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 「黑色閃電」傑西•歐文斯
本刊記者 李乃清
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的傳奇離不開那一抹神秘的「黑」:他是田徑賽道上最耀眼的「黑色閃電」,披掛一身墨玉光澤,照亮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屆奧運會。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在納粹操辦下臭名昭著。美國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一人獨攬100米、200米、跳遠以及4×100米接力4塊金牌,超過德國田徑選手的金牌總和,徹底擊碎希特勒的「雅利安人種優越論」。金牌之外,歐文斯更是贏得場內12萬德國民眾的高聲歡呼,成為該屆奧運會的頭號英雄。
歐文斯所創造的世界紀錄令人震驚:10.3秒的百米紀錄,19年內無人望其項背;8.13米的跳遠紀錄,沉睡長達25年之久。那時,「黑色閃電」意味著田壇難以逾越的裡程碑。
歐文斯嘲弄了希特勒
1936年8月1日,柏林奧運會正式開幕,會場上納粹旗幟肆虐飄揚,德國選手以納粹禮取代傳統奧林匹克敬禮,行至主席臺前,他們叫囂著「希特勒(萬歲)!」,原本象徵和平友誼的奧運會被罩上一層濃重陰影。
歐文斯代表美國隊參加短跑與跳遠比賽。希特勒想借這屆奧運會大肆宣揚「雅利安人至上」的種族優越論,納粹侮辱歐文斯等黑人運動員為劣等人,嘲笑美國依靠這些「黑鬼」、「非人類」參與競賽。但是,歐文斯卻以驚人成績擊潰了希特勒的種族歧視,納粹的陰謀因「黑色閃電」的橫空出世徹底破產。
8月3日,歐文斯自信地走上男子100米的決賽賽道(預賽第一輪他就平了當時的百米世界紀錄),極具密度的黑色軀體凝聚著一股反擊能量,直指看臺上親臨賽場的希特勒。發令槍一響,歐文斯猶如離弦之箭射出起跑線,瞬間,力與美高度結合,一道黑眩的光率先閃過終點!歐文斯領先第二名1米有餘,輕鬆摘得金牌,並且創造了10.3秒的世界紀錄。
希特勒大失所望,他最看重的百米金牌被一名黑人運動員輕易奪走,這對他鼓吹的人種論簡直是一大諷刺。他情緒失控,忘記了東道主首腦應有的風度,氣急敗壞地離場,賽後甚至迴避為冠軍頒獎和握手祝賀的儀式。對此,歐文斯的回答鎮定自如:「我到柏林不是來跟什麼人物握手的,我是來奪金的,現在我已達到目的,這就足夠了!」
這屆奧運會,歐文斯與德國王牌跳遠選手魯茲•朗結下深厚友誼,成為奧運佳話。
跳遠預賽中,歐文斯差點失去決賽資格。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規;第二次他從跳板後起跳,卻跳出了前所未有的壞成績。第三次,他多次試跑,卻遲遲不敢最後一躍。這時,順利晉級決賽的德國選手魯茲•朗教給歐文斯一個小訣竅。他取下一塊毛巾,放在起跳板後數英寸處,告訴歐文斯,從那地方起跳不會偏失太多。在魯茲•朗的點撥下,歐文斯最後一躍幾近打破紀錄。決賽時,魯茲•朗的成績首先打破世界紀錄,然而,隨後上場的歐文斯則以微弱優勢創下新紀錄,最終奪得金牌。
比賽結果一出,貴賓席上的希特勒臉色鐵青,現場氣氛頓時凝固。這時,魯茲•朗走向歐文斯,面對看臺上12萬德國人,他舉起歐文斯的手高聲喊道:「傑西•歐文斯!」一陣難挨的沉默後,看臺爆發出齊聲歡呼:「傑西•歐文斯!」歐文斯也舉起魯茲•朗的手朝向天空,聲嘶力竭道:「魯茲•朗!」全場觀眾同聲響應:「魯茲•朗!」沒有政治陰謀,沒有膚色差異,沒有金牌得失,選手與觀眾共同沉浸在君子之爭的感動中。歐文斯事後回憶:「當我們兩人互相擁抱時,希特勒都快瘋了!對魯茲•朗而言,在希特勒面前向我表示友好需要極大勇氣。那一刻,我拿到的所有獎牌與獎盃都可熔化,但它們永遠鍍不上我與魯茲•朗24K金的友誼!」
比賽第三天,歐文斯毫無懸念地拿下男子200米金牌。隨後,他代表美國隊參加4×100米接力,奪取了個人第4枚金牌,他們創造的新紀錄保持了20年之久。
歐文斯在希特勒眼皮底下獨攬4金,給納粹種族主義分子以當頭一棒,讓全球愛好和平的人民深受鼓舞。賽後,德國民眾不顧納粹威脅,慶祝歐文斯的勝利,新聞界把該屆運動會譽為「歐文斯運動會」。
黑色圖騰之路
32年後,墨西哥奧運會上演了類似的一幕:美國黑人選手託米•史密斯和約翰•卡洛斯分獲200米比賽冠軍和季軍。頒獎儀式上,兩人高舉戴著黑手套的手臂,聲援國內反對種族歧視的鬥士們。對此,歐文斯的回應耐人尋味:「黑人的拳頭僅僅是一個毫無意義的符號。鬆開拳頭,除了空虛的五指,裡面一無所有。只有攥緊金錢的拳頭才有意義,那是力量之所在。」
奧運賽場確實為歐文斯帶來瞬時的光鮮,但是,競技佳績並沒改變他貧困的生活境遇。他的一生多數時光依然活在膚色標籤的壓力之下,事實上,就連那個響噹噹的「傑西•歐文斯」都並非他的本名。
歐文斯原名詹姆斯•克利夫蘭•歐文斯(James Cleveland Owens),1913年9月12日降生於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黑奴後裔家庭。排行第7的歐文斯從小遭受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各種疾病的折磨。由於家境貧寒,他7歲幹起體力活,每日100磅的棉花重擔壓在幼嫩的肩膀上。9歲時,父親為了謀份好工作,帶著全家遷往克利夫蘭市,歐文斯進入當地一所公立小學。開學點名,歐文斯依照別人慣常的叫喚,將自己名字念作「J.C.」,他的老師則聽成了「傑西」(Jesse),「傑西•歐文斯」的名字因此留存至今。
歐文斯的運動稟賦在體育課60碼短跑中得以發掘,他被邀請加入田徑隊。然而,迫於生計,歐文斯整日奔波於運送食品、裝卸貨物、修鞋等多份兼職,無暇參加課後訓練,愛才心切的教練最終為他破例安排了晨練。通過系統訓練,歐文斯成為所在高中的田徑明星,19歲那年,他以9秒4的成績跑平100碼短跑的世界紀錄。
憑藉出色的跑跳成績,歐文斯敲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校門。
然而,場外的「鬥爭」無處不在。1933年的美國被種族隔離制度的陰霾所籠罩。田徑場上,師生為歐文斯熱情吶喊;但是,走出田徑場,他卻受到迥然的待遇:歐文斯與所有黑人學生只能住在校外;外出時,他們被隔離在「黑人食宿區」,即使受到所謂「白人旅館」的接待,他們也只能從後門進出,還被剝奪了乘坐電梯的權利。除此之外,由於種族的不公待遇,歐文斯沒能拿到全部獎學金,為減輕家庭負擔,他不得不利用課餘時間繼續掙錢。
1935年5月25日,美國召開第十屆安阿伯大學生運動會。歐文斯背部深受重傷,卻在短短45分鐘內創造了破、平6項世界紀錄的奇蹟,這次運動會上他創造了保持25年之久的8.13米跳遠世界紀錄。
「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個大衣櫃,裡面裝有一件體面的外套,但更多是些互不搭配的髒舊衣服。而我,畢生的訓練只為了那10秒鐘。」
儘管奧運會上攻破納粹的種族歧視,然而,載譽歸來的歐文斯卻無力反抗本國潛藏的歧視目光:「當我回到美國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還是得從公共汽車的後門上車,不被允許坐在前排。希特勒拒絕與我握手,但白宮總統一樣拒絕和我握手。」
歐文斯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認可,他和其他黑人運動員一樣沒有逃脫失業的命運:「當我帶著1936年4枚奧運金牌回到美國,我得到前所未有的讚譽,人們紛紛邀請我參加各種活動,但是——沒人提供給我一份工作。」
歐文斯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大四時他不得不退學,隨後以跑步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屈辱地與汽車、摩託車賽跑,甚至為配合主辦方跑贏賽馬:「奧運冠軍的頭銜成了個負擔:為了謀生,我不得不和動物賽跑。事實上,那項比賽並不公平,沒人能戰勝賽馬,更不用說100碼的賽跑。」
上世紀50年代後,歐文斯的生活才漸有起色,1955年他受邀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體育運動的官員。1976年國際奧委會授予他銀質奧林匹克勳章。五大洲20家著名報刊評選他為「本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排名僅次於球王貝利)。
1980年3月31日,歐文斯因肺癌去世。同年,美國政府設立「傑西•歐文斯獎」,用以表彰對當代體育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運動員。歐文斯逝世後的第4年,德國的一條街以「傑西•歐文斯」命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歐文斯的外孫女吉娜•漢菲爾手持火炬跑進會場,以此追懷歐文斯的英靈。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