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學醫記(第七十七章)大黃 (1)篇

2021-03-04 艾草醫學堂

上次老爺爺和小指月介紹了藥之將軍– 大黃,以及用大黃治療火丹赤腫、瀉痢、退黃疸等。大黃既然被稱為將軍,那麼它還能做什麼用呢?

水道不通大黃也管

 

《神農本草經》曰,大黃通利水谷。

 

小指月說,爺爺,我以前以為大黃只是通大便,想不到它還能通整條消化道,還能通膽管,利膽退黃。

 

爺爺笑著說,還有你想不到的呢,大黃還可以利小便,這是醫家很少用到的。

 

小指月說,利小便?在普通中藥書籍中根本沒有提到啊?

 

爺爺說,不是書中沒有提到,而是你沒有真正讀懂讀到。

 

小指月說,爺爺,我看中藥書上只寫到大黃的功效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這裡頭四大功效,沒有一條提到利小便的啊?

 

老爺爺笑笑說,清熱瀉火,火從哪裡走呢?涼血解毒,毒又是從何處排?小指月說,這不都是從大便裡面排嗎?

 

爺爺說,濁陰出下竅,下竅難道就只有肛門,而沒有尿道嗎?小指月說,難不成大黃真能夠瀉火毒從小便出?

 

爺爺說,你看那些溼熱淋證,小便澀痛的,為什麼一用大黃,小便就變清了,膀胱尿道也不熱痛了?你看八正散裡頭不正有大黃嗎?還有溼熱黃疸的茵陳蒿湯裡頭,用大黃難道僅僅只是通大便?

 

小指月說,治黃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爺爺說,這就對了,身體發黃,血毒盛,血毒最容易從膀胱偏滲而出,所以大黃導血毒從小便出,使上炎之火能下洩,此醫家不傳之秘也。

 

小指月說,真這樣的話,為什麼很少看到古籍中明言大黃利小便呢?

 

爺爺說,你看《神農本草經》怎麼說?小指月說,大黃通利水谷啊。爺爺說,通利水谷就包括水道膀胱,跟谷道大腸。小指月說,原來這樣理解啊,我以前只以為大黃通利腸道而已。

 

爺爺說,你看,《日華子本草》說,大黃利大小便。所以小便不利的淋病,尿道熱澀疼痛,就像我們今天說的膀胱炎尿道炎,大黃大苦大寒,一用上去,迅速下走,直達下焦,溼熱便從小便而出,小便通利,淋痛自愈。

 

小指月說,除了用大黃排膽部瘀積、膽囊炎、膽結石外,難道還可以用大黃來排尿道結石?

 

爺爺說,沒錯,大黃乃治熱淋、石淋、血淋之要藥也。但凡管道陳舊堵塞,瘀濁壅積,大黃最善於排瘀生新,不僅攻決大便,更能通利小便。

 

正好有個病人,尿道炎急性發作,尿道澀痛,小便如濃茶,量少而赤。老爺爺說,就用15克大黃煎水,喝三天,臨證試效,看看是不是能夠很快讓尿道熱澀疼痛減輕。

 

三天後,果然小便通利,從色如濃茶轉為清稀、淡黃,也沒有那種難排的燒灼感了。

 

小指月說,用大黃治療熱淋,真是新的收穫啊,我今天又懂得了大黃的新用法,利小便水道。如果是膀胱炎,尿道炎,小便頻急澀痛,且有灼熱感的,單味大黃特效。

 

然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本草綱目》曰,大黃主小便淋瀝。

 

《藥性賦》曰,大黃利水腫。

 

《日華子本草》曰,大黃利大小便。

 

《本草經疏》曰,《經》曰,實則瀉之。大黃氣味大苦大寒,性稟直遂,長於下通,故為瀉傷寒溫病、熱病、溼熱、熱結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溼熱膠痰滯於中下二焦之要藥,祛邪止暴,有撥亂反正之殊功。

 

車子沒力爬不上坡怎麼辦

 

《神農本草經》曰,大黃破留飲宿食,蕩滌腸胃。

 

有一個官員,經常短氣乏力,胃口不開,吃飯不香,醫生都說這是脾虛,於是用盡各類最好的健脾消食藥,如參苓白朮丸、大山楂丸、補中益氣湯。結果這些所謂的名方名藥,如泥牛入海,非但毫無動靜,而且胃口更差。

 

老先生一摸脈後,笑笑說,指月憑脈論治,當如何?指月說,脈洪大而實,身上必有積滯。

 

爺爺說,可為何他短氣乏力,神疲怠倦呢?小指月說,爺爺,以前你說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這是說一個身體堵得嚴嚴實實的人,反而氣脈不通,呈現一派虛像乏力羸弱。而虧虛的人,反而容易虛陽虛火上炕,表現出一派實證的樣子。

 

爺爺說,那該怎麼分別呢?小指月說,平脈辨證,有力無力分虛實。老爺爺說,行,就用一味大黃,去其腸中宿食。

 

這官員從未吃過瀉藥,他不是不懂大黃,早有耳聞,一聽到要瀉他,便有些為難,說,我這麼虛,上樓梯都上不去,再瀉會不會倒下啊?

 

老先生笑笑說,有病則病受,你怕什麼呢?你看車子滿載,坡都爬不動,這時怎麼辦呢?

 

這官員說,把車上的貨一卸掉,這車就輕鬆爬上坡去了。老爺爺笑笑說,為什麼外面的道理,你就懂得這麼清楚,一旦放到自己身上就糊塗了呢?你如果不吃宵夜,肥甘厚膩,只吃七分飽,就相當於給腸子減負,那你這輛身體的車子爬起樓梯來不就像卸了貨的汽車上坡一樣,非常快速輕鬆嗎?

 

這官員聽了後,微微一笑,覺得薑還是老的辣,中醫是老的見識深厚。便毫無疑惑地回去,用大黃泡水,來消融宿食,通利水谷,蕩滌腸胃,清理六腑。結果一天比一天輕鬆,氣力一天比一天足,隨著排出很多黑色的燥屎,他感到從來沒有這麼輕鬆過。隨後胃口大開,吃嘛嘛香。

 

於是他疑惑地說,人以為大黃為瀉藥,何以我服之更勝補藥一籌?老爺爺說,你脈由洪大弦實,轉為柔軟松和了,中病即止,可以不用再服用大黃了,身體就會慢慢強壯起來。記住以後不要再宵夜應酬了,又把腸胃吃堵回去,是自己找病受。

 

這官員聽後,心服口服,說,真正能找出疾病原因的中醫,才是真正的中醫啊!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記道:

 

《名醫類案》曰,姚僧垣治梁元帝,患心腹病,諸醫皆請用平藥,僧垣曰,脈洪大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必無瘥理。元帝從之,果下宿食愈。

 

一味大黃通補兩用

 

《北方醫話》記載,一個女病人,形體肥胖,身高不到一米六,卻有接近兩百斤的體重,血脂高,服用獨聖丸(單味大黃研末製成藥丸叫獨聖丸)兩個月,體重減輕十多公斤,血脂恢復正常。

 

又一位患者,慢性胃腸炎,胃痛腹滿,食欲不振,大便偏爛,每天兩三次,長久如此,面黃肌瘦,神疲乏力。用健脾益氣的藥沒有效果,然後改服獨聖丸,隨後大便成形,食慾增進,腹滿胃痛之症俱除,一個月後體重居然增加了,長壯了.

 

最近爺爺把《北方醫話》《南方醫話》《長江醫話》《黃河醫話》,這些非常經典的現代醫話拿給指月看,指月讀到這裡,非常不解。便問,爺爺,為什麼用大黃既可以降脂減肥,也可以增肥增重,難道大黃可以通補兩用?

 

爺爺笑笑說,不是大黃通補兩用,而是大黃可以推陳出新。小指月說,難道就是《神農本草經》上說的大黃能夠蕩滌腸胃,推陳出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爺爺說,正因為大黃推陳出新,所以你因為血脂這些濁陰偏高不降的,大黃把濁陰一推掉,身體就輕鬆,肥胖的體型便減下去。

 

但用這推陳出新來減肥,前提是病人陽明胃腸脈象不能弱,太弱了,大黃下去,反而傷正氣。

 

小指月又說,那為什麼又可以增重,強壯身體呢?

 

老先生笑笑說,最善於用大黃來強壯身體的,當屬張從正。

 

小指月說,張從正不是攻下派的代表嗎?他用那些峻猛之通下藥,又怎麼能夠強壯身體呢?

 

老爺爺說,不懂張從正的人以為他用通下藥,只是為了祛邪,真正讀懂他《儒門事親》的人,就知道張從正用通下之藥,只是以瀉藥之體做補藥之用。

 

小指月更加疑惑了,瀉就是瀉,補就是補,憑什麼可以用瀉下之藥來做補益之用呢?

 

這時老爺爺笑笑說,你看張從正說陳莝去則腸胃潔,癥瘕盡則營衛昌,不補之中有通補存焉。

 

小指月還沒有完全理解爺爺說的這句話,爺爺便進一步說,瘀不去,新不生,這是《血證論》裡頭用活血化瘀治療血症的精髓。小指月說,這句話,我知道爺爺。

 

爺爺又說,《黃帝內經》認為,邪去則正安,這樣你就可以得出腸道裡的積不去,這脾胃化生就艱難。所以可以說,腸腑宿積不去,新鮮氣血不生。

 

小指月一拍腦袋說,爺爺,這下我真明白了,原來以瀉藥之體做補藥之用是這個道理。不是說瀉藥直接補人,而是瀉藥滌蕩胃腸,把陳腐瘀濁清出去過後,給胃腸騰出足夠的空間來,那氣血源源不斷就生化開來了,這樣慢性腸炎的病人,原來消瘦的,隨著腸道腐濁清空後,氣色也漸漸變好,胃口打開,身體就能長肉了。

 

通補丸

 

《神農本草經》曰,大黃能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小指月說,為什麼大黃能安和五臟?老先生說,有個大黃的中成藥,叫清寧丸,你可知道為何?小指月說,難道通過清淨腸腑,讓五臟安寧?老先生說,正是此意,所以大黃能安和五臟,就是讓髒邪還腑,讓五臟因此清靜安寧。

 

山下有個老爺子,六十多歲就眼花耳鳴牙齒鬆動,胃口不開,人家問他,老人家你該享享福了,兒女都這麼有出息,怎麼還天天不開心呢?

 

老爺子說,不是我不開心,是我想開心也開心不起來。人們就問,兒女那麼孝順,家裡也豐衣足食,何以開心不起來?老爺子說,吃飯不香,睡覺不安,這叫我如何開心呢?鄰居就建議他上竹籬茅舍瞧瞧。

 

老先生看了後說,給他用通補丸。小指月不知道爺爺說的通補丸是什麼,居然開出了焦三仙跟小劑量的大黃。這裡哪裡有補藥呢?

 

但小指月也沒有多問,這老爺子拿回去吃了後,胃口日漸增加,居然吃了半年多,每個月堅持吃十餘天。本來眼花的,現在居然眼睛亮了起來;原先耳背的,現在聽東西清晰不少;最重要是原來成天疲累的,現在精神振作,能夠陪孫子逛超市,走大半天都不覺得累。

 

這老爺子就納悶了,我以前什麼補藥沒吃過,孝順的兒女買來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參苓白朮、補中益氣,還有鹿茸酒、狗鞭酒,沒有哪樣我吃了會這麼有勁的。於是逢人就說,搞得這段時間,上來竹籬茅舍求通補丸的越來越多,老先生乾脆就叫指月製造這通補丸。

 

小指月不解地問,爺爺,為什麼你讓病人吃通補丸,一吃不是吃三天五天,而是吃上一兩個月?老先生笑笑說,這叫化不可代,時不可速。小指月不解了,這八個字可從未聽過。

 

老爺爺說,身體的氣化你不可以一味地用藥物去替代,中醫中藥不能包辦,治療的時候不可以揠苗助長,貪功急進,這樣往往欲速則不達。所以對於緩病慢病,寧願遵循病去如抽絲的道理,緩消緩通,這才是長久的王道。

 

這樣邪氣慢慢一點一點撤走,正氣就會一點一點起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一味用大量藥物去取代腸道的功能。

 

小指月不解地問,爺爺,我幾次都想問,你這通補丸,沒有一味補藥,何補之有?老爺爺說,利用小劑量的大黃來健胃清腸,使人體健壯,延年益壽,這是一個醫家養生家的不傳之秘。

 

小指月說,不傳之秘,為什麼這樣說呢?老爺爺說,東晉大養生家葛洪說過,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

 

小指月說,確實腸道的留毒,可以導致疾病,但想不到腸道還關於健康長壽。老爺爺說,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他不僅善滋陰,更善於用倒倉法。

 

小指月說,什麼是倒倉法呢?老爺爺說,通過通暢大便來清除腸內毒素,而達到卻病延年的效果。

 

小指月說,原來是這樣,這倉就是倉庫,就是糧倉,是脾胃倉廩之官。如果這倉廩之官都發黴腐爛,導致臭穢燻天,人當然不舒服。所以這也應該是一種髒邪還腑的思路。

 

老爺爺聽了後點點頭說,沒錯是一個髒邪還腑,順應人體規律,新陳代謝的規律,濁降清升,上面七竅就會敏捷,下面腰腳便會強壯。

 

小指月說,那爺爺是什麼時候用這通補丸的呢?老爺爺說,爺爺在壯年之時,曾壯遊天下,在西北大漠裡頭,呆過一兩年,發現那裡養駱駝的人,經常要給駱駝飲用大黃水。

 

小指月就問,為什麼要給駱駝飲用大黃水呢,難道駱駝也便秘?老爺爺說,不是非要便秘才用大黃,大黃非專為瀉下而設,用得好有卻病延年之功。

 

小治月更是不解,在《神農本草經》裡頭,大黃都不是上品,何以卻病延年?老爺爺說,這些服用大黃水的駱駝,不僅吃草多,生病少,而且平均壽命要比常規沒服用大黃水的駱駝多活五年以上。

 

小指月一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用大黃來給動物延年益壽,老先生說,沒錯,所以那些牧民看到了後,也每隔一段時間飲用大黃水,同樣生病少了,壽命長了。這點也是我在西北遊醫過程中得到的最大收穫。

 

小指月想不到爺爺早年還去西北遊醫,而且把當地延年益壽之秘發掘了出來。

 

小指月又問,為何叫通補丸,不叫通腸丸呢?爺爺笑笑說,叫通腸丸,俗,叫通補丸,雅。世俗之人都好補成風,你一讓他聽到有個補字,他都興奮不少,而且我們的通補丸,確實有以通為補的效果,通過通六腑而達到補五臟的作用。這樣自然年命延長,疾病減少。

 

小指月聽後恍然大悟,如果爺爺不道破此中機關,便是再抄方多日,也難以想破啊!

 

然後他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中藥趣話》曰,解放前,上海「三友實業社」的老闆,為了製造一種不同凡響的補藥,曾邀請上海中醫藥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獻一方。

 

眾醫所多為參、芪、苓、術之品,惟有一方,另闢蹊徑,與眾不同,只用生大黃一味。

 

老闆十分驚奇,聽了獻方者一番解釋,老闆大喜,定名「三友補丸」,投入市場後十分暢銷。

 

無獨有偶,江西有一名醫,也以出售單味大黃製成的「通補丸」而大獲其利。

 

民間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賣「大補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傳,一次酒後吐出了實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劑量的大黃。

 

大黃的作用多多,除了瀉下的作用,它還是活血化瘀妙品,理氣清熱良藥~~

 

養魚與養人

 

陳修園曰,「眩暈症,皆屬肝;痰火亢,大黃安。」

 

有個漁農,非常善於養魚,他養的魚不單比別人的多而且大,所以很多人向他請教養魚經驗。他就一句話,塘水上下要對流,塘底淤泥要清理,每天餵魚要規律。

 

這漁農很快就靠養魚致富,家庭物質生活條件大大提高,不僅蓋了樓房,還買了小車。隨著日子好過,這幾年漁農的肚子漸漸大起來,中年發福,他認為這是富裕的表現,可奇怪的是接下來經常咳痰頭暈,讓他煩惱不已。

 

到醫院一檢查,醫生都說這是腦供血不足,所以要不斷地補氣血。他吃了不少補氣血的藥,眩暈沒有改善,這痰倒越來越多,每天都要咳吐一兩碗的痰,家裡人以為會不會得了大病,成天到晚地咳吐痰。

 

這漁農便上竹籬茅舍找老中醫去,老先生一看他臉大脖子粗,挺著個將軍肚,心中就有數了。

 

漁農問,醫生我這是怎麼回事?老先生不直接跟他談醫病,而跟他談養魚。一提到養魚,這漁農講起來就是他的專長,立馬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小指月也疑惑,爺爺從來都不養魚,怎麼突然對養魚感興趣呢?不論病因病機,反而談養殖技術?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疑惑,便說,雖然醫術跟養魚的技術是不同行業,隔行如隔山,但是行行出狀元,行行通大道。你如果由養魚之技術,能夠通到自然之道去,那你就可以得到養生。

 

這時不單小指月吃驚,漁農更是吃驚。他說,我都是十裡八鄉最善養魚者,為何我身體沒養好呢?

 

老先生笑笑說,你的知識經驗,足以統管數百畝水面的魚塘把魚養好,對魚的生長發育可謂了如指掌,但一旦回歸到自己身體時,你卻糊塗了。這漁農更是不解說,我糊塗,糊塗在哪裡呢?

 

老先生笑笑說,我剛才聽你說,養魚第一條「塘水上下要對流」。這漁農說,沒錯啊,對流就有源頭活水,可以帶來很多新鮮的氧氣,塘水就會靈活,魚兒成長就快。

 

老先生說,可我卻看你這幾年蓋樓房、裝空調,把自己密封在鋼筋水泥地裡;坐小車,把空調開到最大,把自己凍在車廂裡。這樣沒有跟大自然對流空氣,身體不就鬱悶了。

 

這漁農點點頭說,是這麼回事,所以我這幾年經常頭暈,醫生都說我大腦供血不足,缺氧。

 

老先生又笑笑說,我剛才聽你說養魚第二條「塘底淤泥要清理」。這漁農說,對啊,每年都要好好清理一次塘底淤泥,這樣塘就會保持有足夠深度廣度。不然塘水一淺,被淤泥堵住,你拼命加高堤壩,也不管用,這水淺不養龍啊!塘淺了養的魚都不大不強,所以決不能讓塘底被淤泥淤積。

 

老先生說,可我卻看你這幾年山珍海味,肥甘厚膩,大吃大喝,來而不拒,這樣很快把自己吃得啤酒肚、將軍肚,這樣肚子大起來,堵得嚴嚴實實,心胸上面氣就短了,你身體這個軀殼裝的元氣都變少了,如何充分地把氣血供到大腦呢?

 

這時小指月說,爺爺,你這一說,我倒明白了一個道理。肥人氣虛,多痰溼。痰溼就像肚子腹中的淤泥,氣虛就是胸中腦子缺氣不夠用,所以肥人容易累。

 

連小娃子都立馬想通,這漁農不禁慚愧,他是什麼人,是個聰明人。老先生只把話說到三成,他就能把話聽到十成。

 

老先生又說,你的痰火跟眩暈,就是這個理。還有第三條「養魚要規律」,養生更要規律,中醫認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只有常規的三餐,正常的起居,才有正常的身體。你看你這幾年有錢了,就喜歡到外面跟朋友吃宵夜,打麻將,熬夜到通宵,甚至不吃早餐。你養魚都知道要規律有節,定時餵養,為什麼養自己身體就一塌糊塗呢?

 

這漁農聽後,無話可說,還豎起大拇指,老先生是真正的中醫啊,把我病根子都挖出來了,我這幾年就是只懂得向外面經營魚塘生意,非常有成就感,卻不懂得向裡面經營自己身體,難怪事業比以前大了幾十倍,但身體卻比幾年前差了好幾倍。

 

老先生笑笑說,人這輩子圖個啥,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鳥巢深林,只取一枝。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你即使得了世界,但因此失了健康賠了性命,又何益之有呢?

 

這漁農聽後更是大受啟發,說,老先生我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我不能讓事業犧牲我的健康,我要像養魚一樣來養我身體,把身體搞得棒棒的,不再大魚大肉,要七分飽、清淡飲食,不再熬夜宵夜,要起居有節,不再老吹空調,要讓家裡自然空氣對流.

 

老先生聽後點點頭,他知道這個病還沒有用藥,已經好了五成。因為善醫者,醫的是觀念,以知識覺悟言語為藥物。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塑造健康的身體。

 

然後老先生居然只給他開一味大黃,酒炒打粉。這漁農連吃了半個月,胸中咳痰滿碗的居然消得乾乾淨淨,頭中經常眩暈,如坐舟車的,從此不再有。治了這麼久、吃了這麼多好藥都沒有理想療效,想不到老先生一味大黃,蕩滌腸胃,推陳致新,卻把這病根子給挖掘掉了。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寫道:

 

朱丹溪善用大黃治眩暈,一味大黃,用酒炒三遍為末,名之曰一味大黃散,以茶調服一二錢,其效如神。

 

上海名醫徐小圃曾治一富翁,腹中脹滿,胸中痰喘,他用大黃半斤,分多次服用。

富翁既懷疑又恐懼,但眾醫束手,救治難愈,於是便想一試。不料服完藥後,腸通腑暢,痰去喘平。

於是便請教徐小圃說,眾醫屢用不效,先生一味大黃建奇功,此中有何秘也。

徐小鋪笑而答曰,君向來喜食膏粱厚味,壅塞腸腑,熱痰上擾胸膈,大黃性清下,味辛香,獨行則力猛功專,疏通溝渠,清理汙穢,又何秘之有呢?

 

你颳了鍋底汙垢嗎?

 

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

 

小指月正在燒火,爺爺在上面炒菜。今天火燒得挺大的,怎麼炒起菜來,卻感到鍋中熱度不夠。小指月就疑惑說,爺爺,我這裡都是最好的柴,熊熊烈火,怎麼聽你炒起菜來,還沒有那種爆炒的聲音呢?

 

老爺爺笑笑說,看來是時候要清理鍋底垢了。小指月說,不是上個星期才清理過了嗎?爺爺說,最好每周清理一次。小指月說,為什麼要清理這麼頻繁呢?

 

老先生說,這鍋底的灰垢,會把你火力擋在下面,你燒多一倍的柴,都達不到一半的火力效果,這叫事倍功半。你一旦把鍋底垢清理乾淨後,只燒一半的柴,就能達到雙倍的火力效果。這叫事半功倍。

 

下午指月就特意把鍋倒過來,用鋤頭把鍋底的灰垢輕輕刮掉,颳得滿地都是,再把鍋放回去,

 

晚上又開始炒菜了,這次小指月特意只燒一半的柴火,那火看起來不是很雄壯,但奇怪爺爺在上面炒菜一下鍋,就嗶嗶啵啵作響。原來這鍋裡火力正大著,不到一半的時間一盤菜就炒好了。

 

小指月笑笑說,爺爺,原來不是要拼命去找柴塞柴啊,每段時間都要檢查鍋底,看是不是灰垢太多,如果太多灰垢不去清除,那你下面用再多燃料,不單達不到理想的火力,而且還大量浪費燃料。

 

爺爺笑笑說,醫道從生活來,最後都會回歸到生活去,你從這個刮鍋底想到什麼呢?

 

小指月說,我想到了一味地補火助陽,健運脾胃,卻不注意把胃腸道上的積垢刮掉,這樣一樣不能夠充分把營養吸收轉化為氣血,也不能夠徹底地腐熟水谷變為能量。

 

爺爺說,那該怎麼辦呢?小指月說,我想明白了,上次爺爺治療一個瘦小夥,怎麼吃都吃不胖,而且還心煩身熱,家裡人都把最好營養塞給他,還是照樣消瘦。

 

爺爺就叫他吃上一個月的素,而且還每天吃一點點大黃,這樣再吃平常的五穀雜糧,很快都長胖了。而且爺爺還交代,叫他每個月都要吃上一周的素,他現在身體特好。

 

爺爺說,那是什麼道理呢?小指月說,這就太簡單了,將近一個月的素食,把他腸胃中多年的積滯通通消磨掉了,他這一個月排便速度快,吃東西非常香,這就是一個刮除腸道垢積的過程。

 

腸道垢積一刮去後,那五穀雜糧這些水谷火力再進去,這樣身體就好不拒絕地全部吸收,徹底煉化,就像鍋底鏽垢刮乾淨後,你燒多少柴,鍋裡火力就有多大,中間沒有太多的障礙,這樣營養迅速被身體利用,人自然壯了。

 

爺爺說,強壯之道,不在於吃多少,而在於腸胃無阻力無障礙。小指月說,燒火之道,不在於添柴多少,而在於鍋底垢積要刮乾淨。

 

爺爺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給腸子洗洗澡。小指月說,給腸子洗洗澡是不是要用蕩滌腸胃的大黃啊?老爺爺說,用大黃是不得已而為之,用藥已屬下策。小指月說,不用藥如何蕩滌腸胃呢?

 

爺爺說,少油少鹽的清淡素食,你吃一段日子,腸子就會被洗得乾乾淨淨,最後看什麼都想吃,吃什麼都香。所以飲食之道,不在於吃多少高營養之物,而在於懂不懂得適當時間給自己素食素食,讓腸子清洗清洗。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錄下一個古代醫案,裡面正是講到腸道中有積垢,人身體瘦弱,不想吃飯的:

 

《洄溪醫案》曰,淮安大商楊秀倫,年七十四,外感停食。

 

醫者以年高素封,非補不納。遂致聞飯氣則嘔,見人飯食輒叱曰:此等臭物,虧汝等如何吃下?不食不寢者匝月,惟以參湯續命而已。

 

慕名來聘,餘診之曰:此病可治,但我所立方必不服,不服則必死。若徇君等意以立方亦死,不如竟不立也。群問:當用何藥?餘曰:非生大黃不可。

 

眾果大駭,有一人曰:姑俟先生定方再商。其意蓋謂千裡而至,不可不周全情面,俟藥成而私棄之可也。

 

餘覺其意,煎成,親至病人所強服,旁人皆惶恐無措,止服其半,是夜即氣平得寢,並不瀉。明日全服一劑,下宿垢少許,身益和。

 

第三日侵晨,餘臥書室中未起,聞外譁傳云:老太爺在堂中掃地。

 

餘披衣起詢,告者曰:老太爺久臥思起,欲親來謝先生。出堂中,因果殼盈積,乃自用帚掠開,以便步履。旋入餘臥所,久談。

 

早膳至,病者觀食,自向碗內撮數粒嚼之,且曰:何以不臭?從此飲食漸進,精神如舊,群以為奇。

 

餘曰:傷食惡食,人所共知,去宿食則食自進,老少同法。今之醫者,以老人停食不可消,止宜補中氣,以待其自消,此等亂道,世反奉為金針,誤人不知其幾也。餘之得有聲淮揚者,以此。

 

開瘀血下行之通道

 

《神農本草經》曰,大黃下瘀血,主血閉寒熱。

 

爺爺說,指月啊,治療跌打損傷,第一劑藥最常用的思路是什麼?小指月說,小指月說,跌扑損傷,用活血化瘀之法,乃醫家常識。

 

爺爺說,那選用何類活血化瘀藥最佳呢?小指月說,桃仁、紅花,一降一升,一下一上。仁歸六腑大腸,花散經脈肢節。

 

爺爺搖搖頭。小指月又說,當歸血家聖藥。

 

老爺爺搖搖頭。小指月又說,三七傷科聖藥。

 

老爺爺還是搖搖頭說,這些藥物都可以取代,唯獨一味藥是他藥所難以取代的,這味藥除了活血化瘀外,還能夠蕩滌胃腸,通腸導濁。小指月說,我知道了爺爺,就是大黃。

 

爺爺說,沒錯,可歷代本草甚至當今教材,大都把大黃列為瀉下劑,其實大黃治病遠遠超出瀉下劑範疇,世人拘泥於瀉下傷元氣,而不敢放膽使用大黃,殊不知大黃乃活血化瘀妙品,理氣清熱良藥。

 

小指月說,我明白了爺爺,《神農本草經》上說大黃第一大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比如大黃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

 

爺爺點點頭說,那第二大功效呢?小指月說,第二大功效才是瀉下通腑,所以說大黃主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

 

爺爺說,這才是古代本草運用大黃的真正奧妙,它能以其香氣,通達周身脈絡,並且逐開瘀血,導濁下行,迅速如盤中走丸,一過不留。一般活血化瘀之品,只能將瘀血打散,而大黃不僅打散,還將瘀血濁陰幫你排出體外。

 

有個農民在建房子的時候不慎跌倒,胸悶,腹脹,周身刺痛,大腿處一片青瘀腫熱。老先生一看便說,就用復元活血湯加進通便為引。

 

只服用三劑,每次服用後都瀉下黑褐色的大便多次,這樣腸通脈暢,周身刺痛消失,大腿處的瘀腫消下去,發熱之感不復存在。真是一竅通而百竅皆通,大關通而百關俱暢。

 

小指月看後說,爺爺,這復元活血湯裡頭真是因為用了大黃啊,才是跌打損傷開手第一妙方。老先生說,為什麼呢?小指月說,眾藥皆能活血化瘀,暢通氣機,唯獨大黃能夠開瘀血下行通道,方令得周身瘀血濁陰隨著大腸以黑褐色的大便排出體外。

 

爺爺聽後,點點頭說,瘀化下行不作勞,這跌打損傷瘀血沒有別的去路,給邪以出路往下走,這才是正道。蓋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人身之道也。故瘀血停留於經絡血脈,必得大黃以開通肅降之。則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醫學發明·中風同墮墜論》復元活血湯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黃帝針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於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厥陰、少陽。

【組成】柴胡半兩(9g),天花粉當歸各三錢(各9g),紅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錢(6g),大黃(酒浸),一兩(12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個(9g)

【用法】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30g),水一盞半,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溫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

【方歌】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俱,桃仁紅花大黃草,損傷瘀血酒煎去。

相關焦點

  • 小郎中學醫記(第一章)88.千金子篇
    老爺爺說,還不夠,你讀過《種子的力量》這篇文章,發現種子還有另一點神奇的功效。小指月說,難道種子還善於開破? 老爺爺說,如果不善於開破,就不能破殼而出,就不能夠把壓在上面的泥土沙石頂開。 小指月說,我明白了爺爺,上次用了五子衍宗丸。有個病人一吃就遺精,然後你叫他把這些種子炒炒,這樣就能封藏精華而不遺精。
  • 《小郎中學醫記》(87)千金子
    老爺爺說,還不夠,你讀過《種子的力量》這篇文章,發現種子還有另一點神奇的功效。小指月說,難道種子還善於開破? 老爺爺說,如果不善於開破,就不能破殼而出,就不能夠把壓在上面的泥土沙石頂開。 小指月說,我明白了爺爺,上次用了五子衍宗丸。有個病人一吃就遺精,然後你叫他把這些種子炒炒,這樣就能封藏精華而不遺精。
  • 中醫小故事 |《小郎中學醫記》(2)麻黃拾珍
    ——《神農本草經》 1.龔子夫經驗大汗、痺證用大劑麻黃取效 麻黃髮汗、麻黃根止汗之說,幾乎盡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黃」,亦成為戒條。而大汗用重劑麻黃取效者亦有之。龔子夫老中醫曾錄江西名老中醫姚荷生一醫案,感觸頗多。
  • 《小郎中學醫記》系列 20 菊花篇
    更奇怪的是,偶爾一上火,腦中耳朵鳴,現在吃這菊花膏,枕這菊花枕後,居然沒有這情況了,她馬上依法炮製,製作這些菊花枕,還有菊花膏,送給她小區裡的其他老人家,發現只要是血壓高,脾氣燥,經常頭暈耳鳴眼花的,用了這小招法後,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有些甚至連經常好發的頸椎病都不發作了。
  • 《小郎中學醫記》系列 26 天花粉篇
    不少中老年人唾液腺分泌減退,脾中津液不能上朝,晚上睡覺口中乾渴厲害,可以用天花粉配石斛各一兩煎水,放入保溫瓶中,睡前小飲,若半夜煩渴不能寐者,可以緩緩飲幾口,中上二焦得到滋潤,其渴立止,其臥立安。 小指月又聯想到其他臟腑,說,爺爺剛才講到心肺脾胃,還有肝腎沒講。如果肝火旺,脅肋脹,口乾口苦呢?老爺爺點點頭說,那就配柴胡、龍膽草、牡蠣。此三藥乃肝經鬱火口苦口乾之特效藥組。
  • 小郎中學醫記(第一章)35. ​​鴨蹠草&梔子篇
    鴨蹠草篇    《日華子本草》曰,鴨蹠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溼痺,利小便。
  • 小郎中學醫記(第三冊) 14、威靈仙
    這乞丐嘆了口氣說,小神仙你有所不知啊,老乞丐我手足麻痺,動不了,站都站不起來,好心的神仙們,你們救救我這可憐人吧。原來是這樣,老先生便說,指月,藥蔞裡還有威靈仙丸嗎?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寫道:《本草正義》曰,威靈仙以走竄消克為能事,積溼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治便秘的導火線《雷公藥性賦》曰,威靈仙善推腹中新舊之滯。《經驗良方》曰,治大腸冷積:威靈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時,生薑湯下十丸至二十丸。
  • 《小郎中學醫記》系列 56 地錦草、委陵菜、翻白草篇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經驗方》曰,治髒毒赤白:地錦草採得後,洗,暴幹,為末,米飲服一錢。 《乾坤生意》曰,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小指月摸著這些呈現針形,甚至像鋸齒一樣的葉子,便說,這葉子像尖牙。老爺爺說,這不是龍牙虎爪嗎? 小指月說,原來這樣,這葉邊尖銳,應該有開破作用,可以消腫。爺爺說,所以單味委陵菜,可以治疔瘡腫毒。 小指月說帶著像毛針一樣的絨毛,應該能透,所以痢疾腹痛可以用。
  • 火影忍者OL丁次忍者外傳第五章攻略 大戰音忍次郎坊
    為大家帶來《火影忍者OL》丁次忍者外傳第五章攻略,大戰音忍次郎坊,《火影忍者OL》丁次忍者外傳第五章攻略怎麼選?小夥伴們一起來看! 《火影忍者OL》忍者外傳丁次外傳進行到了第五章,離本外傳的結局也就不遠了,上一章說到丁次一行人去找回叛逃的佐助被次郎坊困在土遁結界中,這一章一開始,敵方現場只剩下次郎坊,其他人都已經先行離開。 幾個人決定先去追回佐助,但是被次郎坊用廢物來嘲諷,幾個人決定先幹掉次郎坊這個討厭的傢伙。
  • 大黃是什麼 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聽說過或認識大黃是什麼的,大黃其實是一味中藥。它對我們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今天小編就帶您來認識認識大黃的功效有哪些,大黃有哪些食用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大黃是什麼大黃,別稱將軍,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一般從粗短的根莖種植。
  • 死神千年血戰篇動畫化決定,最強隊長戰死,冬獅郎劍八覺醒
    死神作為跟《海賊王》、《火影忍者》齊名並排的作品之一,也迎來他最終章千年血戰的動畫化。在最後的篇章中,我們最強的一番隊隊長山本元柳齋重國在與最終大boss友哈巴赫戰鬥時身亡,隊長們不得不扛起尸魂界重任,打敗友哈巴赫和他所帶領的滅卻師。
  • 大黃又名黃良、火參、膚如、將軍、錦紋大黃、川軍、峻、蜀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香大黃、馬蹄黃《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大黃、黃連各3錢,黃柏1錢,煅石膏2錢,共研細末,香油調搽患處。30、牙痛。生大黃2兩,用75%酒精或好酒浸泡1個月,過濾備用。以棉球蘸藥液放於牙痛處,5分鐘後,吐掉棉球,每日2次。31、燒傷。大黃5斤,陳石灰7斤。
  • 《寶可夢探險尋寶》快拳郎養成推薦
    《寶可夢探險尋寶》是一塊畫風可愛,將耳熟能詳的寶可夢變成方方正正然後進行冒險的一款遊戲,不少玩家剛接觸這款遊戲不太了解每種寶可夢養成效果如何,小編帶來了《寶可夢探險尋寶》快拳郎養成推薦,快來看看吧。《寶可夢探險尋寶》快拳郎養成推薦快拳郎(近距離) 格鬥系基礎HP:75 基礎ATK:625推薦技能:近身戰 (格鬥系) 威力:245 等待時間:5s百萬噸拳擊(一般系) 威力:561 等待時間:5s推薦賓果:賓果1:任意皆可賓果2:任意皆可賓果3:格鬥系招式的傷害
  • 小郎中學醫記(第三冊)26、豨薟草、臭梧桐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過去北京生產的中成藥中有「豨薟丸」,是將生豨薟草用黃酒拌蒸,製成蜜丸,用於散風祛溼,活血通絡。凡風寒溼邪引起的痺證,關節疼痛,遊走不定,或腰膝瘓軟,手足麻木,步履不健等症,皆可用之。「豨薟片」為生豨薟製成的片,每片重0.55g,每瓶裝30片,每服3片,日2~3次,用其降血壓。
  •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藥之一,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等。大黃是中藥材當中非常常見的一味中藥,不過大黃對人體的作用有很多,相信多數人對此都不太熟悉,那麼就需要通過大黃的功效與作用來進行了解。下面就隨小編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看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吧!
  • 為愛攜手護花開——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育人故事匯之「家校共育篇」
    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校門。(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供圖)■ 彭國軍 王 珊 羅小鷗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以下簡稱「成章中學」)是衡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幟」,也是最受學生與家長歡迎的「口碑學校」。今年中考,她以「全市前10名獨佔12席(含並列名次),省示範性高中上線率46.2%,普高上線率96.7%」的優異成績再次名列全市前茅!
  • 流浪貓大黃
    這些卑微的小生命真的是輕如鴻毛,像過眼煙雲一般來了又去。但是正如茫茫人海中你總會碰到跟自己特別投緣讓自己特別喜歡的人一樣,有著各自不同的長相、脾氣與性格的流浪貓,箇中特殊出色的,因著某種機緣巧合與自己偶然相遇相識,並且留下了一段生動有趣又帶著抹傷感的難忘記憶,大黃便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流浪貓。
  • 大黃
    不過這輛車的高度對於還小的我來說很不安全,所以直到高中左右我才開始騎上它。但高中以後我在黃石呆得少,自然騎得也少,不用的時候,我們通常把這些車放在車庫樓二樓的樓道裡,後來的某一天,這輛車被人偷走了。高中和大學的幾年,我基本與自行車絕緣。大學最後半年的時候,我曾經找來一輛廢棄的舊車騎過幾天,但那輛車無閘線易漏氣,約等於廢品,還不如走路暢快,不提也罷。
  • 千方百劑:大黃散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傷寒總病論》卷三:大黃散【處方】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功效與作用】 吐血百治不愈。【用法用量】 煎地黃汁3沸,下大黃末調勻。空腹時溫飲1小盞,每日3次。血即止。
  • 斬關奪門的將軍——大黃
    我們一般採收是三年以上的大黃,挖它的根和根莖,一般在秋末採挖。大黃有掌葉大黃,又叫北大黃,或者叫天水大黃(就甘肅天水);還有一個大黃叫唐古特大黃,唐古特大黃叫雞爪大黃,主要產地是在甘肅、青海、西藏等地;第三種大黃叫藥用大黃,又叫南大黃,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一帶。