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的首領

2021-02-23 隴史薈
       1987年蘭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皋蘭縣石洞鄉收購了一枚銅印,看上去有些神奇,方形印面,陽文,環鈕,內容不大好認。後來,人們確定,這是西夏文疊篆「首領」二字。

          西夏(1038年—1227年),是党項人為主體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因其佔據了今寧夏及河西走廊等西北地域,故而宋人稱之為西夏。長期同宋金對峙,歷經十帝,享國189年。

党項族是遊牧民族,其農業較畜牧業晚發展,農牧並重是西夏社會經濟的特色。西夏的畜牧業十分發達,夏廷還設立群牧司以專屬管理。西夏人採取漢官和蕃官並行的制度。首領就是蕃官之一,他們佔據大量土地和財富。

         「首領」似乎是一個,很籠統的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可大可小。透露出的信息很是耐人尋味。毫無疑問,這是給當時遊牧在這裡的部族首領的印章。見證了宋夏在這裡曾經的激烈交鋒。
       自從唐代安史之亂後,到北宋政府軍奪取蘭州之前,蘭州及其周邊地區一直是吐蕃、羌族、西夏的牧地。元豐四年八月,李憲統帥五萬人馬越過馬銜山突襲西夏,先奪取榆中苑川河谷,然後攻佔蘭州,使宋軍的防線推進至黃河岸邊。黃河以北,仍舊為西夏管轄。這枚印章或許就是,西夏國主為了籠絡遊牧在皋蘭一帶的部族而頒發的。      當時,西夏人為了奪回蘭州,出動10萬多人,號稱八十萬。其中,除了西夏的主力,自然也少不了,用製造聲勢的部落牧民,一個首領的封號是免不了的。八十萬西夏大軍,先是破蘭州西關(今西固城),後進逼蘭州城下。     蘭州城的形勢萬分危急,幸好守軍中,有一個叫王文鬱的李憲部將,率敢死隊從城頭上吊下去,趁著夜色襲擊夏軍,夜色中夏軍分不清有多少敵軍襲營,驚慌失措自相衝撞,引發大潰敗,蘭州城才轉危為安。     隨後,宋軍三次修整了蘭州城,宋徽宗時(1104年),蘭州「城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周六裡三分,三面土築,面磚,下臨黃河,建四門,上各建層樓戍鋪」。基本上具備了軍事重鎮的一些功能。似乎也能看出,北宋政府將蘭州作為對抗西夏,收復河西走廊的前哨。同時,也將熙河路帥府也移到蘭州,蘭州逐漸在向西北的戰略中心發展。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本號為網易新聞·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西夏王朝滅亡之後西夏人去哪兒了?西夏現在是什麼民族?
    漢時,「党項族」大量內遷到河隴及關中一帶,他們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以部落為劃分單位,而後逐漸形成了日後讓人熟知的党項八部,即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勢,西夏國開國君主李元昊的先祖就是拓跋氏的首領拓跋思恭。東晉南北朝時期,党項族就開始遷徙到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上遊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帶生活。
  • 西夏王朝湮沒在歷史中,一本「天書」揭開了西夏歷史
    神秘的古書西夏文是西夏國創造並且使用的文字,它曾經在西夏統治區域內盛行了幾百年。然而,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西夏文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西夏這個甚少出現在史料中的神秘國度,連同它的文明一齊被深深地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下。
  • 西夏到底是個什麼王朝?
    提起西夏,很多人都會想到《天龍八部》中的小和尚虛竹誤打誤撞娶了銀川公主成為了西夏的駙馬;西夏王妃李秋水在西夏王宮中留下的絕世武功秘籍
  • 西夏人的遷徙路徑
    但西夏人似乎更喜歡以「唐兀」自稱,藏語是「金人、天人」的意思。西夏的「聖根」到底在何處?早已經成為歷史謎團。對此,可能西夏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了,因為對部族發展壯大有重要影響的地方都可看成「根」之所在,党項羌原本就是以徵戰為生、遷徙不定的族類。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西夏王族來自青藏高原而非大興安嶺,雖然他們曾自稱「後魏之裔,拓跋遺業」(後魏統治者出自匈奴,而非鮮卑拓跋)。
  • 古國西夏是誰建立的?西夏國持續了多少年?
    宋朝此時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但李繼遷卻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雍熙二年(985),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衝誘殺宋將曹光實,並佔據銀州,攻破會州(甘肅靖遠),與宋鬧翻;又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至道二年(996),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
  • 東方金字塔解密神秘的西夏國,佛漢党項文化造就了輝煌西夏
    來到西夏陵,去了解這個史料記載較少的神秘西夏國,博物館建築挺宏大,但未開放(很遺憾不能更全面的了解西夏歷史),乘景區觀覽車先來看看東方金字塔吧!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將其祖父、父親遷葬於賀蘭山東麓,也即是裕陵和嘉陵,在西夏國存續期間,除神宗、獻宗和最後一個皇帝李晛之外,每一個皇帝均記載了明確的陵名,但未記載具體位置。
  • 神秘的西夏
    唐末党項拓跋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封五州之地。党項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政權與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併吞後,李繼遷出走創業,990年被遼朝封為夏國王。  陸續佔領河西走廊諸州。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時期,大權掌握在梁氏母黨手中。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金朝崛起後,西夏改臣服金朝。
  • 「天龍八部」中的遼和西夏,也是個王朝嗎?速看
    大家都知道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其實是契丹人,是遼國人。那么正史中的契丹王朝是怎樣來的呢?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遊牧在我國北方。隋唐時期,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繫日益密切。唐朝末年,政局動蕩,北方戰亂不斷,北方漢人為躲避戰亂北出長城,給契丹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
  • 東方金字塔 西夏王朝夕陽下蒼涼的背影
    那頭枕青山,腳蹬黃河之勢讓人震撼,那城牆拱衛,眾星參月之狀令人唏噓。大門口有四個字體繁瑣、形似漢字的文字,乍一看似曾相識,但卻一個都不認識,好在有自助導遊耳機的提醒,說是「大白高國」,這種看上去像是漢字,但筆畫繁複的西夏文字正如清朝學者張澍所說「乍視字皆可識,熟視無一字可識」。的確,這種奇特的文字遠看好像很熟悉,細看一個都看不明白。
  • 西夏藏傳佛教史簡介與造像唐卡
    西夏人信奉「殺鬼招魂」,「夏俗不齒奔遁,敗三日,輒復至其處,捉人馬射之,號曰『殺鬼招魂』。或縛草人埋於其地,眾射而還,以為厭勝」。這種信仰和儀式,對於西夏接受講究咒語和儀軌的藏傳佛教具有先天的優勢。西夏所轄地區早有信仰佛教的傳統,河西走廊是傳播佛教的孔道和基地。在西夏王朝的大力提倡下,西夏佛教信眾更多。藏傳佛教是佛教的一種,篤信佛教的西夏上層和民庶也容易接受藏傳佛教。
  • 賞析| 品位方寸大千⑪解讀兩宋及遼金西夏官印
    相較於漢印,兩宋印章後世印人鮮有論及
  • 西夏皇帝開城投降,蒙古人毀約大肆屠城
    1205年,蒙古人以西夏為北方遊牧民族克烈部首領提供庇護為藉口,發兵入侵西夏河西地區。這次入侵的規模並不是很大,西夏邊境幾個市鎮遭到洗劫,大批牲畜被搶走。事實上,蒙古人發動這次入侵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西夏的反應和實力,為以後的大規模入侵做好準備。1207年,蒙古人再度對西夏發起試探性進攻。此時西夏剛剛經歷了一場內亂,國力空虛。為了抵禦蒙古人,西夏派出使節前往金國尋求建立聯合戰線。但不幸的是,一直與西夏保持友好關係的金國皇帝金章宗去世了,繼承皇位的是金章宗的叔父衛紹王完顏永濟。
  • 文化之旅 | 神秘的西夏
    什麼人能夠重創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抵擋成吉思汗徵服腳步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這是一群高原的孩子,高原給了他們強健的體魄,堅定的意志。在血與火的磨練中,他們長大。為了生存,他們不斷地遷徙。為了心中不滅的夢想,他們不屈不撓。在青藏高原的東南,四川省甘孜地區,生活著一群自稱為「木雅」的人。
  • 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死在床上?六徵西夏的血海深仇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他氣貫長虹的戎馬生涯中,誰也想不到他會與小小的西夏王國產生難解難分、生死相關的聯繫。歷史上,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摧毀了西夏王國,他自己卻在6次徵討西夏、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裡川命歸黃泉。那麼,西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為何要六徵西夏?
  • 大宋的3路大軍全被西夏打敗,包拯只靠1種調料,就讓西夏俯首稱臣
    因此,為了防止部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趙匡胤開始,北宋幾代皇帝,都對武將滿懷戒懼之心,千方百計以各種手段「重文抑武」,百般壓制武將的地位與權力,使得北宋武將的自主能動性、作戰積極性越來越差,北宋武備虛弱的局面由此形成。包拯包青天的老領導、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在位時,北宋武備不振終於導致嚴重後果。當時,北宋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強敵西夏。
  • 西夏的酒文化與酒具
    唐朝末年發生「黃巢起義」,在平叛「黃巢起義」的過程中,當時作為夏州節度使的党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幫助唐王朝平定叛亂有功,被唐僖宗賜皇室李姓,封為夏國公、定難軍節度使,從此以後,党項從一個遊牧民族開始成為格局一方的藩鎮割據勢力,逐漸走上中國歷史的舞臺,對之後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重要影響作用。在夏州政權時期中原王朝還賜予党項族許多物品,其中就包括上乘的佳釀。
  • 西夏王陵 党項人的絕唱
    公元4世紀初期,一個叫吐谷渾的鮮卑族首領帶領的鮮卑人步步擴張自己的領地,一度將羌人逼到了今天的四川阿壩縣一帶,後經歷了羌族與吐谷渾的戰爭、和平、通婚、羌與吐谷渾將北方遊牧地區主宰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吐谷渾王國。    吐谷渾王國在強大過程中,與羌人時戰時和。羌人有八大部落,其中有一支党項羌,視吐谷渾人為仇人,密謀後決定尋找新的生存之地。
  • 西夏文化 | 神秘的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失傳300年後,又是武威學者張澍最早發現「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並識別碑正面文字為西夏文,成為西夏學研究的濫……武威與西夏文字有著割不斷的歷史聯繫。據《宋史•夏國傳》記載,西夏文由野利仁榮創造。野利仁榮是西夏開國重臣,著名學者,他曾將《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譯成西夏文,被尊為「聖賢師」「賢夫子」。西夏文字創造出來後,於西夏大慶元年(1036年)經李元昊等認可頒行。
  • ﹌西夏國·【三字經】25﹌
    ﹌﹌﹌西夏國﹌﹌﹌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稱邦泥定國或大白高國。
  • 西夏簡史三(西夏文)
    西夏仁宗陵出土的西夏文篆書碑額拓本西夏漢文史籍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傳世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