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78號建議提出的「關於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充實技術工人隊伍」等內容,人社部經商教育部作出答覆。
高校畢業生為中國製造尖端技術工人隊伍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答覆中提到,教育部著力加強制造業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引導畢業生投身製造業建設,支持促進位造業發展。
一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和《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教職成〔2016〕9號)要求,不斷健全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每年均有超過70萬畢業生投身製造業,成為支撐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結合就業形勢和畢業生特點,加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找準職業定位。今年組織「就業+網際網路」直播課,教育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當中,引導畢業生到製造業中的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就業。
三是暢通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到製造業工作牽線搭橋。同時,大力推動各地各高校加強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進人才供需對接,引導畢業生投身製造業。
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從事技術領域工作,既是促進就業的重要內容,也為中國製造尖端技術工人隊伍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下一步,人社部將結合代表建議,進一步研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充實技術工人隊伍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積極暢通企業就業渠道,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製造業,為我國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高技能人才薪資待遇不斷提升
關於提高技術工人的薪資等待遇方面,答覆中提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先後印發文件,提出完善技術工人薪酬激勵機制、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工資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等要求。
人社部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積極推進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一是指導企業完善符合技術工人特點的企業工資分配製度,鼓勵企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術技能價值激勵導向。
二是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促進技能人才工資合理增長。
三是探索技術工人長效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鼓勵各類企業設立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等,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經濟待遇。
四是建立健全企業薪酬調查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發布不同職業、不同技能等級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報酬信息,為企業與職工合理協商確定工資提供信息指引。
人社部以高技能領軍人才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工作力度。從1995年開始,持續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共表彰26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3028名「全國技術能手」(不含競賽授予)。目前,人社部正組織開展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
持續選拔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至今,共有272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一線技能崗位工作、技能精湛、對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均可參加技術工人、技術人才相關獎項評選。
下一步,人社部繼續落實相關文件要求,適時發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企業內部建立多職級的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和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薪酬分配製度,結合實際合理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繼續做好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等工作,加大表彰激勵力度,著力增強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獲得感。
下一步將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為拓寬人才發展空間,促進人才合理流動,2018年,人社部印發《關於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試行)》(人社部發〔2018〕74號),就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作出制度性安排。
支持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參評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稱,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並分別就評審範圍、條件作出了規定。
鼓勵用人單位對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比照相應層級工程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2019年2月,人社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9〕16號),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明確工程技術人才取得的工程領域職業資格,可對應相應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
下一步,人社部將繼續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體系,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職業(工種)與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專業對應參考目錄,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促進兩類人才深度融合發展。
■劉潔
作者/來源:青新社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