹部陸耀玖,退休前是該縣司法局上帥司法所所長。2016年1月退休後,他被上帥鎮聘為人民調解員,借鑑運用「楓橋經驗」,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0餘件,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玖哥」。
2019年1月,他的「玖哥調解工作室」成立了,這是清遠市首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第二天,就有村民因屋邊、魚塘用地起了爭執,場面一度混亂。
他和司法所的同志一邊穩定雙方情緒,一起聽取矛盾雙方訴求,經過反覆溝通,終於打開了村民積怨的心結,雙方統一籤訂調解協議,把一起可能釀成群體性事件的警報成功解除。
陸耀玖說:「村民工作難做,難就難在有利益衝突;村民工作也好做,好就好在要用心溝通。」
從2016年至今,「玖哥」進村入寨,始終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幫助居民們化解各種矛盾,幫助人們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