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低效用地 深化「畝均論英雄」永康打好「組合拳」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網絡圖

「小微園內1萬多平方米場地投入使用,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生產場所,目前已在加班加點趕新訂單。」昨日一早,永康市尚仁黃山小微企業園裡傳出陣陣機器轟鳴聲。作為首批入駐企業,永康市百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足馬力。剛清點完一批熔噴口罩準備發貨,公司負責人陳全贏便急忙趕回車間指揮生產。

尚仁黃山小微企業園是永康市首個以標準地出讓,並率先動工建設的小微企業園,也是建設進度最快的小微企業園之一。目前,該園9幢廠房均已結頂,包括百安公司在內的5家小微企業成了首批入駐並啟動生產的企業。

近年來,永康大力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以科學規劃、加快供地、挖潛盤活、嚴格監管入手,聚力打好空間規劃編制、小微企業園拆后土地利用、「退二優二」盤活存量等「組合拳」,讓有限的土地資源通過集中、集約、集聚的方式發揮最大效益,逐步形成小微企業園小集聚、「兩園一區」中集聚、永武縉大集聚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去年以來,該市多措並舉、拆違破題,拆除低效用地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逐步形成中小企業 「家庭作坊—小微企業園—開發區」的合理發展梯度,培育塊狀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新優勢。目前,永康籌建小微企業園35個,總規劃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在建21個,規劃面積172.5萬平方米,現累計完成111個地塊掛牌出讓。今年完成掛牌出讓33個地塊,累計完成投資6.88億元。

從傳統製造產業轉型到新興產業,從關停一批「低小散」到升級成一批「高精尖」……一個個新項目、好項目在永康落地紮根。

以原有土地資源換取更大發展空間。浙江道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嘗到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甜頭:在低效廠房改造項目的助力下,容積率從0.55跳躍到2.6。「土地利用率低,將會制約企業發展。」道明公司董事長胡智彪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對整個廠區拆除重建,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新產業落地要求,大大提高了企業土地空間利用率。

通過向上拓空間,群升集團主動要求拆除3幢單層廠房後重建,廠房面積擴容3.26萬平方米。「空間換地」也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利器。噴漆車間大部分環節實行智能化改造,用工量減少一半,畝均產能卻成倍提升。「和拿地新建相比,老廠房改造成本更低。」企業有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永康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優質項目傾斜,在「零增量」的基礎上讓地盡其利、地盡其用,提高土地開發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工業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益轉變。截至目前,該市低效廠房改造工作累計受理申請148家企業,已驗收並獎勵105家,已驗收未獎勵15家,已審批未驗收28家。

(據金華日報,原標題《盤活低效用地 深化「畝均論英雄」永康打好「組合拳」激活發展新動能》,作者吳軍勇)

值班主編:杜羽豐

相關焦點

  • 永康:五金之都,節約用地故事多
    這是永康城市新名片。永康市地處浙江省中部,總面積1049平方公裡,現轄11個鎮、3個街道,戶籍人口61.5萬人。五金產業久負盛名,是聞名海內外的「五金之都」。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的高質量利用。近年來,永康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節約用地工作,從科學規劃、加快供地、盤活存量、嚴格監管入手,聚力空間規劃編制、低效用地再開發、小微企業園建設、低效廠房改造等,有限的土地資源通過集中、集約、集聚,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發揮出土地資源最大效益。走進永康,發現城鄉節約用地的故事。
  • 金華蘭溪「騰籠換鳥」激活發展新動能
    昨天(7月5日),在位於金華蘭溪經濟開發區的浙江有為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熱封方底閥口制袋機開足馬力,每分鐘可生產120個水泥包裝袋。「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只有3個月,但目前產值已突破8000萬元,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該公司總經理周秀龍對記者說。浙江有為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塑料包裝製品生產和銷售,是蘭溪騰籠換鳥盤活「沉睡資源」,成功招引落地的一隻「金鳳凰」。這裡原為一處破產企業,大部分廠房閒置。
  • 這四個神奇的字母,為何能讓新區畝均稅收翻了番?
    3年來,新區區域畝均稅收從2018年的12.59萬元提升至今年的27.6萬元,增長119.2%;畝均增加值從77.8萬元提升至100.4萬元,增長29%;15家企業實現升規,31家企業實現升檔。那麼,南太湖新區是如何用活這四個字母,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的呢?
  • 高明去年盤活約6587畝低效土地,今年擬再整治低效土地逾6000畝
    /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 攝盤活低效產業用地超6587畝,利用盤活用地新引進和改造提升項目101個,新增投資總額約125億元……這是去年高明「低效產業用地攻堅戰」的成績單。今年高明將繼續整治低效用地6000畝以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 蘇州市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在相城區召開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好中央和省關於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等各項決策部署,站在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站在對蘇州長遠發展和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來抓好「雙百」行動這件大事,持續提升空間配置效率。
  • 鄭傳記:全力打好隆堯高質量趕超發展「組合拳」
    「雙進雙產」、全民增收、大氣汙染治理等重點工作,打好「組合拳」,為實現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貢獻隆堯力量。 「推動項目『雙進雙產』是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重要支撐。」
  • 在「重要窗口」建設中育新機開新局 擦亮十張金名片 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力穩住外貿出口基本盤,鼓勵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落實支持外貿企業渡難關穩訂單拓市場「新10條」意見。在滬設立「中國·永康五金大廈」,舉辦「松江—永康產業發展論壇」,打造永康科創飛地。加快浙川三地四方共建飛地園區步伐。壯大市場能級。
  •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蘇州高新區8家企業榮登「畝產英雄百強榜」
    百強榜中,高新區8家企業上榜,前10強企業數量排名全市第三,恆瑞科迪、克諾爾分別位列第四、第八名,特別是恆瑞科迪取得了畝均稅收超千萬的好成績。  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工作是高新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2015年,高新區建立以「畝產論英雄」和「創新論英雄」為導向的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機制,以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盤活低效用地等舉措,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自評價啟動四年以來,高新區已累計淘汰落後產能企業211家,盤活低效用地4630畝。
  • 「不盤活存量就沒有新增用地」河南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
    二是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全省產業集聚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得到有效控制,批而未供、閒置和低效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土地市場化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達到15萬元。用地粗放、布局散亂、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如何解決?
  • 人民日報:廣州如何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激活新發展動能?
    、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向城市更新要發展空間 今年以來,廣州充分發揮一線城市優勢,積極挖掘城市更新的內需空間。 截至8月底,全市共改造272個城中村,盤活存量用地約42平方公裡,新增公共服務設施及配套1.5萬個、286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510萬平方米。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解讀城鎮低效用地開發政策
    《意見》起草背景  城鎮低效用地是指現有建設用地中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築危舊且權屬清晰、不存在爭議的城鎮存量建設用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強調「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
  • 小個子持續迸發大能量——騰籠引鳳「畝均論英雄」的湖州實踐
    新華社杭州10月16日電 題:小個子持續迸發大能量——騰籠引鳳「畝均論英雄」的湖州實踐新華社記者嶽德亮、魏一駿「近段時間,訂戶天天在催貨。」夜幕降臨,浙江樂韻鋼琴有限公司車間內的工人們卻依然忙碌。「剛剛過去的9月滿負荷按照訂單生產,生產已經進入新階段。」公司總經理章加龍說。
  • 喚醒「沉睡」土地 提高畝均效益
    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土地省政府副秘書長景勁松介紹,產業集聚區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根據規劃,這次「百園增效」行動的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任務,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
  • 寧波江北工業區上半年盤活閒置低效廠房9萬多平方米
    江北區三改一拆辦王姓工作人員表示,江北工業區是江北工業經濟的重心,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成績顯著。2016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已達37家, 15家園區企業入選2016年度江北區工業企業三十強,佔據半壁江山,各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區第一。然而,漂亮的成績單背後,缺少發展土地資源制約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 「畝均效益論英雄」,看看誰是真英雄
    12月28日,2020三瑞農科(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畝均效益論英雄種植戶獎勵大會在全國葵花籽種植大縣五原縣舉行。大會為54名種植戶頒獎,其中,最大獎項「畝均效益英雄獎」由五原縣復興鎮聯豐六組的楊永勝獲得,公司為其頒發獎金10000元。
  • 長沙:以畝產論英雄,實現精明增長|晚報頭條
    這是去年長沙經濟從三個層面努力耕耘出的工業數據,看似尋常無奇,卻一點點撐高畝均效益的天花板,凝聚著長沙發展產業經濟的智慧,藏著長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密碼——以畝產論英雄,實現精明增長。察勢者智,順勢者贏。
  • 土地流轉再迎催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存量建設用地或被全面盤活
    意見中提出: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稅費制度。以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存量用地盤活利用。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建設用地整理,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 以畝產論英雄|我縣倒逼低效企業「動」起來「活」起來
    通過近兩年相關數據對比發現,政策倒逼成效顯著:2019年度全縣工業用地畝均稅收10.88萬元,較上年度提高1.67萬元,增長18.1%;2019年度D檔企業數量為129家,較上年度減少49家;2018年度D檔企業有115家提高檔次,其中1家提升為A檔,有6家升為規上企業,有4家企業土地騰退,騰退面積77.1畝。
  • 聯東U谷如何讓低效用地煥發新機?
    針對一些地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自然資源部再次表示,要加大城鎮低效土地的盤活力度,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支持低效用地開發利用。 長期以來,聯東集團積極參與各發達城市的「城市更新」、「工改工」,通過盤活低效閒置土地,再造產業平臺,重塑城市形象,導入新興產業,實現土地資源再利用,產業提檔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