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技圈的收購,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事,例如我們熟知的聯想收購IBM、收購摩託羅拉;再比如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成功;NVIDIA 400億美元拿下ARM;AMD收購賽靈思等等。當然,也有失敗的收購案例,比如博通強行收購高通被否決;高通收購恩智浦失等等。
作為科技圈最司空見慣的事,對於科技巨頭就更是稀鬆平常。例如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在過去20年裡,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收購,包括硬體(諾基亞)、視頻遊戲(minecrafi製造商Mojang)和社交媒體(LinkedIn)等等,其中有成功自然也有失敗。
成功的案例比如斥資75億美元全現金收購ZeniMax Media,後者擁有玩家耳熟能詳的Bethesda(貝塞斯達、B社)、id Software等工作室,IP涉及《上古捲軸》、《輻射》、《德軍總部》、《毀滅戰士》等。
失敗的案例比如2013年9月微軟宣布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但僅僅過了1年多,微軟就宣布將裁員至多7800人,並對諾基亞業務減記76億美元,作為該公司重組經營不善的手機硬體業務的一部分。這一減記規模遠遠超過了2013年9月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72億美元總支出。微軟手機業務經歷15年間的多次戰略調整和巨額資金投入,終究宣告失敗。
當然,失敗案例並不會影響微軟的收購之路,微軟遊戲方面的負責人隨後表示,微軟的買買買並不會就此打住。而在本周早些時候,西班牙語媒體爆料稱,微軟打算1300億美元(約合8489億元)收購索尼。
對於索尼,很多朋友並不陌生,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遊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是世界最早可攜式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遊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其旗下品牌有Xperia,Walkman,Sony Music,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layStation等。
不過消息一出,隨即遭到粉絲和一些美國科技媒體的批評,認為報導中所謂的收編索尼一方工作室、強化遊戲地位的理由站不住腳,因為索尼集團的業務非常廣泛,遊戲之外的電影、音樂、半導體等完全是微軟陌生的領域。分析人士認為西語媒體的報導大概率只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胡編亂造的。
那麼微軟究竟有沒有實力收購索尼呢?在資金方面絕對是可以的,目前索尼市值約1230億美元,微軟約1.6萬億美元。但是索尼作為日本的科技巨頭,又怎麼會被輕易出售呢?別忘了,日本這些年丟掉的科技技術真的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